【正見網2011年02月19日】
【原文】
張儀(1)為秦連橫(2),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裡,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3),無有名山大川之阻。從鄭至梁(4),不過百裡;從陳至梁,二百餘裡。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境,東與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障(5)者參列。粟糧漕庾,不下十萬。魏之地勢,故戰場也。魏(6)南與(7)楚(8)而不與齊(9),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10),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11),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戰國策.魏策一》)
【註解】
(1)張儀:戰國時魏人,輔佐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
(2)連橫:戰國時張儀所提倡的外交政策,目的在打破六國合縱政策,利誘六國分別與秦國親善,然後再各個擊破,達到秦統一天下的目地。
(3)輻湊:形容人物的集中和稠密。
(4)梁:地名,即大梁,戰國時魏都。
(5)亭障:邊塞險要處,築牆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備防禦。
(6)魏:戰國時的一國,後滅於秦。
(7)與:親近。
(8)楚: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9)齊:戰國七雄之一。
(10)趙:戰國時七雄之一。
(11)韓: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分晉後建立的國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
【故事闡述】
張儀為秦國連橫的事,去遊說魏王說∶「魏國的土地方圓不到一千裡,士兵不超過三十萬人。四周地勢平坦,與四方諸侯國交通便利,人群集中而稠密,更無高山大川的阻隔。
從鄭國到魏國,不過百裡;從陳國到魏國,只有二百多裡。兵馬飛馳,人馬還未疲倦就到了魏國。南邊與楚國接壤,西邊與韓國接境,北邊與趙國交界,東邊與齊國相鄰,魏國士兵要守衛四方邊疆,因而防守邊界的堡壘總計不下於十萬人。
魏國的地勢,原本就是個戰場。如果魏國向南親近楚國而不親近齊國,那麼齊國就會攻打魏國的東面;向東與齊國親近而不與趙國親近,那麼趙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魏國的西面;不親近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南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
後來,原文中的「四分五裂」被用來行容分散而不完整、不統一。
【討論】
(1)張儀為什麼要去遊說魏王?
(2)張儀如何分析魏國的地理形勢?
【造句練習】
例:由於派系林立,爭權奪利,整個公司四分五裂,有倒閉的危機。
例:如果一個國家的黨派為一己之利,相互鬥爭,國家就會四分五裂,人民生活就會不安定。
【相似成語】
分崩離析;土崩瓦解;豆剖瓜分;支離破碎;七零八落
【課後時間】
請在下面成語中挑出錯字,並寫上正確的字。
◎( )不醒人事
◎( )毛骨聳然
◎( )五采繽紛
◎( )必恭必敬
參考答案∶
不省人事、毛骨悚然、五彩繽紛、畢恭畢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