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空間、宇宙漫談

頻率、空間、宇宙漫談 xiongxm 周三, 12/20/2017 - 22:10
正見網欄目

一篇勉強及格的博士論文

一篇勉強及格的博士論文 xiongxm 周一, 09/08/2014 - 02:05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08日】

1884年,瑞典的S.A.阿倫尼亞斯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最先提出了離子的概念。他認為當電中性的原子或分子轉變為帶電的原子或分子時,就稱為離子,其轉變的過程叫電離。離子是帶電的原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釋某些溶波傳導電流的性質。由於當時還沒有發現原子中的帶電粒子,這一帶新穎性的觀點,以致他的主考人非常勉強才讓他及格。阿倫尼亞斯雖然獲得了學位,但分數卻是最低的。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發現電子以後,阿裡尼亞斯的理論突然顯示出驚人的意義。正是這篇差一點是他得不到博士學位的論文,在1903年卻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本文藉此故事主要闡述一下電離層的作用以及電離層給人們帶來的啟示。1902年,O. 亥維賽和A.E.肯內利為了解釋無線電信號跨越大西洋傳播這一實驗事實,提出了真空存在能反射無線電波的「導電層」的假設。1925年E.V.阿普頓和M.A.F.巴涅特用地波和天波干涉法最先證明了電離層的存在。電離層是指高層大氣中,由於電離作用有一層氣體的部分分子或原子是帶電的,形成離子和自由電子並存的區域。這個區域是從離地面約50公裡開始一直延伸到約1000公裡高度的地方。電離層呈層狀結構。因為電離層中電子密度、離子密度等主要特徵是不斷變化的,白天、夜間、夏季、冬季等時間的變化,都會引起電離層的較大變化。

大氣的電離主要是太陽輻射中紫外線和X射線所致。此外,太陽高能帶電粒子和銀河系宇宙射線也起相當主要作用。電離層的結構是不均勻的,電離層對超長波至微波頻段的 電波都有影響,只是影響的程度不同。高於100兆赫的電波因電離層電子密度不足能直接穿過電離層,這叫透射傳播。地—空通信、遠程警戒雷達就基於這個原理。對長波、中波和短波(30千赫—30兆赫)的電波,可利用電離層反射實現遠距離甚至環球傳播。電離層中的D層白天可以使短波信號削弱,夜間則使之增強。這就是人們為甚麼白天接受短波信號不好,而夜間接受效果好的緣故。極低頻、甚低頻(0.3—30千赫)波段的電波,可在地與電離層所構成的同心球殼間實現「波導傳播」,其優點是傳播相位穩定和傳播距離遠,廣泛用於導航、接收和通信。

上述事實證明,電磁波通過物體的反射或折射等可以進行遠距離的傳輸,並且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傳輸方式也不同,取決於空間中大小不同的微粒對電磁波的反射、折射、散射和透射作用。電離層不僅給人類帶來非常多的好處和方便,使人們能夠利用電離層的特點進行導航、廣播、通信等各種信息的傳輸,而且能保護整個生物圈免受太陽紫外線、X射線和宇宙射線的直接照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許許多多的思考。

首先,對地球的層次而言,人們認識到,隨著技術的不斷的發展和進步,還會發現更多的層次,電離層也會進一步的細分化,對物質的認識層次也將更加深入。可是如果在幾百年前,你站在地球上對人們說,這個透明的天空是一層一層構成的,別人準會說你奇談怪論,是講迷信,誰也不會相信的。就是現在你對不了解電離層的人去說,別人也不會相信的。因為他看到的是一片藍天,他怎麼能相信天空是一層一層的呢?可見人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在頭腦中形成的固有觀念是何等的難以破除!

再者,不同的電離層對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的反射或折射作用也不同。如果把這些電磁波看作是不同的光,那麼,電離層就好像一面又一面巨大的球形鏡子罩在地球的外面,而這些鏡子對人的眼睛來說都是透明的,所以看不見,但對不同的電波卻起到折射或反射的作用。假如人的眼睛視覺範圍在短波區域內,那麼看天空中電離層就會象看到一面大鏡子一樣,通過這個大球形鏡子的折射或反射作用,就能看到遠處的、甚至更遙遠地方的物理圖景。任何物體的物理圖景也都反射到這面大鏡子上,因為任何物體都會輻射出各種不同波長的電磁波。人們為甚麼看不到電離層的存在呢?是因為眼睛的視覺範圍在0.77μm-0.39μm之內,這個範圍對電離層而言具有透射作用,所以用眼睛無法看到電離層的存在。

如果視覺範圍在電磁波譜圖上是可調的,再看這個物質世界可就太有趣了,你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的物理圖景。當視覺範圍調整到無線電頻率之內時,你可以看到到處都是圖像的形式。當視覺範圍調整在X射線範圍內,你真會直接透視人體隔牆看物。當視覺範圍調整到波長更短的區域內,如相當於中子的範圍,你看什麼都是透明的,地球也不存在了,一切物質都不存在了,因為中微子能穿透地球,對中微子而言,地球等一切物質都是透明的。這不是在幻想,按照現代科學理論去分析,都是有道理的。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李洪志大師指出:「我們的身體在一個特定的空間中有一個場存在,這個場和德那個場還不是一個場,不是同一個空間的,但大小是一樣的場範圍。這個場和宇宙有一種對映關係,宇宙那邊有什麼,在他這個場中能夠對映過來什麼,都能對映過來。它是一種影象,不是真實的。比如地球上有個美國,有個華盛頓;他的場中也映出個美國,映出個華盛頓,但它是影子。不過影子也是一種物質存在,它是對映過來的關係,隨著那邊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有的人所說的遙視功能,就是看他自己空間場範圍之內的東西。當他走出世間法修煉以後,就不是這樣看了,那是直接看了,叫佛法神通,那是威力無比的東西。

在世間法中遙視功能是怎麼回事呢?我給大家剖析出來:在這個場的空間中,在人的前額部位有一面鏡子,不煉功的人是扣著的;煉功的人它就翻轉過來。當人的遙視功能要出來時,它會來回翻轉。大家知道電影膠片每秒鐘二十四個格能使動畫連貫起來,少於二十四個格時就有跳動感了。它的翻轉速度超過每秒二十四格,它把照到的東西印到鏡子上,翻轉過來叫你看,再翻過去之後就抹掉了。然後再照、再翻、再抹,不斷的翻轉,所以你所看到的東西是運動的,這就是它照到了你空間場之內的東西給你看,而空間場中的東西是從大宇宙中對映過來的。

那麼人身後怎麼看呢?這麼小的鏡子,身體周圍不一定全都照的到啊?大家知道,人的天目層次開到超過天眼通、將進入慧眼通的時候,就要突破我們這個空間了。就在這當口上,將要突破還沒有完全突破的時候,天目就會發生一種變化:看物體都不存在了,看人也沒了,牆也沒了,什麼都沒了,物質不存在了。就是說在這個特定空間中,再縱深看下去的時候,會發現人沒有了,只有一面鏡子立在你這個空間場的範圍之內。而這面鏡子在你的空間場和你的整個空間場一般大,所以它在裡面翻來翻去的時候,就無處照不到。你空間場範圍之內只要是宇宙中對映過來的東西,它全部能夠給你照射進去,這就是我們講的遙視功能。」(《轉法輪》P.56-58頁)

根據電磁輻射的原理我們知道,人體在不斷的輻射出各種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這個空間中,從極微觀的角度分析,到處都布滿了各種大小不同的微粒,這些微粒的密度不同、層次不同,對人體輻射的電磁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的效果也不同。某些微粒組成的反射層會象鏡子一樣,罩在人體的四周,對一些電磁波產生反射或折射作用,這與地球的電離層極為相似。如果人們能夠檢測到人體輻射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就一定會發現這些反射層的存在。不僅人體存在這種現象,各種物體都會存在這種現象,只是物體輻射電磁波的能量太小,人類現有的檢測技術無法檢測到,就不承認這個事實。

一切都是神安排的。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如果你細心體悟,追其最根本的原因,你就會認識到創世主洪大的慈悲和博大的胸懷以及最細緻的安排。創世主在焦急的等待著每一個可救度的眾生。

唯一的希望

億萬年的開創
五千載的輝煌板蕩
歷史不再延續
因為它建在成滅的基礎上
不是沒有希望
創世主沒有把世人遺忘
只是迷中你必須了解真相
大法徒是眾生得救的唯一希望
(《洪吟三》)

宇宙空間能翻過來嗎?

宇宙空間能翻過來嗎? xiongxm 周一, 08/18/2014 - 02:09
大陸弟子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18日】

沒有幾個人能相信誰把宇宙空間翻過來。可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出現一位這樣的人,這就是美國科普作家G.蓋莫夫,他在《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把宇宙空間翻過來的過程和道理。

G.蓋莫夫在書中要求人們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他指出:只認為存在一種三維空間,也就是現實的物理空間的概念是危險的,因為這種空間具有一定的欺騙性。G.蓋莫夫以敏銳的目光指出了三維空間的表現形式是一種假象,這種假象讓人們看不到另外空間的存在,生活在這個空間,就像掉在迷洞一樣,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另外空間的存在。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一種事實,明明我們眼睛能看到這個三維空間中的一切,你卻說這是一種假象,這怎麼能理解的了呢?確實是難以理解和接受。

作者在書中把不同於三維空間的「空間」稱為古怪的空間,其實就是另外的空間。G.蓋莫夫說:要想像這樣一些古怪的空間,主要的困難在於,我們本身也是三維空間中的生物,我們只能「從內部」來觀察這個空間,而不能像在觀察各種曲面時那樣「從外面」去觀察。

G.蓋莫夫非凡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深值得人們讚賞,他用蟲蛀過的蘋果變成一個麵包圈的原理說明了空間變幻的道理,得出了極為重要而十分有趣的結論;對於處在內部、而且不知「外面」為何物的人來說,這個空間就表現為具有確定大小而無明確邊界的東西。這種沒有明顯邊界、然而並非無限的「自我封閉的三維空間」在一般地討論宇宙的性質時是非常有用的。

作者的闡述已經涉及到許多實質的東西,儘管他自己認為這是作作腦筋操,是想像中的幾何學,有助於理解彎曲空間和自我封閉空間這類不尋常的東西。但是,他超凡的思維能力,已非一般人所能真正理解。G.蓋莫夫指出:你大概還沒有意識到過,你的身體也具有麵包圈的形狀吧。事實上,任何有生命的物體,在其發育的最初階段(胚胎階段)都經歷過「胚囊」這一過程。此時,他通過把一個蟲蛀的蘋果變成麵包圈,然後再出現一個逆過程,這樣一個思維中的設想,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大膽想像:既然你自己也是一個麵包圈,那麼現在試試按照把蟲蛀的蘋果變成一個麵包圈的逆過程把它翻過去,在你的身體(在思維中)變成內部有一條通道的蘋果。你會發現,整個宇宙,包括地球、月亮、太陽和星辰,都被擠進了內部的圓形隧道!它們的四周是人體的內部器官,這的的確確把宇宙翻過來了。因為這個無邊無際的宇宙竟然在你的身體裡,還沒有你的身體大。

看過《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的讀者,都會從內心佩服G.蓋莫夫天才的想像能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讀者和G.蓋莫夫本人都不會知道,這個想像中翻過來的宇宙空間,卻在中國幾千年來的道家和佛家學說中早已闡述出來。其實,許多修煉的人也不認為是把宇宙空間翻了過來,在他們看來,宇宙在自己的心中或身體裡是很正常的,因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但可不是想像中把宇宙放在肚子裡。李洪志師父在《轉法輪》中講的「玄關設位」就包涵了這個道理,更真實的講述了如何形成自己小世界的過程。如果G.蓋莫夫還活著,他一定是一個很好的修煉人,因為這裡比他自己想像更真實、更美好。一切都是真實的!

李洪志師父說:「什麼叫玄關設位呢?人在世間法修煉當中,修煉到中層以上的時候,就是在世間法的高層次上修煉的時候,人就開始出元嬰。元嬰和我們所說的嬰孩是兩回事。嬰孩很小,歡蹦亂跳的,很淘氣。元嬰不會動,元神不去主宰他,他坐在那兒不動,手結著印,盤著腿坐在蓮花上。元嬰在丹田上生出來,在極微觀下比針尖還小的時候就能看到他。」

「元嬰就從小腹部位這塊丹田生出來,慢慢的越長越大。長到桌球那麼大的時候,整個身體輪廓都看清楚了,鼻子、眼睛都生成了。象桌球那麼大的同時,他的身邊又生出了一個圓圓的小泡。生成之後隨著元嬰長,它也跟著長。當元嬰長到四寸這麼高的時候,就出現一片蓮花瓣。等長到五~六寸這麼高時,蓮花瓣基本長成了,一層蓮花出現了,金燦燦的元嬰坐在金色蓮花盤裡,很漂亮。那就是金剛不壞之體,佛家叫作佛體;道家叫元嬰。

我們這一法門兩種身體都修煉,都要,本體也要轉化。大家知道,那個佛體是不能在常人中顯現的,鉚大勁可以顯現出形態來,用常人眼睛可以看到他的光影。而這個身體,經過轉化之後,在常人中和常人一樣,常人看不出來,他又可以穿越空間。當元嬰長到四~五寸高的時候,氣泡也長到這麼高了,它就像一個氣球皮兒一樣,是透明的。元嬰打著坐不動。到這麼大的時候,這個氣泡就要離開丹田了,它已經生成了,瓜熟蒂落,所以就要提升。提升過程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但是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移動。漸漸的往上移動,往上升。我們仔細體察會感覺到它的存在。

當上升到人的膻中穴位置上的時候,它要在這地方呆一段時間。因為人體的精華,有許多東西(心臟也在這兒)都要在這氣泡裡形成一套。精華的東西要充實到它那個氣泡裡去。過一段時間之後,它又開始提升。當經過人的脖子的時候,感覺到很憋氣,好像血管都卡住了,脹的很難受,也就那麼一兩天就過去了。它就到了頭頂了,我們叫作上泥丸。說是到泥丸,其實它和你整個大腦一般大,你會覺的腦袋發脹。因為泥丸是人生命很關鍵的地方,它也要在裡面形成精華的東西。然後它就從天目這條通道往外擠,那個滋味是很難受的。脹的天目很疼,太陽穴也發脹,眼睛也往裡瞘,一直到它擠出來,一下子就懸在前額這個地方,這就叫玄關設位,懸在這裡了。

開了天目的人,到這個時候就看不見了。因為佛道兩家的修煉,為了讓玄關裡面的東西儘快的生成,那個門不開。前面有兩扇大門,後面有兩扇門,都關了,象北京天安門門洞,兩邊各有兩扇大門。為了讓它儘快的形成和充實,所以門不在極特殊情況下不開,天目能看的,到了這一步也看不見了,不讓看了。它懸在這裡的目地是干什麼呢?因為我們身體的百脈從這裡交匯,那麼這時百脈都得經過玄關繞一圈出去,都要走玄關,目地是在玄關裡邊再打上一些基礎,形成這一套東西。因為人體就是個小宇宙,它將形成一個小世界,全部人體精華的東西都在裡邊形成。可是它只是形成一套設備,還不能夠完全運用。

奇門功法修煉,玄關是開著的。玄關射出來的時候,是個直筒,但慢慢也會變成圓的,所以它兩邊的門是開的。因為奇門功法不修佛也不修道,自己保護自己。佛道兩家師父多的是,都能保護你,不需要你看,也不會出問題。而奇門功法就不行,他得自己保護自己,所以他得必須保持能看。但是那個時候天目看東西,就像通過望遠鏡直筒去看一樣。然後形成這套東西之後,個把月它就開始回去了。回到頭裡之後,那叫玄關換位。

回去的時候也脹的難受,然後就從人的玉枕穴擠出來。擠出來的滋味也很難受,象頭裂開似的,一下就出來了,它一出來馬上就感覺輕鬆了。出來之後,它懸在很深的空間當中,在很深空間的那個身體形式上存在,所以睡覺硌不著它。但是有一點,在玄關第一次設位時眼前有感覺,它雖然在另一空間,總感覺眼前朦朦的,好像有什麼東西遮擋似的,不太舒服。因為玉枕穴是很關鍵的一大關,在後邊也要形成一套東西,它又開始回去了。這玄關一竅其實不是一竅,它要多次換位的。它回到泥丸之後開始下降,從身體裡邊下降,一直到命門穴。在命門穴它又射出來了。

人的命門是極其關鍵的主要的大竅,道家叫竅,我們叫關。主要的一大關,那真是鐵門,無數層鐵門。大家知道身體一層層的,我們現在的肉體細胞是一層,裡邊的分子是一層,原子、質子、電子,無限小,無限小,無限小,到極小的微粒,每一面都設一層門。所以有許許多多的功能,許許多多的術類的東西,都被鎖在各層門裡面。其它功法煉丹,丹要爆炸的時候,首先得把命門震開,它要不震開,功能就釋放不出來。玄關在命門穴上形成這套東西之後,它又進去了。進去之後就開始返回到小腹部位,這叫玄關歸位。

歸位之後,不是回到它原來的地方。那時候元嬰已經長的很大了,氣泡就罩在元嬰上,把元嬰包起來了。元嬰長,它也跟著長。道家元嬰一般長到六~七歲小孩模樣時,就讓他離體了,叫元嬰出世。由人的元神主宰著他,他就可以出來活動了。人的身體定在那裡不動,元神出來。一般佛家元嬰修煉到和本人一般大的時候就沒危險了。通常這個時候允許他離體,脫開這個身體,可以出來。那個時候,元嬰長的和本人一樣大,罩也大,那個罩都已經擴大到體外來了,就是那個玄關。因為元嬰都這麼大了,它當然就擴到體外來了。

大家可能看到廟裡的佛像,看到佛像總是在一個圈裡邊,特別是畫的那個佛像,總是有個圈,裡面坐著佛。許許多多佛像都是這樣的,特別是那個古廟畫的佛像,都是這樣。為甚麼坐在圈裡呢,誰也說不清楚。我告訴大家,就是這個玄關。但是現在它已經不叫玄關了,叫作世界,還不能確確實實叫作世界。它只有這套設備,就像我們工廠有一套設備,卻沒有生產能力,必須有能源,有原料之後,它才能生產。」(《轉法輪》p151-156頁)。師父為了救度眾生泄盡了天機!這裡哪有迷信色彩,都是真理!都是佛道兩家真實的修煉過程。本文為了說明事實,才引用了師父所講述的玄關設位的全過程。

說宇宙在一個人的身體裡,或者說地球及日月星辰在人的肚子裡,一般人是無法理解和接受這種說法的,他認為是不現實的,是在說大話。他會問,如果地球和宇宙都在你的肚子裡,我怎麼沒在你的肚子裡呢?你說三維空間的表現形式是假的,那你為甚麼還吃飯穿衣呢?如果不是G.蓋莫夫所想所說,而是道家或佛家所說,那就會被人們說成是想像與幻想,他用三維空間形成的傳統觀念是無法理解這些話的真正涵義的。

此外,更多的人不了解修煉,認為那只不過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或依託。由於修煉有關方面的問題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內容,所以本文儘可能少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但是有些問題也必須引起人們的深思,為甚麼幾千年來,修煉在人類歷史上會經久不衰呢?為甚麼有那麼多的人去相信、去信仰呢?為甚麼會有信的而又有不信的呢?等等。

陶土通過冶煉能燒製成精美的瓷器和陶器,金礦石通過冶煉可以煉出真金,人通過艱苦的修煉也能鍛鍊成具有超凡品質的覺者,同樣是很有道理的。修煉中講不二法門,那麼瓷器和陶器在冶煉的過程中,也不能一會用這種方法,一會又改用另一種方法試一試,那樣不會燒制出合格產品的。這一點兩者也有共性之處。在修煉過程中,不按著師父的要求去做,摻修亂修,或獨出心裁,也會出現敗類和修不成的,我們不能因為冶煉過程中出現了廢品而否定燒制陶瓷這門技術和方法。同理,也不能因為修煉中有修不成的或出現一些敗類,就否定修煉。

相比較而言,人們會發現,修煉完全不像人們所認識和理解的那樣,認為只有生活上走投無路,或生活中遭到打擊,對人生感到失望的人才會去修煉,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那是對修煉的誤解。那裡有獨特的宇宙觀,有對這個世界更深刻的認識,有人們所無法理解的奧妙。那裡還有許多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華的東西。

慈悲
你知道我為甚麼告訴你真相
不是叫你與我一樣
更無意改變你的信仰
只想使你明白撒旦騙人的伎倆
慈悲使我不願看到
你與紅魔一同遭殃
天要滅這紅魔
神叫我救度這一方
(《洪吟三》)

什麼數最大?

什麼數最大? xiongxm 周四, 08/14/2014 - 02:06
大陸弟子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14日】

這個問題恐怕一般人都難以回答,許多人會聯想到美國科普作家G.蓋莫夫在《從一到無窮大》一書中開篇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貴族決定做計數遊戲——誰說出的數字大誰贏。

「好」一個貴族說,「你先說吧」!另一個絞盡腦汁想了好幾分鐘,最後說出了他所想到的最大數字:「三」。

現在輪到第一個動腦筋了。苦思冥想了一刻鐘以後,他表示棄權說:「你贏啦!」

作者在評述這個故事時說:「這兩個貴族的智力當然是不很發達的。再說,這很可能只是一個挖苦人的故事而已。然而如果上述對話是發生在原始部族中,這個故事大概就完全可信了。」

如果G.蓋莫夫讀過中國老子的《道德經》,就絕不會這樣評述這個故事。他會認為這兩個貴族太聰明了,古人的智力並不一定比現代人的差。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其哲理是極為深刻的。從數的關係上來說,「三」是最大的數,因為三能生萬物,萬物又可歸結為數,那麼三不就是最大的數嗎?

這個例子說明了兩個問題。一、現代人一點也不比古代人聰明,只是比古代人更複雜、更狡詐罷了;二、西方人與東方人的思維結構不一樣。東方人的古典文化更加源遠流長,意義更加深遠。

畢達哥拉斯有一句著名的格言「一切都是數」,即:一切存在的事物最後都可歸結為數的關係。數確實是不可思議的,現代計算機中把所有的各種信息,包括圖像、語言、文字、圖表、數據等,都得歸結為數字「0」和「1」,才能儲存、交換和傳輸。音樂樂譜中的1、2、3、4、5、6、7,也是數字,可就這麼簡單的幾個數字,卻反映了音樂空間和音樂世界中無比美妙的景象,人們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幾個數字在音樂的時空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數的時間和空間意義上,任何一種學說和理論都無法和中國的太極理論及八卦學說相比。太極和八卦學說把數的時間、空間特徵描述的非常詳盡,從宏觀到微觀,從天文地理到社會人文,從人的脾氣秉性到百姓生活,任何東西、任何事物都能用數字表達出來,都能用數字表達出時空特徵。例如:在八卦學說中,對於空間中的自然現象是這樣表述的,1象徵天,2象徵沼澤、湖泊,3象徵太陽與火,4象徵閃電和雷鳴,5象徵風,6象徵雨和水,7象徵山,8象徵大地。

在家庭和人事方面,1象徵父親或男性長輩,2象徵少女或一般女孩,3象徵中心,4象徵長男,5象徵長女,6象徵中男,7象徵少男及一般男孩,8象徵母親及女性長輩。

在方位上,1象徵西北方,2象徵西方,3象徵南方,4象徵東方,5象徵東南方,6象徵北方,7象徵東北方,8象徵西南方。

在時間或數字上,1象徵一個時辰、一天、一個月或一年等,2象徵兩個時辰、兩天、兩個月或兩年等……

另外,任何數均可轉換成八卦中的任何一個卦數,如九,九除八餘一,則為「1」,十除八餘二,則為「2」……。

根據八卦學說,任何數都可歸結為數,數不僅僅是萬事萬物抽象的結果,而且也是各個空間的抽象表征和代表。八卦中的數字系統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時空世界,它能將人們無法用語言和圖形來表示的各種複雜現象用簡單而和諧的數字描述出來。在這裡有高度的抽象、形像的表征,沒有硬性的搭配,也沒有任何的牽強附會,只是現代人沒有理解,再加上各種誤解,為這一古老的學說蒙上了一層塵埃。

現代計算機中二進位,也只不過是中國八卦學說的延伸罷了。許多資料都已證明,萊布尼茨在創立二進位數學時,是受了中國的八卦學說的啟發而發明的。從表面上看,八卦是那樣的簡單,但從實際上來說,八卦本身又象徵一台計算機,或者說象徵一個微處理器,它需要人的正確操作、正確輸入、正確讀寫、正確理解,才能發揮它的奇效。例如,一台計算機,對於一個不會操作的人,你讓他操作,它能操作好嗎?八卦也是如此,你讓那個不懂八卦的人去看,什麼也不會看懂的,他認為就這麼簡單的幾個符號,簡直是在騙人呢!又如樂譜,對於一個懂音樂的人來說,簡直是太簡單了,而對於不懂音樂的人,看樂譜如同看天書一樣,怎麼能看懂呢?都是同一個道理。無神論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批判,對易經、河圖、洛書的撻伐,都來自於無知、自大和狂妄。當中國人把自己的古典文化當作封建迷信掃地出門的時候,西方卻成為其發揚光大之地。不知道還有何臉面面對列祖列宗!當知道萊布尼茨發明是受了中國的八卦學說的啟發而發明的二進位數學時,很多無神論者不知臉紅還會引以自豪,還是我們中國人啊!

現代科學的發展是力圖把各種複雜的社會現象、社會關係以及人們的心理現象等轉化成數量關係,然後再由計算機處理。但這種轉化是相當困難的,例如:人的脾氣、秉性等等,這些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現代技術對此是束手無策。當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八卦學說,我們卻發現古人早已巧妙地解決了現代科學所未能解決的這些關鍵課題,因為八卦學說可以把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轉化成數字形式。人們知道,無論再複雜的數據、資料或圖像,最終都必須轉化成0或1的數位訊號進行處理和存儲,計算機所處理和存儲的只不過是無數0或1的數字組合而已,但這些組合就可表現為不同的數據和圖像。同樣道理,不同的八卦組合,也表現為不同的信息或圖像。如果人們注意到這一點,那麼中華「易經」中的六十四卦組合理論將會為計算機與生命科學、高能物理學以及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等各學科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現在許多科學家已看到八卦學說的重要性,很多研究領域都在探索這方面的課題。例如,在生物工程研究中,人們已發現了DNA與八卦學說中的對應關係,令人非常震驚。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科學認為,在35億年前,甚至更遠的年代,這種高度複雜的分子DNA就出現了,可為甚麼能與古老的八卦學說有著如此精確的關係呢?這仍然是一 個迷。DNA是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的基礎,它有著象螺旋式樓梯一樣的雙螺旋結構,這個雙螺旋結構的兩股屬性與八卦中的陰陽相對應。兩股之間是由成對的核苷酸聯結的,它們就像螺旋式樓梯的踏步板,共有四種核苷酸C、G、A 和T,與八卦中的四象相對應。這些不同的核苷酸沿著螺旋式樓梯排列成的序列攜帶著基因信息,使DNA分子能圍繞著它聚集成一個有機體並自我複製。

因為DNA是只由4種不同的核苷酸所構成的,考慮到這一點,科學家在1954 年就認為,這些核苷酸的不同組合可能就是「遺傳密碼」那種東西。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生物化學家M.W.尼倫伯格、J.H.馬太和化學家H.G.考拉那等人完成了遺傳密碼本的編寫。在這4種不同的核苷酸中,每三個構成一組,每組為一個單位,稱為密碼子,共有64種,與六十四卦一一相對應,難道古人早就知道DNA中的遺傳密碼?

64種密碼子多於胺基酸的總數(約20種),現已知決定某一胺基酸生成的可能有幾個密碼子,還有一些密碼子僅在胺基酸鏈的開始和終止處起作用,由此人們已認識到,密碼子不單單在生物界存在。如果把六十四卦作為萬事萬物的密碼子,人們或許能夠從八卦學說中得到新的啟示。

本文並不提倡更多的人去研究周易和八卦,那些東西也不是一般人能研究得了的,另外也非常耗費時間,很可能以失敗告終。在你的人生中,你會體悟到創世主的精妙安排。

晶體為甚麼會有靈性?

