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之道

漢字之道 xiongxm 周五, 05/29/2020 - 13:53 

【正見網2020年05月29日】

神傳文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根本目地,那就是當歷史的進程發展到最後一步時,當最終最後的大事要出現時,能夠圓滿的承載和表達宇宙大道,能夠讓人依此學習和領悟到不同層次的大道的內涵,從而起到救度眾生的作用,那麼這就離不開我們的神傳文字——漢字了。因為宇宙的大道內涵無限,智慧無限,是造就宇宙時空和萬物眾生的根本,也就是說,一切存在都來源於道,人世間的所有一切包括各種文化形式在內,都是大道的體現,那麼我們的漢字也不例外。由此看來,漢字的內涵就是無所不包、無所遺漏了。

正見網欄目

漢字之道(1)

漢字之道(1) wenyi 周五, 05/22/2020 - 02:07
照遠


【正見網2020年05月22日】

大家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是神傳文化。所謂神傳文化,就是指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高級生命,把他們對於宇宙時空和萬物眾生的認識,以不同的方式傳遞給人,然後在世間以不同的文化形式確立並流傳下來,可以讓不同地域和不同時期的人通過學習思考,能夠對天地宇宙和萬物眾生保持正見,對於自身的處境也保持清醒的認識,從而使人神性的一面不至於完全迷失於紅塵之中。而這些神傳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體現在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業。比如社會制度、人倫道德、三教九流、琴棋書畫、婚喪嫁娶甚至於舉手投足等等,幾乎是無所不包,其中都貫穿和蘊含著高級生命對世人的規範與要求,慈悲與關愛,啟示與囑託,甚至於還包含了這人世間所有一切存在的答案和謎底等等,只要我們認真對待,虛心學習,就能夠有所體悟,有所認識,有所收穫。

同時,神傳文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根本目地,那就是當歷史的進程發展到最後一步時,當最終最後的大事要出現時,能夠圓滿的承載和表達宇宙大道,能夠讓人依此學習和領悟到不同層次的大道的內涵,從而起到救度眾生的作用,那麼這就離不開我們的神傳文字——漢字了。因為宇宙的大道內涵無限,智慧無限,是造就宇宙時空和萬物眾生的根本,也就是說,一切存在都來源於道,人世間的所有一切包括各種文化形式在內,都是大道的體現,那麼我們的漢字也不例外。由此看來,漢字的內涵就是無所不包、無所遺漏了。

《易傳》中有句話: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對人來說,漢字的整體內涵是圓滿無漏的,但是我們每個人對於漢字的認識不夠圓滿,都是站在自己的境界和角度的認識。下面筆者就根據自己對大道的理解,站在道家的基點上,根據太極原理來談一下對漢字的認識。因為層次和思維方式所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各位讀者慈悲指正。

一.漢字的產生

太極原理認為,無極生太極。在傳統文化中,無極,也稱為無,無極(無)就是大道本身。生的含義就是創造。太極就是有、存在,是指包括宇宙本身在內的一切生命和物質。這一切存在都是無極(道)的意志的體現。那麼做為傳統文化最主要的語言載體——漢字,它的創造過程也同樣符合了太極原理,下面我們就簡單的作一說明。

大道至簡,在所有的漢字之中,能夠象徵無極(無、道)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丶」字。丶字的含義是制定法度、分辨萬物、明確是非等等,其讀音與含義同今天的「主」字。其他所有的漢字都來源於丶,都是丶的體現,都屬於太極,一字一太極。

從漢字的筆畫結構上看,「丶」字的結構就是一個點,這個點可以任意變化,隨機組合,由此而產生了其他的文字。這個過程,就如同無極生太極的過程。而太極之內,是分陰陽的。太極之內的陰陽,其最原始的表達方式用文字來形容就是一橫一豎:「一」和「丨」。這一橫,就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讀音是一(依yī),是大道的象徵。所以在傳統文化中,一,也經常用來表示道。比如《道德經》中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也。」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萬物眾生其最好的狀態是因為完全同化於大道。所以這個「一」字,它最本真的含義就是道。

