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 酌古鉴今:执法不公,国之大患!(共三文)

  • 《龙文鞭影》十五删(3):沈昭狂瘦 冯道痴顽

  • 典故成语:墨守成规

  • 人类文明的审判(第五章):天门开启论

  • 万物皆有灵:我的自行车

  • 最后的考试

  • “创生之柱”之谜揭开 恒星爆炸毁灭尘埃

  • 乌克兰活动主办方:祝法轮功学员成功和兴盛

  • 多伦多法轮功团体参加三城市游行受欢迎


  • 酌古鉴今:执法不公,国之大患!(共三文)

    一、执法不公,国之大患!

    唐朝戴胄做大理少卿(官职名)时,有一次,长孙无忌(唐初大臣,为唐太宗皇后之兄)被召进宫,他随身佩带的刀,没有解下来,就进东上阁去了。尚书右仆射(官职名)封德彝,论断监门校尉没有发觉,以“故纵罪”论处,应判死刑。而长孙无忌应当判刑,但准许他用金钱赎罪。

    戴胄向唐太宗奏说:“校尉和长孙无忌的罪行相等。臣子对于君父,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有差错失误。法律规定:皇上所用的汤剂、饮食、舟船,如有差误,不符合规定的,都应该判死刑。现在,您皇上念长孙无忌功劳大,要原谅他是可以的。如果只轻轻处罚一下长孙无忌,而把校尉杀掉,这样的处罚,是不公平的。算不得是正确执法。”

    唐太宗说:“法律对全国人民来讲,都应该是公平的,我怎么能够包庇亲戚呢!”立即命令对此案重新讨论。

    封德彝坚持他原来的意见,太宗准备同意。戴胄反驳说:“校尉是由于长孙无忌才犯了这个失职罪,按法律规定,他的罪还轻些。如果二人都是过失差误的话,对他不能独判死刑。执法不公,国之大患!”

    经过讨论,长孙无忌和校尉,都免去了死刑。

    (出自《折狱龟鉴》卷三)
        
    【附言】

    长孙无忌误带佩刀进宫,监门校尉没有发觉,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他们二人,都犯了死罪。可是,封德彝却论断校尉应当判处死刑,而对长孙无忌却从轻处理。长孙无忌是太宗的亲戚和功臣,太宗是决不会因此事杀他的。因此,封德彝不管法律公平不公平,为了阿谀皇帝,就提出了这条歪意见;而且明明知道不对,还要坚持到底,视人命如儿戏,这种作风是非常可鄙和可恶的。    
        
    戴胄则完全不同,他坚持执法必公。从案件的性质来讲,都是失误,二人的罪相等,依法都应处死;从犯罪发生的原因来看,“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现在无忌不杀,校尉则不应该独死,这是公平合理的。当太宗将同意封德彝意见时,戴胄据理力争,结果使太宗不得不同意,从而挽救了校尉一命。    
        
    通过此案,给人们摆出了两面镜子:一面是为了阿谀逢迎,取得皇帝的欢心,不惜枉法徇情,牺牲别人的生命,来达到自己可耻的目的;另一面,是不惜触怒皇帝,不怕得罪权贵,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把自己正确的意见,坚持到底。一反一正,泾渭分明,何去何从,难道不值得我们现今的司法工作者,深细思之吗?

    二、办案应以公平、宽恕为本

    青州发生了一起造反的案子,州和县里,追捕余党,把监狱都关满了。唐太宗命令殿中侍御史崔仁师,前往复查审理。
        
    崔仁师到达当地后,把所有那些余党的脚镣手铐,全部去掉,又给他们饮食,还让他们用热水把身上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对他们进行宽慰。最后只把十几个为首的囚犯,判了罪,其余的人,一律予以释放。
        
    回到朝廷汇报后,太宗就准备另派一个特使前往处决。这时,大理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这次你平反了那么多的犯人,按照常理来讲,哪个人不贪生?假如被你判死刑的那些罪魁祸首,看见他们的那么多伙伴被你释放了,而不甘心,反转来咬你一口,看你怎么办?这事,我非常替你担忧!”

    崔仁师说:“办案子,应当以公平、宽恕为本!怎么能够为了使自己不冒一点风险,知道别人蒙冤受害,而不去替他们平反昭雪呢?即使我一时头脑发昏,认识不到,万一把人放错了,而要加罪于我,那么,用我一条生命,却换来了十个‘囚犯’的生命,也是值得的。我也是心甘情愿干的!”孙伏伽听后,很惭愧地走了。
        
    等到特使到达该地,重新审问那些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时,那些犯人都说:“崔公办案,公平宽大,合情合理,没有一点冤枉和诬滥的地方。我们都受到感动,甘心伏罪,请赶快处决我们吧!”死刑犯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出自《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附言】

    办案时,审判人员都应力求把案情弄得清清楚楚,把案犯判得十分准确,合理合法,不枉不纵,令人口服心服。要做到这点,当然条件很多,如业务水平高不高,工作作风好不好,等等,但最要紧的一条,还是能不能作到实事求是,大公无私。贪赃枉法,固然另当别论;如果心存顾虑,怕这怕那,处处先为自己着想,那是一定办不好案子的。
        
