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教子
繪本教子 xiongxm 周五, 09/01/2017 - 20:15 【正見網2017年09月01日】
一位在日的華人媽媽,因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遲遲未能完成讀後感的暑假作業,不得不於繁忙的工作之餘陪著女兒到圖書館借書,沒想到她在偶然之中發現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繪本(日本兒童圖書)從此,她迷上了繪本,平凡焦慮的育兒生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繪本教子(一): 作用之大,令人追悔莫及
繪本教子(一): 作用之大,令人追悔莫及 wenyi 周三, 08/30/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08月30日】
日本兒童的專門讀物——繪本(即配有圖畫的兒童書籍),幾乎無處不在、司空見慣,但真正了解繪本魅力,懂得巧妙運用它進行幼兒教育的華人父母卻不多,它看似普通,實則有如龐大的育兒智囊團,不管在育兒中出現何種煩惱和難題,都能在繪本中得到令人恍然大悟的解答或開竅般的啟示。
不僅如此,幾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會告訴您,沒有兒時的繪本教育,就沒有他們今天的成就,它能孕育出天才般的大腦、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孩子聰慧,父母無憂,作用之大,超乎想像。錯過的父母,當明白過來時,莫不嘆惜相知恨晚,追悔莫及。
早期幼兒教育 決定孩子的一生
教育界的專家都知道,孩子幼兒期的教育尤其是三歲前後,決定一生的成敗與走向,性格形成與人格形成幾乎就在那短短的幾年就固定下來。如果在幼兒期過於保護事事干涉或過於放任,無暇顧及,都會埋下心靈孤獨或壓抑的毒素,在青春期和成人以後的人生中以各種不同的怪異和極端的表現,浮出表面,形成難解的心理重症,相信眾多的父母已經嘗到了這個苦果,卻不知原因出在哪裡,更沒有應對之策。
親子關係極端惡化,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身為父母的你我他,幾乎都多多少少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者正在這樣的痛苦承受當中。因此三歲前後的幼兒教育,非常重要。而日本的繪本,正是從零歲開始,非常系統巧妙的幫助無助焦慮的父母,守護幼兒心靈的健康成長。
現代兒童 以機器為友 心靈沙漠化
在被稱為物質豐富,心靈貧乏、人與人的交流成沙漠症狀的現代社會,國際教育界的所有人士都清醒的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讓孩子長期被各種機器所包圍,如果父母們因為工作的繁忙,不得不把電視、電子遊戲和電腦當作孩子的玩具和保姆,那麼可想而知,這樣成長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就如同是被機器養大的孩子,其思維方式會是怎樣的狀態,不言而喻。如果說生他的是人類的父母,而真正長期陪著的不是人而是機器和電子產品等非人類的冰冷的東西,可想而知,會出現什麼後果,正如狼養大的人類的孩子會有狼的野性,成為狼一樣特點的狼孩,無法把僅僅擁有人體的狼孩稱為真正的人,那麼被機器陪伴長大的孩子,雖然並未完全脫離人的環境,但稱為半人半機器的精神狀態,卻並不為過。
這些孩子即便擁有豐富的物質、玩具,卻失去了健全的人的心靈,很難擁有是非、人倫與道德的觀念,在孤獨冷漠的人際關係中,不懂何為忍耐和包容,加上現代大多只有父母和孩子這種單一關係的所謂「核家族」家庭,不再擁有與祖父母三世同堂的家庭環境。父母的繁忙給孩子帶來的只有依靠電視和電子產品的無人交流的孤獨。如果只有一個孩子,則更加寂寞,他甚至失去對正常的人倫關係的接觸和理解,如果他很少接觸祖父母,從沒看過自己父母是如何在生活中對待長輩的,那麼,他也就不知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無兄弟姐妹也就不懂如何對待朋友。人倫關係的崩潰,造成的問題會不斷的進行世襲,其結果,真是可怕而難以想像。這幾乎就是現代育兒的通病。
日本的對策和繪本的奇效
日本早就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發現了上述可怕的現代育兒問題,教育工作者們為解決這個問題,從新審視傳統的育兒環境與生活方式,為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自然的想到了無國界無時代之分的兒童書籍---這個早被歷史證實的良師益友。他們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問題,包羅萬象的開創了各種優質的兒童繪本,並在所有孩子出現的地方尤其是保健所和圖書館,為所有孩子提供自由無償的借閱機會。實踐證明,它行之有效,立竿見影,作用巨大。
因為它能讓幾乎所有現代社會造成的孩童問題以生動有趣,無任何生硬說教的方式歸回原點、顯出真相。它能把孩子的心理刻畫的活靈活現,讓父母重新回憶起童年時代的記憶和樂趣,非常簡單的理解孩子的行動背後隱藏的心態,找到解決的線索和方法,並讓父母們重新認識自己育兒的許多固定觀念和做法是否正確,對父母來說,也是一次從新認識自己認為再熟悉不過的已經毫無趣味可言的事物的絕佳機會。
育兒的煩惱不僅能通過兒童繪本得到解決,甚至能獲得許多解決大人問題的新思維,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認為早已熟悉的世界,其中獲得的樂趣和智慧不斷的讓您覺得,原來育兒並非只有沉重的負擔、難言的艱辛和莫大的責任,而是一件不斷發現新大陸般的樂趣和感動。連最平凡的日常起居和生活,都會因為進入孩子的角度和世界而變得意義非凡,妙不可言。
另一面,對孩子而言,魅力奇幻的繪本世界本就是人類共通的良師益友,是弱小心靈能引起共鳴的地方,能與許多不同年齡的人交流或冒險的地方,能每天獲得驚喜與新奇體驗的地方,甚至能周遊世界,跨越古今,施展自己無限的想像力。孩子在獲得知識、趣味的同時,許多因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帶來的困惑和壓抑,都會因在書中找到與自己類似的主人公的故事而得到寬慰和消除。是讓孩子心靈豐富,人格高尚、智商超群的最佳途徑。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孩子擁有美好成功的人生,或面對著電子和機械的現代社會帶來的各種令人頭疼的自閉自殺、暴力、不愛學習、翹課、強烈反叛等兒童問題,萬分焦慮,想要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最有效和最簡單可行的辦法,最好讓孩子進入到生動有趣、包羅萬象、無所不能的兒童繪本世界,其效果已經被所有日本熱愛繪本的父母、孩子和教育家們所證實。
從下一期開始,我們將通過日本媽媽繪本教育的真實故事,從繪本的神奇作用、巧妙有效的利用方法,以及如何成功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和父母應有的心態等等各個角度,跟大家一起探討兒童教育的問題。為抱有育兒煩惱的父母提供一條聽似熟悉,實則全新而超級的育兒思路。為您展現繪本在現代日本兒童教育中不為華人所真正了解的「神奇」的力量。
繪本教子(二):讀後感促成繪本奇遇
繪本教子(二):讀後感促成繪本奇遇 wenyi 周六, 09/02/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09月02日】
一位在日華人的媽媽,因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遲遲未能完成讀後感的暑假作業,不得不於繁忙的工作之餘陪著女兒到圖書館借書,沒想到她在偶然之中發現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繪本(日本兒童圖書)從此,她迷上了繪本,平凡焦慮的育兒生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七年的育兒 讀繪本卻不懂繪本
這位媽媽是位中年女性,生長在中國,雖然跟隨丈夫來到了日本,但是,對日本的教育一無所知,在她的印象中,兒童書籍一般都是父母買給幼兒的非常經典的世界著名的童話、傳說等等帶有精美圖畫的書籍,只是適合孩子看的書,基本興趣不大,也從未想過這些書籍能對日常育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更不會認為它能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所以,即使她自己有了孩子,從孩子進入保育園開始,七年來早已接觸過日本的繪本,也陪著孩子讀了一些,卻從未讀懂繪本的深意,原因在於,不了解這些繪本到底對孩子意味著什麼,這些繪本的創作,要達到的目的究竟是何意,陪著孩子讀這些書的時候,不過是為了孩子有樂趣而已,不過是為了完成任務罷了,說繪本能培養孩子豐富的想像力,並不真的發自內心相信。熱心的父母不少也買過很多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給孩子,可是並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因此自己讀著實在覺得很無聊,若不是為了陪孩子,絕對不會拿起這些書,也就是說並不真正與孩子產生共鳴,與孩子一起進入繪本的世界當中,品味出繪本的樂趣與作用。
她真的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迷上這些書,讀得比孩子還要積極,還要愛不釋手,同時女兒在她的眼中,從不愛學習的孩子,遲鈍的孩子,變成了某方面天才般的存在,一切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原來日本的繪本不僅僅是著名的童話和傳說,很多都是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兒童心理,或者為了解決不同的育兒煩惱,為父母了解孩子,為孩子了解父母,為解決所有孩子成長的問題,以及讓孩子更好的接受知識擴大視野,而創作的各種各樣的豐富有趣的書籍。每一本書的出台,都有背後的深意,了解了背後的深意,繪本在她的眼中,變成了智慧的寶庫,人生的樂趣。這一切變化的機緣,都得從女兒給她出的難題——寫讀後感開始。
為完成女兒的讀後感
一天,女兒問媽媽,暑假作業要寫讀後感,她不會寫,該怎麼辦?媽媽看完作業的要求,無論怎樣仔細地解說,就是聽不懂,媽媽嘆了一口氣。這個小女兒才小學二年級,但是國語成績很不好,比起很多孩子,漢字的讀寫都顯得比較困難,測驗低於平均成績,媽媽感到非常無奈,認為她頭腦智力比別人天生遲鈍,聽課不集中,除了3、4歲的幼兒繪本,平時不愛看書,即使看了小學一年級水平的繪本,只要字比較多,念給她聽,超過十分鐘,就開始坐不住,而且體質弱,說重了只會哭。逼著練習,常常如烏龜往前爬的速度,對她實在是無計可施。
面對著這樣的女兒,媽媽只好決定陪著她上圖書館,替她借一本適合寫讀後感的繪本,但是文字又不宜太多,哪怕是適合保育園4、5歲孩子看的書那也行,但是心裡雖然這樣想,卻很疑惑,如此簡單的繪本,能有什麼值得寫讀後感的含有深意的東西呢?甚至打定主意,實在沒辦法,那就按自己的理解幫助孩子寫吧。
那麼,媽媽到底找到了一本什麼樣的繪本,以至於改變了她對繪本的認識,並深深的迷上了這些原本以為毫無興趣可言的兒童讀物呢?她的女兒又會因此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我們將在第三期給您解答。
繪本教子(三): 妙不可言 相見恨晚
繪本教子(三): 妙不可言 相見恨晚 wenyi 周日, 09/03/2017 - 02:06 【正見網2017年09月03日】
日本的一位華人媽媽,因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遲遲未能完成讀後感的暑假作業,不得不於繁忙的工作之餘陪著女兒到圖書館借書,沒想到她在偶然之中發現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繪本(日本兒童圖書)從此,她迷上了繪本,平凡焦慮的育兒生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一本關於老鼠家族的繪本故事
(接前文)媽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圖書館第一次非常用心的挑選兒童繪本,終於發現一本名為《ねずみのティモシー》的故事書,此書不僅每頁的文字數量不多,繪畫生動風趣、十分傳神,而且故事的內容讓媽媽大為驚訝,居然揭示了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物質和玩具的豐富,並不能真正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人與人之間,最缺乏的是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這一點,深深地觸動了媽媽的心,於是毫不猶豫的定下了這本書作為寫讀後感的書籍。
當時,媽媽並沒想到這本書,會改變她對孩子教育的觀念,甚至看到孩子完全不同的原本擁有的天才般聰慧的一面,只是為了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已,但是該繪本卻向媽媽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實在妙不可言,相見恨晚。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隻天才發明家的老鼠,它出生髮明世家,爺爺和爸爸都是精通各種機器的發明天才,名字叫做ティモシー,因發明各種為人們解決生活困難、使人們生活便利的器具而富有名氣,甚至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價值,因此每天沉迷於發明各種東西,幾乎沒有時間陪孩子,然而它萬萬沒想到,它的五個孩子,一個個的不知從何時起,開始鬧彆扭,爸爸ティモシー很傷腦筋,為了讓孩子高興,它不停的發明各種玩具給孩子,可是孩子都不高興,最後,它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決定坐下來好好問問孩子,到底如何做,孩子才能高興起來,結果原因很簡單,孩子們只需要爸爸一起陪他們玩而已,哪怕是聽聽他們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孩子都會感到非常快樂。
揭示物質豐富、心靈孤獨的現實
媽媽看完這本書後,非常吃驚,感到故事看似如此簡單有趣,沒有任何的說教,卻含義深刻,不僅讓孩子看得很入迷,因為故事中的生活情景和畫面都是關乎孩子自己熟悉的生活,描寫五個孩子的個性也十分生動,鬧彆扭不高興的樣子都十分可愛,簡直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們自己最熟悉的典型表現,很自然的讓讀繪本的孩子覺得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心聲,自己的煩惱,很容易讓孩子進入角色,並抒發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一來,也就很容易讓孩子自己明白和發現自己原本鬱悶但又不十分清晰的苦惱所在,同時更深深的啟發父母了解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多少物質的滿足,而是家人的陪伴,孩子的心靈非常的孤獨。
不僅如此,作為大人,也能引發深深的共鳴,大人的世界與孩子的世界,看似不同,實際上在幸福快樂與否的感受上,是一樣的。不是有很多不缺吃穿,甚至家庭富裕的人,卻因為對人生感到活得寂寞空虛,而得了各種心理疾病,甚至走上絕路了嗎?現代社會,在輕易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人們卻常常感覺不到快樂,每天看似人來人往,生活雖然忙忙碌碌,卻也常發出缺乏溫暖、人情冷漠的感慨。寂寞與孤獨,哪裡僅僅是孩子的問題,這本繪本,看似簡單,揭示的卻是十分深刻的能讓所有人產生共鳴的社會弊病。大人通過這本極富情趣、無任何說教的書,會深刻反思人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麼;身為父母,更升起希望改變這一切的願望,引發對孩子幼年教育的重視。
繪本作者正通過這本書,呼喚為人父母者,要關注孩子心靈上的需要,父母給予的物質以外的溫暖,顯然是針對現代育兒的通病進行的創作。讓孩子獲得共鳴,讓父母了解孩子並深刻反省,啟發許多父母意識到自己孩子鬱悶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所在。
那麼讀此書的過程中,為了完成讀後感的作業,而跟媽媽一起讀書的女兒,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呢?結果出乎媽媽的意料,當女兒讀到老鼠爸爸不停的發明玩具想讓孩子們高興快樂時,不經意的說出了一句話,沒想到這樣的話,會從一個7歲的孩子嘴裡說出來。孩子的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媽媽的心,從此改變了她對女兒智商愚笨的看法,在女兒身上發現了許多驚喜。那麼女兒到底說了什麼話呢?之後母女發生了什麼奇妙的變化呢?請聽下回分解。
繪本教子(四):七歲女兒 語出驚人
繪本教子(四):七歲女兒 語出驚人 wenyi 周一, 09/04/2017 - 02:07 【正見網2017年09月04日】