同樣,這一豎「丨」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其讀音是gǔn(音滾),其含義是上下貫通。所謂上下,就是指宇宙之中的不同層次與境界。貫通,是指貫穿和連接,通也有通道和通達之意。

在太極原理中看,橫向的為陽,縱向的為陰。大道為陽,不同的層次與境界為陰。所以一為陽,丨為陰。如果再從現代哲學的角度來說,一象徵宇宙的精神,丨象徵宇宙的物質。這一陰一陽,一橫一豎,結合起來就構成了這個「十」方世界。而人世間是一個陰陽顛倒的世界,所以對人來說,橫向的為陰,縱向的為陽。

太極之中的一陰一陽在相互運動中產生了萬物眾生,那麼漢字的造字原則也是同理,那就是這一橫一豎,一陰一陽,經過不同的組合、變形和演化之後,造就了其它所有的漢字。因為每個漢字都是道的體現,所以每個漢字中都有道。

二.漢字的造字原則以及發展演變

漢字是道的體現,所以漢字所具備的音、形、義三大特徵就蘊含了關於天地宇宙直到人類社會的不同層次的道理與天機。我們首先來說一下漢字的字音。漢字的字音非常豐富,這些字音也不是隨便確定的,其背後的玄機也非常深奧,從某個角度來說,字音的實質就是宇宙之中萬物眾生的名號,而這個名號是與其所代表的生命與物質相關聯、相對應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說到了、念到了某個或者某些字音的時候,與其相對應的那些背後的生命與物質就會有感應,不但有感應,那些層次高、能力大的生命還會根據此人的心性與願望做出回應。所以大家知道,無論佛教、道教還是由創世主所傳出的正法大道中都有真言咒語,即使是語言不通只要真心念誦都會起到相應的作用。另一方面,漢字的字音,同音字之間也都有關聯,所有的同音字都是一個整體,都有共同的來源和目地,同音字的意思可以互相解釋、互相補充、互相佐證、互相引申以及層層遞進等。比如說這個聲音的「音」字與隱、引等字同音,所以對人來說,聲音就是看不到的,如同隱身的狀態,而且還能起到招引與其有關的生命的作用等等。同時,在古代漢語中還有大量的同音字甚至字音相近的字也可以通假使用,比如:「李」與「理」、「上」與「尚」、「慧」與「惠」、「蚤」與「早」、「曾」與「層」、「有」與「又」、 「陽」與「佯」、「要」與「邀」、「簡」與「撿」、「無」與「毋」、「鄉」與「向」、「燕」與「宴」、「以」與「已」、「逸」與「佚」等等,這樣的例子非常多。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字形的部分結構相同、字音相同或者接近的漢字也可以通假使用,比如:「錯」與「措」、「羊」與「祥」、「說」與「悅」、 「女」 與 「汝」、「冬」與「終」、「責」與「債」、「莫」與「暮」、「不」與「否」、「帖」與「貼」、「詘」與「屈」、「華」 與 「花」、「見」與「現」、「被」與「披」、「從」與「縱」、「奉」與「捧」、「景」與「影」、「道」與「導(導)」等等,這樣的例子也是相當的多,而這樣的用法也有更深層的原因和大道的內涵,絕不是像有些常人中的專家所認為的是因為古代的字少,所以就拿同音字來使用。比如說在上面寫到的「李」與「理」相通,是為了讓今天的真修者或者世人明白,在最後的大事出現時,姓李的有理,而「江」與「姜」同音,姜,辣物也,姓江的毒辣。世人不要被迷惑,因為「惑」者,禍也。

