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6月29日】
中土神傳文化的豐美、包容與博大,浩瀚無涯:每一時代,每一情境,都有不同的啟示與揭櫫;它們或驚嘆或悲喜、或廣蘊或突顯;也許溫柔敦厚、亦可能鵬飛萬裡;雖然形式多端、訴求有異,卻絲毫無損於它們的完備與深層內涵。
每一朝文化都有它的特殊性與持續性;一個文化背景濃厚的典範人物,經常是後繼者模仿與突破的支撐點。在中國傳延千古的史實裡,我們也都看到,每當一次改朝換代或重大的社會變遷之餘,都有許多沉潛會通的有心人站出來,顛沛造次,心志不移的汲汲於興滅繼絕的文化整理、傳道解惑的知識普及──孔子的彙編古籍、有教無類;劉向的校理眾書、編目提要;鄭玄的博古知今、遍注群經;乃至於孔穎達的「五經正義」,朱熹的「四書集注」,王心齋的深入民眾、樂學教育……他們或以個人的力量,或由朝廷的推動,分別為中華神傳文化,做了修舊起廢、變通傳承的偉大事功。
根據說文解字所解釋的:「經」是一種有條不紊的編織排列;廣韻所說的:「典」是一種法、一種規則。這些源遠流長的文學經典,繽紛多彩、體裁富麗、筆路萬殊。透過這些煌煌巨著的交織運作,系統的演繹了中國神傳文化,獨一無二的風格面貌,給出了我們日常行為的規範、生活的秩序、情感的收放、道德的操守、修為的境界、處世的寬宏、律己的嚴苛……等等,不勝枚舉。
歷史與文學緊密相關,道德和文明互為依傍;歷朝歷代留下的磅礴篇章,都是文臣名筆嘔心瀝血的傑作;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不朽巨著,全為文化積澱融合薈萃的結晶。這是慈悲的上蒼有意的安排擘劃,是無數的神佛善心的引導傳授,為的是在這末劫的關鍵時刻,為救度眾生作準備,為生命回歸打基礎。
這一個專題選讀了五十篇古代散文,在欣賞行雲流水的辭彙駕馭裡、在引經據典的高談闊論中,撿拾珠璣、拓寬視野、躍升高度並有所裨益!最深刻的感受是:創世主以無量的智慧,利用各種機緣與方式,自遠古即慈悲的聲聲呼喚,呼喚他流落紅塵的迷失子民,藉著「要多讀書」、「多學知識」而破迷、而覺醒,再以往聖先賢的示範為楷模,提升心性修煉回歸!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古代名臣文士、騷人墨客,那經年累月的苦讀記誦,滿腦子裝的全是往聖先賢的德行、教化,因此觸類旁通,心中所思,筆端所寫,非「道」即「德」,當然執筆成文,那道就能存乎其中,而德亦可形之於外哪。同時不知不覺中,時刻按著自古代代相傳的操守要求,身體力行,臨深履薄,就怕一不留神,有辱讀書人身分,即恐稍一疏忽,玷污先賢光環;並隨時隨地以往聖為榜樣,處處以古人為典範來惕勵自己!