晶體為甚麼會有靈性? xiongxm 周日, 08/10/2014 - 02:20
大陸弟子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10日】

很多人都知道,寶石除了觀賞和具有保存價值之外,還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有人說寶石能夠避邪,有人則認為寶石有一種魔力,還有人感受到寶石確實有一種能量存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靈性」。與寶石相類似,常見的晶體也是有「靈性」的。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事實。科學界也承認晶體中有能量存在。

在瑪雅文化中傳說的水晶頭骨,更是具有神秘的色彩。現在我們再看看李洪志大師所說的:「再往前走,就進入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之間的過渡層次,叫作淨白體(也叫晶白體)狀態。因為身體修煉到世間法最高形式上,也不過是人的肉身轉化到最高形式上了。真正走入那個形式的時候,整個身體完全是由高能量物質構成的了。為甚麼叫淨白體呢?是他已經達到了絕對的高度純淨了。用天目看,整個身體是透明的,就像透明玻璃一樣,看上去什麼都沒有,會呈現這麼一種狀態,說白了,他已經是個佛體了。」(《轉法輪》)

李洪志大師不僅說出了一個理,而且是告訴了人體修煉的秘密。一塊小小的晶體,人們可以利用其製成各種諧振器,成為設備的心臟。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通過修煉成佛的人,整個人體就像一塊巨大的晶體或寶石,而且是智能的,發生什麼奇蹟,出現什麼神跡都是不足為奇的。李洪志大師說:「因為淨白體狀態是個過渡層次,再修煉下去的時候,那麼就真正的走入出世間法修煉,也叫佛體修煉。整個身體是由功構成的,這時人的心性已經穩定了。再從新開始煉,從新開始出功能,那不叫功能了,叫作『佛法神通』,他制約於所有各個空間,威力無窮。」 (《轉法輪》)這有什麼迷信呢?都是有科學道理的。修煉成的淨白體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佛法神通則是功能在不同空間的表現。這在道理上都是能夠使人理解的。

當某種事物不被人認識或理解時,往往會形成一種神秘的色彩,被人當成了奇異現象,這樣的事例很多,只是用現有的理論無法解釋。如果人們從理性上真正認識這些事物的本質之後,就會正確的看待這些事情。破解各種之迷,不是否認神的存在,神也不是人能否認得了的。而是讓人們更加理性的分析和認識到佛道神是真實的存在。所以我們說,李洪志師父給人類解密了許多天機。「我是第一次真正把修煉的東西留給人,這是從來沒有的。我做了一件前人從沒做過的事,給人留了一部上天的『梯子』。」(《在大嶼山講法》)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問題。就是對任何事物而言,無論是宏觀物體還是微觀物體,都存在一個用眼睛看不見、手也摸不著的具有本身特徵的固有頻率。這種頻率很有意思,就像人的脾氣、秉性一樣,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激勵)就會發作起來。

例如常見的石英晶體。對於一個特定的晶體片,當外界的頻率等於晶體片的固有頻率時,就會使晶體片激發振動起來。在這種諧振狀態下,晶體片「跳躍」得非常起勁,表現出特有的活力和「靈性」,這就是晶體的靈性,但僅僅是晶體靈性的一種表現形式。根據諧振的原理可知,當諧振時,諧振迴路裡的能量最大,就是說當溝通(實際上是諧振)這個固有頻率時,就能反映出一種強大能量的存在。當你仔細觀察時,會發現固有頻率這一特性廣泛存在於各種物質之中。只要物質與外界發生諧振或共振,那麼這一諧振頻率就是這個物體的固有頻率,這是判定物體固有頻率的最簡單方法,也只是電學中的一種判定方法。

實際上任何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固有頻率,這個固有頻率表現出物體的活性或靈性。反映在物質空間,就顯得特別複雜。就像人一樣,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當外界的事物觸及到人的個性時,人的脾氣、秉性就會爆發出來,其過程與之十分類似,但甚為複雜。

分子、原子、電子等更小的微粒也都有它們自身的固有的頻率。當這些小的微粒組成較大的物質或物體時,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固有頻率,而這個固有頻率恰恰反映出這個新組成物體的本身特性。也就是說,一個新的物體誕生了,它的固有頻率也就產生了,又會伴隨著奇異的事件發生。真是奇怪!又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正如李洪志大師所說的「……任何物體產生的時候就有一個生命注入了。工廠造出了一個產品,任何一樣東西,你看他是這樣的,都是有生命的。」(《紐約座談會講法》)這說明固有頻率就是一種生命。可以證明,一個物體產生了,他的固有頻率也就生成了。一個物體的解體,其固有頻率也就消失了。從萬物皆有靈性來說,固有頻率也是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固有頻率與物體的大小、形狀、微觀組織結構、環境的影響等各種組成要素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任何要素的改變,都會使這個物體的固有頻率發生改變。

對人而言,為甚麼人的生理缺陷、長相、身材、衣著、地位以及環境溫度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著人的脾氣和秉性?從固有頻率這一角度去認識,人們可能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許多問題可能會得到更合理的解釋。

對一座大橋來說,組成橋的每一種物質,如各種不同的分子、原子等都有其自身的固有頻率,這些微觀物質組成的水泥、鋼筋和各個部件等也會形成自身的固有頻率,用這些水泥、鋼筋和部件建成的大橋又有大橋本身的固有頻率。所以當外界的頻率(如部隊過橋時的齊步走等)與大橋的固有頻率發生共振時,就會使大橋劇烈地抖動起來,巨大的能量甚至可以使大橋遭到破壞。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擊劉備至長坂橋(當陽橋),張飛立馬橋上,大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聲如巨雷,竟使橋斷水回,嚇得曹操旋馬而走,夏侯傑當場斃命。有詩曰「當陽橋上一聲吼,喝斷橋樑水倒流。」就是張飛當時發出的喝聲與當陽橋的固有頻率發生共振,才使得橋斷阻水而回。有人會質疑,橋斷可以用共振來解釋,夏侯傑當場斃命又如何解釋?請看下面一段有關次聲波的描述:

頻率小於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而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因此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容易和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

原來,人體內臟固有的振動頻率和次聲頻率相近似(0.01~20 Hz),倘若外來的次聲頻率與體內臟的振動頻率相似或相同,就會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從而使人產生上面提到的頭暈、煩躁、耳鳴、噁心等等一系列症狀.特別是當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動頻率與外來次聲頻率一致時,更易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使人體內臟受損而喪命。當次聲波的振蕩頻率與人們的大腦節律相近,且引起共振時,能強烈刺激人的大腦,輕者恐懼,狂癲不安。重者突然暈厥或完全喪失自控能力,乃至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張飛發出的喝聲中,有強大的次聲波,某些頻率與當陽橋的固有頻率發生共振,同時某些頻率與夏侯傑身體內的頻率發生強烈的共振,這樣就導致了橋斷人亡。人們把張飛稱為神也不過分,因為張飛確實具有超常的能力,是一般人不能具有的。這有什麼迷信,道理上都是可以說通的。

固有頻率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性,小到一個極小的微粒,大到一個星球或一個星系等,都有其固有頻率。當物體損壞或變形、解體了,這個物體的固有頻率就改變和消失了。

例如,一個晶體,當初割晶體的形狀發生改變時,這個晶體的固有頻率就會發生變化。當這個晶體解體了,那麼這個晶體的固有頻率也就消失了。但是組成這個晶體的更微觀物質,如分子或原子等,如果它們本身不解體,其自身的固有頻率是不變的。細究起來,這個問題很是複雜。

提醒人們注意的是,研究物質世界的構成機理簡直是太複雜了,由於現代技術理論和條件的限制,恐怕耗費你一生甚至幾生的經歷也研究不明白。這裡絕沒有阻擾人們去探索和研究物質世界的意思,探索什麼是個人的自由,誰也沒有權利阻止。我只是想通過這個例子告訴人們,追究人生的究竟,返本歸真,這才是根本,才是正道。李洪志大師指出:「如果人類能從新認識一下自己和宇宙,改變一下僵化了的觀念,人類就會有一個飛躍。『佛法』可以為人類洞徹無量無際的世界。」(《轉法輪》)

創世主已經來到世間,在救度眾生。這是我們現代人最榮幸的事,得到創世主的救度,是人生最值得慶賀的大事。千萬別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別聽邪惡謊言,它會把您帶入永不復生的地獄深淵。您的得度是我最大的心願!珍惜吧!這永生永世難得的機緣。

神奇的無線電波

神奇的無線電波 xiongxm 周一, 08/18/2014 - 02:06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18日】

本文用無線電波這樣一個常見的事實和現象,證實李洪志大師所說的“同時同地存在著另外的空間”(《轉法輪》p54頁)。別有用心的人污衊師父講迷信,甚至在網際網路上把“另外空間”也列為禁詞,真是可笑。現在請人們看一看,另外空間究竟是事實,還是迷信?是師父第一次真正透徹地指出了另外空間存在的形式是“同時同地”存在的。

無線電波這一概念並不新鮮,廣播電視的發明使人類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們每天都在收聽或收看廣播電視節目,這幾乎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為甚麼能收到電視信號?無線電波究竟是什麼樣子?因為人們都認為那是無線電技術人員才應知道的道理。其實就是懂得無線電原理的人,也只會按照書本上所講的理論去理解無線電波的存在的形式,而不會更進一步地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很難理解又十分有趣的問題。

我們不考慮無線電波的存在的形式是什麼樣子,先看看日常生活中收聽和收看無線電信號的例子吧!在家庭這小小的空間裡,當你打開電視機的時候,(這裡指無線接收),可以看到許多頻道的信號,有電視新聞、體育欣賞、經濟生活、文藝專題等等。同時,在這個空間中,當你打開收音機時,你又可以收聽到不同頻率信號的無線電廣播,中波、短波、調頻廣播等等,足以使你收聽到自己滿意的節目。另外,在你的房間裡,還可以使用無線電話手機與在遠方的親屬、朋友或同事進行談話。更為驚奇的是,在房間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收聽到這些無線電信號。這時你該認真思考一下了,這麼多的圖像和信號是怎樣瀰漫於這小小的空間中呢?眼睛看不見,手也摸不著,打開電視機就能看到或聽到,多奇怪呀!

按照三維空間所形成的傳統觀念認為,無論無線電波的存在形式是什麼樣子,圖像總得有個大小或尺寸吧!不同頻道的信號總得占據一定的空間或位置吧!怎麼能都擠在一起,而又不能互相混淆,並且能同一時間、在同一個空間位置上存在呢?無線電波也是物質的存在,就是物質的微粒再小,多了聚集在一起,也應該用眼睛直接能看到或者用手能摸到無線電波呀!可事實告訴人們,無線電波只有信號的強弱之分,而確實沒有圖像的所謂大小之分。再多的無線電波聚集在一起,你用眼睛也無法直接看到,而且這些無線電波還能同時在同一位置上存在,就是這麼一種存在形式!如果某一地區的人歷來就不知道無線電廣播或電視的存在,或者把某地方倒退到一千年前去,人們突然看到或聽到接收機中的圖像及聲音,誰都會說這是魔術,或認為這可能就是神話中所說的順風耳和千裡眼吧!直到60年代,我在中國農村還時常會聽到有的老太太說:現在的人太“能”了,能跑到小匣子(收音機)裡去說話。

在電子學中,無線電波常稱為電磁波。電磁波的種類很多,光波、X射線、γ射線、無線電波等都是電磁波。無線電波根據波長的大小可分為中波、短波、長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等,從頻率的角度又可分為中頻、高頻、低頻、甚高頻、特高頻、超高頻等。不同電磁波所組成的圖譜,在無線電技術和電子學中稱為電磁波譜圖。

本圖選自維基百科電磁波譜圖 。從電磁波譜中可以看出,電磁波用頻率和波長來表示都可以,但在可見光和紅外光以上的區域,由於頻率的數值太大,通常用波長表示,而在射電波區域內 (3千赫~3000千赫),則廣泛使用頻率,兩者實際是一回事。

電磁波譜圖是從頻率3HZ(左端)到3*10的24次方HZ(右端),頻率越來越高,一直到無窮大。而波長正好相反,是從10的8次方米,也就是10萬公裡開始(左端)到10的-16次方米(右端),波長越來越短,一直到無窮小。

從粒子尺寸大小這一角度來看,分子、原子和原子核在電子波譜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分子約10¬的-7次方厘米左右,原子約10的-8次方厘米,而原子核則僅有10的-13次方厘米,中子、原子以及中微子等粒子則更小。研究表明,物質的微粒越小,能量越大。

電磁波譜圖對於我們理解無線電波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無線電廣播中的中波、短波信號,電視中各頻段的信號以及手機信號等等,在電磁波譜圖中都可以根據頻率高低的不同依次排開,而在我們這個現實空間中卻是可以同一時間同一位置上存在。不僅僅是這些,還有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等,都可在同一時間同一位置上存在,真是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確實是事實。

通過電磁波譜,我們似乎看到和理解一些宇宙空間中複雜的結構,但這僅僅是表面上的,從紙面上看 ,電磁波譜在圖上展現的是一條線,但實際不是一條線,也不是一個面,而是一個立體的、多層的、多維的空間結構圖。宏觀上趨向於無窮遠,微觀上則趨向於無窮小,一切都存在於其中。在頻率空間、場空間和粒子空間等內容的討論中,我們會逐漸認識到電磁波譜所展現的奇妙特徵。例如,在人體上,眼睛和耳朵都在頭部,離得非常近。可是在電磁波譜上,視覺範圍和聽覺範圍兩者相距甚遠,配合的又如此和諧。至此,我們不自覺的從內心感謝創世主的偉大、神聖和慈悲。只有萬能的創世主,才造就了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造就了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各種巨細的安排。李洪志大師指出:““佛法”是從粒子、分子到宇宙,從更小至更大,一切奧秘的洞見,無所不包,無所遺漏。”(《論語》p1頁)。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在電磁波譜中,不同生物的視覺範圍、聽覺範圍、嗅覺範圍或觸覺範圍等等,都是各異的,那麼它們所感覺到的這個世界的物理圖景也必然是不同的。

從電磁波譜圖中還可以知道,儘管人類能看到遙遠的星系、一望無際的星空和眼前這個絢麗多彩的現實世界,但這一切都在可見光的範圍,波長僅為0.77µm~0.39 µm之間,就好比人在門縫中向外看世界一樣。也就是說,我們的眼睛僅僅能看到不足1%的空間,99%的空間我們都看不見。這個無可爭議的現實,對於一向具有自尊心,認為眼睛能看到一切的人類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啊!李洪志大師說:“現在有些人認為這雙眼睛能夠看到我們這個世界中的任何物質、任何物體。所以有些人產生了一種固執的觀念,他認為通過眼睛看到的東西才是實實在在的;他看不見的就不相信。”“所以過去講,人們看不見的不承認,修煉界歷來認為這種人悟性不好,被常人的假相迷住了,迷在常人中了,這是宗教中歷來講的這句話,其實我們看也是有道理的。”(《轉法輪》p42、p43頁)。現在我們應該認真的反思一下,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是宇宙的真相嗎?人類所進行的科學研究是不是如同“盲人摸象”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人們豈不是在茫然的活著。人生究竟是為甚麼?誰能回答我?

李洪志大師說:“人要返本歸真,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地。”(《轉法輪》)

無剛性球面邊界

無剛性球面邊界 xiongxm 周日, 08/24/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24日】

在力學中有這樣一個抽象概念“剛體”,是指各部分的體積和形狀都不會發生變化的物體。實際物體都不是真正的剛體,在宏觀世界中,物體本身大小和形狀的變化對整個運動過程影響很小,把它看作剛體可使問題大為簡化,而所得結果仍能和實際情況相當符合。“剛體”是人們想像到物體的剛性邊界,如眼睛所看到的鋼鐵、木頭、石頭、塑料、紙和布等許多物質,都具有明顯的剛性邊界。這裡所指的剛性邊界就是指物體的殼或者說明顯的邊界。

那麼存不存在無剛性邊界的物質呢?這個問題似乎很奇怪,以球體為例,任何一個球體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殼或皮!例如桌球、籃球、蘋果、梨、西瓜等等,都有一層外表光滑的殼或皮。對於物理學中的微觀粒子而言,人們也往往有這樣一種概念,認為粒子是一個個圓圓的小球形狀,具有光滑的外表。但是研究結果卻令人們大吃一驚!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發現一種具有光滑剛性界面的微觀粒子。原來微觀世界中的電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質子等各種微觀粒子,追究下去都沒有一個明顯的邊界,都是無剛性球面邊界的粒子。

最容易讓人理解的是原子,而原子的結構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運動,那麼原子的確切邊界在哪裡呢?這是無法明確界定的,但原子又確確實實是一個粒子。所以說原子存在的是一個無形的邊界,具有一個無形的殼。這個物質世界就是這樣的有趣,這樣的不可思議!又是那樣的迷人,讓人無法看到物質的真相!

誰能相信這些一個個帶著無形外殼的原子聚集在一起,竟組成了我們這個絢麗多彩的物質世界!你能相信眼睛所看到的這實實在在的物體,如鋼鐵、石頭、木材和塑料等等,都是無剛性球面邊界的小粒子組成的嗎!這似乎像影子一樣沒有外殼的東西怎麼能組成堅硬的鋼鐵和石頭呢!從直觀上人們的思想是難以理解的。

這裡應該說明的一個問題,就是無形的東西也是物質的,並非人們所想像的什麼也沒有。例如:一根長長的木棍,是由無數的分子組成的,這是用眼睛能看得見的有形的東西,但是當把木棍燃燒後,所有聚集在一起的分子都解體了,但分子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了人眼睛看不見的東西,也就是變成了人們所稱的無形的東西。如果這些分子與另外的分子再聚集成物體,不就又成為有形的東西了嗎?從宏觀到微觀,物質的變化就是如此。從這一點上來看,古人所說的“散之成風,聚之成形”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那麼無剛性邊界的物質是怎樣組成現實世界中的各種物質呢?人們知道,物質主要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和固態。而界限不那麼明顯的等離子體、膠狀體及非晶態的玻璃等也可算作是物質的一些態,物質的每種態都有其獨特的性質,與物質本身無關。從微觀上看,結晶態固體的分子排列高度有序,而流體分子的有序程度比固體差得多,低密度氣體分子幾乎是無序的。實質上,粒子(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構成剛性邊界物質的重要條件和因素。粒子排列的越緊密、越有序,相互之間的作用力越大,物質的邊界越明顯,如各種物體。原來物體的組成是這樣簡單和諧。就是密度再大的物體,用顯微鏡觀察時,都會發現在微觀下,也是由一個個微小的粒子所組成的,而粒子之間還有一定的空間或距離,這個空間或距離是由粒子的無形邊界所組成,表現出來就是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由此可知,眼睛所看到的這個物質世界中的一切,僅僅是物質的表現形式,是粒子排列程序和相互之間作用力的外在表現。

再從宏觀上分析,地月系統、太陽系、銀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等,整體上來說,都具有非剛性球面邊界的性質,都有一個無形的邊界。

從宏觀到微觀,各種物質的無形邊界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實質上,系統的無形邊界是由於系統中心具有較大質量的物質的作用而形成的,也就是說,是系統中心物質的質量作用形成了這種無形邊界。而這種無形邊界內是由更小的微粒所組成,並受系統的質量所影響。例如:太陽系的邊界也是無形的,太陽系內除了九大行星之外,還有極微小的各種粒子所組成,這些粒子也受太陽的影響。

愛因斯坦在創立廣義相對論時曾有過這樣的假設::物理空間是在巨大質量的附近變彎曲的,質量越大,曲率也越大。

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在西非的普林西比群島利用發生日全食的現象進行實際天文觀測時,證明了太陽的質量確實迫使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三維空間中的重力現象僅僅是四維時空世界的彎曲所產生的效應。那麼,三維空間中行星繞恆星運轉是受恆星的引力作用而圍繞它在作環形軌道上的運動,這種說法已不準確了。應該是恆星的質量彎曲了周圍的時空世界,行星的運行軌道正是通過被彎曲空間的短程線。在這裡,重力和引力都消失了,確切地說,重力和引力只不過是被彎曲了的時空在三維空間的一種表現形式。愛因斯坦的廣義彎曲空間理論充分說明了系統的這種無形邊界形成的原因。

同樣道理,銀河系也是由於銀心的質量彎曲了附近的時空世界,所以才使許許多多的恆星及恆星系統繞銀心旋轉而形成銀河系。太陽系作為銀河系中的一員,也是在被銀心質量所彎曲的空間運行。再往更大的時空設想,是不是還存在著質量更大的中心,而使其周圍的時空世界變成彎曲的,從而使銀河系以及更多的星系圍繞其旋轉呢?

每一個被彎曲了的時空世界都是一個系統,都是一個獨立的、自我封閉的系統,都具有一個無形的世界。因各系統的能量大小不同,所以其作用範圍也不同,彎曲的時空世界也不一樣。人的眼睛看三維空間是空蕩蕩的,天上的星星在這個空蕩蕩的空間中運動。在四維時空中就不是這樣的了,空間都是彎曲的,各星球都圍繞被彎曲的時空短程線在運轉。

大尺度空間是彎曲的,實質上微觀世界中的小尺度空間也是彎曲的。如原子空間,受原子核質量的影響,其周圍的空間也是彎曲的,所以電子才圍繞原子核運動。內層電子之所以不容易掙脫原子核的束縛,就是因為空間曲率被彎曲的大;而外層空間彎曲的曲率小,所以外層空間的電子容易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成為人們常說的自由電子。

宏觀和微觀世界的空間彎曲性恰恰說明了整個宇宙是由無數的眼睛看不見的“殼”層所組成,也是由無數更微觀粒子組成。三維空間的表現特徵是重力和引力,四維空間的表現特徵是彎曲,那多維空間的表現特徵又是什麼呢?這恐怕不是人類所能研究的!

上面所說的邊界問題恰恰正是李洪志大師所指出的:“過去一直講由原子到分子之間它是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人生活在分子組成的最大的一層粒子和我們看到的星球這層粒子之間,人生活在這個空間當中。星球它也是一個粒子。再往大去,那個銀河系它也是有外殼的。那個銀河系和無數個銀河系一樣分布在宇宙中,它會不會構成一個空間呢?它也是有連帶的。那麼銀河系以外還有一個宇宙的範圍。那麼這個宇宙的範圍它是不是一層粒子呢?它也是一層粒子。這個宇宙太大了,大的簡直沒法說。而且,三千個象我們居住的宇宙一樣的宇宙又構成更大一層宇宙,那外面是有外殼的,它又是更大一層宇宙的粒子。而我剛講過的粒子是從一個點上展開的,其實每一層粒子都是遍布整個天體的。可是,就是我剛才講過的這也只不過是兩層宇宙,你們已經覺的它不可思議了。其實未來的人類科學也認識不到,人類永遠認識不到那麼高。就是講到這兒,這一層粒子在這個浩瀚的宇宙當中,它也只不過是一粒塵埃,而且是小小的一粒塵埃。你說這宇宙它有多大!我過去一直給大家講的就是這種空間。

  上一次我又講了這個空間的構成,它除了這個原子和分子之間、星球和分子之間這種空間之外,每一層原子粒子又會組成大小不同的粒子,那麼在這些大小不同的粒子層中它又是空間。比如說分子,我們通常知道分子和原子之間是空間,那麼原子要組成分子呢,就得相當多的原子排列在一起組合成分子。那麼要是少一點的原子粒子組成的這個更大一層粒子呢,它和多的原子粒子組成的更大粒子之間就又是一層空間。因為我講過,分子可以組成最表面的象我們人所能夠看到的任何物體,包括鋼、鐵、水、空氣、木頭,包括我們人體。這是分子組成的最大一層粒子構成的人能看到的這層表面物質。那麼分子它還組成了比這個最大的分子粒子稍微小一點的倒數第二層粒子,它還能組成倒數第三層粒子,都是分子組成的。因為分子可以組成不同大小的粒子嘛。那麼它們之間又是空間,所以這個宇宙是非常複雜的。還不止這些,因為每層空間當中它還存在著縱向的,就是不同層次的空間。也就是說,它有不同層次的象那個宗教所認識的多少層天這樣的空間。而且不同層次的那個空間當中還存在著不同的單元世界,是非常複雜的。我只是給大家講了一個普遍存在的這樣一種現象。

  其實除了這種空間之外,還有一種粗糙的空間,就是最表面的空間。我經常跟大家講,當然,上回也有人提問說,我在一篇《精進要旨》中說人類社會恰好在最中心、最外層、最表面。不理解是甚麼意思。這個最表面的涵義,要按照這個宇宙的理來講它是沒裡外的,也沒有人類所認識的那種大小的概念,和我們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樣了。我今天就講一講這個“外”。為甚麼說人類是最邊緣,最外面?甚麼意思呢?就是除了我以前所講過的這個空間之外,還有一種空間,這種空間就像我們今天人類生存的這個空間一樣,和神所在的空間是截然不同的。我以前所講過的空間都是由更微觀的高能量物質組成的。而我今天講的這個空間是由表面物質組成的。這些表面物質裡面也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粒子。這個很特殊的表面空間,就像我們人一樣,你身體裡邊有不同大小的細胞,也可以叫成粒子吧,細胞表面都有一層皮,那麼一直到我們人體表面的皮上構成皮的粒子的皮,人體的表面粒子的皮構成了人表面的肉皮,這張皮在極微觀下它也是一個個極其廣闊的空間。身體裡邊那個粒子皮構成的肉的組織和表面以內的結構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宇宙也是這樣,當然它是很複雜的。我們人生存的這個空間它是一個什麼形態呢?比如說都是由一個粒子組成的,不管有多大的粒子到多小的粒子,每一個粒子都有一個外殼。

  我今天實質上就是給大家講這個外殼。而這些外殼雖然粒子包粒子,粒子包粒子,有的粒子好像是在裡邊,地球就是中間位置嘛,其實它們都屬於外邊。這就是我講人為甚麼在最外邊。它們都屬於最外邊,因為它們都和最外邊的皮殼發生著連繫。皮殼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宇宙有個最大的外殼,它們都和這個最大的外殼發生著連繫。我們這個人類肉體所存在的空間,也是這樣一種形式。在這個空間當中有這個空間的特點,它和那個神的世界,和那個我以前講過的空間是截然不同的。而宇宙裡邊所有的一切物質的來源都是從這些空間中來的。”(《舊金山法會講法》)

人類生活的空間,無論科學技術怎麼先進,都沒有跳出這個皮殼空間。因為很多東西也不是人類現有知識和技術所能研究得了的。

複雜多變的場空間

複雜多變的場空間 xiongxm 周二, 08/19/2014 - 02:07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19日】

場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態之一,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存在於整個空間。場空間是指場的範圍,也就是物質的作用範圍。場的波動性形成了頻率空間。

物質的不同,形成的場空間也不同。場空間的大小與物質的能量有關,能量越大,物質的作用範圍越大,場空間也就越大。

一般的場空間從數學理論與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可分為標量場、矢量場和張量場。標量場有量綱但無方向,如質量、密度和溫度;矢量場的量有方向,如電磁場;張量場必須考慮多種量的依賴關係,如應力張量場。

場空間的存在形式是複雜的,在物理學中,為了觀測、計算、實驗等方面的簡便易行,對各種場的存在與研究,都是分開進行,如溫度場、電磁場、力場、能量場等,在研究中很少考慮場與場之間的相互影響,二十世紀,人們企圖把電磁、應力、弱、強等各種相互作用統一起來,這方面的研究稱為統一場論。儘管距離統一的目標還遙遙無期,但許多理論物理學家都認識到,最終取得成功,可能還在於根本改變原先的時空觀念。這說明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現實空間(三維空間)形成的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衡量事物的方法和傳統觀念,已經成為探索和研究宏觀世界及微觀世界的束縛與障礙。這是觀念上極為重要的轉變,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注意。李洪志大師說:““佛法”是最精深的,他是世界上一切學說中最玄奧、超常的科學。如果開闢這一領域,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常人的觀念,否則,宇宙的真相永遠是人類的神話,常人永遠在自己愚見所劃的框框裡爬行。”(《轉法輪》<論語>)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場僅僅為時空曲率的一種表現,也就是說引力是不存在的,這一點科學觀測上也已證實。但是你現在說引力是不存在的,還是有很多的人不會相信,他們會說,那牛頓理論都不好用了嗎?他接受不了這種事實。當他的思維從三維空間中跳出來,站在四維空間的角度上去考慮時,他會相信這是真的。牛頓引力理論只不過是廣義相對論在低速和弱場時的一種特殊情形。還是牛頓謙虛,他說:“毫無疑問,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其中各種形式是如此絢麗多彩,各種運動是如此錯綜複雜,它不是別的,而只能出於指導和主宰萬物的上帝的自由意志。” “現在我們可以更趨近一步去欣賞這大自然的美並使自己陶醉於愉快的深思之中,從而更深刻地激起我們對偉大的創世主和萬物主宰的敬愛和崇拜的心情,這才是哲學的最優美和最有價值的果實。如果有誰從事物的這些最明智最完善的設計中看不到全能創世主的無窮智慧和善良意志,那麼他一定是個瞎子,而如果拒絕承認這些,那他一定是一個毫無感情的瘋人。”(《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當牛頓和愛因斯坦晚年時走進宗教和神學的研究,這使得很多無神論者感到遺憾和困惑,說牛頓和愛因斯坦多糊塗啊!他們無法理解,這麼偉大的科學家怎麼能相信神呢?實際上,牛頓和愛因斯坦最聰明,真正糊塗和無知的是無神論者,他們自以為很聰明。

場空間的主要特點:不同的場空間具有不同的能量、動量和質量;不同的場空間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位置上並存。這裡不是指物體的並存,如太陽有一個場空間,地球自身也有一個場空間,這兩個場空間可同時在同一個空間位置上並存。但不是說地球和太陽同時在同一個空間位置上並存;場空間是物質構成的,運動的,具有波動性,其波動性構成了不同的頻率空間;場空間是物質的作用空間,所表現物理圖景隨著物質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不同場空間的物理圖景可以同時同地的存在;場空間有大小之分,與能量有關;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場空間存在,同一物體也有不同的場空間存在。例如:人體有電場、磁場、溫度場、電磁場以及各種能量場存在等。

人們已經認識到,場空間是物質構成和存在的形式之一。不同場空間的物質都包含著不同物體的本質和物理特徵,也都反映和傳遞著宇宙中的各種信息。任何一個物體,都在同時受到不同場空間的影響和制約。人們經常說,受環境的影響,實際環境本身就是場。許許多多的場,人是無法直接感受到的,所能感受到的僅僅是很少的、表面上的現象。就是一些表面上影響比較大的場,人們也往往不注意。例如人,在社會上他要受到不同環境(場作用)的影響;使他自身發生變化;在家庭中,他要受到家庭成員及其親屬等不同(場作用)的影響;在身體上,他要受到地球場空間的影響,同時還要受到月亮場空間的影響。實際上,太陽、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海王星等星球的場空間作用都會影響他,人體微觀的機理上都受到這些場的作用和控制,只是人們感受不到,不相信罷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卻極其深刻地揭示了外界空間場對萬事萬物的影響和作用。從更大範圍上說,人類居住在銀河系中,那銀河系,這個場空間對人類不也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嗎?其他星系對銀河系的影響,不也影響到人類嗎?