當然,也有的同音字其含義是互相對立的,這也是符合了道家的陰陽的理。以上所說的這種同音現象,也稱為同音同源。

從漢字的字形結構方面來說,其中包含了道家的陰陽理論、象數理論以及五行理論等等,這幾個方面是需要有道家文化基礎的人才能看得出來。比如說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以及內外結構等,這都是體現了陰陽理論。畢竟漢字的出現,是給人用的,其最終目地是為了讓人能夠以此悟道、修道、得道,所以漢字的結構同時又要符合人的認識規律,那麼如果從表面上來講,漢字的結構及造字原則就是東漢時期的經學家許慎在其《說文解字》一書中所總結的「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其中的轉注、假借主要講的是用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屬於造字法。所謂象形,就是指像其所指實物之形,比如說山、水、日、傘、牙、雲、口、馬、鳥、巫、巳等字都屬於象形字。所謂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礎上,用指示符號來表示抽象概念的造字法,比如上、下、凸、一、七、本、末、刃、於等等都屬於指事字。所謂會意,就是指會合成意,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漢字結合在一起來表示一個新的字義的造字法,比如讓、討、屋、尾、導、埋、葬、困等等屬於會意字。所謂形聲,是指由形符和聲符結合而成為另一個漢字的造字法,比如娶、櫻、妓、測、溪、歌、唱、歇、梨、核等等屬於形聲字。以上這幾種造字方法都是涵蓋在道家的陰陽理論、象數理論以及五行理論之中的。比如說「根」字,由木、艮兩字組成,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其表面的含義就是指植物的根,即其埋在土下的那部分。如果根據道家的理論來分析,木主東方,是道的象徵,在《周易》中艮卦指東北方,其會意為東北方向(以中原地區為中心)所傳出的道就是「根」。再比如「柱」字,由木、主二字會意而成,這裡的「木」字也是指道,「主」就是宇宙之主,也稱為造物主或者創世主,也就是說,創世主的道就是「柱」(宇宙之柱、生命之柱等)。而其表面意思就是指立著的建築物的承重部份。再比如「春」字,這也是一個會意字,由三、八、日三字組成,在五行理論中,三、八都是五行屬木,木主生;日為陽,代表時間(時、間二字的結構中都有一個日),其會意就是三陽開泰,草木生長之時為「春」。還有很多漢字也是如此,都需要根據道家的理論來解讀才能看到其更深層的含義。

最後我們再談一下漢字的字義,這就是屬於漢字的核心內容了。就像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號、身體和自我意識,漢字的音、形、義也可以與此類比。漢字的字義就如同是人的思想和自我意識一樣,字音、字形就是字義的載體。整體來說,漢字的字義就是對於天地宇宙中一切存在的內涵和目地的概括與闡釋,是我們認識、理解和掌握宇宙真理的途徑。當然,每一個漢字的音、形、義都是一個完美組合的整體,字音字形字義互相補充,向人們共同傳遞了漢字所要表達的完整的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說,漢字的整體結構真的是妙不可言,是世界上其它任何一種語言文字都無法比擬的。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字的音、形、義到今天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語音方面來說,就是同一時代不同地區的方言土語中的字音都是差異很大,況且目前的字音還是被現代漢語拼音規範之後的讀音,跟古代的字音肯定也是差異很大。

漢字的字形從最初的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再到後來的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直到今天這種規範化了的印刷體,也是變化很大。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一朝文化,不同朝代的文化都與這個朝代所對應著的高層空間有關係,由此也帶來了漢字外形的變化,所以這些變化也都不是偶然的。

漢字的字義從最初到現在更是變化巨大,有許多漢字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它最初的含義了。比如說「萬」字,其甲骨文的字形就是一隻蠍子的形像,是屬於象形字,其最初本意就是指蠍子。再比如「無」字,也是屬於象形字,其小篆的字形就像人手持器具舞蹈的樣子,其最初的含義與舞蹈有關。再比如「業」字,其金文的字形很像是古代樂器架子的橫木上起裝飾作用的大版,所以它的本意就是指大版。絕大多數的漢字都是如此,從最初的簡單化、表面化,到後來隨著歷朝歷代聖賢覺者的參與,還有周易八卦、陰陽五行理論,以及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士、忠臣良將等,用他們的言行又賦予了漢字更豐富更高深的內涵。直到今天,漢字所具備的功能已經足夠用以承載與表達宇宙大道的高深內涵了。這也是漢字的音、形、義在歷史發展中不斷的出現被變化和被充實的原因。

