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 从遇到的事情中做好三件事

  • 读“《帝范》崇俭第八”

  • 文化课教材(高级):孙子教田忌赛马取胜之道 (历史故事)

  • 文化课教材(初级):《三字经》(十七)

  • 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 法中吟:大唐

  • 春游长安感怀之四:碑林

  • 诗二首:选择 为谁忧怀

  • 了愿诗选

  • 民众传播真相 潜流清除毒根

  • 在师父身边的日子里

  • 神韵巡演澳洲 观众赞声如潮

  • 中国城市发展史(六):魏晋南北朝时期

  • 佛家故事:慧达

  • 山岳仙迹探微:茅山─秦汉神仙府


  • 从遇到的事情中做好三件事

    海外大法弟子

    (一)

    最近有一次出差,在回来去机场的路上感到很累,就在出租车上昏昏欲睡的,近一个小時的时间几乎什么也没做:既没有学法,也没有向司机讲真相,也没有想到发正念。结果,到了机场,取登机卡时出现故障,也没有当回事。不久后才知道,因为暴风雨,这一航班取消,只有第二天了。

    遇到这件事情,心里没怎么烦恼。然后就开始联系当晚的旅馆。后来才意识到原计划回去后参加第二天的两千万退党看来是不行了,当地学员本来就少,现在自己不能参加也是很明显的干扰。而且心里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干扰与自己没做好有关系。

    心里禁不住后悔起来。

    (二)

    这一段时间,通过学法、和碰到的一些事情,越来越意识到三件事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有事没事的时候,如何能从自己做好三件事的基点上来看待问题、来思考已经成为大法对我们的要求了。

    不久前外地一位同修和我交流。言谈中能感受到她觉得她的家人同修对她关心不够,而且正念也不强,造成了他们面临的魔难。于是我交流了我的一些认识,比如自己做好了周围的环境也会好,多向内找等等;还提到在《北美巡回讲法》中师父讲的:“在帮我的同时它们都隐藏了保护它们自己的私心,都想要改变别人而不想改变自己,谁都不想动自己,甚至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执著不放的东西。”

    事后心里我还在想着怎么到这个时候了,这位同修的认识还是提高不上来,老是用人的观念来看问题;可能与她得法晚有关吧。后来才回味到,其实自己看别人觉得如此,那么自己在遇到的一些事情对待方式上(如抱怨、沮丧等),如果用修炼人的标准来衡量,不也是在用常人心对待呢?所以同修找我交流这件事情上,与其自己事后还在“感慨”同修的认识提高不上来,不如看一下自己,从中折射出自己的不足。

    由此体会到,当一件事情发生了,不管是与同修、还是与常人,其实都可以用做好三件事的基点来看待和对待。就象上述的讲的这件事情,从中如何能够用语言行动帮助同修提高(如果是常人的话则涉及到讲真相),发正念清除干扰同修魔难的邪恶因素(如果常人则是清除干扰让人明白真相的邪恶因素),以及在这个过程折射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如何提高等等。

    (三)

    最近通过学《转法轮》和师父的新经文,感到明白了许多。有时体会到其实一个生命的层次高低本身并不那么重要,而如何在正法中摆放自己则极其关键。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让自己所做的一切符合正法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大法弟子所做的事情上,做事的方式上,起到效果上,都要在实践着师父要求我们所做的三件事。

    有时觉得路越来越窄,大法对自己的要求越来高,其实也是自己的认识角度造成的。大法弟子修炼这么多年,也该成熟了;正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方方面面体现出来的,都应该是达到标准的。达到了标准,就不会有路窄的感觉了。

    其实修炼的机缘是很珍贵的。其实一件事情只会发生一次,也就是说,每件该做的事情都要去做,都要做好。


    TOP


    读“《帝范》崇俭第八”

    无语

    贞观十一年,魏徵上《十思书》,告诫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太宗把这八个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在《帝范》中,唐太宗以“诫盈”和“崇俭”两篇来反复告诫太子要”戒奢以俭”,其重可见!

    对于人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是儒家修身做人之本的要义。否者,不正是本末倒置吗?

    如果一国之君只是表面上重视德性,而心中却重视财富,就会与百姓发生争夺,最终只有“财聚民散”,而民散,国将焉存!我们看到,作为圣明之君,唐太宗深知为国者不可以利益为目地,而是要以道义为目地,骄奢之忌,当始于崇俭。

    古之重德之士,莫不重节俭,并以此为训,告诫后人。而历代明君也无不是以俭自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岂止人君当如此,人人皆当如此啊!

    TOP


    文化课教材(高级):孙子教田忌赛马取胜之道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齐使者如梁(1),孙膑以刑徒阴见(2),说齐使(3)。齐使以为奇(4),窃载与之齐(5)。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6)。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7)。孙子见其马足(8)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9),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10),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11),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12),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13),卒得王千金。于是忌進孙子于威王(14)。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15)。(《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注释】

    (1)如梁:如,往,到……去。梁,指魏国,因当时的魏国在大梁。
    (2)孙膑以刑徒阴见:孙膑,本名不传,因受过膑刑,所以用“膑”字称呼他。以刑徒阴见,以罪犯的身分暗中会见齐使。刑徒,受过刑的人,即犯人。阴见,暗中求见。
    (3)说齐使:说(音税),用话劝说,即游说。
    (4)齐使以为奇:奇,指难得的人才。
    (5)窃载与之齐:窃,秘密地、暗地里。之:往也。
    (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田忌,田齐的宗族。善,赏识。客待之,把他当作宾客来对待。
    (7)忌数(音硕)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诸公子,贵族子弟。驰逐,赛马。重射,押重金赌输赢。
    (8)马足:马的脚力,速度。
    (9)君弟重射:弟,但,尽管。通 “第”。
    (10)临质:临到比赛开始。质,对抗。
    (11)今以君之下驷(音四)与彼上驷:以你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与,对待、对付。驷,马也。
    (12)既驰三辈毕:比赛过三场之后。辈,次数。
    (13)一不胜而再胜:败一次,胜两次。再胜,两次获胜。
    (14)忌進孙子于威王:進,推荐。威王,即田齐。战国中期的齐国国君,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三七八~三四三年)。
    (15)遂以为师:以为师,把孙膑尊为老师。

    【语译参考】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分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進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把他当作贵宾对待。田忌屡次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都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马的脚力都差不多,但那些马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获胜。”田忌听信孙膑的话,跟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等到三场比赛完了,田忌输了一场而赢两场,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尊他为老师。

    【研析】

    孙膑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其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为后世所称道。其与庞涓斗智的故事,常被改编为戏剧搬上屏幕,相当传奇。司马迁在《孙子吴起列传》就一口气写了三篇他的故事,本文即其中一篇,他教田忌如何赛马,才能获胜,充分表现了他过人的智谋。

    赛马在当时的社会,反应出贵族的社交形态,但“赌”的心态不可取。我们该学习的是孙膑解决问题的智谋,他不怕挫折,忍辱奋斗,功成名遂的英雄气概。他游说齐使带他至齐国,得到田忌的赏识,進而推荐给齐王,任用他做军师,终能一展长才,立下了许多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诗篇。

