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 拾珠璣】錦機引 (元好問)

幸紫


【正見網2011年05月05日】

【白話試譯】

寫文章是天下第一難事,其章法尺度的拿捏,散見於諸子百家內那些林林總總的論述書裡。要想學的人,要是不把那些底細全部考察探討清楚,就沒法得知古人寫文章的來龍去脈了。我剛開始學著執筆為文時,敏之兄給我說了以上的道理。

興定丁丑年間,我住河南,才開始搜集以前的人議論寫文章的方法,將其編輯成篇,以便於隨時觀賞閱覽。其實也就是把李嗣榮、衛昌叔家古人的藏書中,相關資料摘錄下來而已,所以仍是不夠完備。

山谷與黃直方給我來信說:想寫楚辭,必須熟讀楚辭,仔細體會與觀察,古人之所以如此寫,所蘊含的深刻用意所在,然後再下筆。打個比喻,就如人世間雙手靈巧之女,文文雅雅的繡出奇妙作品,可卻在摸索中耽誤了一世的時間。想織出錦緞,必得有織錦的工具才能織得出錦緞來。因此這篇文章就以錦機來命名了。十一月日,河東元某自題。

【原文】

文章天下之難事,其法度(章法尺度)雜見於百家之書。學者不遍考(全部查考)之,則無以知古人之淵源(來龍去脈)。予初學屬文(執筆為文),敏之兄為予言如此。

興定丁丑間,居河南,始集前人議論為一編,以便觀覽。蓋就李嗣榮、衛昌叔家前有書而錄之,故未備(不夠完備)也。

山谷與黃直方書云:欲作楚辭,須熟讀楚辭,觀古人用意曲折(事情的經過謂之曲折)處,然後下筆。喻(比喻)如世之巧女,文繡妙,一世誤(耽誤)。欲織錦,必得錦機(織錦的工具)乃能成錦。因以錦機名之。十一月日,河東元某自題。

【心得體會】

此篇選自《遺山集》卷第三十六・序引一。寫元好問初學文時,友人對他的指導與建議,以及住河南時,從古書中採擷來的珠璣,將之彙編出來做參考,雖不全面,可也不無裨益。並以朋友信中的譬喻為名,寫了這麼個「引」以志其事。引是文體名,相當於「序」,而較序短。

雖然歷史上,宋末元初當時的局面是宋金對峙,元好問卻一直積極地向蘇軾、賀鑄、辛棄疾等宋朝頂尖文人學習作詞,在其《新軒樂府引》中即首標「蘇軾」。元好問的詞清新豪放,深沉壯闊,感情真摯,語言精巧而不尚綺麗、奇崛而無雕琢之態,實為一代大詞家。

此外,元好問還精通文史、歷算、醫藥、書畫、佛道、哲理等學問,著述宏富,在金元時期享譽一時,被朋友門生尊為「上薄風雅,中規李杜,下配蘇黃」的「一代宗工」。繆鉞贊他曰:「卓為一代宗匠,其詩嗣響子美,方軌放翁,古文渾雅,樂府疏快……詩文史學,萃於一身,非第元明之後無與頡頏,兩漢以來,固不數數覯也。」《四庫全書總目・遺山集》也評曰:「好問才雄學贍,金元之際屹然為文章大宗。」由這些好評再對照此篇內容所述,你就能體會元好問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絕非偶然!

歷史上,響噹噹的文豪,除了有神奇的天賦之外,還得付出心血與努力方有所成,如唐朝的李白和杜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還有那「推敲」的典故,「夢筆生花」的傳奇等等,都是告訴人們,耀眼的成就背後,是辛勤汗水的淬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此篇的主旨在告訴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為文亦是如此!

【作者】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忻縣西北)人。他是金元之間的大文學家。金宣宗朝進士,官至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隱居不仕。著有《遺山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