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反思錄(二)文字

大法弟子


【正見網2001年03月30日】

二,文字。

翻開《說文解字》(漢代的一部字典),先是「一」字部的,再是「示(神)」字部的。古人沒有漢語拼音,字典按「部」分,也不完全按筆畫排序,看起來到象是按意思排的,比如與「天」,「神」有關的字排在前面,再是「玉」字部,越世俗化的字越往後。當然,我不是研究語言的,這只是我自己的感覺,但毫無疑問的是,古人的字典與現在的有很大的不同,並不只是字本身的演變,而是從整本字典的編排與註解可以看出古人觀念與現在人觀念的很大差異。

舉個例子。「一」字,《現代漢語字典》解,有:數目;同一;另一;全;專一;等8種解釋。而在《說文解字》中解為: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覺得《說文解字》中解得切,由一分天地再化萬物,這樣一解,「一」便有「始」「元」「全」等之意,如此一來,「一」在各種運用中的涵義就都很容易理解了,由「一」生出的其它字(如「天」)的涵義也都一目了然了。而《現代漢語字典》中的解釋,其實是把「一」字在各個環境下的意思逐個解釋,即羅嗦又不透徹。

我從大學二年級開始欣賞古人的語言,覺得非常美妙,常常是簡單的字有很深廣的內涵,就拿《說文解字》來說,我經常翻看,每次都有意外收穫,發現古人不僅語言優美深涵,而且對生命的理解也很具智慧,比如它解「玉」:石之美有五德,哪五德呢?是仁、義、智、勇、潔,難怪古人總是以玉比喻君子。

從《說文解字》看來,古人的文字很大一部份解釋圍繞天意、仁德,等精神範疇,就連物質亦常有精神解(如適才介紹的「玉」就是一例),現在人通常以為古人科學不發達,對世界認識不夠,真是如此嗎?現代字典對字的解釋仿佛把一個個字都抽幹了,只留下最表面的最淺白的輪廓,而在古字典裡卻能看到一個充滿次序,生機和精神化的世界,我不知道怎樣更好的解釋這一切,這就是人所謂的「進化」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