    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假使当时唐太宗不是派崔仁师去,而是派孙伏伽去审理,那不知要多杀多少人。因为他孙伏伽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执行得准不准,犯人受不受冤枉,而是考虑他自己会不会冒风险,被犯人反咬一口。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将法律摆在第二,这样做,怎么能够把案子办得正确呢?崔仁师完全不是这样,他把案情弄清楚后,只将首犯十余人判罪,对其余的从犯,一律予以释放。在释放时,还“悉脱去扭械”,“与饮食汤沐”,并“宽慰之”。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罪,把他们捉来关进监狱,就是冤枉!知道他们蒙冤受屈,为了“自规免罪”,而不替他们平反昭雪,这算什么法官?哪里还谈得上“平恕为本”?崔仁师是这样想、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了。他把监狱里的从犯,都予以释放,而这些所谓犯人,又都是涉及造反的罪行;都是大逆不道,非同小可的。杀错了,问题不大;放错了,那可不得了。如果是出于私心,就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可是崔仁师,不顾这些,“悉释之”。倘若没有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事的精神,是绝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尤其是他那坚强的决心,万一放错了,将来要追究责任,他也愿意“以一身易十囚之死”。这样的法官,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赞叹,无怪乎孙伏伽听了之后,“惭而退”。  

    现时的中国人民,特别需要公正执法!审判人员在办案时,一定要学习崔仁师的精神,宁可自己冒杀头、坐牢的风险,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把案子办得公平合理,绝不能冤害一位好人。中共制下的司法人员,你们要速思明理,悬崖勒马。善恶有报,天惩即至,为自己留条后路吧!    

    三、苏无名时刻心系治安,勤政明鉴

    唐朝武则天皇后,赐给太平公主很多钿器金宝,过了一年之后,被人盗走了。

    武则天大发脾气,责令洛州长史以下官吏,紧急破案,务要捕获强盗。那些官吏士卒,到处巡查追捕,毫无线索,束手无策。忽然在路上碰到了在湖州当别驾的苏无名。大家就把他请到县里去,然后向县尉报告说:“强盗已经被抓到了。”县尉连忙去讯问,苏无名说:“我是湖州别驾啊。”

    县尉批评吏卒:“你们怎么胆敢诬赖、侮辱苏别驾?”苏无名说:“你不要责怪他们。我历任官职,所到之处,揭发奸邪,抓捕案犯,是出了名的,他们听到我来了,故意诬赖我是强盗,目的是要我给他们解围。”

    于是,苏无名请求会见长史,让他向朝廷报告,约定在十多天内,把强盗抓到。武则天同意了他的意见。
        
    苏无名暗暗布置并告诫吏卒:“在首都的东北门,等候、观察,如有十多个胡人,穿着孝服,腰系麻带,出城到北邙山去,就立即紧跟在他们后面,并随时把所见到的情况,报告给我。”

    果然不错,不久便见一伙胡人,去到新坟前面,摆下祭品祭坟。他们虽在哭泣,但没有一点悲哀表情。过了一会儿,他们把祭品收了,又互相望着坟的旁边发笑。

    苏无名得知后,就下命令把他们都抓起来,然后将坟墓挖开,把棺材劈破一看,所有被盗窃的宝器,都藏在里面。    
       
    武则天问这是什么缘故?如此神速?

    苏无名回答说:“我初到首都来的那天,正看到这班胡人出葬,把情况一了解,便知道他们是强盗,但不了解他们的坟墓在哪里。今天是清明节,预料他们一定会出城去祭扫的,所以派人跟踪,找到了。他们哭而不哀,是因为所埋葬的不是人;遍视坟墓,然后发笑,是因盗取来的东西没有损失啊。”

    武则天称赞他作得好,给他提升了两级。
     

    (出自《棠阴比事》下)   

    【附言】

    这案破得很好。好在苏无名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发现可疑迹象,就仔细观察,深入了解,等到情况掌握在手,认为证据确凿可靠,就采取断然措施,一网打尽,完全破案,神速破案!发挥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排除了主观臆断的作法。当他来到首都时,见到一班胡人出葬,形迹可疑,他发现了问题,但并没有把怀疑当事实,立刻动手,大惊小怪,打草惊蛇,而是派人“伺察”、“即踵以报”,这就是仔细观察,深入了解。等到知道诸胡祭奠情况时,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乃使擒之”,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哭而不哀者,所葬非人也”,所葬非人,一定是所盗赃物——钿器金宝;  “巡冢而笑者,爱物无伤也”。判明准确无误,完全可以下手了。最后“发其冢,剖棺视之,宝器在焉”,这是必然的结果,是用证物来彻底证明这案破得准确,使强盗们哑口无言,使其他人首肯心服。
        
    苏无名平时注重观察奸盗,心系社会治安,为人正直明鉴。苏无名“擒奸捕贼有名”,确实名不虚传!天后称善,“迁秩二等”,受之无愧。

    苏无名本来想不出名,故署以“无名”之名,只顾实干,以惠黎民。到后来却名声大震,千秋留美名。“吉人自有天相”“神佑善者”:诚哉斯言!