    【延伸思考】

    1、胜败乃兵家常见之事,胜固可喜,败亦不馁。最重要者乃过程之准备及成长,请你跟大家分享你参加比赛的经验及成果。
    2、要以智取胜,不可力敌。做事不要太急躁,应谋定而后动。善用老祖先赋予我们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说一说你碰到问题时如何去解决?
    3、孙膑尚有很多传奇故事,请你准备一篇跟大家分享。

    【参考资料】

    1、http://www.yasue.cc/si_gei61.html
    2、史记列传(一) 司马迁原著 王利器、张烈等译注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史记选注 司马迁原著 韩兆琦选注 里仁书局83年7月出版
    4、史记七十篇列传评注(上册)李勉评注 国立编译馆85年1月初版
    5、史记全本新注(三) 张大可注释 三秦出版社

    TOP


    文化课教材(初级):《三字经》(十七)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孝经(1)通(2),四书熟(3),
    如(4)六经(5),始(6)可读。

    诗书易(7),礼春秋(8),
    号(9)六经,当讲求(10)。

    【读音练习】

    孝(xiào) 经(jīng) 通(tōng),四(sì) 书(shū) 熟(shóu),
    如(rú) 六(liù) 经(jīng),始(shǐ) 可(kě) 读(dú)。
    诗(shī) 书(shū) 易(yì),礼(lǐ) 春(chūn) 秋(qiū),
    号(hào) 六(liù) 经(jīng),当(dāng) 讲(jiǎng) 求(qiú)。

    【读音练习】

    孝(ㄒ一ㄠˋ)经(ㄐ一ㄥ)通(ㄊㄨㄥ),
    四(ㄙˋ)书(ㄕㄨ)熟(ㄕㄡˊ),
    如(ㄖㄨˊ)六(ㄌ一ㄡˋ)经(ㄐ一ㄥ),
    始(ㄕˇ)可(ㄎㄜˇ)读(ㄉㄨˊ)。
    诗(ㄕ)书(ㄕㄨ)易(一ˋ),
    礼(ㄌ一ˇ)春(ㄔㄨㄣ)秋(ㄑ一ㄡ),
    号(ㄏㄠˋ)六(ㄌ一ㄡˋ)经(ㄐ一ㄥ),
    当(ㄉㄤ)讲(ㄐ一ㄤˇ)求(ㄑ一ㄡˊ)。

    【字词义解释】

    (1)孝经:书名。记载孔子和曾子有关孝道的书,并说明圣王以孝道治天下的道理。
    (2)通:通晓明白。
    (3)熟:熟悉。
    (4)如:像。
    (5)六经:六本经书,此处是指《诗》、《书》、《易》、《周礼》、《礼记》、《春秋》这六本经书。
    (6)始:才。
    (7)诗书易:分别指《诗经》、《尚书》、《易经》三本书。
    (8)礼春秋:分别指《礼记》、《春秋》。
    (9)号:称。
    (10)讲求:讲究探求。

    【译文参考】

    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也彻底读明白了,才可以开始阅读《诗》、《书》、《易》、《礼记》、《春秋》、《乐》这六本经书。

    《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该好好的研究、探求其中的道理。

    【问题讨论】

    (1)“四书”、“六经”分别指的是什么?
    (2)承上题,“四书”、“六经”是儒家典籍,为什么这么重要?
    (3)承上题,在研读上为什么会有次第之分?

    【故事天地】

    历史故事:孝德感召

    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我国的传统文化讲“百善孝为先”,王祥的至诚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后福,体现出“积善之人,必有余庆”,“善有善报”的传统理念。

    王祥,晋朝琅邪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字休征,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人。

    王祥天性纯孝。生母早年去世,继母朱氏,心怀偏私,讨厌憎恨王祥,常常以小事为借口鞭打他,又经常在他父亲面前捏造是非诬陷王祥,因此他的父亲逐渐的也不喜欢他了,让他每天清扫牛房,做各种粗重下贱的工作,王祥丝毫没有怨色,更加谨慎孝顺。

    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汤药一定要亲口尝,恭敬侍候。继母想吃新鲜鱼,这时天寒下雪,河水冰冻,王祥为母生命,不顾严寒,到河中解下衣服,卧冰求鲤,苍天不负苦心人,冰块裂开,跳出一双鲤鱼,他拣起来拿回家。乡里的人们都惊叹,认为是孝心所致。从此孝行盛传于世。

    蜀汉末年,父亲已故,遭逢世乱,王祥保护继母,提携幼弟王览,逃难避居庐江,隐居三十年,州郡征召为官,王祥以亲老弟幼,辞不应命。直到继母去世,尽礼守丧事。徐州刺史吕虔赏识他的孝德,征召为刺史佐吏,固辞不受。他的弟弟王览就劝他,并为他准备车牛,王祥才应召赴任。当时盗寇横行,王祥带领兵士平定,遂使徐州境内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当时人们称颂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后来累迁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岁,生有五子,富贵寿考,满门吉庆。时人都认为孝行感召。

    (资料来源《晋书•列传第三》)


    【心得写作单】

    (1)你注意到父母平时对子女有哪些付出吗?
    (2)孝顺父母的方式有很多,请分享你在生活中如何实践?
    (3)请找一下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6170)
    TOP


    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7年3月26日登载“忆师恩”:

    原标题“忆师恩 (长相忆)”,意在填词,但因不合词谱要求,故删去词牌“长相忆”(按:应为“长相思”)。写词、曲的作者请注意:如果你没有按词谱、曲谱填写,就千万别在来稿中挂上词、曲的牌名。因为你一挂牌,我们就得按谱对照你的作品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韵脚,虽然能很快发现你的词、曲不合谱,但也多少会浪费一些时间。

    *正见网2007年3月27日登载“法中吟(二首):快快醒、上法船”:

    “快快醒” 第五句“《九评》出鞘原形现”:因为“出鞘”已经把《九评》比喻成“刀、剑”,“原形现”就不太吻合了,改为“赤龙斩”,句意连贯,内涵也与另外空间里发生的事相符。第六句“七寸遭击邪气衰”:“邪气衰”改为“黑党衰”,既与“赤龙斩”构成对仗,同时也减少一个“邪”字。末句“看清邪恶害人来”:最终目的是“脱离”而不只是“看清”,改为“看清迷局走出来”,同时也减少了一个“邪”字。过去写律诗,要求不能有重复的字(除非词义不同),本诗中“邪”字重复了五次。虽然减少了两个,但还有三个。请学习写格律诗的作者稍加注意,这样做主要是不浪费字,让自己的作品内涵尽可能丰富。“上法船”第五、六两句“真理在前不犹豫,回家有路莫徘徊”:“在前”改为“面前”,“有路”改为“路上”,使两句结构相对。

    *正见网2007年3月28日审阅“莲吟”:

    原文:“生于淤泥净凡尘,虽立浊水洒甘霖。清香本自莲心苦,一片慈悲救世人。”按题目和写法,这首诗仍然是咏物诗。而它的问题还是我们一再提醒过的咏物诗中的常见问题:把“物”所没有的“性质、特点”加到“物”身上去了。比如本诗中的“净凡尘”“洒甘霖”“一片慈悲救世人”。作者要强调的是“人”的特殊品质,但却选择了强调“物”、着重描写“物”的“咏物”诗形式。由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定普遍性了,我们将尽快在“诗歌评议”中专文讨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正见网2007年3月28日审阅“打油诗二首”:

    “天灭”:“骗骗骗黑说成白,谎谎谎好诬为坏。邪邪邪邪党邪坏,恶恶恶流氓无赖。铲铲铲共铲祸害,灭灭灭天灭妖怪。”这首诗可以归入“顺口溜”一类说唱文学中去,和“打油诗”不同。“打油诗”仍然满足“诗”的句读和押韵要求,但这首作品的句读显然与诗不同:七言诗的句读是“4-3”读,这首作品全都是“3-4”读。如果作者愿意,可以把题目改为“铲灭邪恶谎骗”(每句的第一字),再把内容改得丰满一点,还是一首可读的说唱作品。比如:邪邪邪--幽灵西来,恶恶恶--痞子无赖。谎谎谎--颠倒好坏,骗骗骗--混淆黑白。铲铲铲--人铲祸害,灭灭灭--天灭妖怪。当然,作者还可作其它更好的修改。“布告”:“癞蛤蟆臭气熏天,祸害人早就该斩。此时不斩是为何,只等好戏要上演。若问到时怎么斩,天安门前看天遣。斩完之后再净手,立即消毒免污染。”此诗前两句和上一首一样,是“4-3”读,其余六句是诗的读法。但作为诗来要求,内容就未免太浅白、单薄了。

    *正见网2007年3月29日登载“戏中人”:

    原文:“世事纷繁悲喜剧//角色不由己安排//名利情中摸爬滚//羁绊身心难开怀//恍然一梦归黄土//连绵轮回不停待//优游自在何处寻//返本归真坐莲台”。第六句韵脚“待”是仄声,其余三个韵脚“排、怀、台”都是平声,因此应尽可能改一下(作者的写法显然是向格律诗靠近)。其次,“连绵轮回”如果总能保住人身,也并不太可怕,因为早晚还可能有机会。可怕的是失了人身,就希望渺茫了。因此改为“六道轮回世世哀”,韵脚变平声,明示了轮回中各种可能性。第七句不是押韵行,尾字应仄,因此把“寻”(平声)改为“得”(仄声,仅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中读平声)。

    *正见网2007年3月29日登载“感恩年”:

    原诗共十六句。第三、四两句“新年聆听尊师语,心中感慨泪梗咽”。“梗咽”应为“哽咽”,“咽”读音“业”,作者可能读成“咽喉”的“咽”(音“炎”)了,因此就失韵了(前面的韵脚是“难”)。故改“梗咽”为“如泉”。第五、六两句“财色本是头上剑,关键时刻难抛闪”,“难抛闪”造字有些生硬难解,改为“命难全”。第九、十两句“学法正法正人心,除去执著是净莲”。第九句尾声应仄,把“正人心”改为“人心正”。第11句“主佛擎起上天梯”形象要考虑:这样多弟子爬上梯,重量都由师父“擎”着,那样不好。因此改“擎起上天梯”为“传法天梯现”。第13句“千世轮回自作苦”,“自作”改“业力”,内涵比较清楚,态度也更慈悲。

    *正见网2007年3月30日审阅“天涯海角之观海”:

    原文:“一滴慈泪悲中涌//千里跋涉游子来//面朝大海泪化雨//无端思绪任徘徊//仁者乐山智爱水//本体净化质洁白//我心彭湃朝天阙//法缘悠悠云雾开”。 此诗不是句子难懂,而是整个思路太散碎了,让人理不出线索来。标题说“天涯海角”,诗中毫无迹象或解释。为什么要“千里跋涉”到海边,而且一“面朝大海”就激动得“泪化雨”?也让人不解。可能内心太激动,思绪有些乱了,让读者真有点“无端”的感觉了。但要与读者交流,还是要让读者理解才行。

    *正见网2007年3月31日登载“咏物诗二首”:

    “咏竹”一首未加修改。 “咏莲”: 净莲立亭亭,灼然暗香盈。七月风雨骤,摧现莲台层。“暗香”与荷花明朗的色调不太吻合,如果是残荷还可以,但“灼然”一词已经否定了这种可能。因此改为“清香”。“七月”初秋,“风雨”还不太“骤”,到八月秋高就“骤”了,因此改“七”为“八”。“摧现莲台层”的“摧”字,恐怕用“催”字要合理得多,故改为“催”。



    TOP


    法中吟:大唐

    法 子

    大唐华夏尽崔巍,圣德太宗耀日辉。
    神愿神奇来有意,圣威圣迹去无追。
    天朝灿烂昨且逝,盛世辉煌今欲回。
    待到神州春烂漫,再随圣王向天归。

    2007年3月30日



    TOP


    春游长安感怀之四:碑林

    郑法途

    文如波澜碑如林,写遍儒家十三经。
    笃行五常尊孔孟,华夏文明万里行。

    幽灵附体邪党乱,魔变中华罪恶深。
    神州何日雄风振?法正人间除孽根!


    TOP


    诗二首:选择 为谁忧怀

    澄明

    选择

    执著时掣肘,邪恶漏洞瞅。
    勇猛法中修,就跟师父走。


    为谁忧怀

    大法惟美好,旧势欲为恶。
    法徒溶法中,心怀应快乐。
    乱神正被清,邪党秋瑟瑟。
    正念走阳春,慈悲天地澈。
    身救世间人,心已天上客。
    忧怀是为谁?名在邪党册!

    TOP


    了愿诗选

    大陆大法弟子

    闹 江 州

    只因宋公诗一首,梁山聚义闹江州。
    助法圆容师尊愿,收救有缘又回头。


    大唐响马

    劫富济贫自单庄,灭隋兴唐起瓦岗。
    助师正法讲真相,响马践誓自大唐。


    TOP


    民众传播真相 潜流清除毒根

    清晨

    一位英语翻译前几天有机会旅美,感触国外的环境是别有洞天。回国后,她向自己的亲人谈到:“中国人真苦哇!不光平民老百姓生活苦,思想上还在被蒙敝着,这才是真苦啊!你们不知道xx党在国外名声有多臭,而法轮功在国外是多么受欢迎!……”