日本一位華人的媽媽,因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遲遲未能完成讀後感的暑假作業,不得不於繁忙的工作之餘陪著女兒到圖書館借書,沒想到她在偶然之中發現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繪本(日本兒童圖書)從此,她迷上了繪本,平凡焦慮的育兒生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七歲孩子的感慨
上一期提到,孩子為完成暑假作業,雖對讀書不感興趣,卻不得不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跟媽媽一起讀完了關於老鼠家族爸爸與五個孩子的整個故事。並且在讀的過程中,突發感慨,讓媽媽非常吃驚。
因為孩子既不看也看不懂書前的簡介,根本不知道此書的主旨和用意是在啟發人們認識到物質的豐富並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孤獨和寂寞成了現代社會最大的心理問題,希望現代繁忙的父母,能理解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真正的願望。
孩子當然不可能明白如此深刻的用意,何況只有7歲,她只是跟媽媽讀著讀著,仿佛自己變成了書中的小老鼠,一副非常理解那五個孩子的表情,完全被故事所吸引。當她讀到孩子們不停的鬧彆扭,老鼠爸爸卻只是不停的發明各種玩具給孩子,依然無法讓孩子感到快樂時,她突然很著急的為老鼠爸爸不能明白孩子們的心理發出一聲感嘆:發明這麼多東西有什麼用,大家只是很想要跟爸爸一起玩而已。
繪本的巨大作用
媽媽聽到此話,非常驚訝,這意味著,故事不僅讀進去了,而且完全打動了孩子的心,五個小老鼠的鬧彆扭的情緒,引起了她的共鳴,那幾乎就是她真正的現實生活的感受,書中寫出的正是她的心聲。
很顯然,這本書完全是站在孩子的心理和角度所寫。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孩子心理上表現出來的異常情緒,跟父母的對抗情緒,大多源自希望跟父母在一起,希望得到父母陪伴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的原因而造成的,但是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太忙無暇顧及,依賴玩具和電視電腦電子遊戲等手段陪伴孩子,完全意識不到缺乏交流和關注的孩子有多麼寂寞和傷心。
當然孩子因為太小,難過時、鬧情緒時,自己也很難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為何要鬧情緒,如果孩子總是在提出要求父母一起玩兒的時候被拒絕,那麼久而久之,就會把心門關緊,不再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但是會一直很鬱悶,不快樂,無法排解,變得性情急躁或悶悶不樂。就像書中五個小老鼠的樣子。
然而繪本卻能讓孩子清楚的看到自己原本埋在心底的願望和真正的鬱悶的原因,使孩子自己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所在,不僅如此,自己的願望和鬱悶跟大家都一樣,跟其他孩子都一樣,在書中找到的共鳴,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安慰:原來大家都跟我一樣啊,都想要爸爸媽媽陪自己,並非我一個人這樣想,我的想法是正常的。孩子心中的鬱悶、孤獨和不安會得到很大的緩解。
同時,父母跟著孩子一起讀繪本,也就了解了孩子的心理——鬱悶或對抗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彼此得到溝通。這位媽媽和女兒就此打開了話題。使得媽媽從新認識了自己的孩子。
從新認識女兒 讀後感輔導遊刃有餘
媽媽聽到女兒的感嘆,驚訝之餘,不禁好奇的問道:你難道不喜歡這些好玩的玩具嗎?孩子答道:不是不喜歡,但是更喜歡爸爸,想要爸爸一起玩兒。媽媽聽後若有所思,趕緊催孩子往下讀,看看書中的五個小老鼠是否真的是因為埋怨爸爸只顧發明各種東西,沒時間陪自己而鬧情緒,看看老鼠爸爸是否最後能明白這一點,讓孩子們都高興起來。
果然一切如女兒所料,書中真的接著寫道,爸爸最後實在想不出讓孩子高興的辦法,決定親自問孩子,結果真的就是要爸爸陪著一起玩兒,明白了這一點後,老鼠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滿足了孩子們的願望,五個孩子終於變得開開心心不再鬧情緒了。
媽媽看到一切都如女兒所說的故事發展和結局,感到非常驚喜意外,沒想到繪本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更沒想到7歲的女兒會如此清晰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於是媽媽很快明白,孩子並不笨,是自己太疏忽了,並不真正的了解孩子。寫讀後感對不愛看書學習,成績不好的女兒來說,原本覺得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知如何輔導孩子,但是現在她改變了想法,只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會最後懂得如何寫文章。
媽媽很快明白如何指導孩子了,她告訴孩子,所謂讀後感,就是像剛才那樣,把自己讀到的想法說出來,告訴大家你為何喜歡這本書,你對書中的老鼠爸爸有何看法,對五個老鼠孩子為何能理解,把你的理由寫出來。就像剛才對媽媽說話一樣,如果你自己對爸爸也是這樣,那就同時寫出自己的例子,讓其他的孩子與父母都讀到你的想法。
在媽媽的鼓勵和輔導下,孩子順利完成作業,也對媽媽肯定自己和明白自己感到非常高興。不曾想這一次經歷,使得不愛看書的女兒發生了出乎意料的變化,顯然女兒開始意識到跟媽媽一起讀書能讓媽媽明白自己,相信自己是個有想法的孩子,媽媽看自己的眼光都發生了變化,是驚喜,是肯定,是鼓勵。
之後,孩子不斷的跟媽媽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媽媽也開始重視孩子所說的話,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讓媽媽感到原本熟悉的世界整個都變得完全不同了。那麼母女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下期再續。
繪本教子(五):愚笨女兒變天才
繪本教子(五):愚笨女兒變天才 wenyi 周二, 09/05/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05日】
日本一位華人的媽媽,因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遲遲未能完成讀後感的暑假作業,不得不於繁忙的工作之餘陪著女兒到圖書館借書,沒想到她在偶然之中發現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繪本(日本兒童圖書)從此,她迷上了繪本,平凡焦慮的育兒生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發現孩子天才般的想像力
(接前文)完成讀後感的作業後,女兒與媽媽的心態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孩子看來,繪本可以讓媽媽傾聽自己的聲音,可以看到媽媽對自己的肯定,還有那驚喜的表情,這份得到父母肯定與關注的感覺,無疑是世上最幸福的感覺,只要稍稍了解孩子的心態,就會明白,接著孩子會表現出怎樣的行動,看似吃驚,其實都在情理之中。
原本不愛看書的女兒,沒翻開兩頁,就開始厭倦的她;總因漢字出錯,讀題出錯而成績較差的她,為此不停的被媽媽教訓的她一改常態,開始聽話,從學校借回自己喜歡的繪本,不僅自己讀,還自己模仿編寫兔子等小動物冒險的繪本,再自己配上漫畫,然後讀給媽媽聽,不僅故事生動,畫的畫也神態逼真。媽媽感到非常吃驚,這孩子具備著極強的模仿能力和自己獨有的想像力,大大的表揚了孩子,很快,這樣的良性循環不斷的出現。
孩子很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自己總在家中獨自擺放各種小動物小餐具,布置臥室客廳等,一會兒做飯,一會兒散步,一會兒給動物洗澡,模仿自己熟悉的生活,邊想像邊說話,扮演各種角色,這一切媽媽原本都看慣了,覺得那是孩子自己的世界,從不介入。然而如今,孩子卻不停的跟媽媽分享自己的快樂,她總在擺好玩具後,把媽媽叫過來看她設計的動物小家。有一次,她指著玩具小梳妝檯裡的盒子,讓媽媽看她的小電吹風,媽媽拿起一看,這不是剛壞掉的可以塞進耳朵的耳機嗎?這東西居然變成了電吹風?媽媽邊想著邊仔細的瞧著,突然像發現新大陸似的,一臉驚訝的表情說道:真的啊,太像了,簡直就是小型電吹風呢!媽媽越看越像,越發覺得孩子的想像力真的不簡單,原來孩子的眼中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感到很神奇,原本要丟掉的耳機,變成了一把漂亮的藍色的微型電吹風。
受到媽媽的鼓勵,之後,家中的廢物,不斷被孩子改造成各種玩具,比如要丟掉的衣架,孩子掛上橡皮筋,成了弓箭的弓,一次性筷子,變成了箭,還擺上空飲料瓶當靶子,邀請媽媽也來參加射箭比賽。
媽媽每天都有感動和驚喜,這才真正體會到,原來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學校的成績並不能代表所有,也不是孩子全部的真相,育兒雖然責任重大,繁瑣,但只要用心關注孩子,傾聽他們的聲音,就會看到孩子獨特的才能。給予他們自信,肯定孩子不同的獨自的才能,才能順勢引導,事半功倍。
媽媽的變化
可以說,媽媽的變化非常重要,如果不是那本為給孩子完成暑假作業而讀的繪本,讓她意識到陪孩子說話和交流的重要,她絕對不會有如此的耐性,也就不會發現原本看似無聊的孩子的世界居然如此的有趣,當然極有可能連帶孩子具有的天才,都一併埋沒了。自那以後,媽媽很注意聽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變成了一種不自覺的期待,育兒成了樂趣和對生活的從新認識。信賴與交流每天都在進行。
有一次,女兒玩過家家突然說道,媽媽,你看,這很像我們家。媽媽剛想問理由,孩子不等媽媽張口,已經開始解說:媽媽,你知道為甚麼像我們家嗎?因為爸爸很少在家,平時就是媽媽和孩子啊,所以,這裡沒有擺放爸爸,只有媽媽和孩子一起吃飯呢。
媽媽聽後,讀懂了孩子心中的遺憾和孤獨感,意識到,必須針對此事用孩子能懂的話告訴為何爸爸不在家,爸爸是否愛她,為何愛她。孩子聽後很高興,儘管還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世界和養家的辛勞,但是媽媽耐心的為自己解說本身,就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被重視,這等於鼓勵孩子有任何煩惱都可以說出來,媽媽不會不耐煩,也不會視而不見,只要保持這樣的信賴關係,自閉和抑鬱是可以避免的。
同時媽媽還想到,雖然孩子寫的讀後感不如說的明白,有條理,但是,只要她敢於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清晰的說出想法背後的理由,隨著大人給出的肯定和理解,敢於表達的自信就會成為孩子一生成長和學習的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會懂得如何寫文章。關鍵是,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耐心傾聽的環境。
讀繪本帶來的驚喜每天都在改變著這對生活在日本的華人母女,雖然故事都很精彩,讓我們暫且告一段落。下一期開始我們介紹一位日本人的媽媽繪本育兒的心得,她將告訴你讓孩子絕對喜歡看書的秘訣。因為有很多媽媽訴苦,明知繪本的重大作用,可是自己的孩子卻討厭看書。
繪本教子(六):喜愛繪本 成績必定優秀
繪本教子(六):喜愛繪本 成績必定優秀 wenyi 周三, 09/06/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09月06日】
在日本,兒童繪本在心靈道德、語言、文學、藝術素養、想像力創造力等等各種領域的育兒教育上,被譽為具有魔法般的功效,成績優秀的孩子,皆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一習慣大多源自兒時讀繪本的樂趣,如果錯失幼兒期的培養,很難有機會彌補,孩子一生再不會對看書感興趣。
但是,因為忙碌,很多父母到了小學發現孩子國語差,讀解力差才開始後悔,然而此時父母有心讀繪本,卻發現,強行為之,事與願違,孩子對看書極為反感,令許多父母無計可施。有這樣一位媽媽,為了讓兒子重新對繪本感興趣,在痛悔中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終於發現了一個非常簡單,母子間皆無任何壓力,父母無需任何閱讀技巧就可以一直堅持的秘訣,並獲得了繪本育兒教育的成功。
繪本教育影響各科成績
幼兒期如果從未體驗過何為讀書的樂趣,小學高年級後,無論是否識字,是否能夠自己閱讀,絕大多數都不會再拿起書本主動閱讀。而是開始沉迷於電子遊戲和漫畫。幼兒期能否體驗到讀書帶來的樂趣將決定孩子的一生。請千萬別錯過這一關鍵的時期,短短的幾年,關乎小學開始的成績和一生的心靈及人格的成長。只要在小學二年級之前,打下讀繪本的基礎,懂得了讀書的樂趣,之後的學習,會非常自覺,父母基本可以放手,再也不用陪著、看著、天天催促,孩子都會自己主動學習和讀書。而且擁有的語言能力,不僅使得國語成績優秀,每科的試題理解都十分正確,避免因看不懂問題而帶來的錯誤。可以說,幼兒愛好閱讀與否,將直接影響各科成績。
放下教育或提高成績的強大執著
繪本起到的雖是教育的作用,然而一位媽媽卻說,請放下這一強烈的目的,只選孩子感興趣的繪本,把繪本當成能讓孩子獲得樂趣的其它玩具一樣,才能最終達到這一效果。
繪本在智力和心靈的培養雖然具有巨大的作用,這在日本教育界已經是鐵打的定論,但是,也正因為急於獲取這一功效,急於把自己孩子培養成天才。望子成龍的父母,極易犯下一個忽視幼兒心理的錯誤,那就是,抱著極為強烈的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使命一樣的目的,非常心急也非常嚴肅認真地像巨大而艱鉅的任務一樣,下了很大的決心,開始了每天晚上給孩子讀繪本的日子。然而,沒多久,發現孩子根本不聽話,或者亂翻書不聽,或者幾分鐘就不耐煩,大人原本就忙碌,看不到希望和效果,很快失去信心,最後不了了之。尤其是小學以後,無論父母再怎麼努力,召喚一起讀繪本,孩子就是不感興趣,除了電子遊戲和漫畫,對其他書本看都不看一眼。
其實抱著強烈的教育目的,尤其是抱著為提高考試成績,讓孩子通過擁有優美的語言的繪本提高文字語言的能力,表達的能力,解題的能力等等來獲取好成績,抱著這樣急切的目的來引導孩子讀繪本,往往適得其反,招致孩子強大的反感,甚至造成厭惡讀書的後果。
因為如此做法,根本無法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只是會根據父母自己的目的和願望來選擇繪本,認為哪本好就選擇哪本,認為哪本語言優美就選擇哪本,認為哪本具有文學性就選擇哪本,並且認認真真地從頭到尾一句不漏地讀,生怕孩子沒聽好,讀後還要問聽懂與否,有無感受,不僅孩子感到莫名的壓力,大人也會在看不到效果,感受不到進步的執著中,或者事與願違中,埋怨孩子不配合中變得非常急躁,結果可想而知,只好在無奈中放棄,認為自己孩子不是讀書的材料。這是父母極易犯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因為孩子除非有不得已的障礙,其實早被譽為具有強烈求知慾、好奇心、模仿和想像力的天才。
父母只有順勢引導,善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才能自然達到最後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必須以孩子的視角為核心。抱著教育孩子的目的卻要首先放下這一執著。
尊重孩子天性 順勢引導
有耐心的學會觀察孩子,順著孩子好奇的視點去引導和配合,以孩子的樂趣為樂趣,讀出繪本的快樂,最為重要,因為孩子跟大人不一樣,天性好玩,根本不會帶著任何大人的目的,他們只對自己認為有趣的東西表示關注,如果違背這一點,讓孩子覺得乏味,或太長,太深,理解不了,就會表現出不耐煩,這樣的閱讀,對大人與孩子都是痛苦。必將以失敗告終。
因此請首先給孩子以最大的讀書自由。從選擇內容到如何讀,讀多少,什麼時候讀,請儘量配合孩子的天性與接受能力。
這樣一來,許多父母可能會生出兩大疑問,一個是具體如何做,一個是還無法分辨是非的孩子完全給他自由,會不會因此選擇不好的書,誤導他們的品德。
關於這一點,我們會在下一期給出答案,並在以後陸續登出剛才這位找到秘訣的媽媽——擁有三個兒子的母親,她的繪本教育的真實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失敗,如何領悟到順應和尊重孩子天性的讀書秘訣,又是如何具體實施的,一同分享她錯過學齡前時機的悔恨、不斷失敗的煩惱和最後恍然大悟走向成功的喜悅。
繪本教子(七):多倫多圖書館的選書故事
繪本教子(七):多倫多圖書館的選書故事 wenyi 周六, 09/09/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09日】
上期提到,幾乎所有日本的媽媽都知道兒童繪本在幼兒教育上具有魔法般的功效,但是由於過於執著要達到的教育目的,反而適得其反,招致孩子厭惡讀書的後果,因此很多人以失敗告終,一位擁有三個兒子的媽媽,卻以她真實的育兒經歷,揭示了一個破解所有父母的共同煩惱、讓人恍然大悟的、胸有成竹的秘訣。在為大家展開她的故事之前,先回答上期留下的疑問:讓孩子自己選擇繪本是否安心?