    TOP

    《龙文鞭影》十五删(3):沈昭狂瘦 冯道痴顽

    【原文】

    shěn zhāo kuáng shòu ,féng dào chī wán 。

    沈昭狂瘦,冯道痴顽。

    ㄕㄣˇ ㄓㄠ ㄎㄨㄤˊ ㄕㄡˋ,ㄈㄥˊ ㄉㄠˋ ㄔ ㄨㄢˊ。

    沈昭狂瘦,冯道痴顽。

    【注释】

    (1)沈昭:沈昭略,字茂隆,南朝齐武康(今属浙江)人。性情狂放不羁,始为南朝宋官吏,后为南朝齐侍中。

    (2)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属河北)人。为人仁义厚德,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在相位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上的不倒翁。

    (3)痴顽:愚蠢顽劣。

    【语译】

    沈昭略狂放而干瘦,冯道自称愚昧无知。

    【人物故事】

    据《南史.沈昭略传》,沈昭略的个性狂放特异,喝酒就任性使气,毫不谦让。曾在喝醉时,傍晚拄着手杖带宾客和子弟到娄湖苑,遇见王约,张大眼睛看着他说:“你是王约吗?为何又肥又痴呢?”王约说:“你是沈昭略吗?为何又瘦又狂呢?”沈昭略拍手大笑说:“瘦已胜过肥,狂又胜过痴,怎么办呢王约?你这痴傻该怎么办呢?”

    据《新五代史.冯道传》,冯道为人能自我约束,刻苦俭约。晋与梁交战,冯道在军中搭一个茅屋,不设牀席,只睡在一束牧草上而已。他用所得俸禄,和仆人一同饮食,也能安然自得。有将领掠得美女送给冯道,冯道无法推却,便把美女安置在另一间房舍,找到其亲人后再送回。守父丧期间遭逢饥荒,他倾尽所有以济助乡里,而辞官耕作于田野,亲自背负柴草。有人荒废田地不耕作或无力耕作,冯道就在夜间前往,暗中帮他耕作。后来人家感到惭愧而来道谢,冯道一点都不认为是自己的恩德。守丧期满,又被(后唐)召为翰林学士。行经汴州时,遇到赵在礼叛乱,后唐明宗李嗣源带兵返回攻入京师。孔循劝冯道稍作停留,冯道说:“我奉诏入朝,怎么可以擅自停留!”就急速赶至京师。

    唐庄宗被杀后,明宗即位,向来知道冯道的为人,说:“这真是我的宰相啊!”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又升迁兵部侍郎。一年多,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冯道曾告诫明宗说:“凡是身处危险的人忧虑深重而获得保全,身处安乐的人由于疏忽而招来祸患,这是人之常情啊!”明宗问说:“天下虽然丰足,百姓有需要救济的吗?”冯道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而吟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语言浅近而容易明白。(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让人把诗抄录下来,经常诵读。水运军在临河县拾得一个玉杯,上面有文字“传国宝万岁杯”,明宗非常喜爱,拿给冯道看,冯道说:“这是以前时代的有形之宝而已,君王本来就有无形之宝啊!”明宗问之,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说:‘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欣然接受。

    后晋灭后唐,冯道又事奉后晋。契丹灭后晋,冯道又服事契丹,在京师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责备冯道事晋无功,冯道无法回答。德光又问:“为何来朝见?”冯道回答:“无城无兵,怎敢不来?”德光责怪他说:“你是个什么样的老头子?”冯道回说:“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很高兴,任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曾经问冯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回答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们都说契丹没有杀尽中国之人,就是靠冯道这一句善言啊!德光返回北方时,冯道跟随送行至常山。汉高祖建立后汉,于是冯道归汉。后周灭后汉,冯道又事周。

    【说明】

    沈昭略个性狂放,酒后更意气用事,朝廷官员常对他忌惮而百般容忍。他待人不知退让,甚至以嘲笑别人痴肥为乐,不仅无礼,实已缺德。

    冯道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旧五代史》评价他:“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虽然冯道平生廉俭,气度宏大,以移风易俗为己任,但在朝代更换频繁的五代,事四姓十君,使他背负了不忠的罪名。其实冯道的为人处事,在当时没有一人攻击他。正如他在〈偶作〉中的诗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只要善心长存,纵使身处狼虎群中也能屹立不摇。)



    TOP

    典故成语:墨守成规

    【释义】墨守:战国的墨子以善于守城著名,以后谓善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比喻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例句】他虽然工作多年,可是墨守成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技术要求了。

    【近义;反义】故步自封;推陈出新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六》。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想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说:“楚国地大物博,宋国弹丸之地。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

    楚王说:“你的话有道理,可鲁班已经把云梯造好了,我想在这次战争中试试它的威力。”  

    “那好,就让鲁班代表攻方楚国,我代表守方宋国,当场试试吧。”墨子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筷子当作楚国攻城的云梯和宋国守城的器械,让鲁班来攻。

    鲁班用了九种方法攻城,都被墨子挡住了。  

    鲁班涨红着脸,对墨子说:“你别高兴,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

    墨子回答说:“你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助宋国守城了,你哪里知道我已经派三百个徒弟,守在宋国,等着你们去进攻呢!”