實際上,從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到太極八卦理論,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一切都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理論體系,這些古典理論在某些方面,如方法論、整體觀以及內涵上是非常科學的,所以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很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在研究這方面東西的時候,人們往往還是會產生一種誤解,認為是非理性的,甚至現在許多人一聽到“太極”“八卦”或“五行”的字樣,就認為那是不實的東西,一看到太極圖,就認為那是算卦的,是被批判的東西。在無神論的影響下,人們的心靈上總是有一種抹不去的偏見和陰影。

當看到韓國的國旗是太極八卦圖時,看到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的二進位數學是受了中國八卦圖的影響而發明的,知道著名科學家玻爾把中國的太極圖作為自己被授予爵士時的胸章時,仿佛我們受到別人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中華民族這麼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自己卻還在懷疑,振振有辭的進行所謂的批判,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信神與不信神是人的一種信仰自由。今天不相信神的人,明天可能由於某一件事,又相信神的存在。今天相信神的人,明天可能又不相信神。這不是某個組織或某些人能左右了的。個人信神或不信神是自己的自由。而強迫人們不信神的無神論則是一種權力+無知的愚蠢表現。所謂的唯物主義者總是說別人搞迷信,實際上他們才是真正的搞迷信,他們只迷信自己的權力。他們是逼迫人們迷信他們的理論,信仰他們的學說,他們才是真正的搞迷信。毛澤東在破除迷信時,把全國人民的祖墳都剷平了,為甚麼沒有把自己家的祖墳剷平呢?1976年,當聽到吉林隕石雨的消息,他為甚麼沉默不語?他知道天上落石頭,地下要死人的。他又為甚麼常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可是文革中批判的迷信啊!此時你那與天鬥、與地鬥的精神哪去了?有多少無神論者在失去權力或病危時,又突然相信神的存在呢!在宇宙的長河中,無神論者什麼都不是,只不過是在沒有道德的心理約束下,一時的狂妄和驕橫罷了。有多少人高喊: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實質上,在涉及到他們自己權力時,他們高喊無神論,不讓老百姓信神。當他們病入膏肓時又相信神的存在,因為他們已經感受到自己做壞事太多了這是一種報應……。現在,很多人早已不相信無神論的鬼話了!

應指出的是,人們應該去掉偏見,回到理性的認識中來。不要認為無神論者和外國人說的都是科學的,認為中國古代的就是糟粕,也不要認為傳統的定理、定律是一成不變的東西,應該辯證的去分析。

任何一種理論,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只要是對的,那麼就應該接受,錯的就應該改正,不明白的就繼續研究,而不能盲目地接受和崇拜。特別是對場空間的研究,因為涉及到宇宙空間、人類社會等諸多因素,所以國內外各種學說、觀點甚多,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其不同的見解。

例如:對於傳統的電磁場理論,人們都把其看作是完善無缺的經典理論,但是這種理論對電磁場產生的微觀機理卻尚不明了。《辭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p3149頁中,對“電磁場”詞條是這樣解釋的,“相互依存的電場和磁場的總稱。電場隨時間變化時產生磁場,磁場隨時間變化時,又產生電場,兩者互為因果形成電磁場。變化的電場可能是由於變速運動的帶電粒子所引起,變化的磁場可能是由於強弱在變化的電流所引起。某處的電場或磁場一有變化,不論由於什麼原因,這種變化就不能局限在一處,總是以光速向四周傳播,形成電磁場”。詞條中的兩處“可能是”說明了人們對電場和磁場變化的真正機理尚不清楚。電磁理論的完善之處,只不過是在於對電磁場在宏觀領域中的現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釋。

無限可分的頻率空間

無限可分的頻率空間 xiongxm 周二, 08/26/2014 - 02:08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26日】

頻率空間再次證實李洪志大師所說的:“同時同地存在著另外的空間”( 《轉法輪》)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科學的論述,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想像。如果人們稍稍改變一下自己傳統的思維和觀念,就會發現這裡的世界更廣闊、更令人激動。正如李洪志大師所說:“現代人類的知識,所能了解的只是極淺的一點點而已,離真正認識宇宙的真相,相差甚遠。有些人甚至不敢正視,不敢觸及,不敢承認客觀存在現象的事實,是因為這些人太保守,不願改變傳統的觀念去思維。要完全揭開宇宙、時空、人體之迷唯有“佛法”,他能區分真正的善與惡、好與壞,破除一切謬見,而予以正見。”(《轉法輪》<論語>)

從電磁波圖譜中我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不同頻率、不同波長的電磁波都是同一時間在同一個空間位置上並存的,也就是說,整個電磁波譜展開圖,可以無限的大,又可以無限的小,還可以壓縮成一個點,存在於三位空間中的任何一處,真是難以理解!

再分析一下電磁波的存在形式,就會發現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之間無形中存在著一層層相對的隔離牆,在電子學中叫阻帶。因為不同頻率之間都有阻帶作用,而且頻率相差越遠,阻帶作用越大,所以相互之間構成了一層層的間隔,也就客觀地形成了一層一層的空間,我們把這種因頻率(或波長)不同所構成的空間稱為頻率空間,或叫波長空間。由此可見,頻率空間並不是人為劃分、想像和構造出來的,也不是因為有了無線電技術才有了頻率空間,而是無線電技術的發射和接收利用了頻率空間進行信息的傳輸。頻率空間是客觀存在的,是物質空間存在的形式之一,是另外空間的一種。

頻率空間的主要特點有:不同的頻率空間可以同一時間在同一個空間位置上並存;頻率空間是物質構成的、運動的,並具有波動性;物質在不同的頻率空間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物質在紅外頻段的表現與在γ射線頻段的表現形式是截然不同的;不同頻率空間相互具有不同的阻帶作用,理想的阻帶作用是無窮大,實際上阻帶也構成一層一層的空間,阻帶也存在相對的概念,當外界物質的頻率與某個頻率空間的頻率不相同時,這個頻率空間對外界物質會產生一種阻帶作用,使外界物質無法進入這個頻率空間。與阻帶對應的是通帶;不同的頻率空間各自都儲存著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只能在各自的空間中傳播和儲存。如果需要在不同頻率空間中傳輸能量,須進行調製或轉換。微波電力傳輸就是很好的例證;頻率空間依據頻率高低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空間層次。頻率空間的層次是無限可分的;頻率空間的物質形態在客觀上是量子形態,屬於隱形,沒有大小之分,到處都存在,所以不同頻率空間能夠同時在同一位置上存在;溝通和使用不同的頻率空間,必須諧振於或同化於這個空間的頻率。諧振是溝通頻率空間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

從無線電諧振的頻率空間來分析,每個頻率空間在理論上都是無限的大,這似乎很難理解,但卻是客觀事實。

頻率空間是物質構成和存在的形式之一,在不同的頻率空間,每時每刻都在傳遞著宇宙中的各種信息和物質。下面我們從頻率的細分化看看頻率空間的可分性。

人們現在把頻率作為一種資源來使用,往往認為這種資源是有限的。特別是對空間頻率資源,聯合國有關組織也對此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分配和限制各國對空間頻率的使用範圍。隨著人類對太空的不斷探索,空間頻率資源更加顯得頗為緊張。儘管從理論上說,Fº—F∞說明了頻率資源是無限的,但在實際應用中,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頻率資源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這是由於技術水平和器件水平所限制。

為此,人們對可利用的頻率資源進行細分化,例如,F1=2HZ,F2=3HZ,從F1到F2似乎沒有間隔,但細分下去,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間隔也是無窮盡的,是無限的遙遠。因為F1距離F2,之間可以有F=2.1,F=2.2……F=2.9;再細分還有F=2.01,F=2.02……F=2.09;F=2.10,F=2.11……F=2.19;還有更多位數F=2.123456789……,直至無窮。

隨著生物技術、雷射技術、通信技術、 抽樣理論和器件水平等方面的發展,頻率的細分化將會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頻率的細分化說明了頻率空間的層次也是無限可分的。應指出的是,頻率空間的構成和存在是客觀的,可以說頻率空間是由無數的層次所構成的,並不是因為人為的細分而形成的。說現在的頻率細分化,倒不如說是對頻率空間層次的不斷再認識更為確切。例如,910千赫是無線電廣播頻率,這個頻率空間是固有存在的,人們可以利用這個空間來傳輸信息。

由於無線電廣播的發射功率有限,其能量的作用範圍很小,所以同一頻率空間可以在多處同時使用,只要不互相干擾。如黑龍江某市廣播電台的頻率是910千赫,其作用範圍僅局限在這個市的境內。在相距很遠的雲南省某市仍然可以使用910千赫作為廣播頻率,兩者並不互相干擾。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910千赫,只要不互相干擾都可以。可是對910千赫這一頻率空間來說,也是無限廣闊和遙遠的。對於任何一個頻率都是如此,只不過有的頻率能傳輸很遠的距離,所以就不允許使用同一頻率了,目的是避免相互干擾。

從頻率細分化和電磁波譜圖中可以看出,我們人類生活的這個現實空間(指可見光區域),也可以分成若干層,赤橙黃綠藍靛紫的光譜顏色就說明了頻率空間層次的不同。這裡不是普及頻率空間的知識,而是通過這樣的事例,讓人們認識到現代科學的局限性,知道頻率是無限可分的,可現實做不到,人們又要去探索和研究,這真是可憐又可悲!李洪志大師說:“人類說自己的科學怎麼發達呀怎麼發達,很可憐!它根本就沒有突破分子這一層空間,看不到另外空間,人還在沾沾自喜。”“人類要想真正的認識物質,那只能是在人現有的這個人的知識之內去理解。”(《 紐約法會講法》)“人類對科學的認識永遠都是在摸索。盲人摸象,這個科學現在就是這樣。它摸到了象的大腿,或者是鼻子,它說科學是這樣。其實它看不到整個真相。”(《紐約法會講法》)

人體能發射無線電波嗎?

人體能發射無線電波嗎? xiongxm 周五, 08/29/2014 - 02:1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8月29日】

從物理學中我們知道,任何物體只要在絕對溫度(-273℃)以上時,就會輻射出各種波長的電磁波,包括各種無線電波。只是由於物體的不同,電磁波在各個頻段內表現的強弱不同。人體的體溫在35℃左右,不但能發射無線電波,還能輻射無線電波等。這足以證明李洪志大師所說的是真實的:“在一個特殊的電磁場的作用下,氣功師可以發出強大的輝光,特別漂亮。功力越高,發出的能量場越大。而常人也有,卻是很小、很小的一種輝光。”(《轉法輪》)

儘管輻射這個簡單道理連中學生以上的人都知道,但是如果你在眾人面前說,手腳這麼輕輕一動,就能發射出無線電波,誰都會說你在說大話。別人會問你:你發一個試一試,我怎麼沒接收到啊?

如果人們理智的想一想,重溫一下物體輻射電磁波的原理,對各種說法就不會感到奇怪。實際上,人體不但能輻射各種電磁波,而且還能接受和反射外來的電磁波,人人都能如此,只是由於人的能量有限,所輻射出的電磁波非常弱,許多頻段的電磁波儀器都無法檢測到,所以還不能引起人們的足夠認識。李洪志大師說:“氣功師是有功存在的。我做過試驗,許許多多的氣功師也都做過這樣的測驗,測定他的能量。因為這個功中的物質成份我們現有的很多儀器都能夠測出來,也就是氣功師發出的成份只要有那樣一種儀器存在,就能夠測定功的存在。現在的儀器可以測定紅外、紫外、超聲、次聲、電、磁、伽瑪射線、原子、中子。氣功師都有這些物質,還有些氣功師發出來的物質測定不了,沒有儀器。凡是有儀器的全部能測定出來,發現氣功師發出的物質是極其豐富的。”(《轉法輪》)李洪志大師只是講出了一個事實,並沒有半點的炫耀。因為人人都能輻射電磁波,只是強弱有別。

隨著人們對生物體電磁輻射的深入研究,可能會揭開許多生物之迷。下面所介紹的這些有助於人們對電磁輻射和電磁波的深入了解。

在物質內部,電子、原子、分子都在不斷地運動,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運動狀態。現代物理學認為這些運動狀態都是穩定的,各具有一定的能量。通常用“能級”來表示這些狀態。在正常情況下,物質總是處在能量最低的能級上(基態)。如果有外界的刺激或干擾,把適當的能量傳遞給電子、原子或分子,後者就可以改變運動狀態,進入能量狀態較高的能級(激發態)。但是,電子、原子或分子在激發態停留的時間很短,很快就恢復到能量較低的能級中去,把多餘的能量釋放出來。釋放能量的方式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發射電磁波。

根據現代量子理論的感念,從較高能級E1恢復到較低能級E0時,發射出來的電磁波的頻率為:υ=(E1-E0)/h
式中:h為普朗克常數,υh是發射出來的能量單元,稱為光子。在量子物理學中,頻率常常用字母υ表示。

因此,輻射是從物質中發射出來的,任何一塊小的物體都包含著極大數目的原子或分子。每個原子或分子都有很多能級,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都發射光子。實際發射出的電子波就是這些大量光子的總和。各個原子或分子發射光子的過程基本上是互相獨立的,光子的發射時間有先有後。光子發射時,原子或分子在空間的取向有各種可能,因而光子可向各個方向發射,其電磁場震動也可有各種方向,再加上物體內各能級之間的相互影響,兩能級之間的能量差會有極小的變動。所有這些因素的聯合作用,使發射出來的輻射包含著各種頻率。

各種物體不僅能夠向外輻射電磁波,而且能對入射的電磁波產生反射、透射和吸收效應。高溫物體發射波長較短的可見光,低溫物體發射波長較長的遠紅外和微波,動物(包括人)發射紅外線,以此形成物體的發射光譜和反射光譜,這種光譜特性可用於識別物體,如現代遙感遙測技術就是利用了這些原理。從電磁輻射的原理可知,電磁波的產生是微觀粒子受擾動後發生躍遷而產生的,還不是由於電子、原子、原子核等微觀粒子的正常自轉、公轉而產生的。由電磁波產生的頻率空間僅僅是另外物質空間中的一種,而由粒子的自旋、公轉和能量所構成的另外時空,那才是更為複雜、更為奇妙的另外空間,因為在那些空間中表現出了不同的時空構成和不同物質構成的各種形態。

在生物界,人們已經發現了許多生物的電現象和磁現象。根據電磁輻射的原理可知,生物體(包括人體)會輻射出更為複雜的電磁波,同時外來的電磁波還會在生物體上產生反射、入射和折射等,許許多多生物間的信息傳遞、作用機理學,可能都與生物電磁波的輻射、反射、入射或折射有關。所以說,人體能發射無線電波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現象,只是那些不懂的人才會感到驚奇。有關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處於比較低的水平,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技術手段上,都沒有更新的突破。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生物領域中電磁輻射的研究,必會成為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因為生物界中的微觀機理和奧妙與之密切相關。

了解了電磁輻射的原理,從微觀領域的研究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要使一個電子離開原子的殼層時,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反過來說,當一個電子進入原子的這個空位時,就會釋放出同樣大的能量。物質是由能量所構成的,這說明了不僅宏觀領域中存在著能量守恆,在微觀領域中也存在著能量守恆。能量守恆證實了李洪志大師說的“在這個宇宙中有個理,叫作不失者不得,得就得失,你不失,要強制你失。誰起這個作用?就是宇宙這個特性起這個作用”(《轉法輪》)能量守恆原理還證實了李洪志大師所講的“失與得”、“ 業力的轉化”、“ 提高心性”等,是真正修煉的理,這些理用現代理論都能夠說的通,都能夠解釋清楚。例如,當一個人打另一個人的時候,打人的人必然要釋放一定能量,這也是一種“失”。反過來說,被打的人必然要接受同樣的能量,這也是一種“得”。同樣是一種能量守恆。在修煉的理上來說,也是一種能量守恆原理。李洪志大師說“當他罵別人、欺負別人的時候,他就會把德扔給人家;而對方是屬於委屈的一方,失去的一方,遭受痛苦的一方,所以就給他補償。他這邊罵他,隨著他一罵的時候,就從自己的空間場範圍之內飛走一塊德,落在人家身上。他罵的越重,給人家的德越多。打人、欺負別人也是一樣。他打他一拳,踢他一腳,就隨之這個人打的多重,德就落過去多大。常人看不到這層理,他認為受了欺負了,他受不了:你打我,我回頭得打你。“啪”回給他一拳,把這個德推回去了,倆個人都不失不得。可能他想:你打我一下,我打你兩下,要不就不能出這口氣。他又多打一下子,從自身又飛走一塊德給了對方。”(《轉法輪》)所以,知道了這個理,你就會相信,一個真正的修煉人,是絕對不會作出傷害別人的事情,也絕不會殺生或自殺。一切邪惡污衊大法的謠言都會不攻自破。

永不迷航
朋友你為何那樣匆忙
這傳單關係到生命存亡
不要被謊言支配
冷靜了解一下真相無妨
人生只是歷史大戲的過場
名利情恨帶不到天堂
執著中泡大的是煩惱牽腸
今生為何是人的皮囊
眾生等的大法已在世上洪揚
了解真相才不會迷茫
(《洪吟三》)

並不仁慈的虛擬空間

並不仁慈的虛擬空間 xiongxm 周二, 09/02/2014 - 02:1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02日】

幾年前,提起“虛擬空間”一詞,那還只是計算機專業人員所能理解的。而今天,隨著國際網際網路,也就是網際網路Internet(網絡)的迅猛發展,虛擬空間已逐漸被百姓所認識和接受。

Internet(網絡)把世界上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計算機及網絡連接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實現了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及信息資源的全球共享。Internet(網絡)構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虛擬空間,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

Internet(網絡)的觸角已遍布全世界,並涉及到各個領域和百姓的家庭生活。無論你是什麼人,你所需要查尋的任何信息,Internet(網絡)幾乎都可以滿足你。例如,你可以在網上欣賞圖書館中的名著經典,或搜尋最新的學術動態;閒暇時你可以在網上聽聽古典音樂或觀看自己感興趣的電影;煩悶是你可以在網上和朋友聊天等。總之,網上學習、網上訂閱、網上購物、網上炒股、網上訂票等一切一切,幾乎無所不包。Internet(網絡)的未來究竟如何?恐怕任何一個專家、學者都很難斷定。

正是這個虛擬空間,在不斷的改變著人類的生活,也正是它,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會主宰我們生存的這個現實空間。這一切並非是危言聳聽,也不是科學中的幻想,而是實實在在的步步逼近。現在人們只是沉迷於虛擬空間所帶來的點點滴滴的好處之中,儘管計算機病毒、“黑客”的入侵以及上網給青少年所帶來的弊端不斷地在警示著人們,可是虛擬空間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幾乎人人都無法擺脫這種巨大引力。

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生物計算機、機器人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飛速發展,如果沒有倫理和道德及社會等方面的約束,在表面上給人類帶來好處的同時,在所創造的物質上卻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危害,人們在不知不覺地改變著自己。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但也有少數唯利是圖不計後果的人,他們將會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術使這個虛擬空間變成一個不仁慈冷酷無情的空間。科學技術雙刃劍的效應將會隨時顯現,到那時,雙刃劍的劍柄會掌握在這個虛擬空間的手中,人類連同這些不計後果的人都會淪為雙刃劍的羔羊。

計算機的虛擬空間為甚麼會有這樣的作用呢?從本質上來說,涉及到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人們知道,要想把各種信息,諸如數字、文字、數據、聲音、圖像等等輸入到計算機中去,必須把各種信息轉變成數位訊號“0”或“1”,這樣才能在計算機中進行數據的處理、轉換、控制和存儲,計算機最終存儲的是數位訊號“0”或“1”也就是說,虛擬空間最本質的東西是由無數的數位訊號“0”或“1”不同組合而構成的。美麗的畫卷、動聽的歌曲及最優秀的小說,在計算機中都只不過是“0”或“1”的不同組合而已。

這裡的“0”或“1”並不神秘,只不過是一種代表符號。在數學中表示二進位符號;在電路中“0”代表低電位,“1”代表高電位;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0”可以代表陰,“1”可以代表陽;在其它形式中,“0”可以代表無,“1”可以代表有,等等。也就是說“0”或“1”只是代表兩種相對的狀態,而恰恰就是這兩種相對的狀態,所構成的不同組合,則足以表示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各種狀態及不同的信息,又是這兩種相對的狀態,廣泛地存在於生物界的各種生物體中。也是這兩種相對的狀態,奇妙地存在於微觀世界及另外的空間之中,如正電與負電、正電子與負電子、正質子與負值子等。正是這兩種相對的狀態,控制著這個物質世界的千變萬化,包括人類的自身。恰恰是這兩種相對的狀態,表現了無形對有形物質的控制、操縱和指揮。

在生物科學的研究中,生物體中電現象的存在已引起科學家的高的重視。生物記憶存儲的方式就是處於“高”“低”電位狀態,也就是“0”或“1”的數字狀態。這與計算機的存儲方式在本質上並無任何差別,而兩者很容易溝通起來。生物技術就為虛擬空間和生物大腦記憶存儲空間架起了一條溝通的橋樑,目前,這座橋樑正在積極的建設之中。一旦實現虛擬空間和生物大腦記憶存儲空間兩者相互的信息傳輸、交換、數據處理和存儲,那麼必然會出現一個非常可怕的後果,就是誰控制誰的問題。虛擬空間雖然是人創造的,但卻集中了無數人的高智慧,計算機自動編程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發展,可以使虛擬空間隨時了解人的思想,又及時而自動生成應付人和各種事物的功能程序,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未來將被虛擬空間所控制,一個人再聰明,其大腦的智慧與整個虛擬空間所形成的智慧不能相比。儘管現在計算機的智能水平並不高,仍然無法與人的大腦相比,但人類這種無度追求和發展卻令人憂慮。

在金融領域,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首先被應用。大量的交易模式和技術不斷被應用和試驗,人類財富的口袋正在向虛擬空間傾斜。

最令人擔憂的還是複製人,現在人們已經能製造出分子計算機,基因技術和生物計算機技術將會把複製人的大腦記憶存儲空間與虛擬空間有效地連接在一起。到那時,複製人就會成為有血有肉的機器人,它可以把整個虛擬空間所形成的智慧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人再想控制這樣的複製人已不可能。反過來,他會控制人,利用人的自私、貪婪和無能,利用那時的高技術改造人的思想,讓人類成為他們的奴隸。因為到那時,人們的所思所想在計算機中都可以顯示出來,一切都會暴露給虛擬空間。儘管距離這一步還比較遠,但從理論上分析,並不存在任何問題。

應該指出的問題是,我們不能否認Internet(網絡)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許多益處,更不可否認生物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給人們帶來的福音。但是我們還是呼籲全世界的科學家在高技術研究領域,應重視人類的倫理和道德,因為倫理和道德是科學技術這把雙刃劍的真正劍柄,把握好這把劍柄,莫失去這個劍柄,不要讓人類毀於這把雙刃劍之下!人類的技術、秘密和隱私,一切的一切都在被陸續掏空!有的人貪心和慾望比什麼都大!這一切都促使人類的道德快速的下滑,人類真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李洪志大師是真正的為人類著想,是真正的來救度我們!李洪志大師說:“可是我告訴大家,其實人類一切不好的根源就是因為人的道德敗壞了。要不從這上著手人類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要從這個問題上著手人類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是不是這個問題呀?大家想一想。每個人都從內心要求自己做一個好人,都能夠約束自己,做什麼事情想到別人,不傷害別人,想到別人能不能承受的了,你想那個社會會是什麼樣。需要什麼法律啊?需要警察嗎?人都在自己約束自己管自己。但是政治宣傳和強治同樣不會使道德回升,反而成拙。世界發展到今天大家都覺的法制很好,其實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幾千年發展過來的人類,過去都沒有那麼多法律來管人。只有簡單的王法,衡量好壞的標準是德。可是古人道德卻比現在高尚的多。”(《舊金山法會講法》)

“人類根本的出路,不在於用什麼法來管什麼人,而是修德於天下。”“人類的社會問題太多啦,唯一的出路就是正人心。” (《紐約座談會講法》)

“人之所以有道德規範,是因為人知道,做不好的事去不了天國還要下地獄會遭報應。人在約束自己不做壞事,維護人類的道德。人一旦不相信了這些,不相信神(可是神是真實存在的),人不相信神的時候,大家想一想,就非常的可怕!人什麼壞事都敢幹,他認為誰也看不見,就幹壞事,現代科學造就起來的新一代人無所顧忌的殺人、放火,做壞事。社會上出現了什麼黑社會組織,吸毒、販毒、賣淫,什麼都干。烏七八糟的東西,隨心所為,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大家想一想,這個社會可不可怕?!這就是科學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災難。因為科學證實不了神的存在,證實不了德的存在,不知道因果報應。你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人們就會掄起科學這個大棒子打你,說你是迷信。人類的道德越來越沒了,社會就到了誰也收拾不了的境地,人也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因為神是不能允許這種人獸之間的變異人類存在的。

  我這裡只是給大家講這個道理,我不反對人類的學問。但是,我告訴大家不要迷信科學。它能夠在現有的物質空間一定的範圍之內使人類社會得到一些改善,但是,相應它帶來的災難卻是相當的大。剛才我指的是人看不見的災難。人們能看到的災難,如環境的污染,自然界的破壞,也相當可怕,這個科學帶來很多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為人的觀念很難一下扭轉過來,新學員在這兒我就不多講了。社會的許多問題都是科學帶來的,很可怕的。你不相信神,可神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龐大的宇宙中到處都是神,無處不在。”(《歐洲法會講法》)

“我還告訴你們,今天人類的科學就是它們搞出來的。為甚麼這些外星人要給人造了現在這樣一種科學的東西呢?是因為它那個星球上是這樣的東西,它要把它帶到這個星球上來,最後代替人。它發現了人體是非常完善的,完美的,所以它想要人體,它想要最後代替人。在人的分子細胞的一個層次當中加進了它們的東西,現在已經這樣做了,而且已經大面積的形成了。所以我今天度你們還不只是給你們排除你們所要自己去掉的所有的執著心的問題,業力的問題,我還要給你們清理這些東西。人類的發展很可怕,有一天計算機會指揮人的,現在發展已經是這個趨勢了。人將被成為計算機、機器的奴隸,最終被外星人代替。計算機為甚麼發展這麼快?人的腦子突然間就那麼活躍?都是外星人操縱人的思想搞出來的。”(《歐洲法會講法》)

“為甚麼會有外星人呢?有些外星人就是在那些個星球上產生的,還有些外星人它為甚麼老到地球上來呢?是因為它曾經是地球人。可不是今天的這個地球,是在地球這個位置上的以前的地球,這個地球已經換過多次了。每換一次的時候都有一部份生命,神造的不同形像的生命,有類似我們現在的人,還有造的不同的生命體。有一部份當時比較好,就把它保存起來了,沒有銷毀它。可是又不能讓它進入下一個地球的人類發展時期,就把它送到另外一個星球上去了。每一次都這樣做,同時也給這個宇宙留下一個歷史的記載,這是不同時期的地球上的人,就是這個目地。可是由於對它們的放鬆,它們就發展,在它們的策劃中就造出了各種各樣式的科學方法,也有象我們地球這樣式的,也有象另外形式的,各種各樣的發展方式。當然它們不叫科學了,叫的名字是它們的語言了,它們的概念。這些東西變的越來越壞,隨著宇宙大法的偏離,它們也越來越壞,所以整個的外星人都在被徹底清除當中”。 (《歐洲法會講法》)

找真相

天地兩茫茫
世人向何方
迷中不知路
指南有真相

貧富都一樣
大難無處藏
網開有一面
快快找真相
(《洪吟三》)

「我」究竟在哪裡?