多倫多圖書館的選書故事
日本一位從事了幾十年兒童繪本編輯和寫作的、曾獲得國際安徒生特別優秀獎的作家齋藤惇夫先生(出生於1940年的新潟縣,日本著名兒童文學家),講述過他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對於剛才的疑問,會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答案。
他早年曾出國前往加拿大,因機會難得,造訪了聞名世界的多倫多圖書館,身為兒童作家,他最想交流的是繪本方面的經驗,很想知道多倫多圖書館,是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兒童書籍的。
交談中,當他得知多倫多圖書館和教育界眾多協會、政府部門,為完全不顧歷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生命的特性而進行隨意架空構思的書籍,是否合適擺上兒童書架,居然討論了六年之久,尚且沒有定論,感到十分驚訝,為解答他的疑惑,圖書館拿出了每年商討的記錄,從那些記錄裡,他看到了加拿大政府和教育界人士對孩子成長教育的嚴肅態度,不是最優美的語言,違背民族文化傳承的變異的東西,有可能誤導孩子人格成長的東西,必須謹慎,正因為是孩子的書籍,人性品格未定,加之求知慾、好奇心,模仿力都十分強大,必須嚴格審定,只有具備優秀的文學性故事性和符合傳統審美與傳統道德的繪本才能擺上圖書館的書架,讓孩子從小看到的是從語言到故事,從繪畫到內涵都是最好的東西。因此迪尼斯的繪本在圖書館的兒童書架找不到它的蹤影。
《西遊記》畫了八年
當齋藤先生感慨萬千,回到國內,跟長期從事繪畫的畫家好友赤羽末吉先生(注1)提到這次經歷時,未曾想到,好友一點也不吃驚,反而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提醒他:日本的傳統童話故事,每一本凡經過他的手,都是歷經多年的歲月,只要涉及到過去的傳說,在繪圖時,先要多方考證,除了翻閱和參考各種歷史文獻資料,還要到故事發生的地方去做最大限度的考證,力求為孩子留下最真實的傳統生活的原貌,以此代代傳承我們的文化和理念。他說:你交給我畫圖的那套《つるにょうぼ》民間故事系列(中文大意:仙鶴妻子,關於仙鶴化作美麗的女子為報恩與貧困男子結為夫妻的故事)從開始到現在一晃已經6年了,還有創作《西遊記》兒童繪本,為了尊重原著,整整花了八年才完成,那是因為,必須嚴格考證,才能動筆繪圖,每幅圖都要力求最好的表現出人物的性格與故事,包括服裝的歷史真實性,還為此到過中國,這樣的圖畫質量,連中國畫家都很驚嘆,他們不可能做到這一步。
畫家言語中對身為繪本作家的齋藤先生,不能覺察到自己國家的教育人士對孩子們的用心而稍有埋怨。
齋藤先生這才想起來,對啊,時間過得真快,《つるにょうぼ》系列交給好友繪圖,居然過了六年,還以為只有兩年呢。他從新審視自己和同行,看到了自己與自己周邊的同行,為了兒童繪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都與加拿大同行一樣,為守護孩子的人格與對祖先和傳統文化的記憶,點點滴滴的用心早已成為自然而然的工作,並證實了世界共同的願望,孩子的幼年教育非常重要,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時,一定要為孩子未來的人生打下良好的人格與修養的基礎,為他們留下最經典最美好的東西。
這就是一段來自日本著名繪本作家的非常具有深意的故事,他雖然提到的只是兩個國家早年針對傳統故事繪本的態度,儘管時間飛逝,但是根本認識的變化不會太大,這段經歷已足以見證日本圖書館在選書上具有相對嚴肅的態度,不管出版社和書商們還有一些另類作家們如何隨性出版和創作,至少,在圖書館,還能找到足夠的安心,如果你對孩子自己選擇繪本感到不安,請儘可能選擇領孩子上圖書館去借書,如果這樣還是不放心,請親自為孩子了解和選定比較嚴格選書的圖書館。
自由選書的問題解答完了,那麼從下期開始,我們會轉入開頭提到的孩子媽媽輕鬆自在進行繪本育兒的真實故事。
注1:赤羽 末吉(1910年5月3日 - 1990年6月8日 ),日本著名的舞台美術作家、繪本畫家、繪本作家。
繪本教子(八): 錯過時機 她曾屢屢失敗
繪本教子(八): 錯過時機 她曾屢屢失敗 wenyi 周日, 09/10/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10日】
學力提高、惡行防止、加深親子關係、人與人愛的橋樑,等等,由於這數不清的兒童繪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學校都普遍導入給學生讀繪本的時間,使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的共識,然而,當我們這些熱心的父母,帶著強烈的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須完成給孩子讀繪本的使命感催促著,強而為之時,卻發現不遂人願,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乖乖地靜靜地坐著聽你念書。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後,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日本媽媽的肺腑之言
媽媽養育三兒 無暇顧及繪本教育
有這樣一位日本媽媽,多年前養育著三個兒子,當時最小的5個月,次男才兩歲,大兒子上幼兒園,因要每天餵奶,買菜洗衣做飯,訓練次男的排泄的自立,小兒的離奶食物,大兒的盒飯、接送,等等家事與育兒的忙碌,她雖然非常明白給孩子讀繪本的作用,卻實在無暇顧及,只好一直迴避這樣的想法,直到大兒子開始上學的那一年,她內心才稍稍有了一點餘地,從前因無奈壓抑著的給孩子讀繪本的心願這才從新喚起。
有一天,她義務給大兒子呆過的幼兒園整理書架,卻發現了一本很熟悉的繪本,不曾想這本書讓她百感交集,兒子當年常常借回家要求媽媽念給他聽的情形如歷歷在目,然而那時,兒子經常因為媽媽太過忙碌,而被拒絕,後來兒子再也不叫媽媽讀書,而是自己非常孤獨的翻著看圖,再後來,乾脆藏起來,不讓媽媽知道自己在看什麼書。媽媽看在心裡,一邊心痛卻又無可奈何,隱隱約約的想著,等小的兩個孩子再大一些就會好的,到那時,定能彌補,甚至連這個心願也是模模糊糊的,若有若無的,因為大兒子從未表現得很抵抗,也從未因媽媽的無暇顧及而大吵大鬧,反而什麼都自己玩,自己樂,一臉的天真,唯一的不同,就是再也不叫媽媽給念繪本了,總是藏起來一個人翻看,媽媽印像中這本整理幼兒園書架時發現的繪本,就是兒子最常借回家的書。
媽媽回憶著兒子當年的情形,感到十分愧疚和心痛,自己有意無意的忽視,一定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儘管孩子沒有明顯的埋怨,但是被拒絕念書的失望,定然被埋在了內心深處,從此大兒子沒再提過念繪本的要求,甚至,也不再借繪本回家。想到這裡,媽媽內心一陣刺痛,悔恨之心促使她毅然翻開手中的繪本——那本曾讓兒子借回家看了很多次的書。媽媽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認認真真的讀一遍,然後,媽媽發現,原來這本書因為文字量稍大,適合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自己閱讀,三四歲的孩子看不懂,所以需要父母念給孩子聽。媽媽內心稍有安慰,覺得還有救,決定借回家,彌補自己的悔恨和遺憾。但是沒想到,事與願違,仿佛錯過了時機,她碰到了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
錯過時機 孩子漠不關心 媽媽失敗無數
這位媽媽說,估計很多父母都碰到過跟她相似的情況,希望彌補那份對不住孩子的悔恨,沒能在3 歲前後孩子主動懇求自己讀書時及時給孩子讀繪本,抱著這樣的遺憾,抱著這樣的熱心,抱著滿腔的母愛,自己也真的開始有時間可以做到陪孩子讀書時,卻發現,仿佛一切為時已晚。
那一天,媽媽借回那本兒子曾經最愛的繪本,等自己忙完家務,終於可以坐下,拿起那本書翻開,一字一句開始認真的讀書,也下定決心,從此以後,每天都要讀給孩子聽,讓孩子好好的通過繪本得到最好的幼兒教育時,沒想到,三個孩子,沒有一個在認真聽,小的不耐煩,亂翻書,不讓你按書的順序往下讀,大兒子呢,原本如此喜歡這本書的他,根本漠不關心,一會兒就走了,很快,小的兩個也玩別的去了,結果,只剩下媽媽自己一人,直面這無情的現實。
面對失敗,這位媽媽不得已,覺得那是自己教育孩子的使命,必須完成,於是認為是自己不懂讀書的技巧,或者讀得太少,沒成習慣,就這樣,她讀了各種關於繪本的理論書,然而大多不是告訴你小學四年級之前如果沒養成讀繪本的習慣,如何如何為時已晚,就是繪本育兒的功效如何顯著,催促父母好好給孩子讀書,結果是父母背負著沉重的責任和帶著滿腔的愛意要這樣做時,卻直面各種困境,尤其是眼看就要錯過時機的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父母,更是著急,更易失敗,這位媽媽就是這樣,尋找各種辦法,就是沒法找到一本書,針對她的情況,或者說針對許多不同性情孩子,不同父母現實條件的情況,針對最後父母因為一再失敗,不得不放棄的情況和煩惱,交給你一個萬能之策的解決辦法。
這位媽媽經歷了數不清的失敗,翻閱了大量的理論書,試過各種辦法,甚至強行要求兒子乖乖的聽,最後不但沒成功,最終導致大兒子厭惡讀書。
經過這些慘痛的教訓後,她終於靜下心來,反思自己,開始站在孩子的角度追尋失敗的原因,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一念的改變,解不開的所有問題,開始發生根本的轉變,她找到了讓父母與孩子都很輕鬆接受和做到的辦法。(待續)
繪本教子(九):讓繪本變成玩具
繪本教子(九):讓繪本變成玩具 wenyi 周三, 09/13/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13日】
學力提高、惡行防止、加深親子關係、人與人愛的橋樑,等等,由於這數不清的兒童繪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學校都普遍導入給學生讀繪本的時間,使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的共識,然而,當我們這些熱心的父母,帶著強烈的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須完成給孩子讀繪本的使命感催促著,強而為之時,卻發現不遂人願,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乖乖地靜靜地坐著聽你念書。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後,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日本媽媽的肺腑之言
換位思考 讓繪本變成玩具
(接前文)這位養育著三個孩子,耽誤了長子繪本教育的媽媽,為了補償長子而開始的這份使命般的工作——給孩子讀繪本,卻屢屢碰壁,孩子們漠不關心,仿佛那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的事情,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後,她終於找到了一個讓所有孩子都能表示出興趣,集中精神高高興興聽父母念書的方法:做而不求,只管把心放在如何讓孩子的童年變得快樂,把所有讀繪本的目的與技巧統統暫且放在一邊,只求孩子因聽她念書而感到跟玩其它玩具一樣地快樂。
其實,就是她改變了觀念,進行了換位思考,根據孩子天生好玩與好奇的天性,把繪本看成孩子的其中一種玩具,順著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自發的聽出樂趣,看出樂趣,最終變成孩子自己主動要聽要讀要看,一切都變得順勢而為,自然而然的達到了最終父母所求的教育目的。直到孩子長大,她三個孩子讀書看報紙並彼此交流看法的家庭氛圍都一直自然保持著,成了他們家的習慣和樂趣,家庭關係非常和睦,孩子們讀書學習一旦形成習慣,自然也不用她太過擔心了,學校的學習都很自覺,成績也變得很穩定。
而這個方法的發現,也讓為教育孩子而不得不讀繪本的她因此感受到莫大的人生樂趣。從此,她受到啟發,漸漸發現許多不如意不順心的煩惱和痛苦,皆來自固有的執念,被她放棄後,事情就變得簡單順利。
反思多少執念 獲得育兒的自在輕鬆
她說:「自從找到這個方法,我讀繪本變得非常自如,卸下了原先那種堅持不下去,要放棄又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不得不做的那種沉重的壓力和歉疚感。 甚至我的整個人生觀都改變了,我的所有育兒生活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自如,原先的那種被追著趕著的煩躁心理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可以在最忙的做飯時刻,立即放下手頭的事情,痛快的答應孩子讓我讀繪本的要求,絕不會再像從前那樣,正忙著炒菜做飯,一見孩子捧著書過來要我讀,我就非常生氣的拒絕,大聲斥責孩子,讓他等一會再說,那是一臉的別給我添亂的不耐煩。 如今,如果孩子說媽媽帶我去公園,我能馬上就放下手頭的家務,做上幾個飯糰,領著孩子就出門。 」
她認為,這一切都因她的心擺脫了追求教育結果的束縛,同時獲得了成功,也因為這一成功,讓所有原先的一切、因大人非要怎樣才行的固定觀念所造成的一切執念束縛,全部被打開,使得她學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許多意識不到的並不一定正確的觀念,從此她不被任何固定觀念所左右,一心想著如何讓孩子開心,她的生活發生了奇蹟般的變化,一切都變得非常簡單快樂。當然讀繪本更是如此,成了很容易堅持,父母和孩子都能因此獲得樂趣的一種家常娛樂般的存在。
「如果,我早在長子還很小的時候,就懂得這個方法,我的長子,就不會因我的拒絕而放棄讀繪本,耽誤到小學,我也不會心情煩躁,就能有耐心做到家務育兒兩不誤。」她表示,這是她留下的最大的遺憾,險些導致長子厭惡讀書,雖然最後因自己的發現給予了糾正和補償,卻依舊會感到一絲傷痛,大概那份被媽媽拒絕過的心理傷害,無法完全被抹掉,為了讓許多父母不再犯同樣的錯,及時意識到導致孩子不愛看書的原因,她寫下了她的心得。
那麼,她是如何在自己孩子身上具體實施這個繪本變玩具的方法的呢,這個方法,真的很簡單,不需要任何的讀書技巧嗎?她的孩子因母親觀念的改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待續)
繪本教子(十):媽媽們的失敗 只因這一念
繪本教子(十):媽媽們的失敗 只因這一念 wenyi 周四, 09/14/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14日】
學力提高、惡行防止、加深親子關係、人與人愛的橋樑,等等,由於這數不清的兒童繪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學校都普遍導入給學生讀繪本的時間,使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的共識,然而,當我們這些熱心的父母,帶著強烈的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須完成給孩子讀繪本的使命感催促著,強而為之時,卻發現不遂人願,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乖乖地靜靜地坐著聽你念書。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後,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日本媽媽的肺腑之言
失敗觀念之一:讀繪本當成國語學習
(接前文)說到這位媽媽讀繪本的具體做法,這位媽媽說,她首先要提醒大家一個很難意識到的,又往往極易犯的一個錯誤觀念:把它當成學習。因此大人只要一給孩子讀繪本,往往不自覺地就與國語學習等同起來,逐字逐句的念,還要求孩子好好聽,認真聽,要求記住內容,核實孩子是否聽了,等等等等。抱著這樣的目的讀繪本,必會犯下急功近利的錯誤,很容易忽視作為教育對像的孩子與大人不同的特點,方法不對,必然導致失敗。
她尤其強調:大人與孩子是不同的,大人讀書會抱著自覺的要學到什麼東西的目的,而且對書本身已經非常熟悉。可是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任何目的,只是玩兒罷了,只會關心自己能理解和感興趣的東西,只要是感興趣的,一定會表現出極大的關注,甚至持續的時間很長,有的孩子甚至對自己喜歡的某個玩具,可以玩一整天而不離手,甚至在一段不短的時期,都不會放棄。這些情景,對與養育過孩子的父母來說,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說孩子的集中力不長,那只是對於他們不十分感興趣或者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能力的事物而言,否則,孩子對事物的專注程度是十分驚人的。