    楚王见这次出兵去攻打宋国,没有取胜的把握,就说:“算了,我已经决定不打这一仗了。”



    TOP

    人类文明的审判(第五章):天门开启论

    第五章-思想巅峰的起点阶段——开启人类“后天文明”的“天子时代”

    第六节天门开启论

    一、门开关的意义

    我们本章的这一论叫做《天门开启论》,实际上我们讲的就是关于打开三界空间天门的一种节点式的开启机制。因为如果人类文明的初始动力是外来的,人类思想的种子是由外部高层宇宙意识有意为人世间播种的,那么这就必然涉及到宇宙意识与人类文明之间的“沟通”方式问题。我们这里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关于人神之间的“天门”开启的机制,实际上也就是“天门”如何打通神与人垂向“沟通”的管道问题。

    那么首先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我们人类现实生活空间之中的“门”的意义。大家知道,“门”其实就是扼守空间通道的一个关卡。实际上“门”就是对于“通”的一种阻拦。“通道”的意义在于“通”,允许双向往返,也就是允许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孙子兵法》在讨论地形的时候就有关于“通地”的论述。

    然而“门”的意义对于流动而言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性”的通过或者不通过。如果是被选择了的、被允许了的,那么就可以自由的进出;如果没有被选择,那么则被拒绝进出,也就叫做拒之门外,或者被关在其中没有自由。因此,具有“选择”职责的门,就必须具有开与关的双重功能,必须具有或开或关的两种状态。对于被选择的,门可以打开、放行;而对于被拒绝的,那么门就会关闭,不予放行。因此只有具有开关功能的设施那才能够叫门。如果没有了门,或者总是开着的那个门,那就叫做洞,一个门洞,充其量就只是一个门框而已。

    可见,门不能总是开着,门必须具有开启、闭合的双重功能。也就是,门的开启不应该是一种常态,而门的闭合才应该是一种常态。一般而言,门需要守卫的安全性的要求越高,那么门开启的条件也就越严格,比如各种安全门、密码锁等等都是守护门的安全性设置。事实上,门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守护。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结合项目过程中管理之门的节点式开闭问题,也就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阶段管理的门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门”的意义。大家已经知道,项目管理在狭义上讲属于一种阶段管理或者过程的节点管理。项目管理失败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往往就在于不能够适时性的、阶段性的把节点之门关闭,或者已经被关上的节点之门又被从新打开。这其实是项目管理的逻辑所不允许的,是项目管理的“兵家大忌”。也就是说,项目阶段性关门是项目管理关于“节点管理”所必须的。不允许时时无常打开项目节点之门。项目管理可不是“打酱油”,不能够时不时没事就出去溜达溜达。这是项目管理绝对不允许的。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收敛性过程,其收敛性实际上就是由节点适时关门所保证的。那么既然我们使用“项目管理逻辑”来论证人类历史中神佛安排的问题,我们当然就需要使用“项目管理”关于过程节点式管理之门的原理来论证人类文明整体的管理逻辑,也包括春秋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爆发之中涉及到的关于三界天门开启的这个现象。

    对于项目管理的管控之门采用的是节点式、间歇式开关的方式,这就决定了项目的外部资源如果需要向项目内部“注入”的话,那么在时间点上就一定表现为一种间歇性的、不连续性、非线性的现象,或者呈现出某种间歇、爆炸式爆发的开门现象。其实“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属于这种现象。我们本章所讨论的春秋时代的“百家文化”的爆发其实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三界之门或者人类空间之门在瞬间从外部开启。关于三界之门从外部开启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间”的概念,在下面我们还会给大家更加详细的论述。

    需要为大家说明的是,这种间歇性爆发与人类文明项目初期阶段表现在思想方面的“起点就是巅峰”的现象其实还不能够算作完全相同的机制。这种爆发式输入是由项目管理的节点管理属性所决定的。因此,中国春秋时代的“百家思想爆发”其实是一种由于项目管理初始阶段“起点就是巅峰”的思想种子“注入”机制与项目节点管理“间歇性爆发”的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任何项目过程都有管理之门,人类文明这个项目也有宇宙智慧管理的“天门”,因为是“天在管”嘛!而这种“天门”的开启也是节点式的开启,并不是始终敞开着的。其实人类文明在春秋时代就是一次最大的“天门开启”时期,目的就是向人类空间“注入”思想的种子、“注入”精神“质性”DNA属性、“注入”一种“先天”的外部动力,然后让人类文明可以依靠“先天动力”正常的“后天发展”到一定时间长度的阶段。

    二、门的安全意义

    我们讲,门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一种安全的守卫,无论是宇宙对于人类的“天门”还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房门,其实都具有一种安全上守卫的意义,特别是不同空间之间的通道与门,相当于我们人类同质空间之内的门,其安全性的意义就更加重大。其实不同空间存在意义的本身就属于是一种间隔,那么空间与空间之间的门其实就具有一种双重保险的意义,是不能够随便轻易被打开的。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关于“间”的概念,在时间过程轴上是那就是两个节点之间的部分,在空间维度上实际上就是被《外壳》包裹的部分。