接下文

漢字之道(2)

漢字之道(2) wenyi 周一, 05/25/2020 - 02:06
照遠


【正見網2020年05月25日】

接上文

三、漢字啟示錄

在太極原理中看,所有的漢字就是一個圓滿無漏的整體,這個整體中就包含了關於天地宇宙和為人處世以及如何悟道修道等等的所有內涵,而這些內涵也只有站在修道悟道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所了悟。下面筆者就將自己所在的極其有限的境界中所悟到的一點點認識寫出來,以期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對於天、地、人的認識

《易傳·序卦》中說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人生於天地之間,首先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生命的來源與歸宿等。而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神傳漢字中都有答案,比如下列漢字。

(1)「天」字的結構是「一」字加「大」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顛也,至高無上。「天」字從一、從大。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看,第一大(最大)為天。又在神傳文化中,一就是道,所以也可以說是大道(創世主)為天。道就是宇宙的法則和規律,道的內涵、旨意就是天意。對我們來說,天意不可違,順道而行也就是順從天意。

(2)「地」字的結構是「土」字加「也」字,「土」是「地」的屬性,「也」是語氣助詞,也就是說,地的本質就是土。在古代漢語中「天地」還有時空的含義,天代表時間,地代表空間。在高境界中看,我們這個空間中的一切存在、萬物眾生都是土,空氣是土,人身是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也都是土的極端表現,在他們看來,人來到地上就是被埋在土裡(土、裡為「埋」)了,所以說人實實在在的就是在迷中,什麼都不知道,完全迷失了。

(3)「低」字在現代漢語中的含義是指地勢或位置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下,與「高」相對。也指身份或地位的等級在下的。還有俯、向下垂的意思。其結構是一個「人」字加「氐」字。氐(dǐ)字的含義是至也,通「抵」,抵達、到來之意。氐字下面的一點其義為一,代表地面。一又有道的含義,寓意為最低的道。又低字與底、地等字同音,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人來到地上,就是來到了生命的最底層,人的境界也是最低的,所以為人處事應該低調謙虛,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

(4)「視」字的本義是瞻、看,其正體寫法是:視。這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從示、從見。示字上面的「二」字在古代漢語中通「上」,代表天。下面的三畫代表日、月、星,古代漢語中示字的含義是: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見字從目、從兒,目指眼睛,兒就是人,影入人眼為見。那麼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上天展現出萬物的形像以使人看見就是「視」。視字的讀音為示,所以這個字的重點在「示」字,示在先、見在後。人能看到什麼、發現什麼不在於人的本事大小,而在於上天給人展示了什麼,要讓人看到什麼。也可以說,人眼所見的不是全部,沒有發現的還有無窮無盡。

(5)「人」字的結構是一撇一捺,象徵一陰一陽。根據陰陽理論,精神為陽物質為陰,精神與肉身合而為人。除此之外,這裡的一陰一陽還指男人和女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與「壬」字同音,在五行學說中,作為十天干之一的壬是大海之水,同時我們還看到「孩」字的結構是「亥」加「子」,在十二地支中,亥、子都是五行屬水,所以說人身的本質就是水。水與誰同音,所以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水又與睡同音,所以執迷不醒。儘管如此,在傳統文化中將天、地、人並稱為「三才」,那麼在這個空間中,人就是最尊貴的,人是萬物之靈。

(6)「死」字的結構是「歹」字加「匕」字,在古文中「歹」字通「歺」(è)字,意為殘骨,「匕」字在古文中則是反寫的「人」字,人的骨肉分離,所以為「死」。又歹字的含義是不好、敗壞、惡,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有死亡,是因為生命中有惡、有敗壞的因素促成的,老子曰:「強梁(橫行霸道、行惡)者不得其死」,也有此意。人的本性是善,在先天的境界中生命永恆。但是人性之中有善有惡,善主生,惡主死,所以人就有生有死。唯有尊道重德、棄惡從善才能夠了脫生死。