只要懂得這個特點,在讀繪本中放下讓孩子學習的觀念,避免強行灌輸,首先選擇孩子自己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和圖畫,就會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她的孩子,都是男孩,她就曾選擇男孩喜歡的冒險的故事。如果是女孩,很多孩子喜歡讀照顧嬰兒或者小公主之類的童話。
這些都是很好的啟發,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選擇相應的繪本,第一步就是讓孩子熟悉繪本,接觸繪本,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繪本跟其它玩具一樣非常有趣的印象。所以不妨認為繪本等於孩子的玩具之一。
請耐心等待 不可急於求成
還有一點需要父母意識到的,就是,對於剛剛接觸繪本的孩子,要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即使是面對感興趣的繪本。
對大人來說,許多事物,早已熟悉,但是卻忘記了剛剛接觸和碰到某件事時的心態。很多理所當然的觀念,比如讀書要把字連成句,把句子連成段,一頁一頁的讀下去,就會看到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或者明白到底說了一件什麼事情『什麼道理,這些都是通過長期的由淺入深的學習和訓練,積累下和最終明白的道理,我們都是經歷了很多年才最後形成的。
可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全然陌生的,完全不懂的。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孩子乖乖的聽,只要是好的,主題很好、語言很優美的,就必須靜靜的一字一句的認真聽,明白說了些什麼,同時增加文學素養,執著於要從繪本中讓孩子一下明白很多,都是不現實的做法。很多東西,要抱著不可能一下全部接受的心態來試驗性的給孩子一個寬容的讀書環境,在耐心的等待中就會看到孩子一點一點的在進步。
一本繪本,有的孩子從三歲讀到小學三年級,不同的年齡,關注的地方都會變化,從簡單的對圖的關注,或對某一句話的關注,到對文字的關注,直到自己完全讀下來,不需要媽媽給他讀,甚至經歷好幾年的時期。這些都是需要父母首先明白的孩子的特點,要抱著耐心和寬容的心態默默等待孩子的成長。切忌急於求成,導致孩子因無法理解或者不感興趣非常乏味而不聽、不看、不讀,最後厭惡讀書。
父親強行灌輸的惡果
在日本,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高職高身份、高學歷的家庭。父親的身份地位比較高,非常重視對兒子的教育,到兒子上小學時,他突然關心兒子將來的人生,非要自己親自教育,於是讓媽媽放手,不必再跟兩個妹妹一起聽媽媽讀繪本,認為那太膚淺,對必須出人頭地的兒子不合適。讓孩子媽媽以後只管兩個女兒的教育即可。
於是兒子開始不停的被要求只允許讀父親買回家的書,每天規定的讀書任務必須完成,父親下班回家後要檢查讀完沒有,是否讀懂主題,十歲後,甚至每天必寫讀後感,從此兒子失去了笑臉和自由玩耍的時間,被剝奪了孩子天賦自由想像的空間和樂趣,雖然父親很愛他,花了很多錢買了許多書籍,最後導致對讀書極端厭惡的後果。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兩個妹妹,不受父親重視,依舊跟著母親自由的聽讀繪本,等到了上學年齡,也還是不停的繼續這個樂趣,沒想到等到了三年級以後,兩個妹妹漸漸不滿足於母親給讀書了,開始對哥哥的書感興趣,自發地一本接一本地把原本買給哥哥的比較有深度的書,文字數量大的書全都給讀了個遍,甚至讀破為止。而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強迫過孩子非要如何,她唯一所做的,就是給孩子不停的讀書,只要孩子從中能獲得快樂,而不求非要急於達到什麼結果,孩子卻水到渠成般地懂得了讀書的樂趣,變成了愛讀書、覺得讀書是人生幸福的孩子。
兩相對照,強行灌輸,急於求成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其實,自由的讀,不求結果,也不管孩子聽沒聽懂整個故事,也不需要完全按照文字去讀,甚至跑題都可以。為甚麼呢?下一期我們繼續分析。
繪本教子(十一):如此讀書 聞所未聞 任何孩子都入迷
繪本教子(十一):如此讀書 聞所未聞 任何孩子都入迷 wenyi 周六, 09/16/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09月16日】
學力提高、惡行防止、加深親子關係、人與人愛的橋樑,等等,由於這數不清的兒童繪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學校都普遍導入給學生讀繪本的時間,使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的共識,然而,當我們這些熱心的父母,帶著強烈的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須完成給孩子讀繪本的使命感催促著,強而為之時,卻發現不遂人願,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乖乖地靜靜地坐著聽你念書。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後,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日本媽媽的肺腑之言
高明的繪本讀書法
(接前文)說到讀繪本需不需要一字一句讀,需不需要孩子完全聽懂,孩子經常讀書途中跑題說題外話或只看圖畫,是否要緊,等等,這些關乎具體技巧的問題,這位媽媽說,順其自然就好,沒有固定的技巧,放開一切形式上的觀念的束縛,只需要關注讀繪本時孩子的反應,配合孩子的反應和節奏,靈活引導即可。
這位媽媽的話讓很多人感到非常吃驚,這不就成了孩子為核心,而父母為輔助了嗎?整個觀念都變了似的。沒錯,這就是孩子將來變成愛讀書孩子的成功的關鍵。因為你能放下自我觀念,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架子,成全和體諒孩子,本就是善心的表現,當然容易讓人接受,也就會獲得成功。
其實,這位媽媽掌握了一個很好的度,既不放任不管,也不強行灌輸,以孩子能接受和讀出樂趣為目標不停地讓孩子接觸繪本,是一個輔助孩子漸漸形成自主讀書習慣的過程。可以說是不自覺地踐行了儒家中庸之道、實施因材施教,獲得成功的現代教育法。是相當賢明的做法,真正高明的所謂「技巧」。
樂孩子所樂 比一字一句讀更重要
就算懂得因材施教,不走極端,可是對許多大人來說,早就忘記了自己兒童時代的心態了,如何根據孩子特點,根據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引導,這依舊是個讓父母感到有些無從著手的地方。
其實只要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就不難,很多東西都被我們大人忽視掉了而已。尤其是孩子說的一些話,很容易被大人認為毫無意義而不加重視,孩子的話,只要注意聽,就會有收穫。比如我們經常在育兒生活中碰到這樣的情形:孩子只要發現有趣的東西,一定會馬上跟媽媽喊道:媽媽,你看你看!這時候,不少父母可能因為不感興趣,或者無暇顧及而心不在焉地應付或者不加理睬,因此錯過了了解孩子的許多機會。
當孩子向你叫喊,讓你看他覺得有意思的事物時,不但不要拒絕,反而要迎上去,跟孩子一起開心的看,並且回答道:「哇,真的啊,真有趣呢!」 讓自己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為何要這樣做呢?這跟引導孩子讀繪本有何關係?
我們大人常說世上知音難遇,人活在世上,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得到一個知心的朋友或伴侶,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支持,尤其是夫妻之間,否則,會感到很寂寞很孤獨,擁有再好的物質生活,也不會真正地開心。孩子雖小,心態也是如此,他們更加在意的是自己最相信最依賴的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如果你能理解他,覺得他的發現很有趣,陪著孩子一起開心,孩子會覺得自己很幸福很滿足,得到了媽媽的肯定,就會更加專注於這些事物。
所以讀繪本時,對於孩子的任何發現,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這樣一來,孩子就認定,讀繪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是能得到媽媽肯定的場合,是可以跟媽媽分享自己的發現,獲得相互交流,媽媽認真聽自己說話的機會。
這位日本媽媽就是這樣認識,也是這樣做的,她說,這一點比一字一句讀繪本更重要。因為這樣做,就使得繪本緊緊地抓住了孩子的心。
從兒子發現的新奇事說起
她記得次子還在幼兒園時,有一次,正在游泳池玩兒著,突然大聲叫她:「媽媽」。等跑過去一看,原來兒子把透明的塑料瓶裝滿水後,把瓶子按進水中,沒想到有趣的事發生了,瓶子整個消失不見了,其實是光的折射造成的現象,但是孩子感到非常神奇有趣,希望媽媽跟他一起開心,發現這一有趣的現象。
於是媽媽馬上回答:「哇,真的不見了!不可思議,太有趣了。 」這時,孩子開心極了,不停的重複把瓶子按入水中又拿出來,讓媽媽看。這時候的孩子,對自己的發現會非常集中精神,非常專注,甚至不厭其煩地重複。
正是這一特點,可以同樣運用到繪本教育中,讓孩子對繪本也表現出如此強烈的熱衷來。讓孩子對繪本愛不釋手。具體例子,我們下回再續。
繪本教子(十二):樂孩子所樂 是否讀懂並不重要
繪本教子(十二):樂孩子所樂 是否讀懂並不重要 wenyi 周日, 09/17/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17日】
學力提高、惡行防止、加深親子關係、人與人愛的橋樑,等等,由於這數不清的兒童繪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學校都普遍導入給學生讀繪本的時間,使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的共識,然而,當我們這些熱心的父母,帶著強烈的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須完成給孩子讀繪本的使命感催促著,強而為之時,卻發現不遂人願,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乖乖地靜靜地坐著聽你念書。經歷了無數的失敗後,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
——一位日本媽媽的肺腑之言
(接前文)讀繪本時,具體如何樂孩子所樂呢?這樣做,真的就能成功地讓孩子對繪本愛不釋手嗎?我們繼續看這位日本媽媽是如何做的。
首先觀察孩子的反應
她說,做法很簡單,比如你舉著一本書,打開圖畫,先觀察孩子的反應,看看孩子對什麼東西感興趣,順著孩子的興趣做出積極的反應,就會成功的讓孩子喜歡上繪本。
一般年幼的孩子都喜歡動物,如果你翻開一幅以大象為核心的圖畫給孩子看,孩子一般都會對最大的主體動物感興趣,目光極有可能馬上被大象所吸引,眼睛緊緊盯著大象,這就意味著孩子對大象感興趣,這裡就是大人與孩子的區別,大人一般早已經對書形成一個固定的觀念,那就是:書是要有文字的,是必須讀文字才能明白內容的東西。所以大人對圖畫不看重,認為是輔助理解文字的,如果不讀文字,必定無法達到給孩子讀懂繪本的目的。因此,一般父母給孩子讀繪本,不自覺地就是大人的思維與觀念在讀書,很容易忽視孩子的想法與目光,很多人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因此,翻開書就認定要從頭到尾給孩子讀文字,讀文章,於是就這樣開始讀:「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森林裡……」如何如何。
翻開一本書,看到同樣的頁面,大人與孩子的關注點,看重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孩子更容易對圖畫感興趣,如果他看到大象很興奮,他是不會顧及甚至意識不到文字的作用和存在的,只是覺得自己發現了很有意思的大象,想要把這個有趣的大象,自己認為有關大象的很多想法要跟媽媽分享,要媽媽知道自己的想法,比如,這個大象好大啊,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看到過,很像呢,我家裡也有大象的布玩具,等等等等,孩子可能正因為這幅畫的大象,腦中展開了一系列的話題和想像的東西要對媽媽說,即使這個孩子還很小,無法表達太多,一定在腦中浮現出很多有關大象的東西,會用目光尋求媽媽的反應,看看媽媽是否也跟自己一樣對大象覺得很有意思,想要與媽媽交流自己的想法,然而這些孩子的舉動和心態,極易被大人忽視掉,大人往往會應付一句了事:「嗯知道了,那麼我開始念書了,從前,有一座茂密的森林……」這一下就把孩子的積極性給打擊了,孩子會認為,為何媽媽對我的大象如此不在意,我這麼想告訴媽媽我對大象的想法,結果媽媽一點也不感興趣,突然開始讀跟大象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東西。於是很容易就產生不想聽的反應。
這位日本媽媽的看法是符合幼兒心理的,對孩子來說,如果不能馬上對大象做出反應,會非常失望,很小的孩子,他絕對不會去想文字本身往下讀,就會讀到跟大象有關的內容,他的腦中還沒有這個概念,即使是大一些的有過讀書經歷的孩子,也會如此,會喜歡說些題外話,這都是正常的想要跟大人交流自己想法的好現象,甚至是好機會。點滴繪本教育生活,本身不僅僅在於讓孩子獲得知識,也是出現話題,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橋樑和機會。
配合孩子話題 積極反應 成為知心交流
這位媽媽說,其實這個時候,媽媽應該配合孩子,先不讀文字,或者說這個時候,根本不必急於讀文字,而是對孩子的目光做出反應:「哇,大象真的很有趣。 」孩子一定感到非常開心,更加想說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很多類似大象耳朵很大,鼻子很長,動物園的大象很多,他們是否吃西瓜,家裡的布玩具大象如何如何不同,等等跟大象有關的話題。這時候,繪本對孩子來說,就是有趣的玩具。
那麼大人會問了,那什麼時候才讀文字呢?先別急,請暫時把文字文章拋到腦後,徹底放下,改變原先「書是必須讀文字的東西的觀念」,首先把重點放到如何讓孩子對繪本感興趣,不厭惡繪本上。只有這樣做,才能不產生牴觸情緒,願意接觸繪本,否則,忽視孩子的反應,等於關閉孩子的心,失去孩子對大人的信任,他就會覺得繪本是很無趣很乏味的東西,不想再聽,討厭讀書。以後再叫孩子過來聽,就會很不情願,情緒煩躁地亂翻書,或者一會兒就跑了,玩兒別的去了。
最初讀繪本時,只要讓孩子自由地看和表達想法就好,不必執著於大人的讀書觀念和目的。讓孩子讀書讀出快樂就好,自由地讀出自己所想,自由地自發地讀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就好,無論是看圖還是自己已經能讀,也無論說的是否是書中所寫的,媽媽只管聽孩子說話,給出知心的反應,哪怕將來你一邊疊衣服,幹家務,都可以認真聽,認真的交流,千萬不要覺得孩子的反應和想法沒意思,不想聽,或表現出不耐煩的臉色。
只要媽媽好好對應,孩子會說出很多他想像到的東西,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說白了這位日本媽媽的做法,就是放下自己固有的觀念,抱著關心孩子內心需要別人傾聽並且肯定自己想法的善意,就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好好聽孩子說話,給出理解和關注的善意,就會讓繪本教育獲得成功。其實大人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別人的傾聽、理解、肯定和關注。
這位媽媽後來引導孩子讀報紙,也用了同樣的做法,結果孩子們不僅愛讀書,還都有讀報紙的習慣,而且彼此交流,話題豐富湧現,一家其樂融融。
下一期,這位媽媽會告訴我們如何領幼小的孩子專注地讀只有圖畫而沒有文字的繪本。
繪本教子(十三):無字繪本這樣讀 簡單又有趣
繪本教子(十三):無字繪本這樣讀 簡單又有趣 wenyi 周四, 09/21/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21日】
在日本,兒童繪本被視為幼兒教育的最佳讀物,通過繪本培養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思考力,豐富孩子的心靈,避免問題孩子的出現,正是它一直得到教育界關注的最大魅力,因此,教育界呼籲父母從一歲左右就開始給孩子讀繪本,事實證明,這樣培養出的孩子非常聰慧、自立、善解人意。為此日本出現眾多無字的繪本,如何引導幼兒讀這些繪本,以怎樣的心態引導才能成功,便是這一期的核心內容。