    关于这个“间”,或许只有中文才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英文的time与space是表达不出来的。中文的空间叫做“间”,时间也叫做“间”,都是一间一间,一份一份的。还有什么人间、世间、人世间、出世间、入世间等等。这些个“间”都是其它非汉字圈的语言文字所无法理解的。

    其实空间的“空”的理解与“间”的概念也是密切相关的。“空”并不简单的表达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这个“空”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具有储存的功能。其实人体自身并不局限与我们《外眼》可见的这种单一空间,也就是说人体存在于一种多重空间之中。其实这些多重空间都与储存功能有关。当然这都是“实证科学”作为《外学》所不了解的。即便是那种“超弦理论”,其实认识也是很有限的,完全混淆了“多重空间”与“多重维度”的区别。我们讲过的关于《右脑》也就是《内脑》的容量是《左脑》、《外脑》的一万倍的问题,其实与人体所携带的多重“空间”的“场存在”有关。然而“间”的意义不仅具有储存的意义,还具有相互分隔与安全的意义。那么有“间”的分割就需要有“门”的开启。当然关于“空”、“间”、“场”这些概念并不是本章本论需要给大家讨论的内容。我们这里只是顺便给大家提一下而已。

    还是让我们回到关于“门”的意义。实际上出于保障宇宙安全的目的,其实也包括为了保障人类空间安全的意义,那么“天门的开启”也必须是在有把控条件下瞬时间方式的开启。天门只能瞬间开启或开启机会最小化,以减少宇宙主体意志安排之外的“外部”因素不必要的进入到人类空间之中,形成对指定项目管理的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太多的干扰因素会影响到“最后的审判”。然而即便如此,每当“天门开启”的时候,一些不必要的因素仍然会混杂而入。只不过在人类文明早期开启的时候,混杂的因素比较少,而在人类文明后期“天门开启”的时候,混杂进来的因素会增多。其实“实证科学”就是这么混入人世间的。

    三、蜂拥而入

    因为三界之门或者“天门”是瞬间开启的,所以即便是安排好的宇宙因素进入人类空间那也是涌入式的进入,不可能慢条斯理的鱼贯而入。因为鱼贯而入的时间效率比较低,那么就会导致混入的因素可能会比较多。举一个不敬的例子,就象商场打折促销,早晨还没开门呢,门口就已经挤满了人。商场的大门一打开,顾客在三两分钟之内就会烽烟而入。就是这么个比喻,蜂拥而入,是一股脑涌进来的。

    涌进来的,而不是排着队鱼贯而入。换成一种管理或逻辑的语言,蜂拥而入、一拥而上,属于各个要素之间所表现的是一种并联关系;鱼贯而入则是一种串联关系。所谓的并联也就是要素之间没有前后因果关系,而串联就是指要素之间存在着前后因果关系。一般而言,在秩序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并联的效率与系统安全性比串联来的要高。

    春秋时代百家思想的爆发其实反映的就是“外来”思想的种子并联式的“注入”人类空间的一种方式,因为并联“注入”效率高。就象给水池灌水,多个水龙头同时打开的效率一定高一样。

    我们给大家所列举的例子,老子、孔子、孙子、鬼谷子、释迦牟尼、郑子产、邓析同时代的现象实际上就反映了思想种子在“天门开启”时代并联高效率涌入的这一现象。思想种子并联“注入”之后再自生般的串联发展也无所谓。就象顾客涌入商场之后在各个柜台前面再排队一样。“百家思想”先并联涌入之后再串联排队发挥各自的作用。比如儒家思想后来吸收墨子的“仁爱”思想就是一例。当然先并联涌入再串联排队的逻辑必须是以思想“注入”能量与能量以后“使用”可以相分离为逻辑前提的。

    四、并联与串联

    我们给大家反反复复的讲,天门开启是为了向人类文明“注入”正向的思想种子,以确立人类文明的DNA属性,然而到了日后再把这些思想种子培育成为人类文明的实体果实,那则是人类文明自己应该负责起来的事情。就象科学家培育种子,然后交给农民种地一样,管种子的与管种植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思想种子的“注入”与思想日后的“使用”这本身其实也是两件根本分开的事情。

    为什么在思想注入期向人类注入思想的种子是必要的呢?因为人类文明需要DNA嘛。这是“质性”的一面。另外因为人类文明这个结构体在生存初期的时候还不能够自我成长,还需要“注入”强大的外动力给推上一把。这其实属于是“量性”的一面。外部动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启动的动力。就象牛顿描述万有引力宇宙模型时所假设的推动宇宙系统最初启动的“上帝之手”一样。

    其实“耗散结构理论”也讲述过这样的道理。“耗散结构”在形成的时候是通过与外部的能量交换然后最终引起一种波动被放大的相变,然后才能够进入真正的自我发展机制,发展成为一种所谓的“自组织”结构,走上一条完全自我成长的道路。其实“耗散结构”的形成存在着一种“先天能量”换“后天果实”的过程,也就是将外部“注入”的能量、“先天能量”转为“后天”的“使用能量”的过程。而“能量使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有效能量”降低转换为后天物质成果的一种过程。从果实的角度上、从物质成果的基点方面来看,这个后天过程被看做是一种所谓的成长。然而从先天有效能量的角度方面看,有效能量降低的过程实际上应该被叫做消耗或者衰减而非成长。