(7)「罪」字的結構是「四」字加「非」字,泛指人違犯法律和違犯道德規範的行為。在道家文化中,「四」是五行之中金的數,金主殺,又「四」與「私」同音,下面的「非」字指錯誤、不是。所以在神傳文化中認為,因私心而犯錯便是有罪,不僅僅是違犯法律才算有罪。

「罰」字的結構也是如此,上面的「四」字代表私心與罪過,下半部分則表示懲罰的方式:左邊的「言」字表示談話、批評、訓誡、警告等等,屬於思想或者精神領域的懲處;右邊的立刀則表示對其肉體的懲處,輕則用刑,重則斬首。

(8)「懲」字的正體寫法是「懲」,有戒止、處罰、警戒之意。征聲,從心。從其結構上來說,上面是「征」字,下面是「心」。征的意思就是征伐、征服,在古代漢語中也與「正」字相通,心就是人心、私心。也就是說,上天要懲罰誰、處罰誰,真正的目地是針對其人心,是為了消滅或者糾正他的私心,讓他因此警戒自己不再犯錯,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處罰他或者毀掉他。對於修道者來說,及時找到自己的私心、觀念,馬上去掉它、改變它,就會減少麻煩或者免於被懲罰,這就是悟性好。我們說悟性高的人少吃苦,也是這個原因。

(9)「客」字的意思有來賓、外來者、寄居或者遷居異鄉等等。從宀( mián),從各。在古代漢語中,「宀」字是指有頂蓬的居所,引申為家、居室、房屋、旅店等。「各」字的意思是自己、各自、彼此不同。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我們每個人,無論身居何處,甚至在自己的家中,也都是外來者,都是賓客,都是身居異鄉者,而且各有來歷。為甚麼這樣理解呢?因為在太極原理中看,我們這個時空中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的肉身在內都是由五行構成的,而我們真正的自己(元神),卻不是五行,是我們來到了五行之中,客居於此。在五行的空間中,五行是主,一切事物都是在按照五行的規律運動和發展,從來不是按照哪個人的主觀願望在發展,我們雖然在此,但卻從未作主。又因為客隨主便,所以道家講無為,講隨其自然。老子有句話說:吾不敢為主而為客(《老子》第六十九章)。也是這個意思。

(10) 「困」字的結構是「口」字之中有一個「木」字,原義指處境艱難,找不到出路。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外面的「口」字代表四面圍堵或者框架,引申為舊觀念、老套路。在傳統文化中,木主生,也代表伸展和發達,今木在框架之中,沒有生路也難以伸展,所以就「困」難了。在《廣雅》中解釋為:困,窮也。「易傳」上說: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裡的「變」就是指轉變觀念、調整思維。也就是說當我們身處困境之時,只有儘快轉變觀念,才會找到出路,才能亨通長久。

(11)「情」字的結構是由心、主、月三字組成,心就是人心,或者是思想觀念。主是指主要的,最關鍵的。月字在古文中當肉講。結合起來解釋,情字的本意就是指對人肉身的執著與牽掛。所以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情字的定義是:人之陰氣有欲者。所謂的男女之情,其本質就是一種慾望。

(12)「醒」字的本意是指酒醉之後恢復正常,也指覺悟、明白。「醉」字的含義則與其相反。這兩個字的左邊都有一個「酉」字,是「酒」字的省寫。醒字的右邊是一個「星」字,「星」又由「日」和「生」組成;醉字的右邊是一個「卒」字。這兩個字的寫法都有深意:人唯有在紅塵之中醒悟過來,才能重見天日,獲得新生;倘若執迷沉醉,定是死路一條。卒,亡也。