「我」究竟在哪裡? xiongxm 周五, 09/05/2014 - 02:09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05日】

“我”究竟在哪裡?“這個人一定是有精神病連自己都不知在哪裡”。你一定會這樣說。但細心探究下去,你真不一定知道你自己在哪裡,也不一定知道你真正的自己是誰?

有人指著自己的身體說:“這不就是我嗎?”在現實生活空間中,這確實是你,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承認,別人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應指出的是,你和你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你的衣服、你的房子、你的工作、你的親屬等等,這都是你的,這是非常清楚的。可是隨著對人體研究的深入,人們認識到,身體上的各個組織器官,也是屬於你的。你的手、你的四肢、你的心臟、你的大腦,甚至你的整個身體都可以說是你的,哪有你啊!再往微觀看,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或每一個分子、原子等, 也都可以說是你的,那麼真正的你在哪裡呢?面對著自己在尋找“自己”,好像玩笑一樣,其實並非玩笑,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中,對於“自己”有許多不同的概念。有的認為,現實的自己包括個人軀體和心理上的各個方面,經驗的自己是現實的自己中在任何時期都能客觀觀察到的哪個部分。有的認為,真實的自己是一種動力,促使個人追求自我實現的動力,人人都有一個獨特的真實的自己。理想化的自己是個人對自己不合情理的想像。還有的認為,象徵的自己是作為個人對自身身份的理解,其中包括個人的情感、思想與自己和與他人的關係、人生觀等。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認識,現實空間中的各種物質,無論是動物、植物、高山、河流與大海,還是星球、星系或宇宙等,都只不過是由大小不同粒子所組成的不同形狀、密集度不同的系統而已。微觀上來看,物體是不斷運動著的大量原子和分子的密集系統。人們吃的山珍海味與土豆,穿的高檔服裝與舊布衣衫,住的高樓大廈與草屋平房,在微觀層次上並無大的區別,到原子這一層幾乎都一樣,都是粒子組成的,哪有高低貴賤之分?哪有貧富之差別?所以人無休止地追求,滿足一時的慾望,從微觀空間來說,是毫無意義的。

2001年12月17日電視台“國際時訊”節目中播出了這樣一則消息:美國一些科學家和醫學家做出了這樣的試驗,他們調查了許多病危病人在昏迷心臟停止跳動而後來被搶救過來之後的情況,讓這些人敘述了在死亡狀態下的感覺,結果許多人談出來的結果令人感到驚奇,有人感覺到脫離了自己這個身體的束縛,有人看到了搶救他們的病房和醫生等等。目前,科學家還無法恰如其分地解釋這些現象,有的認為是一種幻覺。類似的現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在我國也曾經多次報導過這種事例。這說明人的身體並非真正的自己,當一個人失去知覺時,這個身體只是一個單純的毫無感覺的肉體,而不是真正的“他”,那麼“他”上哪裡去了呢?對此問題的探討,使人們追究到人的意識和思維,這是不是真正的“自己”呢?

意識和思維都是哲學和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對意識和思維的不同認識及觀點構成了各種不同的學派及學說。有的認為意識是一種物質或精神要素,有的則認為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是一種精神的高級產物,思維是一種精神活動,等等,儘管各種意見不同,但都承認意識和思維是構成“自己”不可缺少的最重要因素,沒有意識和思維,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就談不上“自己”所以把意識和思維作為真正的自己來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是這樣,那麼美國科學家在調查中發現人在死亡狀態下,有人感覺脫離了自己這個身體的束縛,是不是意識脫離了身體的束縛呢?是不是意識看到了死亡後的一切呢?這會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問題,諸如意識與身體的關係如何?意識怎樣支配這個身體?為甚麼有時候自己不能控制這個身體?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思想觀念和經驗支配著自己的行為,後天社會環境所形成的觀念與思想意識並不是沒有區別,但當支配人的行為時,人是很難分清究竟是觀念支配自己還是意識支配自己。大多數人是依據觀念去思考、去做事,人們也都認為是自己所作的。當人心裡平靜時,冷靜地回憶一些事物,會發現很多時候,自己也不知怎麼回事,就做出了很多錯事,這都是自己的觀念和經驗指揮著自己去做,並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去做的,也就是說,不是自己真正的思維意識支配這樣做的。因為不容易分清,所以只要是你身體所做的,人們都籠統地當成了你自己做的。嚴格地說,我們平常所說所做的許多事情,並不是真正的“自己”(思想意識)所支配去做的,而是後天所形成的思想觀念代替人的意識支配這個身體去做的。

從修煉中找尋“我”,找尋真正的自己。

我是誰
天地茫茫我是誰
記不清多少次輪迴
苦難中無助的迷茫
期盼的心如此的累
黑夜中流出的是滄桑的淚
直到我看到真相的那一刻
直到我追尋到大法貫耳如雷
我明白了自己是誰
我知道了在神的路上奮起直追
(《洪吟三》)

正宇宙空間與負宇宙空間

正宇宙空間與負宇宙空間 xiongxm 周四, 09/11/2014 - 02:06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11日】

從物理學的研究中,人類已經認識到這個生機勃勃、繁華似錦的世界,只不過是電子、質子和中子的數目組合而成。由此看來,這個物質世界太脆弱了,只要改變一下電子、質子和中子的組合,這個物質世界就會面目全非,包括人類自身。在理論上,物理學家們並不否認這一點,只是人類在實踐中改變這種組合併非易事,不然的話,少數沒有道德約束的人早把這個世界和自身變成另一個模樣了!

任何物質在微觀領域都是由負電子、中子和正質子組成。中子和質子的各種不同組合構成了許許多多種類的原子核,從而形成了多種原子,如氫原子、氧原子、鐵原子、鋁原子和銅原子等。根據相應的關係,人們推測粒子可能存在一個具有相反性質的反粒子。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物理學家狄拉克從理論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正電子和負電子所有的性質都一樣,只是電荷相反,運動速率極快,在普通物質中的壽命極短,很快會被附近的電子吸引而湮沒。正電子湮沒後並不是消失了,而是轉化成強烈的電磁輻射(γ射線)。

1932年,由安德森用威耳孫雲室研究宇宙線和物質的作用後發現了正電子的經跡。50年代中期利用高能物理加速器又發現了反質子和反中子。反中子雖然也是電中性的,但它的磁矩與中子有相反的符號。在高能物理試驗中,還獲得了由反粒子構成的反氘核和反氦核(即由反中子和反質子構成的反原子核)。

當這些反物質被發現之後,物理學家就把由負電子、中子和正質子所組成的物質空間稱為正宇宙空間,而把由正電子、反中子和負質子(反質子)所組成的物質空間稱為負宇宙空間。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這個現實空間就是正宇宙空間,人類就生活在正宇宙空間之中。反物質找到了,但由反物質組成的負宇宙空間在哪裡呢?這正是科學家所正在尋找的。有人曾假設宇宙中物質和反物質各占一半,一些遙遠的星系可能全部由反物質所構成,但至今的探索結果都無法證實。

反粒子的存在,人們自然會想到可能存在反原子或反分子,而這些反粒子的性質與普通粒子的性質完全相同,當組合成較大的物體時,你根本就區分不出來哪是反物質組成的,哪是物質所組成的。一個用反物質組成的你和現在的你長得一模一樣,在外觀上是無法區分的。

反物質和物質不接觸時,也像普通物質一樣穩定,但當反物質和物質靠得很近時,就會立即發生湮沒。在地球上1克反物質和1克物質湮沒時,將釋放出5*10的7次方千瓦小時的能量,這種能量是相當大的,並以π介子的形式放出。反物質與物質的湮沒,會以超過原子彈的程度猛烈爆炸。所以人們認為沒有任何星球能包含物質和反物質靠得很近的混合物,這樣就開始了尋找宇宙反物質的工作。由於這不僅涉及到宇宙的起源,也關係到人類對微觀世界物質結構的本質認識,因此物理學界和天文學界都頗為重視這方面的研究。

從頻率空間、場空間和粒子空間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客觀存在的事實已經證明出了眼睛所觀察到的這個現實空間外,確實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位置上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另外空間。在這些空間中,有不同物質表現形式,有不同的物質存在形式,有不同的能量存在,而且互不干擾。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負宇宙空間並不一定在人們所認為的遙遠的宇宙空間。如果真在這個空間中存在著負宇宙空間,那麼在負宇宙空間和正宇宙空間接壤的邊界就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爆炸,一是人們應該能利用天文望遠鏡看到這種爆炸的景象;二是這兩個宇宙空間會很快被湮沒,就不會存在我們這個空間,而現在的事實並不是這樣。

那麼負宇宙空間究竟在哪裡?我們說,負宇宙空間和正宇宙空間是並存的,就在我們眼前,是同一時間在同一位置上並存於另外空間之中。那為甚麼反物質與物質不會發生湮沒而爆炸呢?是因為它們不屬於同一空間,雖然能同時在同一位置上並存,但中間卻存在著巨大的間隔,所以二種物質是不會碰到一起的。

為了便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可以舉例說明。科學實驗表明,原子核中含有極大的能量,任何物質又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那麼任何物體,包括人的身體裡面都有大量的原子核,可以說人的身體和原子核是同一時間在同一空間位置上並存的,但這些原子核的能量為甚麼不釋放出來呢?人們為甚麼感受不到原子核的能量和熱量的存在呢?一般在理論上是這樣解釋的,是因為原子核沒有發生聚變,能量釋放不出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就是人距離原子核太遠了,無法感受到這種能量的存在。有人可能說,剛才還說原子核就在我們體內,現在怎麼又說我們距離原子核太遙遠了呢?

理解這樣的問題並不困難,但必須打破人們常規的思維觀念,不能用觀察三維空間物體的方法來理解另外的空間的存在。下面以太陽係為例說明這個問題。在太陽系中,地球的位置距離太陽本身而言,不算太遠也不算太近,所以我們在地球上才能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和陽光。可是如果在太陽系外層的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上,因距離太陽很遙遠,氣溫在-200℃以下,人類如果在這地方居住,該是多麼寒冷阿!所以儘管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的溫度高達6000℃多度,但由於太陽系非常龐大,從整體上來說,在太陽系的外面來看,太陽系還是一個冰冷的世界!

同樣道理,原子核雖然具有很大的能量,但類比之下,整個原子空間也象太陽系一樣龐大,從整體來看,原子和太陽系一樣,也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對於人來說,儘管人體是由分子、原子組成,裡面有許多原子核,但是離原子核還是太遙遠了。我們知道,地球離太陽比較近,平均距離就有14960萬公裡,那太陽系外層的冥王星離太陽就更遠了。相比較而言,在原子的外邊來看,距離原子核該有多遙遠呢?所以說人體離真正的原子核是相當遙遠的,人類在生理上永遠都無法感受自身原子核能量的表現,因為人體是由原子組成的。人體自身的熱量是分子運動產生的,可不是原子核產生的!

所以說,正宇宙空間和負宇宙空間雖然可能同一時間在同一位置上並存,但實際相距甚遠,人們也不要擔心相互之間會發生湮沒和爆炸,因為這也僅僅是宇宙的一種存在形式!這仍然是在實證科學的觀念束縛下的對宇宙空間的一種認識。

李洪志大師指出:“在很高、很微觀的宇宙間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物質,這也是真、善、忍最高宇宙特性,在宇宙一定空間層次體現出來的兩種物質存在形式。從上往下、從微觀至洪觀貫穿到一定的空間。越往下兩種性質的物質,隨著不同層次的法的表現狀態,表現越不同,差異越大。從而產生了道家所講的,陰陽和太極之理。再往下,兩種不同性質的物質就越來越發生對立,那麼就形成了相生相剋的理。” “然而宇宙是真、善、忍為特性的,常人社會也一樣。我所說的這兩種物質也只是無數存在於從上到下、從微觀至洪觀,直到人類社會,反映在生命和物質中能造成兩樣性的兩種物質而已。而構成生命和物質從上到下直至人類社會是由無數的各種各樣的從微觀到洪觀的物質構成的。”(《精進要旨》- <佛性與魔性>)

“宇宙有個特性叫真、善、忍。為甚麼說物體的微粒中都有真、善、忍?其實真、善、忍就能夠把最本源的物質──最本源的那個東西還不能完全叫其物質,把最本源的東西聚合成原始最微小的原始物質。形成後把它結合成各種極微粒物質,又把這種微粒物質分化結合成各層空間的土、石頭、金屬元素、光和時間──宇宙中的各種基礎物質。然後進一步生化,產生更大的物質,因此產生了萬物。那麼萬事萬物都產生於這種宇宙特性的時候,裡邊都自然就帶有這種宇宙法的制約性。所以,任何的物質都有佛性──真、善、忍,那就是構成宇宙的東西。佛法,也叫作“道”。”(《轉法輪(卷二)》-<在大嶼山講法>)

“愛因斯坦不是一般人,他發現了宗教甚至神學所講的東西是對的。因為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只限制在人類的知識範疇,就像現在下的科學定義。當人真的往下研究下去,再往下發展的時候,發現宗教所講的是對的。所以更高一層的生命代表著更高一層的科技,他所掌握的科技對世界的認識要超出常人,所以愛因斯坦已經走到人類科技認識的最頂點了,再往下研究發現宗教講的完全是真的。近代有很多科學家、哲學家最後都走入了宗教,都是很有成就的人。而現在被目前科學水平的框框、迷信僵化了的人一概都說成了是封建迷信。” (《轉法輪(卷二)》-<現代科學的框框與佛法的博大精深>)

解憂

時間如水流
人生總帶惆
生生為何來
世世都在求
問天天不語
對月霧滿頭
迷向何人問
真相解天憂
亂世傳大法
一定有因由
(《洪吟三》)

精神與物質是一性的

精神與物質是一性的 xiongxm 周三, 09/17/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17日】

李洪志大師指出:“在我們思想界歷來就存在著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問題,老在議論、爭論這個問題。其實我告訴大家,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在搞人體科學研究當中,現在科學家認為,人的大腦發出的思維就是物質。那麼它是物質存在的東西,它不就是人的精神中的東西嗎?它不就是一性的嗎?就像我講的宇宙,有它的物質存在,同時有它的特性存在。宇宙中真、善、忍的特性,常人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因為常人整個都在這一個層次面上。你超出常人這個層次時,就能體察出來。怎麼體察出來?宇宙中任何物質,包括瀰漫在整個宇宙當中的所有物質都是靈體,都是有思想的,都是宇宙法在不同層次中的存在形態。他不讓你昇華上來,你想提高,就是提高不上來,他就是不讓你上來。為甚麼不讓你上來呢?因為你的心性沒有提高上來。每一層次都有不同的標準,要想提高層次,你必須放棄你的不好的思想和倒出你的髒東西,同化那一層次的標準要求,這樣你才能上的來。”(《轉法輪》)

李洪志大師還指出:“整個宇宙從最微觀到最洪觀,從最小到最大,所有的物質的粒子,都存在著一個特性,叫真、善、忍。那麼這個真、善、忍宇宙的特性,他制約著不同層次宇宙中的一切的一切,物質就是由這種精神的特性集合而成,所以精神與物質它是一性的。”(《法輪大法 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無神論者在1979年編輯出版的《辭海》也把“精神”解釋為“物質的最高產物。”承認精神是物質的最高產物,也就是變相承認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

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也有獨特的精神所在。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任何物體、任何物質都有自己獨立的精神。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精神。所以說,從廣義上來講,精神空間涵蓋著萬事萬物。狹義的精神空間則是指人的精神世界。

漢語的表述有其獨特的優點,字裡行間往往顯示出最本質和最內涵的東西。看看下面這些語言,也許你會明白“精神”一詞的實質:聚精會神,神采奕奕,炯炯有神,精神飽滿,神氣十足,神色匆忙,神態慈祥,神志清醒,精神煥發,心馳神往等。此外,經常聽到人們說:“這人走神了”或“慌神了”等語言。當人眼睛無神時,尤如“木乃伊”一般,沒有生氣。人活著主要就是精神,有了精神才表現出朝氣和活力。通常所說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目傳神”,“暗送秋波”,“眼睛會說話”,“眼神如何如何”等等,說明了人的精神絕大部分是通過眼睛表現出來的。如果細心留意,就會發現一個人的眼神往往是這個人最本質的流露,是真正自我的顯現。通過眼神可以窺視一個人的精神空間。一個人還可以通過語言、文章、詩句、作品等各個方面來展示自己的精神空間。

從空間的角度來說,精神空間也是物質的,具有能量,是一種特殊的頻率空間或場空間,這種空間是不滅的。精神這種物質是無法用幾何尺寸來度量的,是一種無形物質。例如,當一個人情緒好時,會感到身體輕鬆,但你用稱量一下體重,並沒有發現你的體重在減輕。當一個人受到打擊,情緒不好時,往往會感到身體發沉,兩腿象灌了鉛一樣,但你的體重並沒有增加一點,還可能瘦了許多。人在遭受突然打擊時會感到心口堵的慌,情緒不愉快時會覺得心裡悶的慌等。這一切都說明是精神空間的物質在起作用。古人云:“無官一身輕,”指沒有官場上的事壓身,渾身感到輕鬆。現代人會說這是一種心理作用,恰恰這種心理作用正是精神空間中的物質作用。許多人親身感受到,思想負擔重了,在身體的方方面面都會表現出來。所謂思想負擔就是精神空間中物質作用結果,這種物質越多,身體越難以承受。這些都證明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

《轉法輪》這本書不僅僅說明了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李洪志大師還指出:“我告訴大家,《轉法輪》這部書確實很珍貴,是人類任何書都不能相比的。因為它是一本修煉的書,能夠指導人圓滿的非常嚴肅的大法。剛才有人講《轉法輪》這本書拿起來看每個字都是金光閃閃的,我想,如果大家能夠堅持修煉下去、能夠精進直到圓滿,那麼在你精進過程當中,在你修煉過程當中,你會看到、體會到許許多多常人看不到、體會不到的感受與景象,那時你就會發現這本書到底是什麼了。我在這裡如何講都是我在說,說多了聽起來又很玄,我想還是你們自己去悟、自己去證實。我只是想告訴大家,這個法是極其珍貴的。”(《法輪大法 各地講法一》- 新加坡佛學會成立典禮講法)

以上是我目前個人層次對法所悟,希望有緣人能深思。

宇宙是怎樣形成的?

宇宙是怎樣形成的? xiongxm 周三, 09/24/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24日】

自古以來,對於宇宙的形成,人們提出各種不同的學說,但都被現代天文觀測的事實所推翻。在現代,一些科學家通過對宇宙大爆炸和微波背景輻射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我們這個宇宙在最原始的情況下,還不如原子大,經過大爆炸和波動後,形成了我們今天眼睛所能看到的這個廣闊無垠的宇宙。這確實令人不可思議。

其意義不在於事件發生的過程和結果,而在於給人們思想觀念所帶來的啟示、衝擊和思考。仔細想一想,當我們這個宇宙在最原始狀態時,也就是還不如原子大時,那時的宇宙又是什麼樣子呢?如果是另外一個樣子,突然因為微觀粒子的大爆炸變成今天這個宇宙的樣子,那麼今天的這個宇宙在某一天會不會也可能由於另外微觀粒子的大爆炸而改變其模樣呢?這裡應指出的是,宇宙大爆炸的形成過程也完全不是人們在三維空間建立的這種概念所認為的那樣,由一個小粒子一點一點擴大變成了現在的宇宙,而是在極微觀下的另外空間中,所有的微觀粒子都在同時發生大爆炸,才形成了今天這個宇宙的形式。

宇宙大爆炸的概念並非人人都接受,也並非準確,但物質從微觀空間向宏觀空間的變化過程是極快的,超越了現實空間的時空概念,這一點是共識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距離和速度的概念,儘管很難理解。

從物理學中我們知道,當沒有距離和速度的概念時,也就是視為超光速時,一切物質都是可以改變的。從微觀空間向宏觀空間改變時,宏觀空間的物質形態是可以隨意改變和變化的。從物質的組成結構上來說,在更微觀層次上稍稍一改變,原子的結構,也就是質子、中子和電子的數目組合就會發生根本的改變,那麼整個宏觀世界就會面目皆非。宏觀層次上要改變原子的結構是非常困難的,必須有相當大的能量作用才能改變,而在微觀上則不然。那麼是誰在微觀上,也就是最初還不如原子大的宇宙改變到今天的模樣呢?所以自古以來人們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宇宙學說,但我們注意到,無論是古代所說的神創造了宇宙,還是現代的宇宙大爆炸學說,都闡述了一個同一現象,那就是這個宇宙是瞬間形成的,決不是一點點演化而來的。這也可能預示著下一次宇宙的整體變化也將是瞬間完成的,因為從微觀空間到宏觀空間的變化是不需要時間的。至於現在天文觀測中所看到的宇宙圖景,以及所說的宇宙大爆炸後的遺蹟等等,都是微觀空間向宏觀空間變化時,順勢所產生的現象。現實空間中物質的正常變化,不能代表宇宙從微觀到宏觀的整體變化。不同層次的空間有不同的物質組成規律和變化特點。在現實空間中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這個宏觀宇宙僅僅是極小的一部分,所以無法用這個空間總結出來的定理、定律和公式來描述其他空間的特點及規律。很多人認為,當這個宇宙比原子還小時,其內部的變化是無序的,自然的,只有當物質逐漸變大時,就可以用物理定理解釋了。這只是站在現在這個環境和條件中所講的,當你站在比原子還小的那個層次觀察時,你會發現這個宇宙在原始狀態時,其整體上比現在的空間還要大,那裡的物質形態及變化都是有序而和諧的。從物理學中我們知道,物質的微粒越小,能量越大。那麼更微物質的神真就會象人們在神話中所描述的那樣,什麼都能做到,因為微觀物質有那麼大的能量,可以任意改變一切,變化一切。如果這樣理解,宇宙最原始狀態就是神的世界,因為在那個世界中沒有原子和分子,不存在現在這個世界中的物質。所說的宇宙大爆炸過程,只不過是神創造這個宇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原子和分子,組合成了這個宇宙中的一切,包括人類。所以古人說神創造了宇宙,創造了人類包括一切,其實這個神就是更微觀的物質(這樣說有些對神的不敬,實際上神是偉大的,是有形像的)。

李洪志大師不僅講出了人體修出自己小世界的理,也講出了造宇宙的理,宇宙形成的層層道理,真是:“理白言白”。我並不是天目開了,能夠看到師父的法身等才相信師父講的,而是被師父所講的一切法理所折服。中國有句話:“以理服人”,就是那些表面上反對的人,他們也從內心佩服師父。李洪志大師指出:“在一個相當久遠的還沒有低層次人的時候,上邊造了人在另外的空間裡。我對著空間一說形成什麼,馬上就形成了。還可以隨意造出任何東西,在空中一畫就會形成,但是在另外空間。也就是說,過去講造世界啊,或造一層天啊,佛經中講的造宇宙啊,就是佛力的體現。意思就是說,他把好業、善業、惡業都說成是業。就是佛給創造的。

很高能力的佛,一瞬間真是可以造出一層天來,而且層次越高造出的越美。而且不需要動手,開口一講即成,再高層次一動念就行,一想就出來。所以高於如來以上的佛不能管常人中的事,因為他一動念地上馬上就變。如來佛也不直接管,只不過是他指導,由菩薩去做。”(《轉法輪(卷二)》-<泥土造人的故事>)

“我以前跟大家講過了,神造什麼一念即成,最高的神造宇宙也一念即成,因為他就有那麼高的智慧、那麼大的力量,他的範圍中就有那麼大的場,場中就有那麼多層的粒子。如果層層層層從大到小的粒子都是生命的話,大家想一想,那他思想一想要幹啥的時候,所有的分子、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粒子都是生命,不管多大多微觀都同時在起作用,都在按照指令做,而且是超越任何空間、時間的,是不是一瞬間就成啊?這就是神奇,這就是神造東西,一念即成。神佛沒動,而真正行動的是那些所有的粒子,一瞬間就組成、就造成,他造這層、他造那層,他造這個,他造那個,那密度大去了。人沒有什麼本事了,人沒有這個能力了,人得自己動手去做,在這個空間的時間中一點一點的把他要的東西干成,這就是人。” (《法輪大法 各地講法十一》- <大法弟子必須學法>)

“有人說人體是個小宇宙,大家想想,人的大腦裡面有多少細胞?細胞是由多少分子構成的?大腦裡的這些分子是多少更微觀粒子構成的?每個微觀粒子在空間中的位置與人眼看天體一樣,大家都往外看,這個大宇宙,每個星球上都有生命,它只不過不在這個表面空間,你看不到它。說美國的航天技術很發達,上去看,沒有啊,荒涼的世界。可那邊不荒涼,人的科技太淺了。宇宙中有多少星球?人的大腦裡那些細胞,那些分子,更微觀粒子,它的排列和我們看到的宇宙的排列,連程序都是一樣的。你的人體裡有多少粒子?有多少星球在你腦子裡邊?在那麼微觀下粒子(星球)上的生命,那個粒子上的生命看見粒子布滿大腦空間,和人看星球看宇宙有什麼兩樣?這樣看看人的腦子裡是不是個大宇宙?那裡有多少生命、有多少神、有多少那個空間的更大的生命?那麼多不計其數的生命都有思想,人的思想到底從哪來的?極其複雜。”(《 二零一三年美西國際法會講法》)

對於神而言,形成宇宙的過程並不複雜,只是神的一念即成。關於這一點,李洪志大師也把原理說的非常清楚,“現在我們搞人體科學的發現,我們人的意念,人的大腦思維可以產生一種物質。我們在很高層次中看到它確實是一種物質,可是這個物質卻不象我們現在研究發現的是一種腦電波的形式,而是一種完整的大腦形式。平時常人想問題時發出的大腦形態的東西,因為它沒有能量,發出時間不長就散掉了,而煉功人的能量保持時間就長多了。”(《轉法輪》)

不同層次的神形成不同的宇宙,幾年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在太空拍到一組照片,發現在遙遠的太空中,有一個星雲組成的愛斯基摩人形,是90億—100億光年以前形成的,就說明是愛斯基摩的神形成了這個星雲。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西方宗教中講他們的天主創造了世界,也有東方的佛教中講是佛的業力創造了宇宙。他們那個業力的概念是只要做什麼事就是業力,業造成的結果。我們在東方的神話當中或者古老的傳說當中,還有聽說過盤古開天地。我們就講一講這個盤古開天地。大家可能從故事中聽說了,這個盤古他最後把身體一下子化成了天、地、山川、河流和天上的星星。不管怎麼去講,我告訴大家,不同的層次,不管你是哪一層次的神,你都不可能知道上面的事情。在過去漫長歲月中早就偏離了法,甚至許多生命對法根本就不知道了,忘記了。為甚麼忘記了呢?因為現在的這一期文明中的一切生命,不管你多高,大都是第九茬產生出來的。在那九茬以前法是什麼樣,人們就不知道了。到了第九茬的時候更不知道法是什麼了,只知道不同層次上有不同層次標準的存在。就是說他原始生命已經幾乎是沒有了,所以也就不知道宇宙的由來。

宇宙在不同層次中發生劫難的時候,就是不同天體的解體,用你們的話講就是爆炸。一旦爆炸了之後,更高的神不會下來叫最低層的神看見他在創造宇宙,更高的神就造就一個低層的神,叫其創造下一層的宇宙。那麼在這一層中將有新的神誕生。我講了,不同層次中都可以產生生命,在這一層次中誕生一個神,他必須得具備這個能力,開天闢地,創造這一層的宇宙。而更高宇宙有沒有神,他也根本就一無所知。

  我剛才講的其實是一個道理,就是說不同層次的佛、道、神,他都有能力在他所在層次或他以下創造宇宙中的一切。但是是他的範圍,他就認為自己造了世界,這是指比較原始的。如果一個神造了更大的宇宙,然後有一個神在後來已經造成的這個宇宙中某一層次某一時期誕生了,在他誕生的這個境界中,又經過漫長的歲月,這個境界中宇宙出了問題了,被更高層次上的神給他解體掉,就會出現爆炸,那麼過後他再去從新建立起來,他覺的他從新建立了宇宙。他不知道宇宙上邊還有更大的宇宙,那麼在他更小的層次中也會有這種事情出現,比他更小更小層次中還會有這種不同層次造宇宙的事出現。我剛才講的話你們聽懂了沒有?(鼓掌)我在《轉法輪》第五講中講過,不同的神創造了不同特性的宇宙,你們不是很多人有問題嗎?就是我剛才講的這樣一個情況。宇宙太龐大了,不同層次發生的變化都是極其廣闊的天體中的一個小粒子而已,對神而言都是不可思議的。” (《美國東部法會講法》)

未來人類科學的正確發展方向是證實神的存在,不是迷信和神話!