何謂無字繪本
無字繪本就是只有圖而沒有文字的繪本,既然無字,又要讀出內容,豈不是太難了,如果大人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意味著大人非常依賴文字,已經忘記了自己孩童時代曾經是多麼的富有想像力,多麼的愛看圖,看見圖就能自己編出很多故事,所以大人長大後,想像力大多會變得很差,因此,完全意識不到,繪本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只要有圖,就能得到莫大的樂趣,就能培養起和加強其原本就具有的不可估量的想像力。無字繪本又非常適合不識字的幼兒接觸,極易成為他們愛不釋手的玩具般的存在,為將來愛看書打下基礎,所以成為教育界和繪本作家極為看重的幼兒讀物。
那麼這種無字圖書,該如何給孩子讀出內容呢?該如何讓孩子對此非常熱衷呢?是否很難呢?前文提到的日本媽媽給出了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跟上次提到的很相似,只需要父母放下原先大人的讀書觀念,不要強求孩子必須如何如何,無需抱著一大堆的必須達到什麼目的,必須讀出完整的故事,必須完美的讀完一本書等等形式上的束縛,只要做到給予孩子最大的閱讀自由和樂趣即可。
放下所有觀念 跟著孩子好好看圖
沒有文字,意味著沒有固定的讀書法,也沒有固定的內容,可以最自由的發揮各自的想像力,自己編寫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是擺脫「書必須讀文字的觀念」的最好機會,甚至是從新回憶起,或者說乾脆回到孩子時代,體驗孩子視角,了解孩子的絕佳機會,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成為親子一項共同的樂趣。
這位日本媽媽說,她當年教孩子,也不知如何讀,當她放下這些原先讀書的觀念後,變得很輕鬆,不會不要緊,那就讓自己像孩子一樣,根本不去想要編出什麼故事,只管跟孩子一樣,不帶任何目的地去看圖,看看這幅圖有什麼好玩有趣的東西,跟著孩子一起快樂地看就好。
她的做法會讓人領悟到:別看這些繪本看似很簡單,但是卻能改變你的整個大人的思維方式,只要無字繪本你都能接受,還能看出樂趣,就能變成一個非常懂得孩子心理的,很會和孩子相處的父母。很多抑鬱,自閉,反抗,不良等等問題孩子的煩惱,都不會出現了。
看圖自由編故事的具體例子
這位媽媽說,她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本有大象的圖書,那時,她翻開圖畫,看到圖中一隻大象站在一個球上玩,球給人感覺是正在滾動的,象鼻子口,畫著氣團,應該都能明白是呼出的氣,鼻子口前端,站著幾隻鳥,上邊一隻還叼著小樹枝,就這麼簡單的畫面,誰都看得懂,因此不必想得很難,就把看到的試著說出來,不需要追求什麼完整動人的故事,只是做真實的自己而已,這樣會很輕鬆。
她就對孩子說,「大象正站在球上玩兒呢,象鼻子好像有什麼東西呼出來啦,難道是想說話嗎?說了什麼話呢?」 她說,因為你只要注意看圖,肯定能看到不少東西,也就把看到的說出來而已,會說出很多自己注意到的,當然還要想到自己是跟孩子一起欣賞,啟發孩子很重要,既不能強行把自己看到注意到和想到的東西灌輸給孩子,也不能忘了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就採取了半敘述半設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又有一定的思考方向,但注意不給提問下任何結論,或者父母自己認為已經有了正確答案,正等著孩子說出來,那樣的心態,會限制孩子自己的想像力,也會輕易否定孩子自己的答案,一發現孩子所說不高明,就馬上失望或者否定,就會打擊孩子,以後就不敢說出自己真實想法,很害怕媽媽失望不高興,變得很膽怯。
其實只要孩子高興快樂就好,不必急於求成,不自覺的就把繪本當作了學習的教材,所以,就會犯下急功近利的毛病,孩子就會討厭繪本,甚至成為壓力,覺得繪本像是媽媽對他的考試一樣,說不對就完了。千萬不能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導致不愛看書的後果。
什麼都替孩子說出來會讓孩子變成什麼都依賴父母,不愛動腦,但是問題太多,什麼都不提示,不給出一定的範圍和方向,又可能難度太大,所以她採取了半敘述半提問的方式,不給孩子壓力還能自由發揮、自由想像出自己的答案。當時她孩子話都還說不好,就指著大象鼻子,大概是表達「大象叫小鳥呢,正跟小鳥說話呢」的意思。於是媽媽又問有幾隻鳥呢?小鳥嘴裡叼著什麼呢?要飛到哪裡去呢?一會功夫,就跟孩子講了許多話。
不執著現實邏輯的對與錯
這時候千萬不要在意故事的合理與否,精彩與否,媽媽說,這些都不重要,孩子高興就能往下翻,比如看到下一個畫面一個小男孩指著一個地上的小洞,可是孩子最喜歡的大象不見了,沒在畫裡。於是媽媽就問,大象怎麼不見了,躲到哪裡了呢?孩子一定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回答,她孩子是這樣回答的:大象掉到洞裡去了。儘管按照大人的理性思考和邏輯,一看就知道洞太小,大象進不去,是錯的,但是不必在意,也不必否定孩子,把大人的正確答案暫時藏在心中,這樣孩子就會不停的參與到圖畫的編故事中來,這本來就是培養想像力的地方,對錯原本就無法輕易下結論。呵護孩子的心靈和想像的自由比現實的對錯更重要。
因為這樣一來,孩子會追著繪本往下讀,會得到最大的樂趣而日日沉醉於繪本。
當然,孩子就是在這樣自由交流的環境長大,孩子因此敞開心扉什麼話都會告訴媽媽,建立了信任關係後,隨著孩子年齡漸漸耐心地針對一些道德問題跟孩子不停地討論,問題孩子當然就不會出現。
繪本教子(十四):一本書反覆讀 如何讀出樂趣
繪本教子(十四):一本書反覆讀 如何讀出樂趣 wenyi 周一, 09/25/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25日】
給孩子讀繪本雖然益處良多,但如果父母因此背負沉重的責任,抱著不得不做的心態在堅持,實屬不易,很多孩子有央求父母不厭其煩地讀同一本書的特點,讓父母讀到厭煩的地步,如何輕鬆面對這一困惑,如何把讀繪本也變作大人的樂趣,讓父母也能樂在其中,使得繪本教育得以輕鬆堅持呢?這位日本媽媽的育兒故事讓人深受啟發。
父母的乏味與困惑
孩子反覆要求讀同一本書,並非個別現象,很多父母因此感到很是乏味難耐,同一個故事,同一個內容,讀了十幾遍,甚至幾十遍,還要讀,真不知有何樂趣,是否有必要這樣做,只要一看見孩子拿著同一本書走到跟前,就已經感到十分鬱悶,如同受罪,這種毫無樂趣的強行堅持,實在苦不堪言。
不過如果你知道,這種能夠反覆讀同一故事的特點稍作引導,就可以變作強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文學素養的絕佳機會,大人眼中的壞事可以變作好事,而且手法簡單,你的鬱悶困惑的心態就完全改變了。
消除「煩惱」 有妙招
前文提到的日本媽媽也同樣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她想出了一個有趣的做法。 有一天,孩子照舊拿著喜歡的繪本來到跟前,求媽媽給他讀,媽媽早就明白拒絕孩子會有導致不愛讀書的不良後果,於是靈機一動,一來為了自己換個花樣取樂,也想藉此觀察孩子的反應,可以了解孩子,想出對策,於是故意改變原文的句子,換了自己的語言來讀,沒想到有趣的事發生了,孩子馬上糾正媽媽,讀得不對,原來的句子應該如何如何,反過來告訴媽媽正確的讀法。
媽媽於是感到非常驚喜,這證明孩子在反覆聽的過程中,已經背熟了整個故事,何不換個角色,引導孩子自己講故事,媽媽變成聽眾,這樣不僅大人覺得有趣,孩子也會感到新鮮有趣,並且能夠變得自信,為孩子將來自己讀繪本打下基礎。
於是媽媽面對孩子的生氣反應,反倒十分高興,馬上表揚和肯定孩子:「你真厲害啊,都全部記住了,都能發現媽媽讀錯了,那麼你能否讀給媽媽聽呢?」 孩子受到媽媽的肯定和表揚,感到很意外,馬上不生氣了,變得高高興興的。只見孩子自信滿滿地拿起繪本,學著媽媽的樣子,像個小大人似的順利完成任務。(這種做法,雖然很多字不認識,但是因為熟記在心,都能正確猜出讀音,反倒使得孩子不會寫就能認識很多字。) 這一下可好,從此變得更愛聽媽媽讀書了。 經常跟媽媽輪換角色,就這樣一步一步孩子漸漸成長,對讀書愛不釋手。
反覆讀 可輕鬆培育文學素養
實際上,這位媽媽的育兒方法,就是巧妙地善用了孩子才有的可以反覆讀同一故事而不厭倦的特點。我們學英語等外語時,總被告知,最好能把優秀的文章整個背下來,但是大人就會感到非常難過吃力,因為大人善於邏輯思維,死背文章和語言很困難,但是孩子不同,尤其在學前,記憶力驚人,同時非常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只要利用好,就能輕鬆地讓孩子從小記住很多優美的故事和文句。日本的繪本,大多圖文精美,語言文句都十分精煉生動,文學素養不知不覺就此打下。
很多考上名校的學生,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會告訴大家,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是從小讀繪本自然打下的基礎,一生不會忘記。所以孩子的這一特點,可以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高水準的文學素養,至於學校的國語成績的提高,那更是不在話下了,這就是為何教育界呼籲父母重視繪本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這位媽媽並不強逼孩子換一本書,而是肯定孩子,鼓勵孩子,循循善誘,順著孩子的特點來做,將大人的所謂壞事,變成了輕鬆讓孩子獲得文學素養的好機會,因為孩子樂在其中,並進一步取得了讓孩子讀書讀出樂趣,喜歡讀書,最後自然提高國語成績的結果。當然最後,媽媽也能為孩子的進步更加開心,恐怕這就是父母讀繪本獲得的最大樂趣和輕鬆堅持的最大的動力吧。
幼兒為何喜歡反覆讀同一故事
心理學家分析,幼兒喜歡反覆讀同一故事,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享受因此獲得的心理滿足,有的孩子因為對某個故事很有共鳴,覺得正是自己的心態,比如喜歡冒險,會反覆讀冒險的故事,比如自己沒有妹妹,但是別人都有,就會喜歡讀照顧妹妹和嬰兒的故事,自己會進入角色,樂在其中。有的則覺得某個情景能讓媽媽表揚自己,於是希望不停的享受這份肯定,等等不一而足。繪本其實是一個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發現自己和安慰自己的有效預防心理疾病的好手段。
雖然從父母角度希望孩子能力非凡,成績提高,但是孩子的心理和目的非常單純,如果違背孩子天性和心理需要,一味的要急於達到大人的目的,就會適得其反,這位媽媽的做法讓人深受啟發: 因材施教,順勢引導, 寓教於樂,把「煩惱與困惑」變成了好事、趣事。
其實看似簡單的繪本教育,還是改變固有人生觀念、能帶給大人舉一反三智慧的寶貴經歷,這位媽媽因不斷放下自我執著和固有觀念,想盡辦法讓孩子獲得讀書的樂趣,從而受到啟發,使得整個育兒生活從無趣繁瑣和焦慮的心態,變成了十分享受的、充滿樂趣的生活。 她是如何做的呢?到底是什麼樣的啟發和樂趣呢?我們下期再續。
繪本教子(十五):生活就是繪本 讀來樂趣橫生
繪本教子(十五):生活就是繪本 讀來樂趣橫生 wenyi 周三, 09/27/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09月27日】
如何把讀繪本也變作大人的樂趣,讓父母也能樂在其中,使得繪本教育得以輕鬆堅持呢?我們繼續為您講述這位日本媽媽的另一個有趣的育兒故事。她因為學會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從不急於否定孩子,智慧不斷湧現,連帶育兒生活也變得輕鬆有趣。
生活就是最大的繪本
上次提到,這位媽媽因為很耐心智慧地面對孩子不斷要求讀同一繪本的問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變得更愛聽媽媽讀書,媽媽也因此獲得了樂趣。
那麼,除了上次轉換角色的做法,是否還有什麼更加有趣、更加簡單的方法享受繪本的樂趣呢?當然有,關鍵還是要改變只執著於提高孩子成績的目的來讀繪本的心態和固有的讀繪本必有一套固定形式的觀念。
這位媽媽說,通過很多自我觀念的放棄,她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讓孩子無論面對什麼事物,都能樂在其中上,而不是注重形式的完美,只要孩子感到快樂,就會自主自發地去看書學習,再也不需要大人天天催促,鬧個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的結局了。
通過繪本教育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她有一天突然明白,生活就是最大的繪本,她要把自己悟到的繪本教育成功的方法和心態運用到自己整個的育兒生活當中。沒錯,日本的很多繪本原本就是基於日常生活,甚至描寫的就是點滴的日常生活,不僅僅是為了父母眼中最執著的學習成績,更是為了讓交流日漸淡漠的現代社會的父母和孩子能得到交流,能通過繪本,讓失去了童心的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站在孩子角度智慧地處理育兒的問題,也讓孩子發現繪本說的就是自己的心聲。
既然如此,那麼自己天天面對的生活,不就是一個最大的繪本嗎?她能成功讓孩子喜歡繪本,就是因為讀繪本時不急於否定;不追求完美故事;不執著是否合乎邏輯,是否有很深意義的主題,是否完全跟繪本脫節,只是孩子自己發揮,看到一個畫面就開始編自己的故事,是否整本讀完讀懂,這些她都不在意,只要孩子覺得有趣,樂在其中就好,從不把自己認為的應該如何如何讀,孩子必須怎樣聽才行的觀念和做法強加於孩子。因此她的這份寬容心態使她變得非常智慧,平凡瑣碎的日常育兒生活處理起來常常趣味橫生。
如何巧妙地把生活變作繪本?
這位媽媽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使得生活處處都可以變成繪本,讓她們母子關係變得非常和睦快樂。這就是她多年給孩子讀繪本獲得的最大的領悟、智慧和樂趣。
比如說,孩子與媽媽日常生活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畫面和情景,那就是領著孩子出門買東西。她會隨時就眼中看到的事物問孩子問題。比如,正好看到一輛裝載石油的車經過,媽媽明知道既然寫著石油的字樣,肯定就是裝著石油,不會是別的東西。但是媽媽不在乎兒子是否明白,也不介意孩子回答的是否合乎邏輯,她就當作給孩子讀無字繪本,當作是一次鼓勵孩子踴躍動腦、積極參與、展開想像的訓練,而且孩子和自己也會很快樂。於是就開始問兒子:裡面裝的是什麼呢?沒想到兒子回答那是牛奶!媽媽聽了雖然很意外吃驚,但是不動聲色地繼續問兒子:那這台車要把牛奶運到哪裡去呢?孩子馬上回答了他們母子經常光顧的一家超市名字。
媽媽說,這樣的問答,幾乎每天都在做,非常簡單,孩子的回答經常出乎大人的意料之外。比如有一次,她領著孩子去葡萄酒製作工廠見學參觀,看到很多木桶,大人理所當然就知道那是裝酒的木桶,然而,當她問孩子:裡頭裝的是什麼?孩子卻連想都不想,立即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說道:炸彈!
只要你不帶任何觀念地問孩子問題,總會聽到不可思議、想像不到的答案,孩子的回答是否符合現實真的不再重要,對於媽媽而言,真的變成了育兒生活的樂趣,有時她因為非常想要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會如何語出驚人而提問,自己也自然樂在其中,更加積極提問,果然證實了教學相長的互動關係。為此她的繪本教育輕鬆自如,充滿快樂。
這位媽媽還告訴大家,她與孩子通過這些提問互動,不僅互相取樂,還使得她了解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孩子的興趣愛好,以此更好的運用到解決各種孩子的問題上,孩子也因為常常看到媽媽總是不否定自己,還為此笑口常開,更加積極思考和回答,母子關係越來越和睦,孩子也越來越聽話。隨著不斷讀書,知識也就自然不斷豐富,根本不必著急一下子就讓孩子能夠做到多麼合理地回答出大人要的所謂正確答案。
給孩子讀繪本懂得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的體貼用心,使得這位媽媽不再執著於固定的讀書技巧和急功近利的學習目的,所有的辦法都以孩子是否輕鬆接受和樂於接受為準,為此她學會了默默等待和耐心引導,學會觀察和肯定。並運用到了下一個階段的繪本教育。(待續)
繪本教子(十六): 如何讀文字繪本
繪本教子(十六): 如何讀文字繪本 wenyi 周四, 09/28/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09月28日】
前邊的繪本教育內容,花了大量的筆墨,為的就是告訴望子成龍的父母,若想孩子養成主動讀書的習慣,愛好學習看書的習慣,一定要放下急於達到出成果的目的。要以孩子讀書讀出樂趣為核心去考慮問題,時時考慮的就是如何讓孩子覺得跟媽媽讀繪本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因為快樂,孩子自然愛上了繪本。那麼下一步的讀文字就會自然獲得成功。
何時開始正式讀文字呢?