    她把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当然她本人是感慨万千。

    之后我的朋友遇上了她的弟弟,她的弟弟同样感触良深的讲述了他姐姐的见闻。我的朋友向我提起这件事时,也明显的受到很大的触动。

    今天听到路边几位邻居在感慨今昔的不同,言谈中流露着对世风日下的无奈和对共产恶党的彻底失望。时至今日,人们对共党的唾骂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共恶党九九年迫害法轮功,把恐惧和仇恨压進人们的心里,妄图“三个月消灭法轮功”,并以此消磨华夏大地上一切生灵的佛性,从而把中华民族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可喜的是,随着正法洪势的推進,法轮功学员越来越成熟,世人也越来越清醒。人们再听到“法轮功”,已不再恐惧或躲避,大多数都能平静的去听,甚至请教一些问题。一些常人也帮着讲真相,劝三退,甚至整点要发正念清除邪恶。中共恶党已经被连根拔起,大陆民众人传人,心传心的传播真相,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潜流,洗涤着留在思想表面的恶党毒素。

    弹指间,中共灰飞烟灭!
    TOP


    在师父身边的日子里

    当我回想起在师父身边的时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是我永恒难忘的记忆。

    一九九四年八月我有幸参加了师父在哈尔滨冰球场举办的讲法学习班,师父是那么慈悲、善良、纯朴、和蔼可亲,为救度众生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师尊用最浅白的语言,讲出了最深奥的法理,真正的往高层次上带人。我被师父博大精深的法理吸引,明白了做人的目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当我一進班,就感到一身轻,正象师父讲的“可是你会觉的一身轻,走路生风。过去走几步就累,现在走多远都觉的很轻松,骑自行车好象有人推你一样,上楼上多高也不累,保证是这样的。”(《转法轮》)

    修炼前我这个被多种疾病缠身的人,心脏病、风湿病、关节炎、胃病、肩周炎、脑震荡,病痛的折磨使我对人生产生了绝望。在听师父讲法的过程中,我身上的各种病症不翼而飞,亲身感受到了师尊的慈悲与大神奇,是伟大的师父救了我,将我从地狱里捞出来,给我净化了身体,又给了我崭新的人生,使我明白了返本归真的道理。我坚信师尊,坚信大法,坚信这是块净土。

    我学大法前走不到一里路,心脏就偷停,有时休克。在学习班第五天我们地区学员集体去太阳岛,来回有三十多里路,从出发我就走在前边,身体非常轻就象风吹一样,特别神奇,我高兴的差点喊出来,大法太神奇了。我看到师父在前面走,我跑到师父面前,师父身材高大,光彩照人,朴素可亲,慈悲祥和。我仰面望着师父说:“师父,我们是三千多里地来学法轮功的,我们有个请求,想和师父照张像,留个美好的回忆。”

    慈悲的师父祥和的微笑着答应了我们的请求,拍完照后,我们跟在师父后边,迟迟不想离去,目视着师父离开。我们心情异常激动,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喜悦的感觉涌遍全身。

    我再一次参加师父在哈尔滨文化宫讲法时,坐在前面第二排中间,正是师父面前,师父那洪亮纯朴的声音,面带慈祥的讲法,告诉我们:如果你的身体调整好了,就想你的亲人,当时我想的是我丈夫。因为我参加班是我丈夫告诉我的,那时我丈夫心脏病很重,路远不能去,我才来参加学习班的。师父告诉我们:我喊一、二、三,大家一齐跺脚。我看见师父一挥手,打出五颜六色的佛光,真是佛光普照,当场所有的学员身上都有佛光。师父说回家后告诉家里人病已经好了。

    学习班结束后,我回到家里,看到丈夫精神饱满,身体健康。我对丈夫说,是师父给你治好的病,师父太神了。从那时起到现在十多年来,我丈夫一片药都没吃过,现在我丈夫已走進大法修炼中来了。这是我亲身经历,亲眼见到的师父的神奇。

    十三年过去了,想起和师父在一起的日子,师父的一言一行浮现在我的眼前。无论什么考验,什么魔难,我都没有丝毫动摇过,坚信师尊,坚信大法,牢记师父的话,做好三件事,跟上正法進程。


    TOP


    神韵巡演澳洲 观众赞声如潮

    据大纪元报道,3月31日澳洲悉尼帝苑剧院演出大厅帷幕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缓缓落下,至此,神韵艺术团2007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南半球澳大利亚站巡演圆满告捷。31日晚最后一场演出全场爆满,观众热烈的掌声、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演员的超水平发挥,将巡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神韵艺术团从3月17日登陆澳洲以来,巡回5个城市演出12场,所经之处无不掀起各界关注、媒体追踪的热潮,约2万澳洲观众现场睹神韵风采。

    自今年1月开始的神韵艺术团的世界巡演,伴随着惊叹赞美声,从北美、欧洲、日本、到澳洲,走过了23个城市、演出59场,纯正中国文化艺术震撼了中西方观众。

    400澳洲政要出席酒会或观看演出

    澳洲各界对神韵艺术团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巡演期间全澳有超过400位政要嘉宾出席了酒会或观看演出,包括澳洲联邦律政部长、纽省议员、维省议员、昆省议员、布里斯本正副市长、黄金海岸市长等,荷兰领事Kasper Kuiper、英国副领事Megan Hunt、墨西哥领事馆官员Maria Gacia等。

    澳洲联邦律政部长雷铎(Phillip Ruddock)在剧场告诉记者:“节目非常绚丽多彩,人们常常不了解中国是多么多元化。我想今天我们看到的节目中的不同的舞蹈和表演将中国多元化表达了出来,且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澳洲民主党领袖、联邦参议员艾丽森(Lyn Allison)也观看了演出,她不仅对演员的服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特别提到有关描述中国警察迫害法轮功的节目,说看后“令人非常感动”。艾丽森还说:“该团的演员极具魅力,其表演的舞蹈、歌曲也非常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使神韵艺术团的演出成为极具特色的艺术表演。”

    澳洲布里斯本市副市长 David Hinchliffe高度赞扬晚会,他说:“这台演出是中国文化中最精华的部份,无论是独唱、舞蹈,还是其它表演,都正是中国人所能奉献给世界最好的东西。”

    澳洲各大媒体竞相追踪报导

    神韵艺术团巡演所到之处,成为澳洲的主流媒体的报导热点。其它语种的民族报纸包括意大利报、菲律宾报、韩国报以及越南电台也作了系列报导。

    除了澳洲7号台、9号台、民族电视台(TVS)以及城市视窗(street version)报导大量晚会消息外,澳洲纽省的the Leader、North shore time、Inner west、Parramatta advertiser、MX等10多家地区报纸都刊登了神韵艺术团的消息。

    澳洲最大的电台SBS粤语节目、悉尼晨锋报、每日电讯报、澳洲 ABC国家电视台、坎培拉ABC电视台、南十字星10号电视台台、2Ca电台、坎培拉时报(The Canberra Time)、2XXFM、The word、BBC World Radio、Capital Express、2UE电台,悉尼北岸电台(FM 99.3)、95.3FM音乐台、Radio 99.3FM、Radio 87.3FM、Radio Live、2MBS radio、悉尼地区杂志(Universal Publication)等也都对这场晚会作了采访报导。