    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是,思想种子在“注入”的时候,一些看似要晚一些时候才能够被人类文明用得上的思想,其实也必须与先期就会被使用的思想,在人类文明的同一个时代以并联式的方式一起进入到人类空间里面来。因为三界之门不能随意的反反复复的被打开,因此“开门开启”一次,许多种在人类文明中后期才会被排上用场的思想也必须同时“注入”进来,就是那些为人类文明日后千百年发展所需先行储备的各种思想的种子。因此各种思想种子在“百家时代”就一下子都来了,也就是在春秋这个思想生发的时代一次性的都被“注入”进来了,都被“注入”到人类空间中来了。

    大家知道,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思想,实际上是在接近两千年后到了西方文明“文艺复兴”的时代才被拾起。人类认知叫做“文艺复兴”,其实就是古希腊时代被播撒下的思想种子,到了人类文明的“末期”阶段才发挥作用、才发芽成长。这是非常典型的思想种子的“注入”与思想种子的“使用”发生分离的一个事例。

    还有一例,东方法家思想集大成的韩非子与法家始祖郑子产的关系也是一种先期“注入”与后期“使用”的关系。只不过两者相去的时间间隔比较短,所以这种“注入”与“使用”的间隔关系比较不容易被察觉到,往往就被人类的所谓“发展逻辑”所替代。那就是人类把先天种子与后天发展的功劳都归功给自己,特别是那些《无神论》者们更是如此。

    “注入”与“使用”是一种在时间维度上的前后串联关系。而多家思想种子的同时代涌入现象则属于一种并联关系。“注入”而后“使用”其实反映的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外控方式。也就是在思想“注入”的时期,人类文明的所作所为并不需要真正承担多少责任,因为那是神佛出手的时代,那是上帝出手的时代。然而一旦人类文明的结构建立起来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没有太大的偏差的时候,那么神佛一般情况下也就不出手了。因此这个时候,人类社会发展的功过就需要开始记录在人类文明自己的身上了。这种关于人类行为功过的责任与记录其实是从“天子时代”的第二个1000年才真正开始计算的。也就是说,“天子时代”的第一个1000年最主要意义其实就是向人类文明“注入”思想种子。在人类空间的表现那就是造就一个“思想的巅峰”。其实就象小孩子学走路的时候,父母总在身边搀扶一样,不能让小孩子摔跤。这其实就是“天子时代”第一个1000年主要特征,人类文明在开始的阶段必须由神力扶持,因此才形成一个“思想的巅峰”,也因此不记录人类的功过。然而到了“天子时代”的第二个1000年那可就不一样了,功过的记录就开始了。同时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生命而言,生命轮回的业力积攒也就开始计算了。这实际上也就是走入了人类文明貌似串联机制的阶段。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不为一般人所知晓的原因,那就是任何“注入”人间的思想种子,当人类文明日后进入“串联”时代,一旦为人类文明所采纳,也就是一旦培养出人类文明的果实,那么对于任何一位提供天上思想的输出者而言那可都是大功一件的无量功德。所以在三界之门打开的一瞬间,宇宙高层空间的许多思想就会争先恐后的借机涌入到人类空间里来。其实这也是三界之门不能经常随便开启的原因之一。

    五、追求并联效率

    我们知道,春秋时代所发生的“思想就是巅峰”的思想“巅峰”不仅仅表现为某种思想的高度为人类后辈智慧无法望其项背这一方面,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孙子兵法》所代表的兵家思想,更重要的是表现为“百家思想”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想学说的极大繁荣、爆炸式繁荣这一景象。比如注入的“百家思想”还有墨家非攻、鬼谷心理、纵横之术、形名之学、诡辩术、还有中医学的一些主要分支等等。那么这种多种思想一下涌来还有没有其它项目管理的什么意义吗?当然有,这是非常肯定的。

    前面给大家讲到了,三界之门一旦开启,宇宙高层空间的各种思想就会涌入。一旦某种思想为人类文明所采纳,那就是宇宙中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单纯的站在项目管理的机制方面来讲,那就是如何正确使用串并联关系的问题。许多企业家在关注企业如何提高营运效率或管理效率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企业家们往往只关注于如何提高业务流程某一段的流程效率。其实最有效提高运行效率的方法并不在于如何提高单位流程的运行效率,而是如何能够把一个串联流程改变成为一个并联流程。也就是避免把逻辑不相关者进行一种无效时间对待而忽视了可以并联的效率。“百家思想”的爆炸性涌入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并联的高效意义。

    比如后来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仁爱”思想其实在“百家思想”时代都是以墨家思想的形式出现的。如果这些“仁爱”思想都让儒家思想自己慢慢发展,那样的话,人类文明的发展时间是不够用的。爱因斯坦不是告诫我们“上帝不掷骰子”嘛,其实就是时间紧迫的意思,上帝没有时间陪着人类玩儿。所以“百家思想”就必须具有并联涌入的机制。这种“并联”涌入的效率非常高。涌入之后,可以从新再进行逻辑关系的调整,比如把墨家的“仁爱”思想再串联到儒家思想的身上。