那麼,何時開始正規的讀文字呢,總不能一直只看圖,陪著孩子說話吧,其實,只要明白了讀繪本成功的關鍵是讓孩子能獲得快樂,就一定會觀察和注意到孩子的自然變化,發現孩子能自然接受文字的契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在父母這裡一旦發覺,自己看繪本時的興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說,總能得到傾聽和認可,心理上得到莫大的理解和支援,就會感到心滿意足,不但喜歡繪本,覺得繪本能帶給自己快樂,也會漸漸覺得光看圖說話,已經不滿足了,一直得到肯定和理解的孩子會因此獲得心理上的餘地,有餘地開始關注其它的事物,加上孩子強烈的好奇心, 會促使他們自發地覺察到,書中除了有趣的圖,還有很多字的存在,這些字到底在說什麼呢?有的甚至很長,好像媽媽讀的時候太簡單,只有短短的幾句話;有的圖上根本沒有多少字,可是媽媽卻讀出很多內容,因此會產生疑問,好像媽媽沒有好好讀書給自己聽。說不定孩子發現了這一切,會很生氣呢!
這一切表明,孩子的視野開闊了,心理上也有了餘地,已經對媽媽簡單的說明感到不滿足了,這就是開始正規讀文字的信號和契機。
看到這裡,父母們也許又要著急了,覺得這下太好了,總算可以按著大人的心願來讀書了,否則何時才能讓孩子快速獲得優美的語言和很好的表達能力呢?
我們在以前曾提到過一位日本高級知識份子的父親,因為急於求成,導致兒子厭惡讀書的真實例子。就是因為過於執著,父親認為兒子上學了,不必再跟兩個妹妹一起接受母親的繪本教育了,於是他突然決定自己親自帶,每天給兒子下任務讀多少,讀什麼,如何讀,還要有讀後感,整個毀掉了讀書的樂趣和輕鬆的環境,感受到的只是讀書的壓力,最後與兩個妹妹的結局剛好相反。
父母讀文字時的關鍵心態
那麼,該如何讀文字呢?簡單說來,保持讀無字繪本一樣的心態就好,只要孩子感興趣,不牴觸,能接受,順勢引導,定然奏效。不必急於一時,也不必跟其他孩子比早晚緩急。因為只要孩子持續喜歡繪本,就會發現文字的存在,好奇文字的內容,進而要求正式讀文字這一天總會到來。急於提早一兩年,如果換來的是一生厭惡讀書的後果,豈不是最大的損失。
具體說來,如果你發現孩子開始注意到文字的存在,發現跟文字長度比起來顯得太簡單,開始質疑,媽媽讀的跟繪本文字好像不是一回事,因此生氣或者困惑時,最好的做法是表揚孩子。這也是一直以來,那位日本媽媽經常採取的做法。她會這樣對孩子說:「你都能看到這些了,真的了不起,媽媽感到很高興,你長大了。」這樣一來,孩子很快就不生氣了,而且自己的發現得到了媽媽的肯定,感到很開心,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
這位媽媽說:很多繪本都會註明適合的孩子年齡,但那不過是一個大致範圍和參考而已,不必太過執著。根據自己孩子的成長和個性,選擇孩子喜歡的繪本,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讀文字就好。 一切都以孩子能否感到輕鬆快樂為準。
配合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和情趣讀繪本,孩子能在同一本書中以不同的視角獲得不同的樂趣和知識。 光注意圖畫時,獲得自由想像,自由編故事,自由發揮的樂趣,等讀文字時,又獲得了一個新的故事的樂趣,感到很新鮮。由此更加願意聽媽媽讀文字了。
讀文字時碰到的常見問題
大人讀文字,馬上面臨一個問題:一定要一字不漏的完完整整的讀嗎?其實,說是讀文字,但是要說突然從某天某時某本書開始,一下就變成正式的一字不漏的讀文字了,恐怕也不符合自然規律。人都是一點一點成長的,讀書也是如此,從易到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不必太過執著固定的形式。
這位日本媽媽說,「過度一段原先看圖自由說話也行,半讀文字,半看圖說話也行,一定一字一句都讀完整,實在沒有必要。況且必須完整讀好文字的負擔,也會壓得父母喘不過氣來,達不到目的、完不成任務的挫敗感,會使得讀繪本的教育變得很艱難,反倒容易使父母放棄。
還不如以文字的內容為基礎,父母根據自己的習慣和理解,以自己的語言講解,這樣孩子聽起來更易接受,因為跟原來的看圖說話變化不會太大,孩子就容易過度過去。
那麼方言也無所謂嗎?很多人會覺得,那不就學不到標準優美的繪本文句了嗎?這一點不用擔心,這個過度時期,只要孩子容易接受,就能聽完書中所寫的故事大概,就會讀到孩子自己原先沒有發現的故事,這就達到了目的。突然改成書中一成不變的語言來讀,會使孩子覺得陌生,反倒不容易集中精神聽故事了。」
繪本教子(十七 ): 輔導國語 走出誤區變輕鬆
繪本教子(十七 ): 輔導國語 走出誤區變輕鬆 wenyi 周日, 10/01/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10月01日】
這位日本媽媽,把繪本當成孩子的玩具,讓孩子讀繪本成為生活樂趣的教育方法,不僅成功地使孩子迷上了繪本,更是輕而易舉地使孩子上學後的國語學習,也變得輕鬆自如。
上學後 快樂依舊最關鍵
其實,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學習,要好好做人,最難的不是父母是否知道這些正確的道理,和是否重視教導孩子,因為這些,對父母而言,早已不成問題,最難的是如何讓孩子們樂於接受你的教導,只要掌握了繪本教育的竅門,可以舉一反三,自由自在地運用到整個教育當中,不僅僅限於繪本教育。
說一千道一萬,這位媽媽就是想要告訴父母:想要達到目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任何東西,都能感受到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逼迫,被強制,沒人顧及孩子自己的感受,沒人聽自己說話,錯了只是不斷地被糾正,被責罵,很緊張,很壓抑的事。
由於這位媽媽轉變觀念,以孩子的快樂為核心考慮問題,她對孩子的繪本教育獲得了成功,不僅如此,以同樣的心態指導孩子上學後的國語學習,也變得非常智慧,輕鬆自如。
國語朗讀 為何如此重要
孩子一上學,父母們就更加緊張,每次測驗的成績,孩子的作業情況,朗讀是否正確無誤,都緊緊地牽動著父母的心,要說一點也不在意,那真的是太難了。
尤其是國語的成績,關係到所有其它科目的成績,更是緊張,因為,沒有學好漢字、不能正確理解文句內容,就不能理解好考試的試題,比如數學題,看完後,到底應該是加、還是減,哪個加上哪個,再減去哪個,都無法斷定,原因就在於讀不懂試題到底說的是甚麼意思。
由於打不下一個好的國語基礎,導致將來的學習越來越難,越來越跟不上,很多人的根本原因都出在這裡,最後不得不花錢補習,因此很多父母,都知道國語的重要,學校也尤為重視。這就是為何在日本,音讀,也就是國語課的作業之一的課文朗讀,會如此受到重視。
音讀作業 為何如此痛苦
音讀,不僅是每天必做的作業,而且還要求父母監督完成,一定要好好聽孩子讀課文,完成好規定的任務,並且要記下讀的速度、糾正讀錯的地方,還要求觀察讀得是否有聲有色,匯入了感情等等。 目的當然是為了讓孩子掌握所學的字句,理解好課文內容。因為國語基礎實在太重要,無論是學校,還是父母,都非常重視和緊張。
為了好好完成這一作業,相信不少父母都十分頭疼煩惱,不僅要好好聽,還要糾正錯誤,真是為了讓孩子達到讀得流利,讀得動聽,費盡心力,因為聽完孩子讀課文後,必定要在專門的音讀卡上記下語速,語調和流暢度的等級,畫上代表等級的符號。
這就使得父母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完美的課文朗讀上,只要讀得順暢,就高興,否則就生氣教訓,結果導致孩子非常緊張,生怕讀錯,越怕越讀錯,越讀錯,就越被指出來,結果惡性循環,孩子往往讀得錯誤頻出,反覆地指出,就使得信心受到打擊,成為一件非常緊張痛苦的事,父母也因此變得焦躁不安,十分苦惱。
這原本是一件為了孩子好的作業,可是不但沒達到目的,反而使很多孩子更加厭惡國語學習。 那麼面對這樣的苦惱,這位媽媽有何訣竅,使音讀變成一件快樂的事呢?
音讀的正確與流利 根本不重要
她說,音讀是否流利,並不重要,千萬不要為了在音讀記錄卡上記下良好的等級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讀錯,是否熟練上。因為讀得好不好,跟是否理解好文章內容,完全是兩個概念。這個作業的原本目的,是為了孩子學好國語,最後能正確理解其內容,一味的把讀得熟練流暢當作目標,就會脫離原先的宗旨。讀得好不等於讀得明白,不等於讀懂了內容,如果要你選擇讀得好還是讀得懂,當然我們都會選擇讀得懂。
她注意到這一點,是陪長男完成音讀作業的時候,她也一度陷入記錄卡的要求之中,不自覺地只要一發現兒子讀錯,就立即糾正,覺得那是為了孩子好,雖無嚴厲要求孩子的意識,但是孩子被不斷地說,情緒變得很壞,一邊生氣,一邊讀,所以常常哭著讀完,可想而知,理解的效果必不會好。
她很快意識到,站在孩子的角度,這樣的做法,是不斷在被媽媽否定,音讀變成了每天的壓力和痛苦,這樣下去,會導致孩子厭惡讀書的後果,她絕不能使孩子的國語學習落入這種境地。
很快,她發現了一個訣竅,成功地扭轉了局面,使痛苦變成了快樂。
繪本教子(十八):課文讀出樂趣有訣竅
繪本教子(十八):課文讀出樂趣有訣竅 wenyi 周二, 10/03/2017 - 02:07 【正見網2017年10月03日】
日本國語的學習,過於注重文句讀得是否準確與流利,反倒障礙孩子理解內容,成了厭惡國語學習的要因,這位日本媽媽發現,引發孩子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方為順利完成每天音讀作業的竅門,更是國語學習的根本目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對內容產生興趣呢?
一篇課文的啟發
這位媽媽,看到孩子不停地讀錯,又被自己不厭其煩的糾正,情緒總是焦慮,她突然意識到,這樣的學習對親子雙方,都是折磨和痛苦,孩子在這樣的怕讀錯的不安壓力下,反倒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內容的理解上,這樣一來,即使讀得很流利,並不等於讀懂了課文,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多年繪本教育的經驗,使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改變觀念,換條思路想問題,一定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才是上策。於是她開始思索,如何讓國語學習變得有趣,簡單的辦法到底在哪裡。
她說,恰好那時,孩子正學到《たんぽぽの知惠》(蒲公英的智慧)。正如文章的題目所言,講的就是たんぽぽ(蒲公英)為了傳承後代,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智慧。是一篇講解植物生長和繁衍特性的說明文。如果只是像完成任務似的朗讀下來,不停地注意哪裡讀錯了,不要說孩子緊張,無法關注內容到底說了什麼,就是作為孩子音讀監督人的自己,也無法好好注意內容,於是,她放下了對孩子讀得是否正確的執著,只是靜靜的注意聽孩子所讀的內容。
這篇課文,從她小時候上學就已經讀過,今天放下一切目的,靜靜聽孩子再讀,不知為何,由於不在意讀得是否正確,反倒若有所思,注意到小時候沒注意到的地方,不自覺地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哦,原來,蒲公英在變成棉毛狀之前,要一度先倒下啊!
這原本是她的一句自然而然,不帶任何目的的感慨,沒想到孩子聽後,突然吃驚地看著媽媽,之後立即往前翻書,找剛才前邊一頁讀過的地方,聚精會神地讀了起來。
媽媽突然反應過來,就是這個狀態,她要的就是這樣的孩子自發的入迷讀書的樣子。這才是讀書的意義:讀出樂趣,讀出領悟。這才能讀好書,才能真正做到愛好學習國語。
一旦讀出樂趣,音讀的準確和流利,自然會在反覆輕鬆的閱讀過程中跟上,甚至連學校要求的讀出感情,讀出節奏等等完美的要求,也能跟上。如同水到渠成。
莫忘讀書的樂趣和初衷
讀書原本應該是一種人生的樂趣,寫書寫文章的人也是為了讓人學到知識,或者告訴人什麼領悟而寫,只有不帶任何任務和壓力,靜靜地輕鬆地讀書,才能不受干擾地讀下去,讀出自己發現的有趣的或者讓人有啟發的東西,從而牢牢記住書的內容,一旦讀到什麼有感而發,那就是自己的東西,很難忘記,也會很開心,這才是真正的讀書:會思索,會高興,會受到啟發等等。
學習國語,為的就是將來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或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引導孩子學習國語,做音讀的作業,就不能忘記何為真正的讀書,不能理解內容的音讀做法,都是障礙,切莫本末倒置。
糾正錯誤 限於兩次 感想為重
從那以後,她再聽孩子讀課文,把糾正讀錯的次數限定在兩次以內,即使聽出讀的漢字好像有點怪,或者詞語停頓的地方不太對,她也讓自己耐心地聽,不再輕易打斷孩子,一一指出讀錯的地方。
尤其是剛開始讀新的單元,她非常注意,只是靜靜聽孩子讀,注意內容本身,只說自己聽後的感想,哪怕只有很小的一點點感想,她也會積極的說出來,並且只是給孩子啟發,作為自由的交流,引起孩子對內容的關注和興趣。
不僅如此,她還說,對孩子而言,媽媽的感想就是媽媽非常享受自己讀課文的證明,媽媽不僅好好聽,也很快樂,孩子會因此受到鼓勵,會更願意好好讀課文,覺得那是他的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既然監督孩子完成每天的音讀作業是一件必做的要事,時間反正投入進去了,大人不如讓它變成一件彼此都很享受的趣事,變成親子互動,相互交流的良好機會,這樣豈不更好。希望這位媽媽從繪本教育得來的智慧——讓孩子讀書讀出樂趣的做法,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啟發。
繪本教育能啟發國語學習,那麼跟數學又有什麼重大關聯呢?讓我們下期再續。
繪本教子(十九):繪本讀得好 數學必無憂
繪本教子(十九):繪本讀得好 數學必無憂 wenyi 周三, 10/04/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10月04日】
在繪本教育中,當父母放下自己的執著,一心只為給孩子帶來快樂時,必然不會把自己的喜好和閱讀方式強行推給孩子,一般情況下孩子自然就會對繪本著迷,上學後不僅國語成績優秀,連帶數學成績也會因此十分穩固,原因何在呢?
理解力與算數的關係
雖然在幼兒時期,我們一直強調繪本的教育,切莫急功近利,把繪本當作學習任務來規定孩子如何讀繪本,使得孩子厭惡讀書。然而,只要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性喜好和接受能力,在無關道德錯誤引導的前提下,給出最大限度的閱讀自由,孩子就會持續不斷地接觸繪本,閱讀力和想像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提高,這種無求自得的結果,最終還是會給將來的學校各科成績打下難以想像的堅實的基礎。
這一期,我們一同探討經由繪本閱讀得到的理解力,究竟會跟數學的成績能否優秀、是否穩固有何直接關係呢?