對太極圖和萬字符圖像的一種理解

對太極圖和萬字符圖像的一種理解 xiongxm 周一, 09/29/2014 - 02:07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29日】

圖1是行星際磁場圖,本圖選自《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八卷672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這是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都比較熟悉的一個圖案。行星際磁場在黃道面上呈阿基米德螺線狀,是因為磁場凍結在太陽風中。太陽風是一種發自日冕的等離子體流,當太陽風把太陽表面磁場隨風帶出時,磁力線一方面同太陽表面保持聯結,另一方面則因太陽自轉而變形,遂成螺線。在黃道面以外,磁力線呈一般螺線狀,每條螺線位於一個以太陽自轉軸為軸的錐面上。整個行星際磁場的圖案同太陽共轉。同行星際磁場緊密相關的行星際電場的強度正比於速度、磁場強度以及太陽風和磁場交角的正弦。

平常觀察行星際磁場圖時,並不會發現這個圖案的特殊性。但當把圖1改畫成圖2的形式,只保留地球(行星)軌道,這個圖案就變成一個完整的太極圖。當改畫成圖3的形式,取消行星軌跡時,就是一個完美的萬字符圖案。原來圖1這個圖案能顯示出令人不可思議的奇蹟,整個黃道面上的行星際磁場組成了太極圖和萬字符的圖案。此外,觀察者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太極圖和萬字符的旋轉方向也是不同的。從相反的角度看,太極圖和萬字符的旋轉方向都是相反的。

太陽系中幾大行星,以每一個行星為參考點,都可以畫出各自行星際磁場圖。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陽系只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這個圖案在其他恆星系中也同樣存在。同理,微觀領域中的原子系統,形同太陽系,也會存在這樣的圖案,只不過人們的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罷了。所以說太極圖和萬字符所構成的圖案是宇宙物質特性構成的象徵。太極圖和萬字符所表征的空間場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不可缺一。從圖形的結構上來看,沒有萬字符的螺線,也構不成太極圖的形式。太極圖和萬字符反映了宇宙的本質和真實規律,是整個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象徵和代表,這是客觀存在的。可以說有物質存在,就有太極圖和萬字符圖案的存在。

在宗教中,道家把太極圖作為本門派的代表符號,佛家把萬字符作為本門派的代表符號,那是太極圖和萬字符在現實空間中的一種表示方法。道家和佛家的文字記載歷史僅僅幾千年的時間,之所以採用不同的代表符號,是因為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宇宙及其物質特性,那麼就會顯示出不同的圖案形態。

太極圖和萬字符是物質特性的形像表征,所以萬事萬物皆有陰陽,但這種最基本的特性在不同事物或不同物體上的具體體現形式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磁場中有磁性、彈簧有彈性、膠水有粘性、陶瓷的特點是脆性、金屬的特點是延展性等;在人事方面,男人表現出剛烈性,女人則表現出柔弱性等。

根據圖1行星際磁場圖可以看出,如果符合某種條件,這種圖案形式是會顯現出來的。如同在某些條件下,人們能看到極光是一個道理。很重要的一點,太極圖和萬字符不是現代人為構思出來的一種藝術圖案,而是物質特性所形成的一種表現形式。從圖1中可以看出,當不考慮行星的運行軌道時,那就只剩下萬字符的形式,而無法顯現太極圖的形式;當考慮行星的運行軌道,並按軌道周期分為陰陽時,則只顯現太極圖的形式,而無法顯現萬字符的形式;當站在更宏觀、更整體的角度來觀察時,太極圖和萬字符則是相互依存的,兩者不可分割。

有人則可能認為,行星際磁場中的磁力線和地球軌道是人為畫出來的,而實際上根本看不見,上面的分析似乎牽強附會。但是當你看到人們通過衛星對行星際磁場的觀察和下面描述時,就會相信這一切確實是真實的:

衛星觀測結果證實,行星際磁場成雙地分成若干區域,一般分為四個區域。在同一個區域中磁場極性相同,而在相鄰的區域中磁場極性相反,從而形成扇形結構。當它處在最有規則的時候,就會造成等離子體流、太陽宇宙線和地磁暴的循環圖像。當然,就小尺度而言,局部不規則性是存在的,這種不規則性正是太陽活動對行星際空間所產生的擾動的反映。隨著太陽的自轉,這種扇形結構在若干個太陽自轉周內常常保持相當穩定。有時很快就發生變化,有時在短時間內只出現兩個扇形。這是人類對太極圖像觀測的最好的直接證實。

這個事實說明,太極圖和萬字符是隨著宇宙的誕生而產生,人類的認識和記載只是很短的歷史。有人可能還是不相信,認為衛星拍照的圖像是真的,但古人如何能飛到天上去進行觀測呢?又如何能看到太極圖呢?古人講“天人合一”,道家把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一切都存在於體內,又何必向外觀察呢?

如上所述,這不僅證實了太極圖和萬字符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能證實李洪志大師所說的“法輪圖形”是科學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真理。師父在《轉法輪》第五講“法輪圖形” 中說:“我們法輪大法的標記是法輪。有功能的人,能看到這個法輪是旋轉的,我們那個小法輪章也是一樣,他在旋轉著。我們是按照宇宙真、善、忍的特性,在指導我們修煉。按照宇宙的演化原理在煉,所以我們這個功煉的是夠大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法輪圖形是宇宙的縮影。佛家把十方世界視為一個宇宙概念,四面八方,八個方位,可能有的人能看到他上下存在著一根功柱,所以加上上下,正好十方世界,構成這個宇宙,代表著佛家對宇宙的概括。

當然這個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系,包括我們銀河系在內。整個宇宙在運動著,整個宇宙中所有的星系也都在運動著,所以這個圖形裡邊的太極和小的卍字符也在旋轉著,整個法輪也在旋轉著,而中間這個大的卍字符也在旋轉著。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象徵我們銀河系,同時也因為我們是佛家的,所以中心是佛家的符號,這是從表面上看。所有不同物質都有在另外空間的存在形式,在另外空間裡是一個極其豐富、極其複雜的一個演化過程和存在形式。這個法輪圖形是宇宙的縮影,他在其它各個空間也有他存在的形式、演化過程,所以我說是一個世界。” “有人說了:我們是佛家的,為甚麼還有太極呢?這個太極不是道家的嗎?因為我們的功煉的很大,等於煉的是整個宇宙。那麼大家想一想,這個宇宙中有兩大家,佛、道兩大家,排除哪一家都構不成完整的宇宙,都不能說是完整的宇宙,所以我們這裡有道家的東西。有人講了:那也不只是道家呀,還有什麼基督教、儒教,其它的教等等。我告訴大家,儒教修煉到了極高層次上,它是歸為道家的;而西方有許多宗教修煉到高層次上之後,它是歸為佛家的,它是屬於佛家一個體系的。就這麼兩大體系。”(《轉法輪》)

太極圖和萬字符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特點,證實了李洪志大師的這些論述。法輪圖形有無比高深的內涵,這種證實僅僅是表面上的。

在事實面前,一切污衊大法的邪惡之說顯得是那麼幼稚和無知,根本不值得駁斥。

三維空間中的物體都是立體的嗎?

三維空間中的物體都是立體的嗎? xiongxm 周五, 10/03/2014 - 02:08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03日】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空間中,如果說任何物體都是立體的,很多人是無法理解的。人們會列舉大量的事實來反駁你,一條線或一根曲線是一維的,一張紙或一塊布是二維的平面,這是人所共知的,怎麼能是立體的呢?等等。

在幾何學中我們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寬高可分別表示為X.Y.Z。當其中任何一項為零時,其中兩項就可表示為一個平面,例如當高為零時,這個平面就可表示為X.Y.。這裡提醒人們的是,幾何學中的點、線、面都是一種近似描述。為甚麼說這是一種近似描述呢?因為在三維空間中,任何物體在微觀上來看都是立體的。點、線、面只是相對存在的,一張紙是一個近似的平面,因為從宏觀上來看,紙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如果從微觀上分析,任何一個平面都有其厚度,無論再薄的平面,也必然都存在一個厚度。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任何一個所謂的平面也都是立體的。同理,一維中的線或曲線在微觀中,他粗細就不能忽略,也是立體的。零維中的一個點,在微觀中,再小的點也是一個立體的球,所以任何物體在現實空間中都是立體的。在微觀中,平面的厚度永遠不可能為零,只能趨向於零。因為平面的厚度再薄,在微觀,從理論上來說也不可能為零。但是,事實上也並非像理論上的推理一樣,平面的厚度也不可能做到無限的薄,這兩者豈不是自相矛盾。又不能為零,又不無限的薄,那結果會怎樣呢?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高能物理學的研究成果說明,當物質的微粒更微觀時,粒子可以轉變成輻射。那麼也就說,一個平面的厚度當薄到一定程度時,也就是在極微觀狀態下,整個平面就可以轉變成輻射,變成了光。三維空間的任何物體,當組成這個物體的微觀粒子小到一定程度時,都可以轉變成輻射,反之輻射也可能轉變成粒子再重新組成三維空間中有形的物體。

三維空間(x、y、z.)中任何一個面,x、y、面,x、z面,或者y、z面,都是一個個屏障,也可以說是無形的屏障,把三維空間中任何物體都束縛在x、y、z區間內,包括人的視線。如果我們把-x、-y、-z或-x、y、z等區間看作是另外空間,那麼就可以認識到三維空間的任何物體為甚麼無法突破這種障礙進入其他空間?要突破這種障礙就必須向微觀深入,轉變為輻射或光的形式,才能真正進入其他空間。現代高能物理學的研究只發現粒子的輻射轉變現象,而且是個體的粒子輻射,如果能觀察整個物體的輻射轉變,就一定會看到這個物體變成了一個光影而消失在其他空間中,確切地說,不是消失,而是進入另外空間,在三維空間無法觀察到。這個輻射轉變過程,就是從有形物質轉變成無形物質的過程,反之亦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過程“神”了,對人而言不可思議。

如果你轉變一下思想觀念,仔細想一想,當物體變成光輻射時,那不就是把有形的東西變成無形的東西嗎?那不就神了嗎?這裡哪有迷信?都是有道理的。如果這樣,你就能理解古人所說的“聚則成形,散則成風。”是真實的。許多科學家都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也能理解這些,正如一名物理學家在講演中所指出的那樣:當物理學家研究到基本粒子,在向更微觀探索的時候,發現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因為那不是凡人所能研究的。確實是這樣的,但如果不轉變常人的觀念,就是學問再高,也無法跳出現代科學框框的束縛。

李洪志大師指出:“人類所認識物體的大小,這個概念是不對的。常人所說的大小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你看物體是這樣的,那只不過在常人中的顯現。一張紙,一張畫,二剋薄的紙,上邊有法身。常人是覺的不可思議,那只是常人。”(《轉法輪(卷二)》<在大嶼山講法>)

如果你真能轉變自己的觀念,你就能理解李洪志大師講的都是真實的,都是真理,都是科學的,完全不是邪惡所污衊的是說教和唯心。你想一想,你的思維如果真能同化到粒子輻射的那一層甚至更高層次,你就能真正看到物質和事物的一切真相。

有限的宇宙和無限的層次

有限的宇宙和無限的層次 xiongxm 周日, 10/12/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12日】

闡述這個爭論較多的問題並非易事,我們還是從基本的天文知識談起,讓人們更好的了解和認識。應指出,人們所形成的這些天文知識,已經在頭腦形成固有的觀念,例如,光速不變這一概念,在現有這個空間是對的,但是在其它宇宙空間中就不是這樣的,光速是可變的。李洪志大師指出:“宇宙太龐大了,時間場的不同構成了宇宙的複雜的空間。”“其實呢,‘不受時間制約是最快的’,但對人來講,你永遠也不會真正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內涵。用你的概念“宇宙中何種速度最快?”都是人的思想,人的認識。就包括我們現有這個空間,這個時間也不是絕對的。”“銀河系中發生的事情你說十五萬光年才能看到,其實我告訴大家,說不定三、兩年你就能看的到。為甚麼呢?因為光的速度也是受時間場所控制的。穿越不同時間場的時候,光的速度“刷──,刷──,刷──”就變的忽快忽慢,到我們地球這兒來的時候,又符合地球的時間場,就變的非常的慢了。你用地球人類所能認識的這個時間場去衡量宇宙的這個時間,根本就無法衡量的。人類對真理的認識,對物質的認識,對生命的認識,對宇宙的概念,對許多事物的認識都不正確,包括我們人的發展。” (《瑞士法會講法》)

“大家知道,那個釋迦牟尼佛不是講嘛,佛一念就可以生成一個世界,裡面有無量的眾生,因為在他的範圍之內他就有這麼大的力量,從他所在層次的最微觀到最大顆粒的能量都有,也有那麼大的密度,從小到大,各個層次同時做,組成他世界的一切能力都有,造就什麼包括生命一念即成。” (《二十年講法》)

宇宙是佛的一念形成的,所以宇宙的結構如同大腦的結構一樣。大爆炸理論,只不過是在現代科學的觀念束縛下對當前宇宙物理圖景的近似描述的一種學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與實際的天文觀測相吻合。真正的原因卻不知道。但這一現象卻證實了這個宇宙是在一瞬間形成的,而不是慢慢逐漸形成的。

按照現代天文知識和天文觀測來討論,就會出現許多矛盾和不解的情況。天文學中最常用的術語就是“光年”,指光在一年裡所走過的路程。光速每秒鐘30萬公裡,一年內要走過9,460,500,000,000公裡,約十幾萬億公裡。因為太空中的星星、星系等各種天體距離地球太遙遠,所以常用光年為單位來表示距離。天鵝座61距離我們大約11光年,牛郎星為16光年,織女星為27光年,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約220萬光年,現在已經能觀測到百億光年以上的天體。這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某些星星所發出的光是十幾年前、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甚至於幾億年以前所發出的。例如,現在看到的天鵝座61發出的光是11光年以前發出的,要想看到天鵝座61現在的變化,則需要11年以後才能看到。假如說天鵝座61突然不發光了,或者是爆炸消失了,那麼人們需要等到11光年以後才看不到它。天文觀測也說明,現在所發現的超新星的爆發,所說的“新”星,也只不過是幾萬光年以前這顆恆星所發生的爆發,現在才傳到地球上而已,人們就認為是“新”星爆發了。而現在對於那顆超新星來說,可能已經不發光了,但人們要等到幾萬年以後才能得出結論,因為這顆超新星距離地球有幾萬光年。這樣長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也很難使人相信和信服。如果光速在不同空間是可變的,就很好解釋這一現象。

在人類現有條件的天文觀測使人們形成一種認識,光不會自然消失,只能被吸收或轉化,在一定時間內是不滅的。如果在一個沒有損耗、沒有阻礙的空間中,光永遠會傳輸下去,即使發光的物體本身消失了,但它所發出的光也永遠會存在並不停地傳輸下去。實際上空間都是有損耗的,任何光的傳輸距離都是有限的。在現實空間中,天文觀測說明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人們所觀測到的天空中各種發光的天體,看到的僅僅是天體發出的光,並不是這個實實在在的天體。實際上人們在夜晚看到的星空景象,雖然是群星閃爍,其實有多少顆星星可能早已不發光或不存在了。人們真不願意這種事情是真實的,如果是這樣,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有多少是真實的呢?從電磁波譜的角度分析,可見光僅占極小的一部分,一個新星的產生到消亡,不僅發出可見光,而且會輻射出各種波長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在各個不同的空間會一直存在或傳播下去,除非被其它物質所吸收。

以上的討論暫且告一段落,從觀測新星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宇宙是無限的、均勻的,那麼宇宙中的星星及星雲也會無限的多。當以地球為參考點進行觀測時,地球與宇宙中各個星體的距離是不同的,各個星體發光的強度也不同,那麼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的時間也會是不同的,而是不斷的。這就是說,我們應該每天或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看到新星的產生,整個新星的圖景應該是不斷變化的。可是千百年來,人類所觀測到的星空圖景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只能偶爾發現幾顆超新星。這一現象用宇宙中其他星體距離我們太遙遠或光線太弱等等都無法圓滿地得到解釋。如果這樣牽強附會的解釋能使人接受,那麼就是說在這個無限的宇宙中已不存在更大能量星系的能到達地球上的光,這樣就會出現地球所看到的這些星光一旦壽命都終止時,地球上將再也看不到一點星光,因為宇宙中其它更遙遠的光無法照射到地球上。這些現象會說明了宇宙是處在一種均衡狀態,這顯然與現代天文學所觀測的大量事實不符。

如果把這個宇宙看成是有限的,那麼這個幾乎一成不變的星空景觀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宇宙是有限的,表明地球在一個獨立的龐大宇宙系統中,這個系統中所有的物質,包括各個星體和星系都幾乎是在同一時刻產生的,所以整個星空的圖景就幾乎是固定不變的,偶爾幾顆新星的出現或消失如同流星一樣,不會破壞這個系統的有序和諧。現在無論我們用再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去觀察,所看到的物理圖景都是在這一個宇宙系統之中。對於一個獨立的系統而言,在系統的內部要想把系統的整體觀描述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就好比我們人一樣,也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如果一個觀察者的身體很小,甚至比原子還小,站在我們人體內的某一個部位上,想描述整個人體的概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可能連一個細胞或一個組織器官的整體形態都無法描繪出來。要想真正看到人體的外觀特徵,必須跳出人體,站在人體這個系統的外面去描述才行。

李洪志大師指出:“現在科學講宇宙是什麼形成的,這麼形成的,那麼形成的,這個物質,那個物質。更高的認識是宇宙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實際上宇宙最根本上就是能量構成的。越微小的物質放射性越強大,這是最根本的根本。現在的科學家不敢承認,因為也認識不到這一點。”(《轉法輪(卷二)》-<在大嶼山講法>)

目前,人類還不可能探知到這個宇宙的邊緣,別人會問,你說這個宇宙是有限的,那宇宙以外是什麼呢?還是有限的宇宙,因為宇宙的層次是無限的。在這個空間中存在著無數個有限的宇宙。而宇宙的邊緣也是無剛性球面的邊界,就像太陽系和銀河系的邊界一樣,你說沒有邊界,誰都說你說的不對。你說有邊界,可這個邊界明顯的邊緣在哪呢?沒有,就是這麼奇妙,卻又是事實。李洪志大師指出:“我們看到的一切物質所存在的空間,這裡邊包括著無數的宇宙,數不清的宇宙,用兆來計算都計算不了。這麼大的一個天體範圍,它是一個獨立的體系。那麼超越這個體系之外還有更大的天體的存在,它是又一個獨立的體系。那麼超越它還有更大、更大、更大體系存在,這個宇宙就是這麼龐大。”(《舊金山講法》)

“宇宙運動也是有規律的,我們本次宇宙也不只是人類變壞了,有許多生命已經看到了一個情況,就目前而言,這個宇宙空間中早就發生大爆炸了。”“當新的宇宙被極高極高的大覺者們從新組建起來之後,裡邊卻有一些沒有被炸死的。大覺者們去組建這個宇宙都是按照他自己那個特性,自己的標準去建造這個宇宙的,所以和上一個時期的宇宙的特性有所不同。”(《轉法輪》)由此可知,從微觀到宏觀,在無數層的天體中,都有“不同的神創造了不同特性的宇宙”(《美國東部法會講法》),所以這個宇宙的層次是無限的。

李洪志大師又指出:“人們問宇宙有多大,我告訴大家,這個宇宙它是有邊緣的,可是在如來這樣一個層次上,都把它看成是無邊無際、無限的大。而人身體的內部,從分子到微觀下的微粒和這個宇宙一樣大,聽起來很玄的。”“釋迦牟尼在晚年時講了這樣一句話,他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甚麼意思呢?在如來這個層次上,大,看不到宇宙的邊緣;小,看不到物質的最小微粒,所以他講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釋迦牟尼還講了三千大千世界學說。他說我們這個宇宙中,我們這個銀河系中,有三千個象我們人類一樣存在著色身身體的星球。他還講了一粒沙裡還有這樣的三千大千世界。一粒沙子就像一個宇宙一樣,裡面還有象我們這樣的智慧的人,有這樣的星球,也有山川河流。聽起來很玄哪!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家想一想,它那個裡面是不是還有沙子?那個沙子裡邊是不是還有三千大千世界?那麼那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是不是還有沙子,那沙子裡是不是還有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在如來這個層次上是看不到它的底的。”(《轉法輪》)

人類的天文知識和天文觀測圖景是有限的,由此來推斷這個宇宙的大尺度圖景是不可能的。李洪志大師給大家講述的宇宙和空間的結構確實是人類的知識所不及的。一味的追求宇宙的圖景模式,是人類不可能達到的,也是沒有手段能夠證實的。很多人對宇宙模式的探索,無非是想建立一種新的學說、新的理論,還未必能實現,表現出來可能是一種偏執。人生暫短,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弄清楚自己為甚麼來到這個世界?應該怎麼辦?這才是最要緊的。

得失一念

人生不過百年
悲苦多過甜
回首往事誰不心酸
一生的追求
一生的憂怨
幾人能知萬事皆有因緣
都是無神論害人不淺
人類已到了危險
救人的真相就在眼前
為名為錢的拼搏
迷住了人的雙眼
忘記了來到世上的真願
機緣只有一次
得失就看你的一念

(《洪吟三》)

形形色色的粒子空間

形形色色的粒子空間 xiongxm 周五, 10/10/2014 - 02:09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10日】

由粒子的結構特性所構成的空間稱為粒子空間。“粒子”這一概念具有相對性,一般所指的粒子,是微觀物理學中所說的分子、原子、電子、原子核、中子、質子、光子、介子以及中微子等。從廣義上來說,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更小的物體視為粒子。如在人體上,可把細胞視為一個小粒子;站在銀河繫上,可以把地球視為一個小粒子,等等。李洪志大師指出:“星球它也是一個粒子。再往大去,那個銀河系它也是有外殼的。那個銀河系和無數個銀河系一樣分布在宇宙中,它會不會構成一個空間呢?它也是有連帶的。那麼銀河系以外還有一個宇宙的範圍。那麼這個宇宙的範圍它是不是一層粒子呢?它也是一層粒子。這個宇宙太大了,大的簡直沒法說。而且,三千個象我們居住的宇宙一樣的宇宙又構成更大一層宇宙,那外面是有外殼的,它又是更大一層宇宙的粒子。而我剛講過的粒子是從一個點上展開的,其實每一層粒子都是遍布整個天體的。可是,就是我剛才講過的這也只不過是兩層宇宙,你們已經覺的它不可思議了。其實未來的人類科學也認識不到,人類永遠認識不到那麼高。就是講到這兒,這一層粒子在這個浩瀚的宇宙當中,它也只不過是一粒塵埃,而且是小小的一粒塵埃。你說這宇宙它有多大!我過去一直給大家講的就是這種空間。”(《舊金山法會講法》)

粒子空間甚為複雜,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空間構成形式。粒子空間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物質空間存在的形式之一。粒子的作用範圍構成了場空間。在某些場合下,粒子空間與場空間在範圍上形成交叉,但又有區別。例如,“原子空間”這一概念,是從粒子空間的角度,描述原子空間內的結構及物質構成等,以及運動的方式和機理等。而“原子核場空間”這一概念,則是從場的角度研究原子核的作用機理等,在範圍上要包括整個原子空間,甚至於超出原子空間,涉及到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作用關係。

粒子空間的主要特點有:粒子空間是物質構成的,具有層次可分,如微觀世界中可分為分子空間、原子空間、原子核空間、基本粒子空間等;不同的粒子空間的物質構成、結構、形態不盡相同,所構成的物理圖景也不相同。粒子空間是物質的存在空間,與頻率空間、場空間和能量空間是不同的。但在更微觀世界中,當粒子表現為波動性時,又與這些空間的性質相似;不同的粒子空間具有不同的能量,粒子越小能量越大;每一個粒子都有一層“外殼”,關於粒子的外殼,李洪志大師指出:“還有一種粗糙的空間,就是最表面的空間。我經常跟大家講,當然,上回也有人提問說,我在一篇《精進要旨》中說人類社會恰好在最中心、最外層、最表面。不理解是甚麼意思。這個最表面的涵義,要按照這個宇宙的理來講它是沒裡外的,也沒有人類所認識的那種大小的概念,和我們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樣了。我今天就講一講這個“外”。為甚麼說人類是最邊緣,最外面?甚麼意思呢?就是除了我以前所講過的這個空間之外,還有一種空間,這種空間就像我們今天人類生存的這個空間一樣,和神所在的空間是截然不同的。我以前所講過的空間都是由更微觀的高能量物質組成的。而我今天講的這個空間是由表面物質組成的。這些表面物質裡面也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粒子。這個很特殊的表面空間,就像我們人一樣,你身體裡邊有不同大小的細胞,也可以叫成粒子吧,細胞表面都有一層皮,那麼一直到我們人體表面的皮上構成皮的粒子的皮,人體的表面粒子的皮構成了人表面的肉皮,這張皮在極微觀下它也是一個個極其廣闊的空間。身體裡邊那個粒子皮構成的肉的組織和表面以內的結構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宇宙也是這樣,當然它是很複雜的。我們人生存的這個空間它是一個什麼形態呢?比如說都是由一個粒子組成的,不管有多大的粒子到多小的粒子,每一個粒子都有一個外殼。

我今天實質上就是給大家講這個外殼。而這些外殼雖然粒子包粒子,粒子包粒子,有的粒子好像是在裡邊,地球就是中間位置嘛,其實它們都屬於外邊。這就是我講人為甚麼在最外邊。它們都屬於最外邊,因為它們都和最外邊的皮殼發生著連繫。皮殼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宇宙有個最大的外殼,它們都和這個最大的外殼發生著連繫。我們這個人類肉體所存在的空間,也是這樣一種形式。在這個空間當中有這個空間的特點,它和那個神的世界,和那個我以前講過的空間是截然不同的。而宇宙裡邊所有的一切物質的來源都是從這些空間中來的。 ”(《舊金山法會講法》)

大粒子的外殼是由小粒子的外殼組成的,並且是相互溝通的。粒子的外殼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空間體系。這也是一種物質空間存在形式。因為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所以原子的外殼也組成了分子的外殼;分子的外殼組成了細胞的外殼;人體的肉皮也是細胞的外殼,所有的外殼都是相通的,都是一個體系。所以李洪志大師說:“龐大的宇宙,從最宏觀到最微觀,人類社會恰好在最中間、最外層、最表面。”(《轉法輪(卷二)》<何為智>)。儘管很難理解,但仔細想一想,人類世界確實是這樣一種存在形式;對同一類粒子而言,所構成的空間都是無限大的。如原子所構成的空間遍布整個宇宙,宏觀上看也是無限的遙遠,星系所構成的空間也是遍布整個宇宙,無邊無際;粒子空間表現了粒子的系統特徵和控制特徵,如電子受控於原子核,月球受控於地球,地球受控於太陽,等等;粒子空間還表現為粒子的時空特徵,粒子的自轉與公轉是物質的基本運動形式之一。

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探索是無止境的,當從分子和原子層次向更深領域研究時發現了質子、中子和電子,初期常常把質子、中子、電子和光子四種粒子稱為“基本粒子”,意思是,這四種粒子構成了一切物質實體的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單元。原子和中子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原子和分子構成宏觀世界的一切,而光子則是光和電磁場構成的基本單元。儘管這似乎是一種很完善的體系結構,但人們也已認識到“基本粒子”這一名稱是不妥當,因為基本粒子本身還有著複雜的內部結構,它又由更基本的東西構成,“基本粒子”並不基本。但“基本粒子”已成為習慣的叫法,所以一直沿用下來。到目前為止,基本粒子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家族,總數已達幾百種。其中有些粒子是穩定的,可以永久的存在下去,而有的粒子則是短命的,往往在自己誕生的剎那之間就衰變成其它粒子。

基本粒子有不同的分類,有光子、輕子、重子和強子,輕子包括電子、中微子和µ介子等;重子包括核子和超子,核子則包括中子和質子;介子包括π介子、κ介子和ρ介子等。在高能物理學的研究中,人們已經發現了這麼多的基本粒子,但對基本粒子的空間結構始終還不明朗,儘管人們提出了許多理論模型,但都未能如意,都有不完善之處,基本粒子能夠衰變成其他的粒子,基本粒子內部的變化並不一定引起宏觀物質整體的變化和改變,這些現象都意味著人們在認識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關係上將發生重要的變化,這不是單靠機械的邏輯推理所能理解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整體上、層次上對形形色色的粒子空間有更深的認識。李洪志大師指出:“道家把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很有道理。不是說他的組織結構和宇宙很類似,不是講我們這個物質空間身體存在的形式。我們講,現在科學所認識到的物質身體的細胞以下是什麼狀態?各種分子成份,分子以下是原子,質子,原子核,電子,夸克,現在研究到最小微粒是中微子。那麼到最小最小的微粒是什麼呢?要研究起來實在太難了。釋迦牟尼在晚年時講了這樣一句話,他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甚麼意思呢?在如來這個層次上,大,看不到宇宙的邊緣;小,看不到物質的最小微粒,所以他講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轉法輪》)

簡單和諧的原子空間

簡單和諧的原子空間 xiongxm 周六, 10/11/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11日】

原子是構成化學元素並保持其基本屬性的最小粒子。與宏觀世界中的物質相比,原子太小了,小的人的眼睛看不見,手也摸不著。但正是這小小的粒子,才構成了宏觀世界中的一切,包括人體自身。迄今為止,人類通過現代的技術手段已經能對單個的原子進行排列和組合,利用電子顯微鏡也確實觀察到原子是一個小小圓球的形狀。但原子並沒有人們想像中光滑而具有剛性的球面邊界,那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其內部結構又如何呢?

