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燒餅歌》的預言(四)



【正見網2001年04月23日】

改朝換代,自有天意。劉伯溫在燒餅歌中預言了久遠的未來,當然也看到元朝氣數已盡,明朝將興。所以他才能順乎天意,成為一代名相。

驕橫一時者終難當天命。當代掌權者,附庸者鑒。

--編者按
----------------------------------------------------

《燒餅歌》裡有這樣的記載──

基曰:「北方胡虜殘生靈,御駕親徵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雲開日月照邊疆。」

「北方胡虜殘生靈,御駕親徵得太平」,這兩句是指出「土木之變」的歷史背景。

「北方胡虜』指的是蒙古族貴族軍隊。明成祖永樂年間,居住在北方的蒙占族兩個部落 -- 韃靼和瓦刺先後興起,逐漸強盛,並屢次興兵南犯,殘害漢民族的生靈。永樂八年至二十二年(1410年 -- 1424年),明成祖先後五次率兵親征,打敗韃靼和瓦刺,鞏固了明朝的邊防,這就是所謂「御駕親徵得太平」。其後,韃靼勢力逐漸衰弱,結果被瓦刺尊長脫歡吞併。大漠南北,全是瓦刺的勢力範圍。到了脫歡之子也先的時代,瓦刺的勢力更加強盛。也先東征西討又征服了兀梁哈三衛,還西攻哈密,東逼朝鮮反明,企圖恢復大元王朝的天下,成為明朝北方嚴重的邊患。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個皇帝,他就處在蒙古瓦刺政權嚴重騷擾明朝邊境這個歷史時期。這時,明朝政府的軍政大權全部都操縱在宦官王振手中。王振不但不布置邊防,反而接受瓦刺的賄賂,暗中通敵。正統十四年(公元1440年)七月,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他自己則親自統兵進攻大同。王振既無難備,又不懂軍事,也不與大臣商量,卻擅自調動五十萬大軍,挾持英宗親征。王振的專橫,皇帝的昏庸,官僚的無能,其戰鬥力可想而知。明軍在暴風雨中行進,饑寒交迫。到了大同,未及交鋒,明軍由於害伯也先兵力強大,不敢再進,於是又趕忙掉頭逃跑。八月,當明軍戰戰兢兢地行軍到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東南)時,也先追兵趕到,一下就把明軍團團圍住。明軍亂成一團,死的死。傷的傷,許多大將陣亡,王振死於亂軍之中,明英宗被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因此, 『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所預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變」。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又預言到英宗以後一段曲折的歷史事件。

明英宗戰敗被俘的消息傳到京城,舉朝上下莫不震怖。文武大臣中或主戰或主守,甚至有主張遷都,意見很不統一。這時,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主戰派取得了愛國軍民的支持,大家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第二年又立為景泰皇帝),誅殺王振餘黨,調集各地明軍勤王,同時加強防守,嚴陣以待。于謙由此升為兵部尚書,負責北京保衛戰。這一年的十月,也先挾英宗率大軍直抵北京城下。英宗駐得勝門外的土城上,約人出城議和,遭到于謙的拒絕。於是,瓦刺軍便瘋狂攻打城門,于謙率眾奮勇迎戰。一連打了三天三夜,也先不但沒討到便宜,反而屢戰屢敗,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來了。

由於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英宗終於被釋放了。但英宗回歸不久,又開始了宮廷內部的爭奪,他總想找機會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台來。可是,由於自已是被弟弟景泰皇帝救回來的,不敢馬上發難。也是該景泰皇帝不能長享天子之福,有一天吃壞了肚子,上吐下瀉,不久病重。英宗哪能白白失去這個大好機會?於是他在過去逃跑派的擁簇之下,來到東華門稱帝,說是景泰皇帝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復位處理國事。這個事件,歷史上稱為「南宮復辟」或「奪門之變」。屈指算來,景泰皇帝僅僅在位七年,這就是預言中所說的「國壓瑞雲七載長」。 「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兩句,說的就是也先釋放英宗,英宗又回復帝位之事。 至於劉基說的「雲開日月照邊疆」一句,尚未有人能理解它到底是預言什麼。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