    3月29日澳洲《堪培拉论述》发表了一篇以题为《丰富多姿令人难忘而满意的晚会》的评论文章,评论说,表演特别突出的是非常紧凑的群体舞步,极其华美的服装及引人注目的天幕把传统的中国背景和迷人的数码动画效果维妙维肖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观赏传统中国经典舞蹈和歌曲的极好机会。”

    3 月30日,悉尼晨锋报作特大的图片报导,同时澳洲另外一家最大的报纸之一的《每日电讯》采访了舞蹈演员李维娜,以题目《神话世纪》作了大篇幅的报导,同时揭露了中共的独裁,连一个传统舞蹈表演都逃不过中共的批判。神韵艺术团演出带给人们的震撼效应随着媒体的持续热点而延绵不断。

    意大利社区报《拉菲亚玛报》(La Fiamma),3月21日以题为“壮观的中华文化复兴”撰文,文章说:“新唐人的2007年华人新年晚会在经历了北美和欧洲的满座和轰动演出盛况之后,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共干扰反增政治家观看兴致

    3 月28日晚,澳洲ABC国家电视台著名时评节目“晚间热线(Lateline)”在黄金时间报导了将于3月29日在悉尼上演的新唐人晚会,并披露了中共驻悉尼总领馆对晚会的干扰。节目说,澳洲的中国外交官要求澳洲的政治家们不要出席新唐人主办的中国新年晚会。报导说,正是因为中共人员的这一做法,反而更增加了纽省一些政治家前往观看演出的兴致。

    澳洲绿党纽省上议院议员科恩(Ian Cohen)29日随即表示,他对有关中国外交人员反对神韵艺术团演出的消息感到吃惊。而这些反对的声音则更坚定了他前往观看演出的决心。科恩说,这场演出是一场和平的文化盛会。什么样的政府会对这样的文化演出持反对的态度呢?他还说,在西方国家,人们应该有在不受恐怖威胁的情况下,自由揭示社会各层面情况的自由。他认为中共的做法是“不光彩的手段”。

    澳洲纽省参议员大卫.柯勒克(David Clarke)说:“节目展现的中国文化很美、很震撼,中国的真正的传统文化今天在澳洲展现,让澳洲观众能够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每个节目我都很喜欢,很难选择说哪个更好,我喜欢这些节目是因为这些节目表达了很深的内涵,比如自由、道德、人品、善良,祝贺新唐人安排那么好的节目在全世界和澳洲上演。”

    澳洲华裔专业人士盛赞神韵

    神韵艺术团的演出获得专业人士高度好评,特别是所表达中国纯正文化和艺术,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原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二级钢琴演奏员高原表示:“音乐也好、舞蹈也好,很多年都没这种表现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歌舞了。比如说,像《精忠报国》《木兰》都是有故事的,讲一个道理呀,每一个节目都有一个内涵在里边。”

    原中国中央轻音乐团演奏家杨军说:“说起来非常惭愧,其实我在中国也当过导演,也当过‘穴头儿’,也组织过许多场很大型的演出。但是当我看了新唐人晚会之后,我觉得——哇!她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她可以把几千年承传的文化突然在一个时空当中,非常完美无缺的并合在了一起。让人感觉有一种目不暇给的感觉,每一个节目过去之后,你还在回味之中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更美的节目出现。所以,实际上这个新唐人的晚会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纯、最美、最好的节目。”

    原中国上影交响乐团长笛演奏员郭平说:“舞台的色彩、布置、服装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很少见到这么好的艺术效果,他的整体设计浑然一体。我觉得画面的色彩已经完美到了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她了,我不知道色彩怎么会设计的这么好。”“整个演出、整个舞蹈编排、配器都有很高的水准,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非常好!”

    观众反馈热烈

    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以其所具有的神传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与精美绝伦、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完美结合,折服了澳洲民众。原本只举办一场演出的坎培拉,由于票供不应求,主办单位又特别增加了一场。在坎培拉的最后一场以及悉尼的后三场观众响应尤为热烈,演员要再三谢幕。

    南昆士兰大学音乐教授Barbara Broom:“这简直是一次太美妙的经历,如此神奇壮丽,如此多的欢乐从表演中流出。我非常高兴能够体验一种历史如此之悠久的文化,我非常希望你们明年能来我们图文巴市的皇家剧院来演出。”

    *缘--- 来自神的声音

    Rosie Gilandas女士是一位医生:“我喜欢每一个节目。非常棒!二胡所表现的乐曲,我理解是来自神的声音。非常的美,非常的纯净。我非常的喜欢。神韵圆了我的一个梦!”

    心理医学医生Alex Gilandas表示:“《创世》表现的是佛下世,看见众生吃苦,想提高众生的精神境界。让人们理解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梦幻。”

    *神韵艺术团折服了悉尼观众

      帝苑剧场工作人员Ricky表示:“观众很喜欢这场演出。我所遇到的所有观众传递给我的信息都很正面,表示他们对神韵演出的欣赏。他们真的喜欢。我在这个剧场工作三年多了,我能辨别观众的意思。”

    “帝苑剧场上演的节目一直都很受欢迎,基本都是满场。可我觉得,神韵的几场演出更特别一些。每场演出我们都增加了人手,但还是显得人手不够。作为工作人员,我们有分工。我负责剧场大厅的服务工作。所以不能進入剧场观看演出。但我可以从剧场内的闭路电视观看到演出。我觉得很棒。”

      “东方人的演出不同于西方人的演出。比如神韵的演出,在表现手法上就很细腻。服装的斑斓绚丽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折服了悉尼观众。”


    *我和先生明年还要来看

    一位华裔女士和她的西人丈夫散场接受采访时,二胡特别好,内涵很深,还有关贵敏的歌《我是谁》杨健生《天安门广场请你告诉我》,给我感触很大。还有归位尽管很短但很感人,当菩萨将那位被迫害致死的法轮功学员带到天上去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感动,似乎表现了善恶有报。敦煌我们也爱看,天幕非常大气,当时就觉得眼睛不够用,石窟里佛像每一个都会动。我先生喜欢中国文化,我和先生明年还要来看。

    * 出乎我们的意外,真的太好了。

    悉尼一家艺术中心(Hopfner Arts Centre)的校长Ludwig和他的妻子Monie接受采访时表示说这是一台很丰富多彩的晚会,他说:“我们真的很欣赏这场演出,我们没有想到会这么美好,出乎我们的意外,真的太好了。

    他说,我是个艺术家,是个周游世界的人,到过很多国家,我见识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他的妻子补充说:“我喜欢中国文化,我在香港居住了20年,我从内心喜欢中国文化,所有的节目都是非常的好,我们都喜欢。”

    *太美了,真的我哭了

    一位来自中国的、移民澳洲多年的俄罗斯裔的Victoria Vitner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个表演实在太美了,太美了,真的我哭了,因为我了解一些法轮功在中国的情况,上个星期在莫斯科一个法轮功女士和她的女儿被遣回到中国,太可怕了,我希望能够帮助她们留下,因为在中国她们可能面临死亡……对不起,那个女士似乎又要落泪了,她接着说:还有所有的歌唱演员都很不一般,音色非常美。”

    一个西人家庭中场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享受这个节目,孩子们喜欢《迎春花》这个节目,我喜欢那个二胡的节目,这个演奏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我们有很多中国的朋友,我们去华人教会,所以我们喜欢中国的舞蹈和艺术。”7岁的男孩说:“我喜欢第一个节目,人从天幕上下到舞台上来,我觉得这个节目很酷。”


    *大审判时 人都得对自己的所为负责

      在剧场大厅内,Greg J Howard 身穿深色的中式对襟上衣,显得与众不同。他表示非常欣赏神韵的演出。他说:“我是信奉上帝的。神其实一直在观看着我们。信仰上帝的人都相信世纪大审判一事。人作什么,最后在大审判时,人都得对自己的所为负责。所以,我很赞同《归位》这个节目中表达的善恶有报的道理。”

    “中共迫害有信仰的人是非常不好的。人怎么就不为自己的行为担心呢?”