    这里我们还需要给大家提一下关于先秦“纵横术”的问题。因为一般读者可能还意识不到“纵横术”对于日后东方社会在组织形态的机制形成方面的意义。因为西方文明是固态的、静态的、稳定的、恒定的思维。西方文明擅长于结构体的外表形式与制度秩序。因此西方文明进入现代企业时代以后,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往往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稳定组织,英文叫做organization,属于管控思维在组织形态方面的一种延伸方式。然而东方文明属于一种动态思维模式。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不稳定的、可变的。因此在人类组织形式方面,东方的变化性思维更倾向于一种“动态结盟论”,而不是“稳定组织论”。著名的《战国策》实际上充满的就是先秦战国时代各种合纵连横的智慧甚至各种阴谋诡计。

    六、关于盂兰盆节的传说

    给大家说得再玄一点,人类世界所处的三界的三界之门不能够经常打开,因为打开三界之门是有风险的,即“天门”不能够被长期开启,必须具有节点式的开闭的功能,也不能够随意的太过频繁的多次开启。因为每一次开启都不可避免的鱼目混珠,涌入之时外部因素必有混杂。特别是到了人类文明的“末期”节点的时候,天门开启鱼目混杂的可能性就更高。

    说句可能大家不爱听的话,“实证科学”实际上就是这样混入人世间的。所谓的“科学”其实原本并不应该属于人类。那么关于开门之后“混入”的现象,我们不妨再给大家举一个关于盂兰盆节来历的例子。

    盂兰盆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也就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鬼节,是给过世亲人烧纸祭奠的日子。盂兰盆节据说源自于佛教修炼人物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因为中国文化注重孝道,所以就把这个故事与传统继承了下来。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神通法力巨大的弟子叫做目犍连,也有称为木莲的。目犍连动用天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眼》看到了过世的母亲正在地狱或是鬼道之中受苦(作者注:具体记不太清楚了)。于是目犍连为救过世母亲脱离苦海曾经打开过地狱鬼道之门(作者注:这里所谓道,佛家其实指的就是一层空间而已,所谓的六道轮回其实就是六层生命生存的空间而已),然而不幸的是这个“空间之门”被打开的时候跟着目犍连母亲一起跑出来了还有所谓的800恶鬼。

    这800恶鬼随着佛教的东传于是也就来到了东土。据说东汉末年所谓的张角黄巾之乱,按照中国民间讲,其实那就是800恶鬼领头祸乱人间。刘关张三兄弟初试身手与曹操剿灭青州军实际上也就是在诛灭这800恶鬼。当然《无神论》主义者们是不相信这些的,甚至还把恶鬼们推崇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其实《无神论》者们到底应该属于是“唯物主义”呢?还是应该属于《撒旦教》的恶魔门徒呢?实际上这也是不言而喻的。谎言说多了,尾巴总是要露出来的。

    七、文明阶段与涌入效果

    大家已经知道,我们把3000年的“天子时代”划分为各自1000年的三个阶段。按照项目管理的逻辑,三个阶段的管理机制与管理逻辑其实各不相同。因此三个不同阶段“天门开启”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特别是在人类文明初期、中期与后期天门分别开启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与意义。

    比如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开启天门,是向人类文明这个结构体“注入”思想种子、“注入”人类文明“质性”的DNA、“注入”初始动力、“注入”先天能量、也就是“注入”一种“善能量”,同时成就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巅峰。然而成就人类文明“思想的巅峰”其实属于一种副产品,是人类文明可以认识的到的东西。

    而且,在初始阶段注入的思想种子相对比较纯净,混杂进来的副产品、负向思想也比较少,而且宇宙思想的来源也比较高。因为那个时代一般的宇宙生命对于人类文明的真正意义还没有太多的预知。除了创世主细心的安排之外,其它思想的干扰因素也比较少。

    然而到了人类文明“末期”阶段的时候,更多的宇宙生命看清楚了或者自以为看清楚了人类文明的意义,因此一旦“天门开启”,想介入人类空间的生命就比较多,这时一定“天门开启”,那么混杂进来的相对低层次宇宙空间的生命也会比较多一些。当然说是所谓的“低层次”其实还是比人类文明的层次高。其实所谓的外星人那就是在人类文明“末期”开门的时候混进来的。我们在第七章中将要给大家讨论的关于“1644年的意义”实际上也与此有关。

    不知道是否有读者看过《月唐演义》这本书?《月唐演义》,就象《封神演义》一样,一般人们只是当成随便的《演义》而已。其实《月唐演义》所讲的就是“天子时代”走到文明的中间阶段、也就是走过中间节点之后所发生的超越人类力量的人类文明机制调整的事情。为此青龙星与白虎星需要几次下界,调整大唐江山的安排。这些事件所对应的时间点,恰恰是“天子时代”在时间结构上的黄金分割点附近的事情,也就是大唐李隆基时代的事情。

