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潘多拉盒子到疾病與健康(三):快樂使人長壽的啟示

周正


【正見網2011年02月16日】

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並且延年益壽,是一個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美國《科學》雜誌在2011年2月4日上有篇文章,題為「快樂使人長壽」(Happy People Live Longer)。讀來很具有啟發意義。

文章中說,人們早就在猜測快樂與健康和長壽的關係。現在,美國德州和伊利諾州的社會心理學家用多種方法證實了快樂會讓人身體健康,而且長壽。比如,一些綜合數據表明,快樂的人們比不快樂的人們壽命要長14%;一項關於尼姑的研究發現,那些心情愉快的尼姑平均壽命為93.5歲,而那些不愉快的尼姑平均壽命為86.6歲。

這些例子涉及到一個很本質的問題,也就是精神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記得上學時,學完物理、化學後,就開始學習生理衛生或生物等。基本上沿用西方科學的方法,自覺不自覺的就將人體視為一個複雜的機械、或者是存在著各種化學反應的複雜體來對待。這與西方醫學的觀點是一致的,所以哪兒發炎了就去消炎,哪兒癌變了就切除或採取化療或放療來殺死癌細胞。《科學》雜誌的這篇文章無疑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說明人的情緒與思想可以對健康狀況產生很大的影響。換句話說,精神與物質是相互影響的。

這種認識,在中國古代就存在了。五行學說中,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看法,也是物質與精神間相互作用的體現。比如,大怒之後,人的身體狀況會急劇下降,我們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碰到過類似的情形,《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故事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大喜或大悲對人的健康也都沒有什麼好處。《科學》雜誌的這篇文章中提到,男性在失去妻子後的一個月內,死亡率是平時的兩倍;而女性在失去丈夫後,死亡率則是平時的三倍。

古人講恬淡自然、遇事不衝動,也是這個道理。不管待人還是處世,清醒、理智的去對待,效果要比衝動、焦慮、傷心時效果好。

其實,快樂能使人健康與長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比方說,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我們是希望與樂觀的人相處還是和整天鬱悶的人在一起呢?答案是很明顯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具備樂觀、積極的心態時,他的這種情緒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起到正面效果;而且他在幫助別人時,也會讓他人直接受益。這些給別人帶來的這些方便,以後早晚會反饋到他自身,也就是福報。常言道,「積德行善」,也是這個道理。

生活在現代社會,各種生活方式在影響著人。如何擁有健康,也就變得錯綜複雜。比如,2011年1月10日《時代》雜誌上一篇文章(題為「How Video Games May Contribute to Mental Illness」)中介紹了經常玩電子遊戲的學生不僅做事容易衝動、缺少對他人的關心,而且容易產生暴力傾向、憂鬱、不合群等心理問題。而2011年1月10日《時代》雜誌上的另一篇文章(題為「Get Wellness」)則提到了美國每年近2萬5億的健康費用中,75%的用在了各種慢性疾病上,其中很多是可以避免或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改善的。這些都說明,要想尋求健康,我們不妨拓開眼界,不再局限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在古希臘傳說中,人類本來是很幸福的。後來潘多拉盒子的打開帶來了災難、疾病等痛苦。了解到精神與物質的關係之後,或許我們在困苦面前不再消極的逃避或埋怨;因為,當我們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想著如何給他人帶來快樂時,漸漸的也許會得到上天的賜福,遠離輪迴之苦。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