    TOP


    中国城市发展史(六):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雅慧

    神州大地自东汉末進入分裂,到隋朝再度统一天下,前后约360年,中间除了西晋曾有过半世纪短暂的统一中国外,此时的神州基本上处于纷乱的局势。在政治上是群雄割据;在民族上此时是汉族的大迁移与胡汉各民族容合的时期;在信仰上,佛教在此时迅速传播、佛教建筑成为中土建筑的另一文化象征;在文化方面,文学和书法开始作为一种独立于实用形式外的表达方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由于社会纷乱不已,商业无法得到发展、城市建设也因动辄战争而屡遭破坏,虽然有少数城市由于成为一国之都而被善加营建,但其下场往往是国破城亡。城市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仿佛成为中国古城的宿命。

    三国时期

    东汉末進入魏蜀吴三国时期,诸葛亮未出茅卢而知天下三分之势,三国演义时期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时期。人们从鲜明的角色演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义”、“谋略”,还有修炼人对世事和自然的洞悉力等等。

    邺城

    三国以曹魏的势力最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土的北方,在邺建立都城(今河北临漳附近)。邺城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2400公尺、南北1700公尺,由一条东西大街将全城分成二部分不同功能的区域,北边是宫城区与贵族居住区,南边是居民区和市场,官署则沿着南北中轴线设立。汉朝以前的城市并未将官署与民居用地作功能区隔,以致官民建筑混杂,造成使用上的相互干扰,邺城是第一座明确区分住宅与官府的城市。

    邺城的宫城位于全城的西北方,占全城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宫殿按照“前朝后寝”的规矩建造,大殿在宫城正中,是举行大典之地,左右有东西堂和钟楼鼓楼。在宫城里的西北角兴建三台“铜雀”、“金凤”、“冰井”,三台皆高十丈,各有房百二十到四十间,相互之间有阁道连接。曹操做高台的目地除了观赏风景以外,用来作为军事上的了望与守卫是很主要的一个用途,台基内部除了冰井台是储冰室外,据说其余二台里储藏的是兵器。

    邺城的设计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形式,其明确的功能分区、中轴对称、宫城外郭城的区分,对后来隋唐的城市设计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曹魏之后,许多北方小国也曾定都邺城,可惜现在除了三台尚存遗址外,邺城其余地方都被漳水冲毁。

    洛阳

    曹魏后来以邺城为蓝图,重新营建洛阳,使之成为曹魏首都。与东汉的南北二宫并立的情况不同,曹魏只重建了北宫,通向北宫的南北中轴线上则依“左祖右稷”设置祖庙、社稷坛及其它官署。宫城位于全城北边正中,在宫城的西北角,也同样有三座高台矗立其中。后来在北方出现的十六国中,多数国家在设计本国都城时,通常是以洛阳为范本。

    吴都建业(建康)在刚开始只有一座将军府,后来以此为基础加盖宫殿,并围之以宫墙。基本上宫殿与官署位于城的北方,居民则散居于南方。蜀汉的首都成都在汉朝以织锦业名于当世,是汉朝六大城市之一。蜀汉利用旧有的城市基础,并未多加营建,在都城建设方面的记载也甚为稀少。

    两晋时期

    曹魏篡东汉帝位,自己也重复同样的命运,西元265年被臣子司马炎所篡。司马炎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他在称帝前二年就征服了蜀汉,即帝位后派兵攻打东吴,统一了中国。

    西晋定都洛阳,刚开始仍遵循魏制,甚少营建。到后期则大起奢华之风,营太庙“致荆山之木、采华山之石、铸铜柱十二,涂以黄金,镂以百物,缀以明珠” 。西晋统一中国仅短短50年,其中多时还在诸王间内战度过。战乱使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灾频繁似乎也成为一朝在末期时的共同表征。

    北方的少数民族在这段时期逐渐向南移动,定居中原地区,改游牧为农耕生活。当西晋处于内乱时,北方民族便趁机而起,割据称王。西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定都平阳,攻克洛阳和长安,掳获晋帝,西晋灭亡。

    西元317年,镇守建康的司马睿宣布即帝位,定都建康,开始了东晋的历史。

    建康

    建康古名越城,是春秋末期越国灭吴国后建立的城池。战国楚威王时建金陵邑,也大约是从此时开始,民间即传说此处有帝王气,因而引起秦始皇的不安(详见秦汉时期的城市发展)。三国时孙吴迁都于此,以战国时期的金陵邑为基础,利用天然地形筑成“石头城” 。宫城位于城北,南边沿秦淮河一带是民居和市集,是全城最繁华的地方。

    东晋初始国力贫弱,宫室多沿用孙吴时建筑,后来才局部改建或扩建宫殿规模,仍以洛阳为蓝图规划宫城,以示延续西晋之正统。整个东晋和接下来的南朝时期都定都于建康,经过二百多年的建设,使建康成为中土文化经济政治的首善之都,人口超过百万,民居绵延至河道两岸,与附近的侨郡(为南迁的氏族所设的客居城,类似今日的卫星城市)连接成一大片辽阔的都会区。由于都市随着时间逐步扩大,所以呈不规则状,亦未设城墙,只用篱以示内外之分。但宫城仍保有严格的格式布局。

    东晋是个偏安江南的小朝廷,主政者没有雄心大志想收复北方被异族占领的土地,所以虽有数次北伐,终究无功而返。东晋安定没有多久就发生内乱,把持政权的士族门阀和皇帝争权,带兵追杀皇帝近臣之事时有所闻。东晋的灭亡,也是因为臣下掌握的权力大到足以逼迫皇帝禅位所致。西元420年,东晋恭帝让位给掌握军政大权的刘裕,国号宋,史称刘宋,东晋亡,南中国進入南朝时期。