    可见“天子时代”三阶段“天门开启”的效果不同。第一个阶段决定人类文明的DNA,播撒思想的种子,是最正性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调节的意义;而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末期阶段,一旦“天门开启”,混杂进来的因素就会很多。其实当今的人类社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与第三阶段“天门开启”时混杂进入人间的因素有关。

    这里本人还是需要再给大家说明一下,本章十论的观点其实都只是代表本人的个人观点。都只是从本人的认知体系中推理出来的东西而已。



    TOP

    万物皆有灵:我的自行车

    我看到正见网上的万物皆有灵,我也想写写我的自行车,我的自行车跟了我很多年了,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为我做正法救人出力。就像一个人,当然外表不是很年轻漂亮了,但是很实在,干活很卖力,也很有灵性。

    记得有一年冬天快过年了,人们都在忙着办年货,我骑着自行车出去找有缘人讲真相,刚走了一里多路,自行车突然不动了,别说是骑就连推都不能走一步,这可这么办呢?我六十来岁的女人,也不能扛着它回家呀,它也不好扛,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人也没有车也没有,怎么办呢?我看了看,路边有个工地,工人们都回家了,门虚掩着,我走進去有个青年人在看门,我跟他搭上话,就给他讲真相,讲完一问还是个恶党员,给他做了三退。顺便想借些工具修自行车,他很热情,主动拿上工具去路边给我修车,可是一推车,自行车根本就没坏很好,我谢过他,骑上车又去找有缘人讲真相,边骑边想可能是自行车(有灵性)想让我救看门人,故意停下的吧。

    还有一次,在农村自行车轮胎破了,在农村也没个修理部,打听了一下,有个人修,我就推着去找修车的,修车师傅很忙,急急忙忙给我修完又去干别的了。过了两天又没气了,我想大概没补好,又推去修,师傅很忙说:我正吃饭,你放下等会来拿吧。我想给他讲真相,他干这干那忙个不停。等我去推车时,又有别的事,总是有干扰也没讲,只好先把车骑走。过了几天又没气了,车胎全瘪了,这下我觉得不对了,怎么回事?我想今天修车一定要给修车的讲真相,去修车时他又说很忙等会来拿吧,我说我有时间帮你干点活吧,一边帮他烧水一边讲真相,他也不干其它事,过来给我修车。真相讲完了帮他退了团队,车胎也补好了,从此后再不跑气了。我明白了它是要我给修车人讲真相,所以老是跑气的。

    我把我的自行车叫宝马。这么多年来做正法救人的事都离不开它,有时候到附近村发资料就骑上它,到远的地方就骑到车站,把它锁在马路边,我坐车去目的地办完事再骑它回家。我算了一下,我一个人发真相资料去了2百多个村,每个村都是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整个村挨着过,有时候一趟做不完就跑二趟,背一包提一包,都是我的自行车载着我和资料,有时把我送到车站,我对我的自行车说:“宝马你等着我啊。”我坐车回来时就对它说:“宝马咱们回家吧”。它很听话从来不误事。

    同修们,万物皆有灵。作为一个自行车都是这么兢兢业业的为大法服务,我们是大法弟子更要精進实修,多救度众生。



    TOP

    最后的考试

    师父在《二零一三年大纽约地区法会讲法》中说:“不管怎么样吧,一切都走到尾声了。”“最后的事情师父看看怎么做。”

    今天,借助这篇文章,我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在最近几个月,在我的思想中,总是免不了会想:正法最后结束的时间应该到了。但是,每次我以为要结束的时候,最终都没有发生。直到上两次我在心得体会中写的那样,看到大批的同学开始读高中考大学,最后开始上大学。我心中就越发明了:其实最后正法结束的时间真的不会长了。

    今天,师父让我看到:在大学里,有一个很大的考场;有很多课桌,坐满了参加考试的同学。最后毕业的考试有好多门,所有各科的考试都已经结束;唯有最后一门的考试还没有开始。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这门最后的考试什么时候开始。有时候明明说最后的考试要开始了,回头又通知说没有开始。这样几次以后,很多同学就开始休息;有些就开始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我听说最后这门的考试要隔天才开始,就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第二天,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开始最后的考试。但是在那个境界、那个空间,我具备了他心通功能,而且可以看到学校的景象。所以虽然我人在家,但是学校里我的父母在想什么做什么我都可以知道。我看到我的父亲在学校里,对一个生命说:我什么都已经告诉他了,唯独没有告诉他最后考试开始的时间。你赶快去通知他,最后的考试马上要开始!

    我看到这些,知道最后的考试要开始了。不等那个来报信的生命到来,我自己就收拾书包朝学校赶来。

    这让我想到师父在《二零一三年大纽约地区法会讲法》中所讲: “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走好最后的路。时间真的不是太多了,说结束就结束,下一步说来也就来了。”



    TOP

    “创生之柱”之谜揭开 恒星爆炸毁灭尘埃

    http://news.zhengjian.org/node/17679

    TOP

    乌克兰活动主办方:祝法轮功学员成功和兴盛

    http://news.zhengjian.org/node/17676

    TOP

    多伦多法轮功团体参加三城市游行受欢迎

    http://news.zhengjian.org/node/1767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