還是從小學的最簡單的算數說起吧,據說很多日本私塾的老師都發覺,將來升中學,升高中的考試,很多學生不會解答,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往往出在最基礎的對題目的理解上,一旦小學開始出現這個問題,就會導致中學高中越來越跟不上,厭惡學習的禍根就來源於此,許多高中輔導,要解決的居然是小學時候的基本問題。因此,從小培養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實在是太重要,直接關係到各科成績,關係到將來孩子是否能夠有自信好好上學。
我們來看最簡單的小學加減計算。比如:3+4;8-5,這些直接列出數字加減的計算題,只要掌握計算方法,就能輕易得出答案,然而,面對不直接給出數字計算的問題,需要自己理解後,判斷如何加減,自己列出數字來計算,不少孩子就不知如何是好,判斷不了了。
比如加法題,媽媽買了7個橘子回來,家裡原先還有三個,那麼現在家裡有多少橘子?比如減法題,蘿蔔共有5根,被兔子吃掉了兩根,現在還剩下幾根呢?等等這些問題,就必須能讀懂理解了題目的意思,才能列出正確的數字去加減,來得出答案。
不少孩子即使掌握了數字計算的技術,但是數字和食物等實體的東西之間的關聯,加法和減法該如何運用,並不真正理解,因此,很多孩子對於直接給出數字算式的題目,即使非常得心應手,但是一旦碰上需要理解事物之間關係的題目,就會如臨大敵,非常困惑緊張。
想像力關係到理解力
這位日本媽媽尤其提到,閱讀題目後,要想能理解問題說的是什麼,要自己如何計算,就要對發生了什麼事,如何發展,然後是什麼結果,都能在自己腦中浮現出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想像力。
隨著學年的增高,問題就會越來越複雜,甚至越來越抽象,想像力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大。比如這樣一個中學問題:80克的水中,放入3克的食鹽,濃度是百分之幾?如果直接列出算式,估計都會計算,或者做多了,得到訓練,不理解也能直接猜出如何列出算式,然而遇到進一步問:再加入2克鹽,濃度是多少?不少孩子就要被障礙住了。
這位媽媽說,如果孩子常常翻閱繪本,喜歡想像,他們自己就會邊讀題目,邊在腦中想著這樣的情景:拿來一個杯子,裝入80克的水,然後從媽媽的廚房用量勺量出3克的鹽,倒進去,攪拌,看著鹽化成像煙霧一樣升起,與水融為一體。那麼再量出2克,再放入杯中,一定更加咸了,濃度應該是增加了,而不是變薄了,這個判斷,就是想像的結果,就像自己親自做過一樣,又加入2克鹽,當然與原先的鹽合在一起,不可能變少,只能是增加,那麼濃度還能減去嗎?自然不會,可是不少孩子就猶豫不決,不會計算了。
解題中的閱讀力 並非人生的全部
那麼是否孩子不具備良好的想像力,不具備良好的閱讀力,我們就要為他的成績過於擔憂,趕緊從現在開始逼著孩子看書,閱讀繪本呢?假如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真的就會人生暗淡嗎?是否需要為了得到良好的成績,這一眼前的結果和目的,來追求高水平的閱讀力呢?
到底追求閱讀力,是為了什麼呢?僅僅為了考試成績嗎?如果這樣想,就很容易發現不了,或者埋沒了自己孩子具有的獨特天賦,和獨自擁有的即使不愛看書也具備的某方面的解讀力。所謂天賦英才各不相同,孩子不可能按照父母一廂情願的願望來成長,來具備什麼樣的個性喜好和才能,以寬廣的心態和長遠的目光面對自己想盡辦法也不愛看書的孩子,更加重要。關於這一點,我們下期再續。
繪本教子(二十):成績不好「意味著才能特殊」
繪本教子(二十):成績不好「意味著才能特殊」 wenyi 周四, 10/05/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10月05日】
俗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自己的孩子屬於天生不好看書的人,也不必太過擔心,也許孩子身上具有的是一種尋常政府學校教育所無法發覺的特殊的才能,就如小時候被學校視作低能兒的發明家愛迪生一樣,學校的成績充其量也只是某種衡量標準,面對讀解力不太好,不愛看書的孩子,也許找到他獨特的愛好並給予支持會有驚人的發現和變化。
愛好能展現超常的解讀力
這位日本媽媽,啟發所有父母思考比較熟悉的一個育兒現象,那就是,即使孩子不愛看書,學校的成績也不太好,可是如果孩子遇到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比如需要組裝的遙控車,需要自己動腦安裝,即使說明書大人看起來都覺得很費力,可是孩子卻一點也不叫苦,拿著那個說明書,埋頭研讀,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平時簡單的一篇學校課文的閱讀理解,都感到非常困難的孩子,卻在自己愛好的玩具說明書上,展現出令人吃驚的解讀天賦,不僅理解正確,還給安裝好了。
這個現象並不是個別,有一位華人媽媽提到,二年級的女兒有一次居然自己看懂了哥哥六年級的教學用的遙控車的安裝說明,當她自己裝好、熟練遙控那台車時,大家都大吃一驚,連哥哥都嫌麻煩擱置起來不曾使用的東西,8歲的她居然獨自看明白構造和組合方法,獨立完成,媽媽這才發現,原來國語成績和讀後感都很糟糕的女兒,居然有驚人的天賦。女兒從小不愛看書,就沉迷塑料塊拼合成各種東西的玩具,喜歡組合,喜歡動手,大家都沒當回事,沒想到連遙控玩具都能自己看懂。
有不少父母都發現,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一般都會顯現出超乎尋常的解讀力,儘管平時學校的課文理解得很吃力。
其實學校的國語成績,並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讀解力,很多時候,由於統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得愛好、興趣不同的學生,受到了能力上的抑制,碰到不喜歡的內容,碰到講解過於枯燥,就會提不起興致,造成不愛聽課,或者腦細胞不活躍不愛動腦的結果,孩子好玩、喜歡有趣的東西,本就是天性,如果只憑學校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得來的成績,就斷定自己孩子腦子笨,就會埋沒孩子原本具有的才能,而這些才能,往往在學校很難發覺。
愛迪生曾被學校當成低能兒
就像愛迪生,大家都知道,他因為不聽話,好問古怪問題,被視作低能兒,趕出學校,只上了三個月學。他的母親卻堅信,自己孩子不是低能兒,於是用心觀察,鼓勵支持他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不斷做研究和實驗,據說母親曾建議他學著科學家的樣子,把兩隻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球從高塔往地下扔,他發現兩個球同時落地,非常興奮,趕緊告訴母親。只要兒子有驚喜,愛迪生的母親就一同為他的發現驚喜,並進一步鼓勵他動手。
由於母親的肯定和支持,愛迪生非常喜歡自己動手研究,並沉迷其中,正因為愛好,他為了弄明白其中的奧秘,自發而入迷地讀了數不盡的科學方面的書籍,這種因愛好而自發讀書的動力,必然給他帶來超常的解讀力。
也就是說,一個人,必然隱藏著自己的天賦,只要發現並支持他的愛好,他一定會為了自己喜歡的領域而深入學習,也就必然會看自己想要看的書,必然想方設法讀懂這些自己喜歡的書籍,解讀力在無求中自然獲得。
可見不是為了獲得好成績而追求解讀力閱讀力,而是找准自己孩子的天生的特長,引導他開心的讀書,當他想要在自己的人生目標上取得進步時,讀書和閱讀理解力才因此有了意義,就會為此而自然獲得並發揮出來。
追求讀後感 會抑制大腦
日本的文學界,繪本作家們,據說非常反對為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力,而追求讀後感的做法,很多繪本作家都認為,孩子讀書,是一種享受,如果帶著任務,帶著讀後感作業的壓力來讀書,就等於活生生地剝奪了孩子自由讀書的樂趣,讀書變成了一樣沉重的壓力,一種被動的不得不做的作業,因此很多孩子根本無法在讀書過程中,沉浸到書中的世界,反倒抑制了大腦的能力。
有一位作家回憶他的童年,直到中學初年,他都寫不好讀後感,從學校成績,一點也看不出他將來會成為繪本作家,實際上,小的時候,他擁有兩套不同的教育標準,一個是學校的,學校的成績他的國語很差勁,但是他很幸運,有一位很理解他,通融大度的父親,父親對學校成績不太在意,認為那不足以反映孩子的全部能力,只要孩子願意看書,就是標準,儘管看自己喜歡的書就好,鼓勵孩子讀,不加干涉,只要讀而從不問是否理解,主題是什麼,任由孩子自己開心的自發的說自己的感受,父親也都給予肯定,從不說對和錯,結果他一直非常享受看書的樂趣,可是就是不愛寫讀後感,父親也從不責備。
雖然讀後感寫不好,不知不覺卻變得很會口頭表達,只不過一說寫文章,他當時就有障礙,不會自然轉成文字而已。其實心靈的感受已經被培養得很豐富了,等到高中以後,很自然的心中的感受和想法就能水到渠成似的變成文字了。
因此父母把目光放的遠一些,提供給孩子一個寬鬆伸展自身才能、享受自己情趣愛好的環境,比眼前的成績來得更加重要。
繪本教子(二十一):改變觀念 主婦持家遊刃有餘
繪本教子(二十一):改變觀念 主婦持家遊刃有餘 wenyi 周日, 10/08/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10月08日】
在日本,人們經常用育兒憂鬱症來描述育兒媽媽內心的煩惱和痛苦。因為孩子的出生,原先的生活模式被完全打亂,睡眠不足,身心俱疲,換來的卻是丈夫的埋怨和孩子沒完沒了的哭鬧,家庭甚至出現離婚的危機,這時候誰都意識不到,僅僅改變固有的觀念,結果就會完全改觀。
主婦疲憊工作 為何家人不滿
我們之前提到的這位日本媽媽有三個兒子,所有家庭主婦在育兒中經歷過的煎熬、煩惱、委屈和鬱悶,她都曾親身體味,如果不是在繪本教育中學會轉變觀念,思考何為真正的「好好給孩子讀繪本」,她也永遠無法擺脫同樣的煩惱。
她說:「其實不僅僅是給孩子讀繪本這一件事,我有一天突然明白,並非拚命地、好好地、認真地幹完了所有自己育兒和家務事的份內工作,就會獲得丈夫和孩子的認可,讓他們感到滿意。原因在於,我們這些主婦和媽媽,只執著於如何按自己原先固有的認為是必須遵照、不能改變的標準和方式來完成自己每天的家務和育兒工作,從未想過,自己認為的標準和工作方式,是否是令丈夫和孩子滿意的做法,如果我們做事只限於自己的標準和一廂情願的做法,必然處處艱辛,勞心勞力還不得人心。」
自從她在繪本教育中學會改變自己固有的觀念,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她的育兒,家務事都從焦慮不安的狀態轉變成了愉快與自在,每一天因孩子的哭鬧,因自己許許多多想做而做不了的鬱悶的心,被孩子緊緊捆綁的心,獲得了徹底的解脫。
審視主婦的生活常態
回想從前,她說,自己跟大家一樣,每天必定要在早上完成掃地、衛生、洗衣晾衣等工作,只要一大早把丈夫送出門,接下來這些家務事就必須這樣一件接一件地按部就班的完成,因為這些做法安排是所有主婦世代相傳的做法,早就成為常識,誰也不曾懷疑它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之後,大家還很可能要去銀行或出門買東西,一切都按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把身邊的孩子會發生什麼、會有何要求等因素提前考慮進來的獨自想法,就會使得一切都非常被動,有一點點事情發生,打亂自己的安排和計劃,就會非常心急和焦慮。
然而如果意識不到,可以說大家都陷入這種生活常態中,根本無法有餘地去考慮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所以,只能長期被動地承受自己固定的觀念帶來的困擾而渾然不覺。
往往我們自己計劃得很好,孩子卻不會讓你如意,尤其孩子還處於幼年,更是有理說不通,你正在忙於掃地或洗衣,孩子就來哭鬧要上公園玩,或者拿著一本繪本,催你趕緊給他讀,這時的你,會覺得很煩躁,不耐煩的提高嗓門教訓道:等我洗完衣服再去公園,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嗎?