在古代,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是微小而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的各種不同組合而成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物理學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原子是可變的,可分割的。1910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通過實驗確定了原子的行星結構形式。原來原子就像一個小小的太陽系一樣,中心是一個原子核(相當於太陽),而周圍是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類似於行星)。這太有趣了,這麼複雜多變的世界其內部竟是這樣的簡單和諧。正是這種奇妙的結構才構成了奇妙無比的空間,才決定了物質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也就是說,決定了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物質及其變化。

不過從原子論的角度來說,科學家又認為物理學中的基本粒子也是不分割的,因而古代原子論的基本輪廓仍未改變,也就是物質世界是由最小的微粒組成的。“原子”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因為在古希臘時期,那些哲學家也無法認識到現在的原子,他們所說的原子可能是分子,可能是基本粒子,也可能是更小的粒子。在現代科學中,基本粒子不變的思想又被拋棄,認為基本粒子也不“基本”,可以轉變為輻射,反之亦然;在組成更大的單元時,基本粒子也不一定保持自身不變。

為了更好地了解原子空間結構及其特點,在現階段,用太陽系類比原子的結構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我們生活在太陽系中,能看到和觀測到太陽系內物質的構成及其變化規律,能直接獲取大量的數據及參數,這對於研究原子空間的組成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在原子空間中,原子核據中心並且帶正電,其能量約為整個原子的99.95%。太陽也是在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以上,它是人類唯一近到可以從地球上看清表面細節的恆星。1915年,德國物理學家A. T.W.索末菲提出,電子軌道不是圓形而是橢圓形。在太陽系中,九大行星也都是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系運轉的,原子空間中的電子多麼像太陽系中的行星啊!1925年,荷蘭物理學家G.烏倫貝克和S.古茲密特提出電子存在自旋,並得到證實。地球也在自轉著,其它的行星和太陽本身也都在自轉著,這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與電子的自旋和公旋,在形式上就沒有什麼二樣了。1925年奧地利物理學家W.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說原子中不可能有二個電子處於四個量子數都相同的狀態。在波爾—索末菲理論的基礎上,加上泡利不相容原理,就可以說明原子中電子按不同電子態形成殼層結構。太陽系中的幾大行星按離太陽由近至遠的順序排列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各自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從整個太陽系來看,也形成了殼層結構。由此可見,原子與太陽系在結構上極為相似,令人感到驚奇!

對這種類比,有人可能不同意,他認為不可能類比,地球上有山、有水、有人類、有空氣,而電子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發現具有可以辨認的內部結構,也就是說,在極小範圍內,電子還好像質點似的,怎麼能與地球相比呢?仔細想一想,如果把太陽系壓縮到象原子一樣大時,你再看一看地球與電子有什麼區別啊?!此時的山、水、人類等能看得見嗎?那有人說,太陽系不可能壓縮到原子那麼小,那裡邊的壓力該有多大啊!怎麼能承受得了呢?他理解不了,實際上,人們總是站在三維空間所形成的這個環境中去觀測、分析和判斷事物,已經成為一種固有的觀念。他無法相信超出他理解能力的事物和現象的存在。就像日心說還沒有得到公認時,人們不也嘲笑和指責堅持日心說的人嗎?認為如果地球是圓的,人不都掉下去了嗎?如果打破這些常規的思維,破除舊的觀念,你就會想到,當太陽系在壓縮的過程中,太陽系內的一切物質,包括它們的組成成分,以及壓力、氣溫、光等等都會同時發生相應的變化,絕不會因為內部壓力太大,而無法縮小。對於人類而言,一切也都隨之發生變化,連放大器的倍數都會縮小,也可能你根本無法覺察到自己在變小,太陽系在變小。因為你看到的太陽系還是那樣廣闊無比,太陽還要東升西落,小鳥還是在藍天中飛翔,一切都像沒有發生變化一樣。

這些道理,李洪志大師都給人們詳細闡述過。不僅如此,李洪志大師還闡述了佛體的構成,李洪志大師指出:“佛是有形像的,而他的身體構成是由更微觀的粒子組成的,也是物質所構成的,所以人眼睛看不到。可是,看不到的並不一定不存在。人只能看到的可見光,在整個光譜裡面來講,人所能夠看到的是微乎甚微的。而人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照射給你看到的,這個可見光照不到的,你就看不到,你能說它不存在嗎?現在,美國有許多大的天文望遠鏡,它發現有許多天體,只能夠用可見光以外的光才能看到,什麼X光、伽瑪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甚至在這樣的狀態下,你才能觀察到,那你能說它不存在嗎?如果沒發明這個望遠鏡的時候,你要說它存在,固執的人會不會說你是迷信?那麼就像我們今天講的,看到了佛的世界,能看到佛,有人就是不相信。因為你的眼睛是由分子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組成的,所以你看不見原子一層粒子組成的一切。而佛的身體是由原子組成的,你怎麼能看的見呢?就是說他們不在你的可見光範圍之內。” (《加拿大法會講法》)

李洪志大師又指出:“我是借用了人類的詞彙在講法,說他是不是絕對的就是我們這個原子呢?不是。他要的不是我們這個空間的任何物質的實體表面物質,而是那個空間的同等物質,是威力更大的。”(《法輪大法 長春輔導員法會講法》)

你只要看《轉法輪》,你就會看到人類知識所沒有的內容;你只要看《轉法輪》,你的心胸就會得到擴展;你只要看《轉法輪》,你的身體就可以得到淨化和健康;你只要看《轉法輪》,你的心裡就會得到無比的昇華……,這是我親身的感受,絕沒有半點的虛構和謊言。

難以顯像的分子空間

難以顯像的分子空間 xiongxm 周五, 10/17/2014 - 20:13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17日】

分子由原子組成,分子空間是指由原子的排列、分布及作用所構成的空間。分子空間的結構比原子空間的結構複雜得多,相比較而言,原子空間顯得那麼簡單、和諧而有序。迄今為止,儘管分子結構理論不斷地發展和提出新的學說,但還沒有真正普遍適用的分子結構理論。對於複雜的細緻結構還是無法從理論上得出,而只能從實驗中測得,或提出模型假設,再由實驗去驗證。更值得深思的是,人們已經能夠探測到質子、中子、中微子等微觀粒子的存在,卻無法拍攝到複雜分子的結構照片。

分子是物質中保持原物質的一切化學性質並能夠獨立存在的最小微粒,可不是物質中的最小微粒。分子的控制結構決定著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所以研究分子的空間結構與性能的關係,不僅可以理解化學變化的內因,還可以了解外因對物質內部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早在十九世紀初,人們已經知道一個氯原子與一個氫原子可以形成氯化氫HCl,一個氧原子可以與兩個氫原子形成水H2O,但對原子靠什麼力量來結合卻不清楚,為甚麼兩個氧原子不能與兩個氫原子形成H2O2呢?人們開始注意到,每種原子都只能同一定數目的其它原子相結合,也就是說,每種原子好像都有一定數目可以構住其他原子的鉤子。1852年,英國化學家弗蘭克蘭德把這種鉤子稱為“價”鍵,提出了原子價的概念。1857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把原子價的概念推廣到碳元素,提出碳為四價。蘇格蘭化學家庫柏提議把原子間的這些結合力(通常稱為“鍵”)畫成短線的形狀,這樣使原子間的關係被描述的更加直觀。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分子結構的概念,並提出物質的化學性質決定它的化學結構。1893年維爾納建立了配位理論。

1916年G.N.鮑林和T.C.斯萊特提出雜化軌道理論。1932年前後,R.S.莫立根、F.洪特和T.E.倫納德-瓊斯等人提出分子軌道理論。這些研究都標誌著分子空間結構的探索在不斷地向縱深發展,但是分子空間的整個面紗還是沒有被揭開。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分子空間的結構太複雜了,分子中各原子的空間關係不是固定的,除了分子本身在氣體和液體中的平動外,分子空間結構中的各個部分也都處於連續的運動之中。另外,分子的空間結構與溫度還有關係,分子所處的狀態不同,如在固態、液態、氣態中,分子的精確尺寸也不同。所以,還沒有一種理論能把各種不同的分子空間結構說清楚。此外,由於分子是構成這個物質世界的物質基礎,各種測試儀器、設備等等,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就連我們人體,包括眼睛也都是分子構成的,空氣中也含有大量的分子。所以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去研究、觀察分子的空間結構及物理圖景,就非常困難。所以分子組成的這個空間對於人的眼睛來說,就是一個迷的空間,一個看不到物質真相的空間。

李洪志大師指出:“人類說自己的科學怎麼發達呀怎麼發達,很可憐!它根本就沒有突破分子這一層空間,看不到另外空間,人還在沾沾自喜。別說看到由原子構成的那個空間,我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大的空間體系的劃分,原子和原子核之間是空間;原子核和夸克之間是空間;夸克和中微子之間還是空間。到這個物質的最本源有多少層,用人類的數字、用佛講的劫的數字也計算不了。

  人類要想真正的認識物質,那只能是在人現有的這個人的知識之內去理解。人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宇宙的物質的最基礎的東西是什麼,永遠也探測不到,所以這個宇宙永遠對人都是迷。當然了也不是說高級生命永遠不知道、常人沒辦法知道這個宇宙,修煉者有辦法──你只有修煉。通過人類的技術手段要想達到佛的境界那麼大本事,能夠看透那麼多層空間宇宙,人類永遠都達不到。”(《紐約法會講法》)

分子的物理性質決定於分子大小、形狀、分子間的作用力以及分子和電磁輻射及其場的相互作用。例如當分子間的距離極小時,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表現為引力,但隨距離進一步增大而很快減小。分子的化學性質是由化學鍵的本質和化學鍵所連接的原子所決定,但是在較複雜的系統中,分子結構的某部分的空間位置也起作用。

在生物界中,分子的吸引、排斥、聚集、擴散、吸附等一系列現象都可能在生物體的外在表現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說生物界中的一切現象和表現形式,如生物之間的爭鬥、維護、聚集、攻擊等現象都可與分子之間的作用機理有關。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課題,特別是分子空間中的各種複雜反應與人心理空間的作用關係,更值得研究。

李洪志大師說:“這個宇宙相當的複雜,而且複雜的成度令佛、道、神都驚嘆,不只是人了,而人所認識的這個宇宙只是在一個層次面上。我以前講過了,人類所能認識的物質表面,看到的最大粒子是星球、銀河系;最小的粒子用儀器可以知道還有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電子、夸克、中微子,再往下就不知道了。可是離人的本源物質,離構成生命的本源物質相差不知多遠。無數億倍、無數億無數億還不能到頭,物質就微觀到那種成度。可是物質越微觀,整體體積越大,你不能單看一個粒子。它的一個粒子只是它那個體積的一點,可是它卻是一個整體。那麼物質的粒子越微觀,它的整體的那個面可能越大;物質構成的粒子越大,那麼它的層次面不一定越大。人類只認識了由分子組成的這個空間,還固步自封,又用各種實證科學的定義限制了自己,突破不了。你比如說空氣、水、鋼鐵、木頭,包括人的身體,一切你生活的空間都是由分子構成的,你就像生活在分子這個境界的海洋裡、由分子組成的這個立體畫面裡一樣。宇宙飛船飛的再高,也跑不出去分子所構成的這個空間;電腦再發達也比不上人腦。當然人類社會也不是一點沒有突破,人類已經認識到分子、原子、夸克甚至中微子,可是科學看到的只是粒子存在的一個點,沒有看到不同粒子存在的整個面。如果看到了那個面,那麼人就看到了宇宙的另外空間真實存在的景象了。而那個原子它不只是人類看到的一個粒子,就其粒子本身,如果能把它放大了看,放大到一個小星球一樣大,就能看到由原子物質組成的物體上的那些由原子組成的生命、物質、水、植物、所存在的一切物質形式。人類突破不了這一點。”(《北京國際交流會講法》)

從原子這種具有無形邊界的小粒子,到組成不同分子複雜的空間結構,直接構成世界上一切物質的表面形式,是一個複雜奇異的組合過程。人們知道,最簡單的分子是氫分子,一克輕重就含有10的23次方個以上的氫分子。一滴水中就有幾億個水分子。在這個粒子的海洋中,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上所有分子的面紗同時揭開時,那會是一種什麼景象呢?是一個個小粒子擠滿了整個世界,呈現出一種無序的狀態嗎?肯定不是,因為粒子的大小不同、性質不同、各處的密度不同、排列組合方式不同、互相之間的作用機理也不同。更重要的是粒子無形球面邊界的相互聯接,在宏觀上,整體來看分子的構成表現形式,應該是更為壯觀、更為美麗的物理圖景⋯⋯這並非是猜想,只是人類目前沒有這種技術手段,不能同時揭開所有分子的面紗。現在我們的研究方法對探索和認識物質的構成而言,就像地質鑽探一樣,從細胞至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到中微子,這樣不斷地向微觀世界探索,但卻無法從同一粒子的一個層次面上展開整體的研究,如果能那樣研究,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觀念將會發生根本的變化。有的科學家也已經看到目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李洪志大師說:“物體存在的形式是這樣的,可是它的表現形式卻不是這樣的。而我們的眼睛卻有一種功能,能夠把我們物質空間的物體給固定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狀態。其實它不是這種狀態,在我們這個空間中它也不是這個狀態。例如在顯微鏡下看人是個什麼樣?整個身體是一個鬆散的、由小分子構成的,就像沙子一樣,顆粒狀的、運動的,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運動著,整個身體都在蠕動著、運動著。身體表面不是光滑的,不規則的。宇宙中的任何一種物體,鋼、鐵、石頭都是一樣,它裡面的分子成份都是運動的,整個形式你都看不見,其實它都不是穩定的。這張桌子也在蠕動著,可是眼睛卻看不見真相,這雙眼睛能給人造成一種錯覺。

  不是我們看不了微觀下的東西,不是人沒有這個本事,而是人天生就具備著這樣一種本事,在一定微觀下的東西他是可以看的到的。恰恰我們人有了這個物質空間的這雙眼睛之後,就能給人製造這樣一種假相:讓人看不見。所以過去講,人們看不見的不承認,修煉界歷來認為這種人悟性不好,被常人的假相迷住了,迷在常人中了,這是宗教中歷來講的這句話,其實我們看也是有道理的。”(《轉法輪》)

至此,你應該明白大法弟子為甚麼冒著生命危險到處講真相?是為了救度你。因為人類就生活在迷的空間內,看不到宇宙的真相,聽不到宇宙的真理,看不到人類未來的真相。看看宇宙的真相、看看人類的亂象、再看看邪惡的真相、聽聽迫害的真相……,你就明白為甚麼神叫我們在危難時來救度你。

內外難分的物質空間

內外難分的物質空間 xiongxm 周四, 10/23/2014 - 02:07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23日】

內外有什麼難分的,誰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例如:一間房屋,室外為外,室內為內;對地球而言,地殼為外,地核為內;對人而言,皮膚為外,五臟六腑為內,等等。久而久之,這種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方法,不知不覺地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一種難以改變的觀念。

換一個角度來講,如果說人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物質都是外,也就是說,室外為外,室內也為外;地殼為外,地核也為外;人體中,包括皮膚、五臟六腑、血管神經和大腦等都是外。許多人一定會說,這怎麼對呢?明明許多屬內的東西怎麼都能說成是外呢?

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在物理學中,從物質微觀構成的角度來認識,就不難理解了。因為從物質構成的層次分析,有分子層次、原子層次、基本粒子層次等等。眼睛所能看到的各種物質都只不過是表面層次上的東西,確確實實都是外在的,而真正的“內”,是組成這些能看見物質中的微觀空間。站在這個角度上去認識問題、看待事物,人的觀念就會發生一個很大的轉變,眼睛所能看到的現實空間中各種物質,都只不過是一種外在的表面現象,是一種不斷變化的外在表現形式。

內與外是相對的概念,取決於觀察者所處的位置。以人體為例,從宏觀上來說,皮膚為外,其他內部組織為內。但對於細胞這一個層次而言,人體有各種細胞,如肝細胞、肺細胞、血細胞、腦細胞等,這些細胞相互之間並沒有內外之分。例如肝細胞和胃細胞、或血細胞和腦細胞,它們之間沒有內外之分,只是在人體內的位置不同。但對於細胞本身來說,其內外的區別則是明顯的,細胞的膜為外,細胞核和細胞質為內。

向深一層就是分子空間,分子組成了細胞。人身體最表面是細胞的最外層,但也有分子存在,身體從內到外都是各種不同的分子。分子密度小的構成了血液,分子密度大的構成了肉和骨頭等。對於相互之間的分子而言,也沒有內外之分。只能說有的分子在人體的外層,有的分子在人體的內部,這是針對人體而言。而真正對分子本身而言,其“外”是指分子的外層,“內”指分子的內部空間。

再深入一個層次則是原子空間。原子組成分子,分子又組成了細胞,那麼人身體最表面也有原子。人體從內到外都是各種不同的原子,對於相互之間的原子而言,也沒有內外之分。對原子本身而言,“外”是最外層電子,“內”就是原子核。再向更微觀領域也是如此。

由此可見,內中有外,外中有內,都是相對而言。例如:分子相對於原子及更微觀粒子而言,是“外”,屬外層,但相對細胞而言,分子又屬於“內”。在宏世界中,對地球而言,人站在地球上感覺空間無限,是在地球的“外”邊,但地球還在太陽系“內”,而整個太陽系又在銀河系之內。

相對論讓人們認識到,許多在三維空間看來是常識的東西,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但在四維空間中,也具有相對性,也是有條件的,並非絕對的真理。例如經典物理學中的許多定理和定律,在思維時空中,或在微觀物理學中都已不適用。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說明了經典物理學的局限性。

三維空間中時間的長與短、快與慢,空間的大與小、遠與近、上與下、寬與窄,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南北、輕與重等等,人們無時無刻不與此打交道。這些現象在人的頭腦中已逐漸形成了固有的觀念,正是這些人們認為是自然存在的現象,卻成了認識和理解另外空間存在的屏障。例如,說另外空間的圖景沒有大小之分,有誰能相信呢?可在頻率空間中確實是這樣,各種無線電波所攜帶的圖景就沒有大小之分,只有信號的強弱之分。又如,另外許多空間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位置上存在,又有誰能理解呢?可電場空間、磁場空間和能量場空間等許多空間能同時同地存在的事實,讓人們又不得不相信。再如,說人的視覺範圍很窄,在電磁波譜圖上為0.77μm—0.39μm,知道這原理的人都會承認。可是在現實生活空間中,說人的視覺範圍窄,還有許多看不到的空間和物質,許多人就無法理解了,常規思維和觀念就是這樣左右著人。

一張薄紙,向“內”看去無限的深遠;一朵鮮花裡是一個美麗的世界;一個沙粒裡有大千世界,等等,沒有幾個人能夠相信,因為人的眼睛無法直接看到。可是用現代物理學的觀點都能把這些道理說清楚,向微觀空間中分析,確實都存在著無限廣闊的“內”空間。所以認識這樣的問題,必須打破用眼睛觀察事物所形成的常規思維和觀念才能理解。觀念是阻礙認識事物真相的極大的屏障。

李洪志大師指出:“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佛教中講人類社會一切現象都是幻象,是不實的。怎麼是幻象呢?這實實在在擺在那兒的物體,誰能說它是假的呢?物體存在的形式是這樣的,可是它的表現形式卻不是這樣的。而我們的眼睛卻有一種功能,能夠把我們物質空間的物體給固定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狀態。其實它不是這種狀態,在我們這個空間中它也不是這個狀態。例如在顯微鏡下看人是個什麼樣?整個身體是一個鬆散的、由小分子構成的,就像沙子一樣,顆粒狀的、運動的,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運動著,整個身體都在蠕動著、運動著。身體表面不是光滑的,不規則的。宇宙中的任何一種物體,鋼、鐵、石頭都是一樣,它裡面的分子成份都是運動的,整個形式你都看不見,其實它都不是穩定的。這張桌子也在蠕動著,可是眼睛卻看不見真相,這雙眼睛能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轉法輪》)。

李洪志大師又指出:“現在人類科學的指導思想對於它的發展研究,只能局限在物質世界之內,當一種事物被認識了才去研究它,走這樣一條路。而在我們這個空間中摸不著看不到的,但客觀上存在的,而又能反映到我們的這物質空間來的現象,實實在在的表現,卻不敢去觸及,視為不明現象。固執的人硬是無根據而找理由說成是自然現象,另有用意的人違心的一概扣上迷信的大帽子,少於追求的人以科學不發達而避之。如果人類能從新認識一下自己和宇宙,改變一下僵化了的觀念,人類就會有一個飛躍。“佛法”可以為人類洞徹無量無際的世界。千古以來能夠把人類、物質存在的各個空間、生命及整個宇宙圓滿說清的唯有“佛法”。”(《轉法輪》-論語)

佛法《轉法輪》就在你的眼前,她是破除你常人觀念最好的方法,只要你讀《轉法輪》,你就會轉變你傳統的觀念;只要你讀《轉法輪》,你就會得到救度;只要你讀《轉法輪》,你就會返本歸真;只要你讀《轉法輪》,你就與常人不一樣……。

什麼東西能夠穿身而過?

什麼東西能夠穿身而過? xiongxm 周五, 10/24/2014 - 02:09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24日】

“子彈能穿身而過,那人還能活嗎?”許多人會認為這是個玩笑。可是,問題並不是這個意思,是說:“什麼東西穿身而過,人還毫無感覺?”“這怎麼可能呢?我們從來沒有看見什麼東西能夠穿過這個身體。”人們會這樣回答。

但是仔細想一想,能夠穿過身體的東西還不少呢!無線電波、超聲波、X射線、γ射線、宇宙射線以及中微子等等都能穿身而過,此時很多人會想起醫院的X光透視和超聲波檢查等,這才會相信確實有許多東西能夠穿身而過,人還毫無感覺。不僅如此,當站在微觀領域的角度觀察人體時,你會發現人體是空蕩蕩的,現實空間的一切物體都是不實的。越往微觀下觀察,發現各種物體包括人都會變得越來越“虛”,更奇怪的是,空間中許多極微觀的物質都能在人體及其他物體內象水流一樣任意地穿過,而人沒有任何感覺,真是不可思議!

