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沙創造的「奇觀」



【正見網2001年01月12日】

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使黃河水的含沙量奇高,特別是汛期洪水的含沙量更高,從而形成了黃河特有的「奇觀」。「奇觀」背後則是令人憂心的隱患。

漿河

1994年2月28日的《黃河報》上有一篇「漿河奇觀」的文章中描述了發生在黃河二級支流蘆河(位於陝西省橫山縣)上的一次漿河現象。文中記述:1971年8月17日早晨,橫山縣突降暴雨,蘆河河水猛漲,下午2時漲至頂峰。河水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1190公斤。下午5時,「水位落去三分之二時,忽然水色變暗,洪水稠得象漿糊,流速越來越慢,水位不斷抬高,泥沙托著稀稀拉拉的干土塊,時而咕嚕咕嚕冒著氣泡,向前走幾米,又停頓下來,湧上一陣,又向前走及米。兩個小時後,水流才恢復正常。經測算,這一天的輸沙量達742萬噸,相當於117800節火車皮的運輸量。」

揭河底

在幹流龍門-潼關河段,曾多次觀測到汛期高含沙洪水使河床產生強烈沖刷的奇特
現象。淤積在河底的泥沙,成塊成塊地被翻滾的水流所掀起,象一堵牆一樣,露出水面,但很快又塌落在水中,幾小時內河床可以沖深1-9米,人們稱它為「揭河底」。

懸河

由於大量泥沙淤積,黃河下遊河道逐年抬高,目前灘區地面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省封丘縣的曹崗附近,灘面高出堤外地面達10米,河床被高高地架在華北平原之上,滾滾黃河水全靠兩岸大堤約束,人們形像地稱它為「懸河」。

資料來源:黃河風情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

人與環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