這就達到了神傳文化的目的──透過讀書、增廣見聞、往聖示範、先賢垂教,再經由亦步亦趨的躬身踐履而提升道德。於是「門風」、「庭訓」裡,充滿了「仁義禮智信」,正確掌握自己的言行思維;威逼利誘下,得體拿捏「忠孝節義」;直諫施政中,不悖天理,符合「中庸之道」;遭遇貶謫流放,能隨其自然,認知「宿命論」;致仕歸隱後,澹定著述,教炎黃子孫如何分辨忠奸、識別好壞、判斷正邪……。
這些古文的作者,我都在文末作了簡介,依著生卒年月的先後排列,只是簡介罷了,其實他們除了文學上的耀眼光芒之外,還有許多治理的佳績、輔佐的豐功與施政的建樹,我們只是欣賞其文采,其他的都略而不提,但其中的兩位,我在這兒要費些筆墨為他們說幾句公道話。
如今的中共,靠著西來幽靈竊據政權,大力提倡「無神論」,在神州中土倒行逆施,以為人定勝天,為了發展與賺取巨額的觀光經濟,四川酆都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依著傳說中的種種開發打造,為了避免落人口實,用了個「浪漫主義」來詮釋掩蓋,告訴你那是古代文人的「想像」而已。並且以蒲松齡的生活起居,和《聊齋志異》的內容為藍本,大肆宣揚,認為他的作品都是荒誕不經,毫無根據,所以力捧他為專門談鬼說狐的另類文人。
其實不是那回事,宇宙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對應的,有神佛仙道,當然就有妖魔鬼怪;有好人就有壞人、有正就有邪……等等,自古以來習以為常,就是這樣存在的,人人也都深信不疑,只要「心正」即能一正壓百邪,絕不會招惹那些低級生靈的。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筆觸活潑、簡潔多變、風格獨特,而且仁心善念兼具,那講狐論鬼的篇章並不多,反而是「萬物皆有靈」、「善惡有報是天理」的史實例證,頭尾充斥,為的是盡一己之力,提醒後世讀者,別以為做壞事,人不知鬼不覺哪,而是「舉頭三尺有神靈」、「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啊,只有講道德、重操守,才是趨吉避凶的關鍵呀!
他在茶棚裡所搜集來的這些所謂民間傳說,即是在市井小民、販夫走卒間,茶餘飯後口耳相傳的史實流傳至今,現在我們把它稱為「軼聞」、「傳說」或「故事」、「奇談」。其實它的內容、架構是有根據的,是眼見為憑的,絕非空穴來風──因為古人道德高尚,誠信不欺,一諾千金,不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事絕對不可能瞎掰;他們篤信三尺頭上有神靈,善惡有報是天理,因此不會惡意撒謊;再說啦,胡吹亂蓋這些子虛烏有的事,對自己來說沒啥好處,所以這些民間傳說的可信度,實在毋庸置疑。只是在人傳人、口傳口當中,有人加油添醋、有人畫蛇添足因而豐富了情節、增添了趣味,可架構仍然不變,是有根有據、是有人實際眼見親歷的。
鄭板橋詩、書、畫三絕,選讀了他那兩篇散文,你會覺得他的文章,自然而不造作,更絕;三絕中又有氣、意、趣三真,這個「真」字,更是難得的孤高清峻的品格操守。他經歷過年少輕狂的歲月與好縣令難當的窘境,到老了,在翰墨場中參透了世情冷暖,稜角漸漸磨平,也漸漸顯露出天賦真純本性的可愛、可敬的好處來。
板橋的涵養功夫天下一流,絕不動氣,只是以嘻笑怒罵的市井方式,四兩撥千斤的將矛盾、干擾撂開去,不跟你計較;連教育子侄輩,也不像道學家那樣板起臉孔,一切都以自然親近而獨特的幽默機敏,來面對這個囂雜紛亂的世界。晚年的鄭板橋窮困潦倒,筆下的蘭竹卻越發清俊挺拔,詩文書法也越發奇氣縱橫。揮灑自如中帶出清華疏曠,以率性出世的心情,坦坦蕩蕩地活出個「真人」樣來。那是修煉境界的提升,只是在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人間,一般俗人目之為「怪」而已!其實他一點都不怪,而是修煉有術的真人哪!
漫無際涯的神傳文學經典,選譯的這些,僅只是古典散文裡的九牛一毛而已,浩如煙海的感人作品,窮畢生之力也欣賞領略不完,但願有心的讀者,能延續這個專題,以不同的角度與觀點,再繼續選讀不同類型的古文,持續拾掇其中粒粒晶瑩璀璨的珠璣!
這也將是一扇現代人開向遠古的智慧之窗;是一聲歷史投給現代的善意呼喚;是一種關切與擁抱古典中國的開始;它也將是一盞盞文化的熠熠燈火,在漫漫書海中,照出一條神傳的,回歸的路!也許,不久之後,您會不由自主的走入這一偉大的文化殿堂,與先聖先賢並肩論道,弦歌不輟,永世長青的開啟著、建構著未來無數個世代的中國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