李洪志大師指出:“用人眼睛看,人與人世的一切是立體的,其實呢,整個人類空間的一切物質、花草樹木,包括人、空氣,一切都是那麼大的粒子(分子)構成的。而在這一層粒子當中,一切是貫通的,包括人的身體。人自己沒有正念,那麼宇宙中,在三界中,一切不好的東西在人的身體裡川流不息,甚至於在這裡停留人也都意識不到。” (《美國佛羅裡達法會講法》)

“我們人體表面上用人眼看,這個人形與皮肉組織很細密。用大倍數大型顯微鏡觀看人體時,發現人的粒子與粒子組成的人體都象沙子一樣粗糙,是有很多縫隙的。如果人有那樣的技術再放大,縫隙就會大的驚人。更微觀的概念下粒子的這些縫隙大的簡直就像分子和星球之間的空間距離。這麼大的距離,更更微觀粒子構成的生命與物質隨便穿越不是很自如嗎?所以有的時候呢,一下子它會鑽到人的表面上來,表面上看的是此人,微觀上也是此人,可是中間加進了一個別的生命。”(《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

現實空間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對性,談到“虛”必然涉及到“實”,虛與實是相對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一塊石頭或一塊鋼鐵,誰都會說它是實的。可是當用極高倍數的顯微鏡觀察時卻發現,石頭和鋼鐵也是不實的,是由一個個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內部有很大的空隙。有人還發現固體中也有液體在流動,在顯微鏡下還觀察到有類似火山爆發的現象,再向微觀研究,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當觀察到原子系統內部時,再看看石頭和鋼鐵都變成“虛”的,是不實的,完全是一個虛空間,裡面除了電子繞原子核不停的運轉外,都是空蕩蕩的。人體也是如此,表面上看似光滑的皮膚,可是當你用放大鏡觀察時,發現就不光滑了,甚至會有一種厭惡的感覺。越往微觀觀察,你發現人體也是“虛”的,當觀察到原子內部層次時,你會發現人與石頭、鋼鐵、樹木以及其他物體的組成並無大的差別。

上述討論給人們帶來許許多多的思考,例如,微觀物質只能在人身體內穿身而過,是不是有些物質可以停留或滯留在人體內呢?如果能,這些物質停留在人體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涉及到我們人體的奧秘,也涉及到人們的認識觀念等一系列問題。更重要的是,往深層次探討下去,就會涉及到社會上很敏感的問題,諸如動物附人體、人體超常現象等。現在到農村,人們仍然會聽到許多關於狐狸或黃鼠狼附人體、鬧鬼以及各種奇異現象的發生。無論無神論怎麼破除迷信,為甚麼還有這種現象發生?為甚麼還會有人相信呢?是人的思想沒有根除這些東西嗎?追究起來都不是,因為這些奇異的現象和事實確實還在繼續發生,人們能夠耳聽目睹。現代科學無法作出合理的解釋,硬性地不讓去相信,這怎麼可能呢?人們會本能的產生這樣的疑問,你讓我相信,你得講出道理來。你不讓我相信,你也應該把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和道理解釋清楚,這是最起碼的常識。《西遊記》等古典小說中的故事人們認為是不可能的,說成是神話。現在再發生類似的現象,則也是如此。

研究這方面的問題,首先尊重的是事實,這裡的事實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只有能重複試驗,用科學儀器能檢測出來才是事實,很多奇異的現象是不會重複發生的,你自己沒親眼看見就認為不是事實,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另外,現在的儀器還不可能檢測出更微觀的物質,也不可能觀察到這些奇異現象。所以,現代的科學理論和儀器並不是萬能的,並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無神論自以為了不起,覺得人類能征服一切,豈不知所作所為給今後帶來多大的災難,帶來多少無法挽回的損失。人類實際上是很脆弱的,地球上的溫度平均升高几度,海平面就會上升,就有多少人無家可歸。一場看不見的流感或瘟疫的到來,就會把成千上萬的人送進醫院或墳墓。人類現在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土地的沙漠化、水資源的缺乏以及環境的污染等,都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人不信神更使人類的道德快速的下滑到毀滅的危險境地。

李洪志大師指出:“我告訴大家,由於現在社會人們在現有的科學帶動下越來越鑽到現實中來,而這個現實卻是假現實,而真正宇宙偉大的真相卻越來越被這個假現實所掩蓋蒙蔽。這是因為人自己造成的,是自己越來越相信這個表面。有很多古老的神話都是真實的,人們就把它當作是人編出來的故事。我今天把宇宙大法的傳出,因此而引發的一切和將要發生的一切,會震驚一切生命。將來會有更轟轟烈烈的事出現,因為法會到人間中來。人不相信的一切都會出現,會震驚的人目瞪口呆。可是不管這件事情有多麼大的強烈的反響,延續多長時間,再過數千數萬年以後,人們就會把它當作故事;再過多少年以後,人們可能同樣會把它當作人編出來的東西,人就是這麼低能。耶穌的出現現在不是有人否定嗎?說是人編出來的。東方的釋迦牟尼的出現現在不是也有人說是編出來的嗎?” (《美國東部法會講法》)

只有真相能解救
世道衰敗入深秋
五千文明花不秀
人心不古萬象亂
大難來時誰能救
末世法傳有原由
無道敗相不會久
善惡正邪正在分
神願好人能得救
甘露撒遍人世間
真相福音滿全球
網開一面快找尋
只有真相能解救

(《洪吟三》<只有真相能解救>)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 xiongxm 周四, 10/30/2014 - 02:05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0月30日】

古人常說“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現在很難有人相信這話是真的,都會說這是神話。實際上這已經是科學證實了的東西,可人們就不這樣認為,也不願接受這個事實,因為他無法親眼看到,無法親身體會到,被已經形成的舊觀念所束縛著。

下面所討論的粒子時空特徵,不但說明了“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這種現象的存在,就是比這更奇特的現象都會存在的。

時間與空間簡稱為時空,是現代物理學把時間和空間結合在一起的概念。談到粒子的時空特徵,可能會有人提出疑問,粒子有時空特徵這是事實,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怎麼會有時間特徵呢?實質上,任何物體都有時間特徵,站在三維空間的角度上說,就是任何物體都是有“壽命”的,“百年人生”談的是人的壽命,而在微觀粒子中,粒子的壽命差異就太大了。1965年,高能物理學的實驗就已經表明,電子的平均壽命至少大至二十萬億億年,核子的壽命長於一萬億億億年。與此相比,而有些粒子的壽命卻極短,而且短的達到驚人的程度。如果它們也有自己的“千秋萬代”的話,那麼把這樣的千秋萬代合在一起,也達不到一秒鐘的億億萬分之一!物理學家們也感到驚奇,為甚麼各種粒子壽命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從相對論中我們知道,空間和時間是不可分割的要素,那麼從宏觀到微觀領域,任何粒子都必然會存在相對的時空特徵,而且都是不同的。量度時間並不複雜,一般以地球自轉和公轉為標準,由此定出各種計時單位,如年、月、日、時、分、秒等。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月是把一年分為十二份,成為十二個月;日是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也就是常說的一天。在時間的計量單位上,1分=60秒,1小時=60分=3600秒,1日=24小時=86400秒。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常說的“時間”是以地球為參照物,在太陽系這樣一個系統中得出的,這幾乎成了一個一成不變的真理。

相對論給人們最大啟示,不在於四維空間的研究,而是讓人們辯證的、相對的看待這個現實空間和時間,形成新的時空觀。

例如,在太陽系中,也可以任何一顆行星作為參照物,從而得出不同的時間來。當以木星的自傳和公轉為標準時,所訂出的年、月、日、時、分、秒等單位,就與地球上的時間單位產生非常大的差異。因為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295倍,比地球大的多,而公轉的軌道與地球的公轉軌道也不一樣。對木星而言,它在太陽系中,也有它自身的時空特徵。天文學中計算和觀測出木星繞太陽公轉周期11.86年,自轉周期9小時50分。這些時間,還是站在地球這個時間概念上去認識和計算的。

假如你乘太空飛行器在木星上生活一年,那地球上已經過去11.86年了;如果在海王星上生活一年,地球上已經過去了164.8年。許多幻想小說中寫到太空人在太空旅行幾年,回到地球上,地球上的時間已經過去幾十年了,親屬、朋友及同事都已成為老年人,而太空人自己還是走的時候那樣年輕。這些故事都是很有科學道理的。討論到這裡,您不會再認為“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這句話是瞎編的吧!在更大的系統中,還存在著“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現象呢!討論到這裡,你會相信李洪志大師所說的:“佛教中有一本小冊子叫《西方極樂世界遊記》,說有一個僧人打坐煉功,元神到了極樂世界看到了景象,轉了一天,回到人間已經六年過去了。”(《轉法輪》p11頁)這裡沒有半點的虛構,講的都是法理。李洪志大師還說:“大家知道,佛不輕易開口的。要在我們這個空間張口說話,他可以使人類發生地震,那還了得!那轟轟的動靜。有的人說:我的天目看見了,他跟我講話了。他不是跟你講話了。有的人看到我的法身也是,不是跟你講話,他打出的意念是帶有立體聲音的,你聽到了就像他講話一樣。他通常可以在他的那個空間中講話,可是傳導過來之後,你聽不清他說的是什麼。因為兩個空間的時空概念不一樣,我們這邊空間的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而在那個大的空間當中,我們這一個時辰就是他的一年,比他的時間反倒慢。

過去有句話說“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是指那個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概念的單元世界,就是大覺者所呆的世界,比如極樂世界、琉璃世界、法輪世界、蓮花世界等等,是那些地方。”(《轉法輪》P109頁)

由於不同星球具有不同的時空特徵,表現出的差異特別大。例如,水星公轉時間是88天,自轉則需58天15小時,假如乘太空飛行器在水星上生活一年,那地球才過去不到半年。如果按天計算那就太難度過了,因為在水星上生活一天,地球已經過去58天15小時。如果在金星上生活一天,那就更糟了,因為金星公轉為224.7天,而自轉卻為243天。在那裡生活一天相當地球上的243天,這才是真正的度日如年呢!

在太陽系中,幾大行星分別表現出了各自不同的時空特徵,儘管差異很大,但對於更大尺度的空間而言,又顯得微不足道。在銀河系中,太陽系只不過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個小島,繞銀河系旋轉一週約需2億多年的時間。回頭再看看人類,短短几十年人生,與茫茫宇宙相比,連瞬間的瞬間都不如。

宏觀領域中的時空特徵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微觀領域中是否也存在時空特徵呢?回答是肯定的。最典型的是原子系統,原子核位於原子的中心,是非常微小的粒子,但卻集中了幾乎原子的全部質量,如同太陽系中的太陽一樣。原子中的電子繞原子核不停的旋轉,就像行星繞太陽一樣。在這樣一個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著的小小原子中,其時空特徵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

無論粒子的大與小,時空特徵的具體方面,也就是時間特徵,必然表現在粒子的自轉與公轉上。在微觀領域,粒子的自轉常稱為自旋。物理學的研究表明,電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等,都有自旋。儘管物理學中粒子的自旋還不能嚴格地等同於宏觀世界物體的自轉,電子也不能等同於實物中的圓粒子,但這不過是現代科學還未發展到那一步的緣故。所以我們有理由說明在原子系統中,由於電子的自旋和公轉,也會表現出時間特徵。各種電子繞原子核的旋轉軌道不同,其各自的時間特徵也不同。在這裡,也相應地存在著不同的年、月、日、時、分、秒等單位。電子自旋一週為一日,繞原子核公轉一週為一年。

有人會說,這簡直是在開玩笑,實驗已經證明,電子繞原子核的旋轉速度是極高的,現在所拍到的圖像是一種電子云,速度之高,還無法區分出旋轉的軌跡,怎麼轉一圈算一年呢?

我們還是這樣來理解這個問題,再過幾千年後,隨著這方面技術的發展,人們可能會發明一種壓縮技術,就是把人壓縮成像一個細胞、象一個分子、象一個原子、象一個電子 , 甚至於更小更小的人。到那時,如果你真能站在電子上,你會發現像現在站在地球上一樣,電子上真有白天黑夜,電子也沒有象人們現在所認為的高速旋轉。那裡也有太陽,不過這個太陽就是原子核,那裡的陽光實際上就是原子核射線,不過壓縮後的你不必擔心核輻射會傷害著你,因為你已經符合那種條件的要求了。

再一種技術就是把一個原子放大到象太陽系那樣大,此時,原子內的每個電子的體積都會象地球和行星一樣 ,當你站在電子上會看到什麼呢?你會看到原子核就像太陽一樣,東升西落,電子上也會有冷暖寒暑。現在有人會說這是天方夜譚,但是,現在的技術在幾千年前來說,仍然會有人說是異想天開。人類就是這樣發展過來的,思想在舊觀念的束縛之中,很難跳出來。您看了《轉法輪》就會明白這一切,您的思想就會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昇華……。

解憂
時間如水流
人生總帶惆
生生為何來
世世都在求
問天天不語
對月霧滿頭
迷向何人問
真相解天憂
亂世傳大法
一定有因由
(《洪吟三》)

容量可變的心理空間

容量可變的心理空間 xiongxm 周六, 11/01/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1月01日】

人的心理空間是一種狹義的精神空間,其容量也是可變的。物質世界的東西只起到載體的作用,並沒有什麼內涵。真正的內涵是精神空間的東西,這裡蘊藏著極大的能量。一句名言,無論寫在紙上,刻在石頭上,印在書本上,還是編織在工藝品中,等等,都改變不了它的內涵。一篇文章、一幅畫、一首歌、一件作品等等都是如此。這些具有內涵的東西存在於另外空間也就是精神空間之中。

精神空間與心理空間可以通過諧振或同化等方法進行相互溝通,當人的心理空間與外在的精神空間發生諧振時,心理空間就會從精神空間中獲得能量,人就會感覺到增添了許多力量。例如,一部小說就是作者精神空間的反映,所以通過作品能夠分析作者的心理狀態、品格和特點。這個精神空間在另外空間表現為一個場空間或頻率空間的形式,場強越大,越能吸引讀者。表現在這個空間就是故事情節在吸引著你,實際是你的心理空間完全諧振於小說中所形成的場,這與電子學中的諧振原理非常相似。能夠產生這種諧振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人的心理空間有一種需求,正好能與這種場發生相互作用,所以場的能量會吸引你。否則如果你的心理空間沒有這個需求,再好的小說也會感到無聊,沒有意思,根本的原因就是無法產生諧振。

宇宙中任何空間都不可能是真空的,精神空間也是如此。對於人來說,在他有生之年,他的精神空間(也就是心理空間)是可變的,一種物質排出去了,另一種物質就會充實進去。人的心理空間是十分複雜的,在這個空間中什麼樣的物質都有。為甚麼有人對黃色的東西感興趣?有人被賭博所吸引,有人追求功名,有人追求權利,有人則專注於某一領域的研究,等等,都是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空間的物質不同。有的人視錢如命,在他的心理空間充滿著對金錢的慾望,所以看見彩票他的眼睛會立即發光。有人則淡薄錢財和名利,但特別重感情,也是因為他的心理空間感情的物質比較濃。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是心理空間各種物質與外界客觀條件的反映。正是由於人的慾望和感情不同,才構成了這個豐富多彩而又矛盾百出的人類社會,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無不由此產生。

心理空間的容量是可變的,有的人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變得心地非常狹窄,使心理空間的容量變得很小。有的人則可能由於受一句話或一件事的啟發,變得心胸豁然開朗,實際上就是心理空間的容量變大。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空間受外部條件的影響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特別是青少年時代變化尤為突出。忍能使心理空間的能量增大,所以古人常說:萬事講一個“忍”字。忍並非易事,從字形上來看,是刀刃放在心上,肯定要痛苦的。但如果能忍得住,就會包容一切,使心理空間的容量變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肚裡能撐船。”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真正能做到者有幾人?

真善忍這部大法為甚麼如此震撼每一個人的心?就是因為這是一部宇宙的根本大法,是一部滋潤人們心田的心法。有多少人看了之後激動的說,這就是我日夜尋找的;有多少人說,這就是我畢生的追求;有多少人身體因此得到康復,多年的頑疾因此得到痊癒;又有多少人的心靈因此得到安撫;又有多少人的心性因此得到昇華,……

在《法輪大法 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中:

“弟子:隨著老師講宇宙結構越來越大,我的眼界和心胸似乎也在擴大著。老師這樣講目地是……?
師:你不都講出來了嘛。其實我在擴大你的容量,你們的一切也都要跟著擴大、增長。” 

在《法輪大法 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澳大利亞法會講法>中:

“弟子:怎麼擴大心的容量?

師:你在修煉當中自然就擴大了,這個不是有意識做的。執著放下的越多,心胸越寬廣,對事情的容量越大。”(《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李洪志大師指出:“我看到人類道德滑的很厲害,如果再這樣下去,人就會面臨更大的危險了。如果天上的神不把人當人看的時候才真的危險了。人是有人的行為的,有人的外形不一定是人哪,那猴子也有類似人的外形哪,如果人沒有人的道德規範,沒有人的道德標準的時候,神就不把人叫作人了,那麼人就面臨著最大的危險了。因為人是神造的,也是神管的,人類的正統文化是在神的授意下出現的,人偏離了人的規範,神就淘汰你。我發覺人是在不知不覺中、隨波逐流中把一切搞壞的,把自己搞壞了,也把社會搞壞了,特別是把人類的道德搞壞了。現在表現最明顯的是文化的魔變從而使人的性情變惡,所以社會上才出現了什麼黑社會呀、吸毒販毒啊、亂性與同性戀,人類瀰漫在嚴重說謊中等等很多很多,甚至黑社會的頭子都成了崇拜的對像。這許許多多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它正常嗎?人類的觀念都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還不只是這些呢,方方面面各個領域中人的思想都存在著很大的魔性。我傳這部法的目地就是要使人脫離這險惡,使人真的能在修煉中得度。”(《法輪大法 各地講法一》- 新加坡佛學會成立典禮講法)

“這個法是能度人的,是教人向善的,真正能從人的心性上、本質上改變你。那麼有許多人他不修煉,但是人知道了這部法,人就會做一個好人,人知道了做壞人會對自己有多大的傷害(鼓掌),他就會做好人。那麼也就是說正法一旦傳出來的時候,他必然會對社會是有益的。” (《法輪大法 各地講法一》- 新加坡佛學會成立典禮講法)

“這次我傳這部法是選擇了眾生都容易得法的時機開始傳的,選擇了所有宗教到了末期、人類到了最不好的時候開傳的。這時的世人心裡沒有了人的規範,也沒有幾人真心信神了,選在這個時候我把法傳出來。我剛才講了傳法中我為人負責,我為社會負責,其實也為神負責了,沒有干涉任何宗教,因為這時的宗教它們的神也都不承認了。因為社會到了這時候人心都不好了,可是我知道有許多人他還是有佛性善根的,只是隨著人類敗壞的洪流在下滑,所以此時的人還是能救度的,而且法大,度人的能力也大。” (《法輪大法 休斯頓法會講法》- 休斯頓法會講法)

“我就是說,解決人的根本問題不是在制定多少法律,不是怎麼樣限制人、制約人、管人,是怎麼樣啟迪人的善心,使人類的社會真正的高尚起來。任何外在的對人的制約都制約不了人心,也就是它治不了本。” (《法輪大法 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了解真相

歷經千古的飄泊
迷失在紅塵中拼搏
在誘人的現實中
忘卻了久遠的誓約
眾生等待的大法被塗抹
為甚麼助流推波
神在網開一面
真相能打開迷濛的鎖
不要再徘徊蹉跎
找回真正的自我
走出謊言的漩渦
了解真相
那是你等待已久的囑託

(《洪吟三》)
 

生命搖籃的細胞空間

生命搖籃的細胞空間 xiongxm 周六, 11/08/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1月08日】

細胞空間是人類用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到的一個空間,所以人們對這個空間的研究現在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在此我們簡述一下細胞和細胞空間的結構等內容。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的形狀各異,大小也不同,有的細胞很大,如雞蛋黃就是一個較大的細胞。一般生物體的組織細胞是很小的,平均粗細也有百分之一毫米左右。細胞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在生物界中,就有一大類單細胞生物,如阿米巴、某些真菌和細菌等,都是單獨一個細胞構成的。一隻螞蟻則由幾億個細胞組成,比較大的生物體則是由更多的細胞所組成。一個人則是由幾百億個細胞組成的!

細胞主要是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構成。植物的細胞膜外面還有細胞壁。從細胞的整個空間結構來看,細胞很類似於原子的空間的結構。細胞核在細胞內形似於原子核。細胞質是包括細胞膜內除細胞核以外的所有物質。在細胞質中分布著各種細胞器,並有分泌顆粒、色素粒和食物等內含物,其表面層分化為質膜。細胞質的成分不僅在不同的生物體間有所不同,就是在同一個生物體的各細胞間也不盡相同。細胞質在細胞內不停地旋轉或沿著一定的網狀路徑運動,細胞內的各種物質均參與這種運動。運動速度通常約為每小時3-5厘米,這對於小小的細胞核而言,旋轉的速度也就不算低了。在原子空間中,人們只發現了電子在圍繞原子核旋轉,那麼,如果再發現其他物質在原子空間中,這些物質不也是在不斷地繞原子核旋轉嗎?細胞質和各種物質微粒繞細胞核的運動多麼形似於電子繞原子核運動啊!

但是,細胞空間遠遠不象描述的這樣簡單,一般的真核細胞如上所述,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也有不規則的。細胞核內含有核液、染色體和核仁等。一個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但在某些情況下,細胞核可分裂成為多個而細胞不分裂,這樣形成多核細胞。還有一些細胞在成熟後核卻消失了,如人類的紅細胞。原核細胞見於細菌、支原體和藍綠藻,常小於10微米,見不到染色體也無核膜、核仁。原核細胞無線粒體等細胞器,也不採取有絲分裂方式。原核細胞分裂快,很少集合成群,沒有細胞間的聯繫結構。

細胞核內的染色體載有遺傳基因,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各種生物的染色體都有一定的數目、形狀和大小。果蠅的每個細胞裡有8條染色體,豌豆有14條,玉米有20條,而人體的細胞裡有46條染色體。但是,染色體越多,並不代表生命越高級,蛤蜊的每個細胞裡就有200條染色體。

每一物種的每一體細胞內都有一定數目的成對的染色體(雙倍體),生殖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為體細胞的一半(單倍體)。染色體分為兩類:有關性決定的為性染色體,其餘為常染色體。如人的體細胞46條的染色體中,其中44條是常染色體,2條是性染色體。男性有一條X和一條y性染色體,女性有二條x染色體。

核酸有二種:一種是核糖核酸(RNA),另一種是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是高分子量的複雜化合物,存在於一切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中,也存在於大多數已知的植物病毒和部分動物病毒以及一些噬菌體中。細胞內的核糖核酸,又分為三種:(1)轉移核糖核酸tRNA,或稱為可溶性核糖核酸;(2)信使核糖核酸mRNA;(3)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1965年,R.W.霍利描述了核糖核酸RNA分子的結構。核仁是RNA合成的住所。

脫氧核糖核酸因分子中含有脫氧核酸而得名。作為染色體的一個組分而存在於細胞核內,功能為儲藏、複製和轉送遺傳信息。線粒體、葉綠體、微生物以及許多病毒中均含有DNA。DNA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組成。1935年,T.D.沃森和F.H.C.克裡克描述了DNA的結構:由一對多核苷酸鏈相互盤繞組成雙螺旋結構。每個DNA分子可含數千核苷酸單位。

簡述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了細胞空間的複雜性。人、動物、植物以及各種生物都是由許多細胞組成的,也就是說細胞組成了生物的整體,生物體實際上就是大量的細胞有序的集合。細胞只要是在存活的情況下,就永遠在變化和運動之中,能對外界的作用和刺激發生反應,細胞與細胞之間能相互辯識並能建立起聯繫。在多細胞生物中,細胞按遺傳指令分別轉化為不同的類型。細胞能從周圍物質中攝取自己需要的成分,並能把這些成分變為供自己生長所需的物質。幾個細胞核共處在一個細胞質中時,各核的活動變為同步。在多細胞生物中,細胞在形態上分化、生理上分工並結合在一起象一個整體來行動。但誰來指揮這統一的行動,為甚麼?對人類來說還是一個迷。

更為有趣的是,研究結果已經表明,同類的細胞還可互相辨識相聚,甚至於不同物種的細胞混在一起時,也能按功能類型重新組合在一起。細胞間的這些辨識、通訊、聚集、協調、有序和同化等現象,與我們現實社會中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客觀現象並沒有什麼兩樣,細胞之間的吞食和廝殺與人類相互之間的殘殺和爭鬥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客觀現象的產生是不是根源於微觀中的這些因素呢?而微觀中的這些因素又來源於什麼原因呢?這應該是值得人們深思的。

細胞的功能和細胞之間的協同作用等現象,說明了每個細胞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那麼一個大的生物體,是由不同的細胞所組成,也可以說是由不同生命體所組成。每一個細胞都帶有這個生物體本身的信息和形像,現代生物工程中的基因技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李洪志大師指出:“你自己煉出的那個功,在極微觀下,那個功的微粒上和你的形像一模一樣。到走出世間法的時候,你就是佛體修煉了。那功都是佛體形狀的,非常漂亮,坐在蓮花上,每個小微粒上都是。而動物那個功,都是小狐狸、小蛇那東西,極微觀下的小微粒上都是這些東西。”(《轉法輪》)

人們常常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世界上千姿百態的生命,可是在微觀上,對RNA和DNA這樣的大分子,根據化學中同分異構的原理,其變化可以滿足一切生物界變化的需要,哪怕是再奇怪的生物,在這樣幾乎是無數的變化分布中,都可能產生,也是不足為奇的。關鍵是什麼神秘的力量來控制這些變化呢?由此人們可以相信神造人是真的,泥土造人是真實的,因為那樣的泥土是指分子,用分子造人,創造了這個世界,就這麼簡單。李洪志大師說:“因為神造人的時候不是在天上造的,是在地上造的,也就是說是利用地上的物質造的。在《舊約》裡面好像是有這樣的講法,耶和華用泥土造了人。其實分子是宇宙中最低的一層表面粒子之一,也就是說,在神的眼裡看這一層粒子就是地,那就是泥土。因為他們那個物質都是宇宙物質的精華,宇宙越往下來越低,物質顆粒越大越粗糙,也就是越不好,在他們來看也就越骯髒,所以,在他們的眼裡,天和地,與人認為的不一回事。”(《法輪大法 二零零四年紐約國際法會講法》- 二零零四年紐約國際法會講法)。“剛才我還講了一個問題,許許多多人說神造了人。有人講泥土造人如何如何,我們不講這些具體現象是怎麼造的。其實怎麼造的都有。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你造出來。任何物體都是活的,給你造出外形了之後,再造出內臟。人覺的人體非常複雜,而對大智大覺的神來說小小事一件。佛一想,在極微觀下用物質就給你造出內臟,很快就可以造出來。每一個物體形成的時候,就有一個生命注入進去。當然人還有副元神,許許多多的生命都來了,構成了人。講起來就是這麼一個情況。” (《法輪大法 美國法會講法》- 舊金山法會講法)

“宇宙的構成完全不象現在科學家講的大爆炸形成的。人根本就不是猿類進化而來的。當初達爾文拿出進化論的時候,進化論是漏洞百出的。他自己也是膽膽突突拿出來的,裡面最大的缺陷就是猿進化到人中間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沒有。實物到現在也沒有出現,到今天都找不著,可人卻接受了,而且信的象真理一樣。現在的實證科學是一種假相,人類的方向錯了,認識不到宇宙的真理,不敢承認另外空間的存在,可是另外空間各種說不清的現象卻能反映到人類這個空間來,人卻不敢接受它,不敢承認它,認為那是不科學。如果用現代的科學方法認識了所認識不到的,那它不都是科學了嗎?因為科學給科學下了定義,人就不敢超越去認識了。” (《法輪大法 休斯頓法會講法》- 休斯頓法會講法)

人類現在已繪製成了自己的基因圖譜,生物工程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這個世界。但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帶給人類的並不都是歡樂,許多人對這些技術的發展深感憂慮,因為這會給社會、倫理、家庭等方方面面都帶來極大的影響。誰能保證轉基因產品不會改變人體內深層的變化呢?等過十幾年或更長時間,當人們再發現轉基因產品對人類的危害時,可能一切都太晚了?人類正在走向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人生何為

歷史長河浪千重
百朝文物不相同
風雲豪傑知多少
一堆黃土伴英雄
輪迴轉生何時窮
長空萬裡為何宏
人生輾轉為等法
得法回天上蒼穹
(《洪吟三》)

細胞中真有一個「你」存在嗎?

細胞中真有一個「你」存在嗎? xiongxm 周五, 11/07/2014 - 02:09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1月07日】

提及這個問題,很多人不會相信,也有許多人半信半疑,也有人會相信這是真的,因為現代生物科學從“全息”的角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1839年,德國生物學家T.施萬和M.J.施萊登在細胞學說中提出“細胞是生物的基本粒子”。1855年德國病理學家R.菲爾紹說:“一切細胞都來自細胞”。由此人們認識到每個細胞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單位。一個細胞中包含了一個生物的全部信息,這一點在現代生物技術中已經得到確認,人們也不會再有什麼疑問了。可是,如果在幾百年前,你說從人的身體上取出一個細胞,能再造出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誰能相信呢?準會說這是一種迷信或者是神話,但現在的生物技術已經能把這種神話變成了現實。

《西遊記》中孫悟空從身上拔下一根毫毛,吹一口氣,變成了許多一模一樣的孫悟空,人們至今還認為這是神話故事。如果按照生物學中的全息理論來說,這就不是什麼神話了,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一根毫毛中,確實存在著許許多多孫悟空的信息。只是這個變化過程現代人還無法接受,可是再過幾百年,人們可能在幾分鐘內就克隆出一隻雞,到那時,人們的觀念已發生根本的轉變,就不會再懷疑了,因為許多幻想和神話都已變成了眼前的事實。

在現代科學研究成果的事實面前,人們不得不承認每個細胞中確實都包含了生物體的全部信息。人的每一個細胞中都儲存了一個人的全部信息,例如,人有肝細胞、肺細胞、腦細胞等等,但每個細胞上都含有人的全部基因。肝細胞上含有眼睛的基因以及其它各組織的基因。但為甚麼肝部、肺部或皮膚等部位不會長出眼睛來呢?通過研究人們發現,肝細胞在基因上有一種物質控制著眼睛的基因或其它基因都不能生長,在閉合著,只能使肝細胞的基因生長。其它細胞的生長原理也與此相同。

試想一下,如果在微觀上有某種能力,或者再過若干年生物工程技術能達到那一步,不就可以開啟肝細胞或任何一個細胞中的眼睛基因嗎?到那時,人不就可以真正地用手、用腳、或用肚子及任何部位去認字看東西了嗎?那麼對人體各種奧秘的研究不就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嗎?