加上孩子夜裡的哭鬧,媽媽睡眠不足,整天跟孩子呆在一起,自己要做的事總也做不了,處處不隨心,丈夫還不滿意,不免日積月累,得了嚴重的抑鬱症。
我們不懂得在實際生活和實際條件中改變思維和觀念的一成不變的做法,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
如何改變觀念
有一天,孩子又來催這位媽媽要上公園,她突然覺得:我為何要這般煩惱,天天如此真的不對勁。 掃地洗衣真的比孩子上公園得到快樂更重要嗎?孩子們固然不懂事,但是他們還小,沒人陪著,很是無聊,我為何不先顧及孩子的需要呢?何況不改變做法,每天焦慮不安的情形也不會改變,也就自己一個人感到焦慮,甚至孩子也跟著被罵,也不會好過,我為何不能像繪本閱讀那樣,改變一下做法,非要固守這樣的方式呢。
於是她突然下決心,馬上放下手中的吸塵器,答應了孩子出門。 結果,孩子們非常開心,無需吩咐,收拾公園用的玩具,速度飛快就準備好了,在家門前等著媽媽,一臉的笑容。
看著孩子的笑臉,她突然明白,這就是她的幸福,自己不自覺地也變得心情愉快了。這樣改變後,她總能事先考慮孩子,以孩子的快樂為先,不但孩子高興,滿足,自己幹家務也變得更快樂如意,孩子因此哭鬧少了,笑臉多了,自己也覺得很滿足,很高興,很有價值,臉上自然也是笑意常在,看著媽媽總是一臉笑容,孩子們就更快樂,因為再也不會總聽到媽媽的大聲責備和厭煩的臉色了。 孩子管好了,丈夫也開心,加上對待丈夫的心態也改變了,一家其樂融融。
這就是開心帶來的良性循環。從那以後,她即使正在做飯,也能馬上放下,陪孩子讀繪本,孩子要出門,她甚至能馬上做出飯糰,以最快的速度領著孩子出門,由於不執著於非要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以孩子和丈夫的感受需要為核心考慮問題,內心不再為達不到自己的心願而焦慮,變得非常靈活自如,內心自然就生出遊刃有餘的心態。
深得齊家治國的要領
不執著自己的方式和標準,依照實際情況改變觀念,考慮別人,讓別人開心滿意,不僅不會失去自己,反倒是一切都很順利,家務,育兒都變得既快又開心。可見好好的幹活要考慮他人的需要才能得到認可,否則一廂情願的付出,就會艱難重重、事與願違。
主婦對家事的處理,跟治國一個道理,得人心方為賢明之舉。這位日本媽媽的做法,正符合了中國儒家修身齊家治國的要領。
繪本教子(二十二): 淘氣的兔子 喚醒大人的童心
繪本教子(二十二): 淘氣的兔子 喚醒大人的童心 wenyi 周一, 10/09/2017 - 02:05 【正見網2017年10月09日】
前邊的21期,基本上把繪本的教育作用,以及如何成功引導不愛看書的孩子迷上繪本,都詳細地介紹給了大家,接下來,我們選擇幾本具體的繪本故事,一同閱讀,深入體會繪本的深意,給大家一點參考和借鑑。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どうして そらはあおいの?》(漢語語義:為甚麼天空是藍色的?)。
兔子的淘氣 爺爺的無奈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一隻經歷和學識非常豐富的老驢爺爺回答一隻淘氣的小兔子為何天空是藍色的故事。故事看似簡單,動物主人公的個性刻畫非常生動,一老一少形成鮮明對比,語言也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如同一首詩,不僅孩子喜歡讀,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模樣,和心理上的共鳴,大人讀後更是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很多媽媽表示,看到這個故事,簡直說的就是自己家的孩子,原先還非常生氣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安慰,無需心理學者過多的心理說明和苦心勸解,馬上就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愛玩的天性和特點,小兔子的好奇淘氣和無邪的童心刻畫得惟妙惟肖,緊緊地抓住媽媽的心,如同自己淘氣而不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如此可愛,令人如此心動。大人的育兒煩惱因此消散得無影無蹤。
故事是這樣的,原野上住著一隻老驢和一隻小兔子,他們兩個關係非常親近,幾乎天天都能碰面,小兔子管老驢叫爺爺。爺爺學識淵博,人生經驗豐富,他告訴小兔子,自己活了一大把年紀,可以說是無所不知,小兔子經常纏著他問各種問題。小兔子個性活潑,整日裡蹦蹦噠噠,看見什麼都好奇,腦子裡成天堆滿了各種問題,沒說上幾句話,一會就不知跑到哪裡去了,有一天他問爺爺,天空為甚麼是藍色的?爺爺說自己可以告訴他,但是需要小兔子好好坐著聽,否則就不告訴他,因為小兔子太淘氣,從來都不會好好聽人講話。小兔子實在太好奇了,於是馬上答應了爺爺。
沒想到爺爺剛開始解答,小兔子馬上打斷了爺爺的話,不停地問其它問題,比如草莓為何是紅的,鳥為何在天上飛,一邊問一邊起身跑開了,蹦蹦跳跳地一會兒就不見蹤影了,爺爺年紀大了,跑不動,只好等著兔子回來,可是好不容易等到兔子回來,上課時間已經結束,爺爺只好告訴兔子,明天才能給他解答了,小兔子非常不解,爺爺還沒開始告訴自己天空為甚麼是藍的,怎麼就結束了呢?他一點也記不起自己答應了爺爺好好坐著聽的約定。跑出去玩了半天,居然毫無感覺,還以為過了一會兒的功夫,不解爺爺為何不給解答。爺爺再次約定,強調如果不好好坐著,就不告訴他,讓他明天一定遵守約定。兔子又立刻答應了。
結果第二次,第三次,兔子都犯下同樣的毛病,沒等開始講解,馬上腦子就想起其它的問題,好奇心驅使兔子不斷地跑開,第三次,無奈的爺爺開始有些生氣了,等著兔子回來打算好好批評他。沒想到這一次情況有些變化,很久都不見兔子回來,爺爺從生氣轉為擔心,害怕小兔子貪玩不知是否遇到了危險,於是坐立不安,開始朝著每天兔子玩的方向跑了起來,要找到小兔子。
爺爺久違的童心
尋找小兔子的過程,爺爺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裡繪本非常用心的描寫了爺爺感到快跑很興奮,很舒心,仿佛回到童年的心理。爺爺跑了一會,生怕被別的動物看到自己像孩子那樣歡快地跑步,還回頭到處環視了一遍,這才放開腳步,盡情地奔跑。活脫脫寫出了大人好面子的心和遺忘了的純真無邪的童心。大人讀到這裡,很快拉近了大人與孩子的距離。為理解兔子般好玩淘氣的孩子埋下了重要的一筆。
當爺爺終於找到小兔子時,早已沒有了埋怨,見到兔子沒出事,感到很欣慰,不過兔子正聚精會神地觀察瓢蟲,聽見爺爺叫自己,完全想不起來爺爺跟自己的約定,反而讓爺爺不要出聲,還告訴爺爺說,他發現這麼多瓢蟲,背上的黑點數目居然沒有一個是相同的,爺爺一聽感到很吃驚,也跟著兔子一起觀察,發現真的如兔子所說,於是爺爺嘆道:沒想到還有爺爺不知道的事情,小兔子還真是了不起呢。這時爺爺對小兔子不但不再責備他忘記了約定,反倒喚回了自己的童心,理解了孩子的天性和純真的一面。
令人笑破肚皮的結局
爺爺誇讚兔子後,沒想到兔子很快就睏了,求爺爺背自己回家。爺爺背著專注於數瓢蟲背上的黑點忘記了時間和疲勞的兔子,感到兔子非常可愛,答應第二天,一定告訴天空為甚麼是藍的。兔子迷迷糊糊地對爺爺說,自己已經知道了答案,爺爺很吃驚問兔子答案是什麼,兔子很認真的說:因為只有藍顏色的顏料啊。然後兔子就睡過去了。
爺爺聽後先是一愣,隨後笑破了肚皮,認為這是他這一生聽過的最滑稽的答案。繪本故事就這樣在笑聲中結束了。
看到這裡,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明白,兔子並非有意要忘記約定,有意讓大人生氣,他們天性好玩,有極強的好奇心,很難坐下長時間靜靜聽人講話,媽媽眼中淘氣不聽話的孩子就會奇蹟般地變得非常可愛。通過繪本教育孩子真的是一種樂趣,讓大人能從新認識孩子,理解孩子沒有固定觀念的純真,儘管孩子會給我們添很多的麻煩,其實也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啟悟大人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懂得孩子的天性,學會等待和諒解。
繪本教子(二十三):擇繪本 教女兒持之以恆
繪本教子(二十三):擇繪本 教女兒持之以恆 wenyi 周二, 10/17/2017 - 02:07 【正見網2017年10月17日】
讀繪本故事,能讓孩子成績提高,還能培育孩子豐富的心靈和道德修養,但是如果只執著這個目的去讀,則會因急功近利,讓孩子感到讀書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而適得其反,因此,讀書讀出樂趣,使其沉浸於其中,讓孩子自覺的願意看書,離不開讀書的樂趣,才能自然達到這一目的,為此,我們來看一位媽媽針對一本非常有意義的繪本,是如何具體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最後成功達到教育目的的,期待她們母子的故事能成為一個有效的參考。
女兒學鋼琴不想堅持 怎麼辦
這對母女的故事發生在孩子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正值8歲的女兒開始鋼琴的學習。一開始還很積極,幾次上課之後,就開始面露難色,不想堅持,媽媽希望她堅持下去,至少要真正的努力一段時間,盡全力了,還是不行,才能放棄,現在碰到一點困難就輕易說放棄,對她的成長並非好事,但是強行要求她,效果必定不好。正發愁如何說服孩子,她找到了一本繪本,決定試試看能否通過該書讓孩子懂得凡事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努力就能看到希望和成果的道理。
這本書叫做《木のすきなケイトさん》(中文大意:喜歡樹的凱特小姐)。講述的是一個把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奇蹟般的真實故事:一位從小就喜愛樹木的美國女孩凱特,長大後居然把一片沙漠變成了天下聞名的花園般美麗的觀光城市。
正為教育女兒如何明白堅持的重要性而發愁的媽媽,發現了這本繪本,感到非常高興,連自己都對這個美國女子的經歷感到不可思議,難以置信,那麼只要孩子也能生出好奇心,定能願意了解這個故事。於是她從圖書館把書借回家,決定尋找合適的機會引導孩子讀完此書。
巧妙引導孩子聽讀繪本
這本書適合三年級以上的孩子自己閱讀,對於二年級的女兒有一定的難度,於是媽媽決定自己讀給孩子聽,還要觀察合適孩子集中精神的時機,因為女兒非常淘氣,很難長時間靜靜坐下聽人念書,遇到文字長的書和故事,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厭倦,她必須把握好女兒的特點,不讓孩子有被逼迫的感覺。等到孩子吃飯,她終於拿出書來,告訴孩子自己今天發現一本書,非常有趣,也不特意說是為了孩子,讓孩子以為是媽媽自己想要看這本書,於是媽媽就開始讀。邊讀邊發出感嘆,「一位美國女孩把沙漠變成一座美麗的綠色花園城市,是真的故事呢,太不可思議了,她一個人是如何做到的,難道有神仙幫忙嗎?」
女兒一聽,果然非常好奇,催媽媽,趕緊往下讀,並讓媽媽給她看看封面的女孩長什麼樣子。媽媽發現,這招果然好用,要想讓沒有耐性的孩子聽完全文,必須一直吊起她的好奇心,不要讓她感到乏味,只要一直能追著故事走,就算成功。於是媽媽邊讀邊與孩子交流,自己也得感興趣才能讀得好,有共鳴。還要注意滿足孩子看圖的要求。她發現好奇心和滿足孩子看圖,並跟著孩子一起開心的注意孩子注意到的,形成與孩子的共同快樂,就能讓孩子非常開心,覺得媽媽理解自己,聽自己說話,就會願意聽故事。
比如讀到這個美國女孩從小把樹當成朋友,認為樹是庇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巨大的傘一樣的東西的時候,女兒突然打斷,讓媽媽把書舉高讓她看圖,為何樹會是巨大的傘。看完後,使勁點點頭,很滿足很新奇的樣子,這個要求表明孩子關注的東西、孩子的視角不會跟大人一樣,這時一定注意要看重孩子的這些特點,並聽取孩子的想法,樂孩子所樂,才能讓她感到讀書是很開心的事,媽媽與自己有共同的樂趣,能理解自己。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人一生中尋求知音的共通心理。這位媽媽在這一點上把握得很好。
孩子看完圖果然開始獨立思考,發出自己的感嘆:難怪女孩會有這樣的事(指沙漠變城市的事),她小時候這麼喜歡樹呢。媽媽聽後,很驚喜孩子聽進去了,也能自己思考合理的答案,大大表揚孩子想得有道理。於是提醒孩子,不管再喜歡,那可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啊,能讓樹活下來都是不可能的地方,不懂得很多知識可是做不到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媽媽注意一直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讓故事能往下走。孩子果然等著媽媽讀下去。
原來女孩長大後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自然科學,尤其是對土、昆蟲和植物進行了大量觀察和研究,學遍了全世界的植物,對植物如何從土中獲取養分,如何轉化成樹的養分非常了解。成為那所大學畢業的第一位女科學家。這回媽媽怕孩子聽累了,趕緊發表想法:「難怪,懂得這麼多樹的知識,否則,怎麼可能在沙漠種活樹木。不過她為何會到沙漠去呢?」這問題果然讓孩子感到好奇,期待媽媽繼續讀下去。
關於故事的發展和孩子是否從中受教,讓我們下次再續。
繪本教子(二十四):故事講完 女兒成功受教
繪本教子(二十四):故事講完 女兒成功受教 wenyi 周三, 10/18/2017 - 02:20 【正見網2017年10月18日】
讀繪本故事,能讓孩子成績提高,還能培育孩子豐富的心靈和道德修養,但是如果只執著這個目的去讀,則會因急功近利,讓孩子感到讀書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而適得其反,因此,讀書讀出樂趣,使其沉浸於其中,讓孩子自覺地願意看書,離不開讀書的樂趣,才能自然達到這一目的。為此,我們來看一位媽媽針對一本非常有意義的繪本,是如何具體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最後成功達到教育目的的,期待她們母子的故事能成為一個有效的參考。
故事未完 引發共鳴 初見成效
(接前文)原來,這位凱特的小姐,畢業後,來到了一個叫做聖地亞哥的小鎮工作,這是個沙漠中的小鎮,周圍居然看不到一棵樹,這對愛樹如命的她來說,實在是個難以想像的現實。她是為了到這裡教書,成為這裡的副校長而來,沒料到環境竟然如此荒涼。媽媽讀到這裡,不忘文章的線索,引導孩子追逐這裡變成綠色城市的原因,於是說道:原來如此,沒有樹實在太痛苦了,肯定是為了到處能看到樹、像她小時候到處都能見到樹的願望,才下了決心,要在這裡大量種樹的。不過即使有心,這難度可太大了。
女兒點點頭,催媽媽趕緊往下讀。故事說道,凱特在學校教了兩年書,每天都看到學校對面一個很荒涼的公園,名為公園,實為一座小山丘,不僅無樹,還是丟垃圾的場所,沒有人認為那裡能長出樹來,但是凱特卻認為,即使那樣一個看似毫無希望的地方,也能長出樹來。
讀到這裡,媽媽真心感慨,這位女子真的了不起,別人覺得不可能的事,她卻不放棄。一直聽故事的女兒這時突然說話了:「媽媽,我一年級在公園玩兒的時候,騎一輪車過那座搖晃的橋,特別害怕,可是,我堅持練習,你看現在我都不怕了,很簡單就能騎過去了。」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對啊,只要不放棄,堅持練習,就能看到進步,即使比別人慢一些,也不要緊,你學琴也是一樣。慢一點沒關係,但是不能遇到困難就放棄。」女兒顯得很有信心地點頭。
故事還未講完,沒想到只因聽到故事裡講到的公園和不放棄這兩點,是女兒自己經歷過的熟悉的共同點,就引起孩子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這對母女,高高興興地決定讀完故事,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實現這天大的理想的。
為何沙漠變名城
不久,凱特辭去校長的工作,變成了專心研究植物的園藝家,決定尋找和研究出能在這裡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強烈的日照,極端的乾旱)生長的植物,但是所有人都認為她在白日做夢,在不斷的失敗下,在眾人的否定下,她一次也沒有動搖,不斷給全世界的園藝家寫信尋求幫助,自己也親自跑遍世界各地,尋訪生長在全世界極限狀態下的各種植物,進行研究。最後終於找到了辦法,她先是改變公園,成為綠樹成蔭的真正的公園,之後,改變整個學校,她的成功使當地的人們看到了希望,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於是人人種樹,紛紛效仿,她的樹走進了千家萬戶。她幫助了無數的人學會了種樹。最後把這裡變成了一座森林繁茂的世界著名的觀光城市。1909年,這裡被選為巴拿馬和加利福尼亞博覽會的開辦地址。如今那個曾經淪為垃圾場的公園,變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美國最大的城市文化公園,巴爾博亞公園。(它經常被稱為是「西岸的史密森尼」。如今1200英畝鬱鬱蔥蔥的草地上匯集著15家博物館,8座花園,聖地亞哥動物園,藝術畫廊以及多個著名的演藝場所,曾獲得過托尼獎的老環球劇院就坐落於此。 )為紀念這位創造了奇蹟的奇女子凱特塞申斯,她被尊為「巴爾博亞公園之母」。如今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慕名前來。凱特活了82歲,獲得無數的褒獎和榮耀。
女兒受教初立志
讀完故事,女兒非常激動,說自己將來要當幼兒園的老師,因為自己很喜歡跟小朋友在一起,並問媽媽是不是只要努力,就能實現,媽媽說:「對啊,你看幼兒園老師要是不會彈鋼琴,那可不行,對不對,所以為了當老師,你要學會它。你看凱特,喜歡樹,就去種樹,直到成功,碰到天大的困難,她也只是去想辦法克服,並不放棄,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範圍做起,結果成功後,鼓勵了所有人一起加入進來,很多事的巨大成功,是從一點一滴的堅守和努力開始的,但是你首先要學會堅持。你看你的理想難度不會這麼大,所以你只管好好努力,會看到好結果的。」
媽媽終於成功通過這本繪本讓孩子懂得了堅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也讓孩子初步有了人生的志向。從那之後,她的鋼琴學習變得很快樂。很希望大家通過這對母女真實的故事,能受到啟發,善用不同種類和主題的繪本教育子女,溝通心靈,解開大家育兒的千愁萬難。
繪本教育寫到這裡,也該畫上句號了,日本擁有眾多的繪本,我們無法在這裡一本一本地介紹給大家,但是,這龐大的繪本資源包羅萬象,適合從幼兒一直到大人的各個年齡層,極其豐富,真的可以讓孩子和你我大人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利用好它們,會受益無窮。如果不知如何利用,請到圖書館參考各種關於繪本的介紹書籍。
那麼,更多的樂趣,更好的經驗和做法,都有待大家自己去摸索和實踐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