    在北方,刘渊灭西晋后,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是北方五种少数民族或同时、或先后建立的政权。这个时期成立的国家统治时间都不长,且更迭次数频繁,直到前秦苻坚大致统一北方,混乱的局面才算稍微安定下来。苻坚想進取东晋,统一天下,淝水之战东晋以寡胜多,奠定了南北分峙的局面。北方因为战败重新陷入分裂局势。大约在南朝刘宋代东晋而起的时候,北方才由北魏统一,那是西元439年的事。

    北方各国所选都城一般多为历代作为都城的城市,如平阳、邺城、长安和洛阳等。这些古城历经多次的破坏重建,重建后再破坏,由于其优秀的战略位置,始终是当权者定都选址的首选。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是由宋齐梁陈四国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在北方,则刚开始是拓跋族建立的北魏,后来分裂成北周和北齐。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相对减少,经济和社会有所复苏,在城市和宫殿建筑方面也逐渐恢复建设。

    建康的宫殿到了南朝末年,已经发展成中国最富丽的宫殿建筑。位于城北的宫殿区由三重宫墙所包围,第一重宫墙内设置一般机构、驻军及宿舍;第二重宫墙内则设置中央官署以及皇子居处;在第三重宫墙内才是皇宫,采取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的古制。为了与北朝竞争,南朝在都城建设方面,将原本二层宫楼建筑增建为三层,大殿由12间的宽度扩大为13间,金碧辉煌。可惜在隋代陈而有天下后,将建康夷为平地,壮丽的宫殿不复可寻。

    北朝的北魏原本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为了汉化与政策改革,将都城迁至洛阳。洛阳的规格和建康相仿,宫殿皆由三重宫墙所围,于此不再复述。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西魏,各自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北周定都长安,北齐定都邺城。此时邺城已经破旧,东魏时二度征召民工七至十万人营建宫殿及城市。北齐取代东魏后,又大兴土木,使三十万工匠重建曹魏时铜雀三台、宫殿和园林等。与此相反,北周在武帝时期生活俭朴,下令禁止营造宫室,全国励精图治,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后来由外戚杨坚辅佐政事,杨坚逼迫皇帝让位,北周亡。

    杨坚立国号为“隋”,他在西元589年攻克南朝陈国,重新统一了中国。

    佛教的兴盛和佛教建筑的发展

    在这段长达三百六十九年的纷乱时期,是佛教开始兴盛的时期。佛教在东汉时传入,最初只在少数人中流传,当社会动荡、战乱不断、人民不分贵贱都受颠沛流离之苦时,自然而然会问自己:人为何来到世上?为何受苦?有什么方法可以解脱、逃离苦难?历史安排此时的佛教给于人们合理的解答与脱离痛苦的希望,佛教开始在各个阶层中兴盛起来,上自帝王后妃、直至平民奴隶,在佛普度众生的慈悲下,陆续皈依。

    在神州各地,尤其是北方,佛寺开始被大量兴建,佛塔这种外来形式的建筑也因中国化而逐渐为人所接受。刚开始佛寺依循印度制度以塔为中心,塔里供奉着佛像。但塔的结构过于狭小,佛像无法居中而立,能進入参拜的人数也受到限制。于是就将佛像置于另建的佛殿里,此外佛殿墙壁还绘上佛经上所述佛的修炼故事以及天国世界美好殊胜的景象,对广传佛教起到积极的作用。慢慢的佛殿的重要性便与佛塔并列,随着佛教的不断中国化,佛殿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佛塔。

    随着佛教在社会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佛殿建筑的规格也开始等同于宫殿建筑。光是洛阳一地,在西晋时期就有已有佛寺42间。北魏时期兴建的永宁寺(西元516年)是当时洛阳最大的寺院,它有一间规模与皇宫正殿相同的佛殿、一座高达9层的木结构佛塔、以及千余间僧房和附属建筑。

    除了官方和私人营建佛寺外,还有个人发愿捐屋,以私宅改建而成的佛寺,例如梁武帝将其即帝位前的居处改建成光宅寺。这种私宅改建的佛寺无法规范其规模,如果原本的宅院带有园林,改建成佛寺后,自然佛寺也带有园林景观。

    南北朝的当政者多崇敬佛教,在其提倡下佛教发展极为迅速。据记载,北魏末年仅洛阳就有千三百余座佛寺,而在北魏统治范围共有一万三千余座。在南朝首都建康有佛寺近500所,其余统治范围内则有二千八百余座佛寺,此时佛教十分兴盛。但祸福相依,在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期发生二次迫害佛教的运动,前者由于笃信道教,后者则什么都不信,这二个皇帝下令禁止百姓信仰佛教,佛像佛经被毁、佛寺或收归国有或尽行拆除、僧人被强迫还俗,这就是史称“三武之祸”中的其中二个“武”之所指。另一个武帝是后来的唐武宗。三武之祸虽然对佛教的传播起到某个程度的阻碍作用,但后继的当政者通常在掌权后立即下令恢复佛教的地位,是以佛教仍能继续弘扬下去,终究成为中国人信仰的主流之一。

    两晋南北朝的佛寺在历史的诸多原因下几乎全数消失,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座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是北魏时期所建(523年),为混合印度和中国形式的15层砖塔建筑 。

    开凿石窟

    佛教石窟的开凿,是这个时期另一项伟大的创建。几大著名的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都从这个时期开始开凿。石窟的内部有仿佛殿形式、有仿佛塔形式,也有石窟的外观刻成佛殿形式,使石窟宛如一座镶嵌在岩石上的佛殿。石窟内部除了安置大小佛像外,墙壁还绘以彩画,描述佛经故事、修炼传奇、天国世界、凡间的善男信女和世俗生活等。这些文化遗产成为后世了解此时社会、思想以及建筑结构的最佳资料,因为此时的建筑物除了个别佛塔外,其余皆已消失在历史中。

    建筑的创新和特点

    木结构的建筑风格随着技术的進步而起着变化。根据汉朝的画像砖上所刻的建筑式样,汉朝的木结构的外观比较平直,甚少有曲线出现,风格较为古朴端严。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宫室大量建造、木结构技术進步,使屋檐两端呈现轻微上翘的曲线,除了增加室内采光外,也使屋顶多了份轻盈感。传统建筑在汉朝时散发出来的古朴风格逐渐被技术改善所带来的变化转为优雅精致,并在后世成为传统建筑的主流。

    小结

    城市发展的时代风格与当代的思想观念、社会风气是一致,在这段漫长的纷乱时期,政治社会的一片黑暗导致人们的消极出世、偏好清谈玄学。在思想上消极避世,那么在作为上也极少可能奋而起之。加上若人们在颠沛流离时,潜意识里一直存着的客居心情的作用下,也无法期待城市会被妥善规划建设。种种原因,使此时的城市除了当政者所居的都城外,多显得残破没落。唯一在此时大放光芒的是佛教建筑。佛寺和石窟的广建使佛教修炼的内涵深植中国人的心中,修炼文化的形式在传统的黄老之学和民间修炼外,又多了另一种形式。修炼的观念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基石之一。


    参考资料:

    《上下五千年》,正见网
    《中国古代建筑》,多人合著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董鋻泓编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傅熹年著
    《晉書•本紀•五行志》