李洪志大師說:“我們所說的天目,實質上就是在人的兩眉之間往上一點連結松果體這個位置上,這是主通道。身體還有許許多多的眼睛,道家講每個竅都是一隻眼睛。道家把身體的穴位叫作竅,中醫叫穴位。佛家講每一個汗毛孔都是一隻眼睛,所以有的人用耳朵識字,還有用手、用後腦勺看,還有的用腳看,用肚子看,都是可以的。”(《轉法輪》)師父詳細闡述了天目的結構和開天目的原理,都是非常有道理的,用現代科學理論都能解釋通的。

人們的思維觀念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實在不斷地改變,但是如果進一步說,每個細胞中都包含著生物體的個體形像,也就是說,你的每一個細胞中都有一個“你”存在。人們又不會相信了,因為誰也沒有看見呀!這怎麼會呢?有人說,現在把人的細胞放大到幾千甚至幾萬倍,也沒有看到人的圖像啊!只看到了人的細胞核、線粒體、染色體等。對,在現有的技術手段和研究方法上,就是把細胞放大幾百萬倍,甚至幾千萬倍,也不會看到人的形像。因為圖象不在這個空間,而在另外空間顯現,無線電波中的頻率空間和場空間最能有力地說明這一問題。我們都知道,各種電視圖象信息都瀰漫在這個空間中,但是如果我們用放大倍數極高的放大鏡,去觀察空中無線電波所攜帶的這些圖象,能看見嗎?是永遠看不到的,因為方法和手段都不對,都不符合頻率空間的要求,所以就看不到。只有採用相應的諧振等方法,用相應的接收設備才能看到不同空間的圖象。

同理,用顯微鏡或放大鏡觀察細胞中的生物體形像也是看不到的,必須採用其他的技術和方法才能看到細胞中的生物體形像。放大鏡只能把物質在三維空間中的形像表現出來,例如,把細胞放大後可以看到染色體,再把染色體放大,人們又繪製成人類基因圖譜,這就是人體信息在三維空間的表現形式。人體在不同的空間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要想看到每一空間的形像,那就需要有相應的方法。

李洪志大師又說:“你的五臟六腑都是你這個本人的形像;你的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是你本人的形像;你的每個功的微粒都是你本人的形像。”“我剛才講的可不是什麼迷信。我們現在科學就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了。小白鼠切片,把它的細胞,切下來的一塊細胞,用什麼傳導,離遠距離的上千裡的接收到之後,細胞顯現的圖象就是那個小白鼠的形像,一個細胞。這不是我講的玄而又玄的,現在科技發展到今天有許多你認為是迷信的東西,現在都被證實了是科學。”(《轉法輪法解 》<在廣州講法答疑>)

如果你相信細胞中真有一個“你”的存在,就會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對於細胞中的那個你,如果再往微觀下看,那個你是不是也是由細胞組成的呢?肯定是,只不過那個細胞太小了。無論大小,在那個細胞中也會有一個完整的你存在,以此類推,再往更微觀下看,是沒有窮盡的,但仍然有一個你存在。人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很難承受這種推理結論,就是真實存在的,他也會反過來否定他所未能看到的一切,甚至他對科學已證實,但自己又看不見的東西都會產生懷疑。

實際上細胞中不僅僅只有一個“你”自己的存在,國外有許多科學家曾說過,人的一個細胞中是一個整體的物理圖景。從現代的生物科學的研究中也能說明這一點,在細胞中,真正帶有個體基因的是DNA,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而DNA在細胞內只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如果DNA代表了你,那細胞中的大多數物質又代表了什麼呢?又是什麼形像呢?所以,作為整體觀來說,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小世界,

今天當我們用科學的事實來證明時,回頭再看看中國古代的科學,早在幾千年前就以整體觀的思想看待這個宇宙和物質的構成。例如,道家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這種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早已從整體上說明了物質實實在在的存在形式,而我們時常把這當成一種哲學思想來研究,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作用非凡的能量空間

作用非凡的能量空間 xiongxm 周三, 11/12/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1月12日】

能量空間是一種廣義的空間,任何一種空間都具有能量的存在。一個空間的能量的作用可以超越於不同的另外空間。如原子核的裂變反應,就突破了原子空間,反映到分子空間和現實空間。

一般來說,能量是指做功的能力,是物質運動的一般量度。相應於不同形式的物質運動,能量可分為機械能、分子內能、電能、化學能、原子能等。熱能是一種最普遍的一種能量,是一系統中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工程技術中常常把熱能轉變成機械能而加以利用。電能在現代技術中應用最廣,涉及到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電能和磁能緊密聯繫,運動的電荷產生磁場,而變化的磁場引起電場。能量的傳遞可以是粒子的相互作用,也以輻射的方式即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由於加速運動的電荷或電磁場隨時間的變化引起輻射能,當輻射能被吸收或發射時就產生能量和動量的傳遞。光、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都是能量的電磁輻射傳播。核能是原子核內部的能量,當核結構發生變化時可以放出。

能量守恆是物質運動的最普遍的規律之一,是指封閉系統中相互作用物體或粒子的能量保持恆定。能量守恆定律有助於探索物質世界中的未知事物,例如各種反物質粒子就是先根據這個定律作出假定,然後在實驗中逐步得到證實的。

從另外空間的特點及層次劃分中可以看出,能量在各個空間中都存在,越是微觀空間能量就越大,其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如分子的熱運動在分子空間中表現為分子的動能,而在現實空間中卻表現為熱能。在微觀領域中,人們認識到,所有各種形式的能都可簡單地看成為各種原子或核子的勢能或功能,例如拉長的彈簧具有能量,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彈性能,但從微觀來看,彈簧是由包含原子所構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所組成,而原子核和電子之間具有電的相互作用力,這樣拉長彈簧的能量是電能而不是彈性能。勢能是存在於粒子相互作用的位置關係而不是它們的速度。當彈簧復原,各原子間的電吸引力使它們拉緊在一起,引起彈簧收縮,這就是由勢能變為原子移動的功能。由於另外空間與現實空間都是同一時間在同一位置上並存的,所以作為不同形式的能量在現實空間中可以同時存在,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如風能、熱能、電能、磁能、光能等等。能量在不同的空間中還可進行傳輸和存儲,如利用微波進行電力的遠距離傳輸等。不同空間存儲著不同的能量,原子能的利用與開發說明了微觀粒子空間中含有巨大的能量。人們知道,太陽黑子爆發時,太陽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並伴隨著猛烈的爆炸聲。這些能量在各個頻率空間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傳到地球上,例如太陽黑子的爆炸往往引起短波無線通信的中斷等等。而巨大的爆炸聲由於在聲頻(20—2萬HZ)範圍,受真空的屏蔽作用,所以人耳無法聽到這種爆炸聲。

以上所討論的能量形式都是人們能夠觀察或探索到的,但有些空間的能量現代技術還無法檢測到,如思維空間的能量。思維是哲學和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各種學說、各種學派眾多。一般認為思維是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實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也有人側重研究思維的基本組成成分是什麼。但一般人們都會承認存在著思維空間,而且每個人思維空間都是不同的。既然存在著思維空間,那麼思維空間中的物質及能量形式如何呢?儘管我們現在還無法檢測到這種物質的存在,但思維空間的能量作用於客觀世界的事實使人們都能親自感受到的。思維空間所產生物質和能量對於我們討論和認識宇宙空間中的一些奇異現象是非常有幫助的。

還有的能量形式可以用現代技術檢測到的,也不敢大膽的承認。例如氣功,李洪志大師說:“我做過試驗,許許多多的氣功師也都做過這樣的測驗,測定他的能量。因為這個功中的物質成份我們現有的很多儀器都能夠測出來,也就是氣功師發出的成份只要有那樣一種儀器存在,就能夠測定功的存在。現在的儀器可以測定紅外、紫外、超聲、次聲、電、磁、伽瑪射線、原子、中子。氣功師都有這些物質,還有些氣功師發出來的物質測定不了,沒有儀器。凡是有儀器的全部能測定出來,發現氣功師發出的物質是極其豐富的。

在一個特殊的電磁場的作用下,氣功師可以發出強大的輝光,特別漂亮。功力越高,發出的能量場越大。而常人也有,卻是很小、很小的一種輝光。在高能物理學研究中,人們認為能量就是中子、原子這些東西。許多氣功師也都測過,比較有名望的氣功師都搞過。我也被測定了,測定發出的伽瑪射線和熱中子超過正常物質放射量的八十倍到一百七十倍。這時,測試儀器的指針指到極限了,因指針到頭了,最後多大還不知道。這麼強大的中子,簡直不可思議!人怎麼會發出這麼強大的中子?這也證明我們氣功師是有功存在的,是有能量存在的,這一點在科技界得到證實了。” (《轉法輪》)

“我們煉功時周圍會出現一個場,這個場是什麼場?有人說是氣場、磁場、電場。其實你叫它什麼場都不對,因為這種場包含的物質是極其豐富的。構成我們宇宙所有空間的物質,幾乎這個功裡邊都有,我們把它叫作能量場還比較合適,所以我們通常就叫它能量場。

那麼這場起什麼作用呢?大家知道,我們正法修煉的人會有這麼一種感覺:因為是正法修煉過來的,它是講慈悲的,它是和宇宙真、善、忍特性同化的,所以我們學員坐在這個場裡都有感受,思想裡沒有壞念頭,而且我們許多學員坐在這裡連抽菸也想不起來,感覺到一種非常祥和的氣氛,非常舒服,這就是正法修煉者所攜帶的這種能量,在這個場的範圍之內所起的作用。將來你從這個班上下去之後,我們絕大部份人都是有功的了,真正出了功的,因為我傳給你的是正法修煉的東西,你自己也按這個心性標準去要求自己。隨著你不斷的煉功,按照我們心性的要求去修煉,逐漸的你的能量會越來越大。

我們講度己度人,普度眾生,所以法輪他會內旋度己,外旋度人。外旋時他發放能量,使別人受益,這樣一來,在你能量場的覆蓋面之內的人都會受益,他可能覺的很舒服。不管你走在街上也好,在單位、在家裡都可能起到這樣一種作用。在你的場範圍之內的人可能無意中你就給他調了身體,因為這種場可以糾正一切不正確狀態。人的身體是不應該有病的,有病就屬於不正確狀態,它就可以糾正這種不正確狀態。有壞思想的人,想不正確的東西的時候,在你場的強烈作用下,也能改變他的思想,他可能當時不想壞事了。可能有人想罵人,突然間改變思想,不想罵了。只有正法修煉的能量場,才能起到這樣一種作用。所以在過去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叫作“佛光普照,禮義圓明”,就是這個意思。”(《轉法輪》)

音樂空間、語言空間或藝術空間等空間中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能使人振奮精神,也能使人陶醉,還能使人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及行為,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一首歌曲、一篇名著、一句名言、一幅繪畫等,都會產生人們認識不到的效果。例如:日本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當第一次聽到《二泉映月》時,激動地跪在地上抱頭痛哭,是什麼力量讓他感到如此強烈的震撼呢?每個人對不同的音樂、繪畫、文章、故事等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從某篇文章中感到一種力量,有人從一段名言中感悟到和昇華到某一種境界,還有人從別人的教誨中受到極為深刻的教育,等等。這究竟為甚麼呢?就好像從這些作品中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這個現實空間中體現出來,表現在人的身上就是一種能量和精神。如果說語言、音樂、繪畫或文章本身就是力量,那為甚麼有的語言和音樂讓人聽了不但沒有力量,反而讓人心煩?為甚麼有些名著和著名歌曲有的人深深喜愛,有的人則不喜歡呢?這些作品的能量究竟在哪裡呢?心理學的研究把這些現象都統統歸結為精神作用。

從空間的角度來討論,音樂空間、語言空間以及藝術空間等,都是頻率空間和場空間的一種表現形式。各種作品在另外的空間中會產生強大的場,其能量就蘊藏在不同的頻率空間或場空間中。對於人類來說,要想獲取這些能量,必須溝通另外的空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共鳴”、“同化”或“諧振”。當人的心理空間諧振或同化於這些頻率空間時,就會從中獲得能量。有些人對音樂不感興趣,或不懂音樂,人們會說,這個人沒有音樂細胞,實際上就是這個人不能諧振於音樂空間的頻率,無法和音樂空間溝通。對於思想境界而言,也是心理空間的一種表現,思想境界越高,在頻率空間和場空間中的能量就越大。李洪志大師說:“一個有天份的音樂家啊,他為甚麼能寫出那樣的曲子?他為甚麼能夠流芳百世?不只是因為旋律優美,音樂內涵來源於一個人的好品質與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天生的才能,這是從常人方面講。修煉人的人生是改變的,而且是超越常人層次的。大法弟子,你們真的能夠走出自己的路時,你們的東西要比常人有名的音樂家還被人尊崇,會流芳百世、千世,因為你們是大法弟子,路正,你們做出的東西人類將永遠都要學用。”(《音樂創作會講法》)

救你實在沉

神路通天門
識途有幾人
謊言迷住眼
不信已來神
八千萬冤墳
五千文明焚
為何不自捫
神佛轉法輪
法徒血洗塵
為的是蒼生
救你實在沉
(《洪吟三》)

星球有沒有波動性?

星球有沒有波動性? xiongxm 周日, 11/16/2014 - 02:20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1月16日】

談到這個問題,會有人說又是一個奇談怪論。巨大的星球,又自轉和公轉,怎麼能波動呢?從來沒聽說過,也沒看見過 。為了便於討論和認識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物理學中量子與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量子是指能量等物理量取分立值的天然單位。1900年,物理學家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式發現了物質這種不連續的量子性質。他發現物質吸收或發射的輻射能量量子,其大小為hυ(其中h普朗克常數,υ為輻射的頻率)。能量分化為量子的現象,只是普遍規律中的一個例子,其他物理量如動量矩等也是量子化的。每一種量子的數值都很小,所以在較大物體的運動中量子化不發生顯著影響,各量猶如能連續變化一樣。但對於電子、原子、中子、質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來說,這種量子化效應就不能忽略。

例如,光在某些方面表現為連續的電磁波,而在亞微觀水平上,它是以分立量或量子發射或吸收的。給定波長的光,所發射或吸收的一切量子的能量和動量都相同。這樣的類粒子的光包稱為光子。如前所述,人們會認識到,量子並不是人們通常所想像的圓圓的,具有光滑表面的小粒子。從量子的大小為h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去掉普朗克常數h量子的大小就與頻率υ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當物質的變化頻率極高時,波長極短時,物質就顯示出粒子性。

量子概念這一事實證明了不同的頻率空間、不同的場空間和不同的粒子空間,因為其物質的構成是具有無形邊界的微觀粒子,所以這些空間和物質能同一時間在同一位置上存在。

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電子、光子及電磁波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二十世紀初人們首先發現光在光電效應等現象中顯示出粒子性,在干涉、衍射等現象中則顯示出波動性,由此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L.德布羅意類比已從實驗證明的光的二象性,提出粒子也可能有波動性。三年後,在實驗上探測到了電子的波動性。物理學中把對微觀粒子所具有的波動性的描述稱為德布羅意波,也稱物質波或實物波。微觀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質量越大,波動性越不顯著,所以日常所見的宏觀物體都只看作具有粒子性。

大尺度空間中的星球、星系等等是否也有有波動性呢?這是一個值得人們猜測和探索的重要課題。如果真能證實星球和星系具有波動性,那人類的宇宙觀將發生一個根本的轉變。我們人類所居住的這個地球就真像一個電子一樣,只不過是大尺度空間波動中的一個微粒。浩瀚的星空都處於波動中,而且受控於一種奇妙的弦振動中。這種弦振動不是像水一樣波動,而是立體的,遍布於各個空間,所以從微觀到宏觀,整個宇宙都是和諧的、有序的。有些科學家在許多年前也猜測宇宙可能處於一種弦振動之中。

那麼為甚麼觀察不到星球的波動性呢?怎樣才能觀察到這種波動性?這首先涉及到我們觀察者所處的位置,現在我們站在星球上,連星球(地球)本身的自轉和公轉都無法直接感覺出來,怎麼能觀察和感覺到星球的波動性呢?假如人們站在電子上,也不會感覺到電子的自旋和公轉,更不會觀察到其它電子或微觀粒子的波動性,是同樣一個道理。

實驗表明,電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的性質告訴人們,波動性和粒子性不能同時存在,就是當物質顯示波動性時,粒子性就不顯現。當物質顯示粒子性時,波動性就不顯現。

從電磁波譜圖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頻率和波長是一個無窮區間,而人類的觀察角度,也就是視覺範圍,在可見光處,範圍只有0.77μm—0.39μm之間。此時我們所觀測的波長較長的電磁波是顯現波動性。但是,當電磁波的波長越來越短時也就是頻率越來越高時,在藉助測試技術和手段的情況下,人們發現在波長極短的情況下,電磁波則顯示出粒子性。在波粒二象性這一現象被認識之後,我們看到物理學家在表述這一現象時是十分嚴謹和客觀的,也就是說,在波長極短的情況下,物質“顯示”出粒子性,而不是物質“變化成”粒子。這說明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在波長極短的情況下,物質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而是物質在不同的頻率空間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波粒二象性與觀察者在電磁波圖上所處的位置有關。

在電磁波譜圖上,如果把你的觀察位置移到微觀粒子,也就是比電子還小的位置上去觀察時,你會發現原來所說的微觀粒子如電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質子等等,都變成象星球或星系一樣龐大,哪有什麼波動性啊!你會發現比電子更小更小的物質微粒才顯示出波動性呢!

同樣道理,如果把你的觀察位置移到電磁波譜圖中波長極大的一端,也就是站在幾百億光年這個波長的角度再去觀察時,就會發現現在的太陽系也只不過象原子一樣大,地球等行星如同電子一樣飄來飄去,地球上的山山水水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成了看不見的更小更小的微粒。那時,太陽系、星球及銀河系等也會顯示波動性。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電磁波的波長很短時,它雖然顯示出粒子性,但每個粒子中仍然是電磁波,只不過是波長極短、頻率極高,類似於光子(hυ)罷了。那麼每個粒子中也必然能反映出它所攜帶的整個物理圖景信息,這並非是臆想和猜測,現在人類無法證實,是因為沒有這樣技術和手段,隨著技術的發展,也可能有一天,人們能發明一種解調技術,把光子中的頻率(υ)解調後,從一個光子中就可獲取所攜帶的整個物理圖景信息。

英國天文學家邦諾(W.B.Bonnor)曾論證過,宇宙已經過了無數多個收縮—爆炸—收縮的循環,每一個循環大概要經歷數百億年。換句話說,他們主張一個“振蕩的宇宙”。1965年,桑德奇提出,每一次震盪得周期是820億年。

李洪志大師指出:“人類所知道的這個宇宙,用望遠鏡看到的,也是分子組成的這層表面粒子構成的空間中的東西,所以它還是沒有超過這個空間。至於說這個宇宙的運動,當然大家知道地球在圍繞太陽運轉,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運轉,物質在運動,其實還有更大的運動形式。前幾年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那個地球象喘氣一樣,它是會一脹一縮的。我們的地球它是分子構成的,那麼更微觀的、更小的那個生命組合體在地球裡邊生存的那個生命組合體,看地球是不是個宇宙?構成地球裡邊的一切分子不都是星球嗎?它也是一層宇宙。那麼,它的這種浮動,大家想一想那是什麼?那不和今天他們看到的宇宙中的那個現象是一回事嗎?” (《法輪大法 加拿大法會講法》- 加拿大法會講法)

別讓我為你遺憾

你為何依然相信謊言
一再拒絕神的呼喚
迷失的生命啊
我真心為你深深的遺憾
無論有緣還是無緣
我都默默為你祝願
願你早日看清真相
願你平安度過劫難
只要讓良知衝破偏見
你也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不要等到悔恨莫及的時候
不要讓遺憾成為永遠的遺憾
(《洪吟三》)

眼睛看到的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

眼睛看到的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 xiongxm 周四, 11/20/2014 - 02:07
羽化


【正見網2014年11月20日】

如果懷疑眼前所看到的這個世界的真實性,很多人會認為這人可能精神上出了問題。眼前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景象怎麼能不是真實的呢?這山山水水、日出西落的場景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眼前,怎麼會是虛假現象呢?

為了深刻了解和認識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分析一下眼睛與視覺。眼睛是感受光的感覺器官,視覺使物體的影響刺激到眼睛的視網膜所產生的感覺。眼有以下幾個類型:1,眼點:存在於低等動物。單細胞的鞭毛蟲有眼點,它是細胞內微小的特化部分,比其他部分對光照更敏感。蚯蚓的體表有眼點,它是特化的感官細胞。扁蟲的眼點較複雜,是由一簇感光細胞組成的。2、單眼:是由許多感光細胞組成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晶狀體和視網膜。從光學結構看,外界物體在眼內產生倒像。蜘蛛的單眼發達,它們有兩種單眼,即前中眼和側眼。有一類蜘蛛的前中眼,沿視軸有四層感官細胞。不同距離物體的像落在不同的感光層上。3、複眼:由許多密集的小眼組成,多少不等,有的可多達幾萬。每個小眼實際上是一個單獨的眼,由一個六角形、長方形或圓形的管、一個晶狀體和一個感覺成分(感杆)組成。感杆可通過自身的晶狀體或通過臨近幾個晶狀體接受光線。不論是哪一種情況,臨近晶狀體的視野相互疊合,使之看到一個多重像,這個多重像在腦中被部分地綜合在一起。蒼蠅和蜻蜓就是複眼結構。4、照相機眼:人、脊椎動物和頭足類軟體動物(如烏賊等)具有這類眼。它的光學原理與照相機很相似。科學實驗已經證明,生物對光的感受能力因種類不同而異。例如,人或某些動物能感受波長在0.77—0.39微米之間的可見光;有些種類能感受波長更短的紫外線;個別種類能感受波長更長的紅外線。有些動物只能區別物體的明暗,有些則能區別物體的顏色;有些種類善於觀察物體的形像,有些種類則善於觀察物體的移動。這與各自眼睛的構造直接相關。不同的眼睛結構對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個世界會描繪出不同的景象和樣子。都是照相機式的眼睛,還存在色盲,看什麼東西都是灰色的。各種動物眼睛的大小、形狀、結構等都存在極大的差異,同一世界、同一個物體 ,在他們的眼中都是不同的。在動物的感受中,它們不會為人們建立起一座座大廈而感到高興,只會為人們毀壞他們的家園或巢穴而感到恐懼、驚慌和憤怒,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把對人類的感受的基因流傳給下一代。

人們的時空觀是靠我們的眼睛觀察事物而形成的觀念。假如一個人先天失明或耳聾時,在他的頭腦中就不會存在我們這個時空觀的概念。他只能依靠能觸摸來感知這個世界,儘管他還在物質世界之中,但就好像掉在黑黑的迷洞中一樣,他不知道還存在著光明與黑暗、美與丑等,他所感受的是溫飽與飢餓、冷與暖。當治癒好他的耳聾和失明,使他能夠看到這個世界的圖景,聽到聲音時,他會感到世界真是奇妙無比,頭腦中原有的觀念會蕩然無存。

那我們眼睛看到的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呢?為甚麼還會提出疑問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由於人類的眼睛結構都是一樣的,是照相機式的眼睛,所以在人們的頭腦中就形成了一種共識,同時也形成了一種很強的觀念,認為物質世界就是這樣一種存在形式,是固定不變的,天經地義的東西。假如有的眼睛是複眼式結構,他看到的這個物質世界就會是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同一種物體,不同的眼睛會描繪出不同的形態,那麼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究竟如何呢?哪種眼睛看到的是真相呢?

第二,眼睛有一種視覺殘留效應,我們知道,電影、電視都是利用了人眼睛的這一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感覺上的活動圖像。實際上人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物質、一切景象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眼睛的這種視覺殘留效應卻把這些都看成是靜止不動的。例如,當人們用眼睛去觀察一棵正在發芽成長的植物時,不會發現植物是動的,也看不到植物的生長過程,因為這種生長過程對於人的視覺來說,簡直太慢了,相當於靜止不動。可是當用慢速攝像機拍下全過程之後,再看看植物的生長過程或鮮花盛開的過程,人們就會驚嘆不止!假如眼睛能像慢速攝像機或高速攝像機一樣再看看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切,那將是太奇妙了!

第三,眼睛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又是有分子組成的,所以眼睛無法直接看到小於細胞和分子的物質而且看不到微觀物質的不斷運動形式,更無法看到原子、電子、原子核等微觀粒子的存在形式。物理學家曾指出,如果你要看到物質所表現的真相,那會打亂你的常規思維!改變人的觀念,不是改變人的常規生活思維。確實是這樣,如果人的眼睛能看到所喝的牛奶中都是高速旋轉運動的小粒子,那誰敢喝牛奶啊!如果你能直接看到微小的物質,也就是眼睛像放大鏡一樣,你會無法生存在這個社會中,因為那時你再看看人的臉和皮膚就不再是光滑的了,你思想中會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第四,因為眼睛是光的感受器官,而光又是電磁波的一種,具體的電磁波則是由頻率或波長的大小反映出來的從電磁波譜圖上分析,也可視為頻率或波長的感受器官,人的眼睛觀察事物是通過視神經傳送到大腦上去成像,這段能感受到的頻率或波長僅在0.77μm—0.39μm之間,這小小的可見光區域在整個電磁波譜圖上簡直是太狹窄了,窄的用語言無法形容,因為電磁波譜圖從Fº—F∞是無限的。然而,就是這樣狹窄的一個可見光區域,去讓人類能看到的是廣闊無垠的空間。也正是這個狹窄的區域,讓人對所看到的這個世界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這就是全部的宇宙空間了,把人們的思維用一種觀念完全束縛在三維空間之內,深陷在其中,無法跳出來,也無法擺脫這種束縛。當現代科學證明眼睛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質僅占宇宙物質的0.01%時,人們思維中是真正難以理解和接受這種現實,就連科學家心理上也難以接受這種現實。可這一切又都是真實的。如果人類能看到另外99.9%的物質時,這個世界又是什麼景象呢?那才是從黑暗中看到真正的光明,回頭再看看這個0.01%的物質空間存在形式是多麼的狹小和黑暗,這正是一個迷的世界,我們恰恰生活在迷中,阻礙我們認識事物真相的障礙恰恰是人的觀念。

以上我們談的僅僅是人的肉眼,李洪志大師說:“我們首先說一說我們人的這雙肉眼。現在有些人認為這雙眼睛能夠看到我們這個世界中的任何物質、任何物體。所以有些人產生了一種固執的觀念,他認為通過眼睛看到的東西才是實實在在的;他看不見的就不相信。過去一直認為這種人悟性不好,有些人也講不清楚為甚麼悟性不好。看不見就不相信,這話聽起來很在理呀。可是在稍微高一點的層次中看,它就不在理了。任何一個時空,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當然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物質結構,有不同的生命體的各種顯現形式。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佛教中講人類社會一切現象都是幻象,是不實的。怎麼是幻象呢?這實實在在擺在那兒的物體,誰能說它是假的呢?物體存在的形式是這樣的,可是它的表現形式卻不是這樣的。而我們的眼睛卻有一種功能,能夠把我們物質空間的物體給固定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狀態。其實它不是這種狀態,在我們這個空間中它也不是這個狀態。例如在顯微鏡下看人是個什麼樣?整個身體是一個鬆散的、由小分子構成的,就像沙子一樣,顆粒狀的、運動的,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運動著,整個身體都在蠕動著、運動著。身體表面不是光滑的,不規則的。宇宙中的任何一種物體,鋼、鐵、石頭都是一樣,它裡面的分子成份都是運動的,整個形式你都看不見,其實它都不是穩定的。這張桌子也在蠕動著,可是眼睛卻看不見真相,這雙眼睛能給人造成一種錯覺。

不是我們看不了微觀下的東西,不是人沒有這個本事,而是人天生就具備著這樣一種本事,在一定微觀下的東西他是可以看的到的。恰恰我們人有了這個物質空間的這雙眼睛之後,就能給人製造這樣一種假相:讓人看不見。所以過去講,人們看不見的不承認,修煉界歷來認為這種人悟性不好,被常人的假相迷住了,迷在常人中了,這是宗教中歷來講的這句話,其實我們看也是有道理的。

這雙眼睛能夠把我們現有物質空間的東西固定到這種狀態,除此之外,它沒有什麼大的本事了。”《轉法輪》P42頁。

要想看到宇宙的真相,你必須返本歸真,返回到你先天善良的本性上去,你才能看到。你只要看《轉法輪》,你就會明白一切,因為這是一部天書,是古今中外的一部奇書。你只要看《轉法輪》,你就知道人為甚麼來到這個世上?你就知道生活中為甚麼有苦又有甜?你就知道自己現在為甚麼是這個樣?……《轉法輪》可以為你破解一切之迷。

喚醒

千古人間一台戲
輪迴轉生換場地
生生角色不一樣
多少荒冢祭風雨
遙望長天天不語
多少恩怨都是迷
人生大戲為誰演
真我是誰來這裡
大法洪傳耀寰宇
神功喚醒千百億
魔難陪我駕長車
講真相我救人急
大道一路通天去

《洪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