    TOP


    佛家故事:慧达

    木木

    释慧达,本姓刘氏,名窣和,本是咸阳东北三城定阳县稽胡人,目不识字。刚开始,他并不信佛。后来因为喝酒过量导致了疾病,在临终时元神去了地狱,目睹了众生受苦的景象。因此醒转后,出家为僧,住在文成郡。

    魏太武太延元年,慧达因事西返,行到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山时,遥拜行礼。人们都不知道原因,便问其故。慧达说:“此崖当有像出。如果灵相完整无缺,那么百姓安乐;如果有缺,那么社会就会动荡,百姓就会穷苦。”

    太延八十七年至正光初年的一天,忽然风雨大作,雷声震震,山石迸裂,现出一樽丈八高的石像,形相端严但却没有头。有石匠另外雕刻了一头安上,但头依然掉下。慧达的预言应验了。

    北周元年,凉州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人们前去查看,竟然发现了石像的头颅。人们这才将石像的头与身子合二为一。因为太平世界来临了。保定元年在这个地方建了瑞像寺。

    慧达后来逝于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涧中。

    (《神僧传》卷三)
    TOP


    山岳仙迹探微:茅山─秦汉神仙府

    牟梅

    茅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溧水、溧阳等县境。其平均海拔370米,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和二十八池,风景独特,古洞深幽,颇有仙气。

    茅山古代称句曲山、地肺山,又名冈山。因为它山势曲折,象汉字的“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景帝时,有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炼,同时给当地百姓治病,人称“三茅真人”;后三人得道成仙。人们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在道教中,它被列为第八洞天和第一福地。

    自古就有修炼人在茅山修行。相传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高辛氏时期,就有展上公在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修炼。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在玉晨观修炼;秦时,李明真人在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修炼;西汉时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此修炼成仙。西晋时,女道人魏华存修道于茅山,后被尊为茅山宗开山太师。东晋许谧、许岁羽父子曾在茅山修炼,并与杨羲合造《上清经》,创立了茅山上清派。后来得道成仙的葛洪也在茅山抱朴峰上修炼,并著书立说。晋末至宋、齐、梁时期,茅山修道者日众,比较著名的有马朗、马罕、陆修静、孙游岳、钱妙真、陶弘景等。

    陶弘景,南朝著名道士,在茅山修行40余年,是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后来他游遍了各个名山,寻求仙药。有时他一个人独自去山泉、岩石的地方游览,远远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陶弘景身长七尺八寸,性格谦虚礼让,心胸宽阔、度量宏大,见解清晰,任何事情一眼就能看透。梁武帝取得皇位后,和大臣们商讨定国号的事,但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陶弘景就按照各种卦书推算,建议国号定为“梁”。他又为梁武帝卜算出登基的日子,也十分吉利灵验。梁武帝即位后,国家每当遇到吉凶、征讨等大事,都要派人去他那里咨询,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他叫做“山中宰相”。梁武帝有一次写了一封亲笔信请他入朝作官。陶弘景就画了两头牛,一头无拘无束的散漫在水草之间非常自由自在,另一头戴着黄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还用棍子驱赶着。梁武帝看了也笑起来,知道他绝不会出来作官,也就打消了迫他出山做官的念头。

    陶弘景在梁武帝(中)大同二年(丙辰年)三月十二日癸丑去世,当时八十一岁,死时脸上容颜仍像活着一样,四肢柔软能屈能伸就像平常一般,室内的香气积聚好几天都不散去。三月十四日,在雷平山给他建了衣冠冢(只埋葬他生前的一两件衣物)。梁武帝下诏赠给他“中散大夫”的爵位,还追赐他“贞白先生”的谥号,并派官员监办他的丧礼。马枢在《得道传》里说,贞白先生成仙后被天界任命为蓬莱仙洲的都水监,有好几百弟子。弟子中有些是得道的,如王远之、陆逸冲、桓清远等人,都继承了贞白先生高尚的道德节操。

    隋唐五代,茅山道教進入兴盛时期,有大批道士在此山修道,比较有名的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韦景昭、黄洞元、孙智清、吴法通、刘得常、王栖霞等。他们亦多有仙迹留于世间。此时期来茅山修道学经者常达数千人。宋元时期,茅山道教继续发展,比较知名的道士有成延昭、刘大彬、刘混康、徐希和、蒋宗瑛等。明清时期,茅山仍是江东道教圣地,知名道士有邓自名、薛明道、陈德星、任自垣、王克玄、沈祖约、蒋德王宣、徐祖谏、戴绍资、任绍绩等。据说明代“天下乞灵于名山者,东岱岳,南武当,东茅峰,奔走士女,地无远近,而岁无宁息。”道士笪蟾光撰成《茅山志》。

    因为茅山高道辈出,香火隆盛,所以被称为“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元代文士赵世延《茅山志·序》评价茅山是“诏诰之隆,仙真之异,洞府之邃,坛箓之传,人物之伟,楼观之盛”。

    茅山上修道之人众多,自然也建有许多宫观。南朝齐梁之际,建造的主要宫观有:积金山上的华阳上、中、下三馆,陶弘景隐居的道靖馆,在雷平山上的朱阳馆,郁冈玄洲斋室,嗣真馆,女真人钱妙真修炼之地燕洞宫等。笪蟾光《茅山志》载:“齐梁之际,知名之馆凡五十余,精舍十余,皆羽流居,宫观盛筑。” 隋唐时期,建造的道观有太平观、崇元观和紫阳观,都是唐太宗敕建。宋元时期,茅山建有大批宫观,同时还修葺了一些建筑,如宋代的崇禧观、集虚庵(后改名为乾元观)、五云观、清真观、白云崇福观、抱云观等,元代的德祐观、仁祐观。后世所称茅山“三宫五观”(即元符宫、九霄万福宫、崇禧万寿宫和乾元、玉晨、白云、德祐、仁祐五观),都在唐时开始建造,完成于宋元。明清时,主要致力于宫观的修复。抗日战争时,“三宫五观”大部分的建筑毁于战火。

    此外,茅山的二十六个溶洞,都与修道之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较著名的有华阳洞、玉柱洞、仙人洞。相传西汉时茅氏兄弟三人与西晋时的汗浇及东晋时的许明,均曾于华阳洞内隐居修炼过,齐梁时的陶弘景也曾隐于该洞中修行。

    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登临茅山,作了《登茅峰》三首诗,抒发了对山景的留恋,对仙人的追忆:
                    

    (一)
               一峰高出众峰巅, 疑隔尘沙路几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 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 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 纷纷流俗尚师传。

                     (二)
               悠然杖履出尘嚣, 鸡犬无声到穴廖。
               欲见五芝茎叶老, 尚攀三鹄羽翰遥。
               容溪影转迷横径, 仙几风来得堕樵。
               兴罢日斜归亦懒, 更磨苍藓认前朝。

                     (三)
               扪萝路到半天穷, 下视茅州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 人间荣显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 明月归来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 子房家世有高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