(13)「愁」字的結構是「秋」字加「心」字,古代也寫作「愀」。「秋心」為愁,為憂慮、憂愁之意。據《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認為,春天屬木,主生,秋天屬金,主殺。所謂「秋收」,收萬物之命也,所以萬物逢秋,心中憂慮,故「秋心」為「愁」。同時我們知道,古代處決犯人,也大多是在秋後問斬。而無論收割莊稼還是處決犯人,所用農具刀具,也都是金屬所制,秋天五行屬金,其威乃見(現)。萬物見之,心中憂慮。又在十天干之中,庚、辛都是五行屬金,金又主殺,庚辛又與「更新」同音,宇宙要淨化,天地要更新,所以庚子、辛丑之歲,真令人愁也。

(14)「走」字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是跑,還有離開、離去之意,在現代社會也指人故去、離世。這個字的結構上面是「土」,下面是「止」,在高境界中看,三界內的一切存在都是土, 止就是停止、靜止、不動,止於土下為「走」。在高級生命看來,一個神從他的境界中走到世間來當人,就是被埋在土裡了,死在這裡了,所以老子有句話說:出生入死。大意為在世間一個人的出生就是他先天生命的入死。對人來說,一個人的死亡,他的肉身也是被「止於土下」,入土為安。這個字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人在世間無論自己覺得本事多大、跑得多快,在高級生命看來,都是「止於土下」,根本就沒有動,也動不了。

對人來說,在這個境界中如果想要解脫,那就要改變「止」的狀態,馬上行動起來,向上超越「土」的空間,才能「走」得出去。

(15)「返」字的古義就是「還也」,指回歸、回家。在古代漢語中,「返」與「反」字通假,《道德經》中有:反者道之動。表面理解有物極必反的含義,在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含義就是當人道心萌動的時候就會有返歸家園的想法。那麼怎樣做才能返回家園呢?其重點就在這個「返」字之中的「反」字上,當所有人心、慾望翻出來的時候不要順著它,要去掉它或者與其相反的行為才稱為「反」,一直這樣走下去就是「返」。所以張三丰有句話叫做「順則凡,逆則仙」,也是這樣的含義。

上面說到「情」字時又聯想到其同音字青、卿、清、輕、慶等等,年青時期的情人之間就是卿卿我我的狀態,對於修道者來說,只有將其清除才會輕裝上陣,內心輕鬆,這才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醒」字的同音字有行、幸、興等,醉與罪同音。其寓意為世人只有覺醒才能行,才是幸運的,才能興盛起來,才是值得高興的。不醒就不行、不幸,更談不上興旺發達。如果一直沉醉,那就是罪人,那就徹底完蛋了。

從以上漢字的解析中我們悟到,人生於天地之間,其實就是來到了這個宇宙的最底層,客居此處,也就是被埋在土裡,死在這裡了,這也是宇宙之道對於有罪的生命又網開一面的懲罰方式。只要世人能夠在此清醒過來,放下所有的人心,走出五行,才能返回先天的家園,成為最幸運最幸福的生命。

 

漢字之道(3)

漢字之道(3) wenyi 周二, 05/26/2020 - 02:06
照遠


【正見網2020年05月26日】

接上文

2.對於大道與生命的認識

《周易·繫辭上》中有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謂的道,就是指無形無相的宇宙規律;所謂的器,就是指形形色色的萬物眾生。下面我們就通過對以下漢字的分析來了解一下傳統文化對於「道」和「器」的認識。

(1)「道」字的本義為道路,在太極原理中道就是宇宙法則、宇宙規律,是造就宇宙時空和萬物眾生的根本。一切存在都是道的體現,一切眾生的思想觀念也都是道在不同層次和境界的體現,所謂「頭頭是道」就是這樣的含義。再從「道」字的結構上來說,「首」字加一個走之「辶」為「道」,首的本義是頭,引申為王,地上眾生本是天上王,之字代表回歸,歸真(歸位)之路(路線、法則)稱之為「道」。如果再拆開講,「首」字的上方兩點代表兩隻眼睛,中間的「一」代表一心一意,下面的「自」代表要靠自己,底下的「辶」表示行進不止。也就是說,只要認清方向,一心一意的靠自己勤而行之,最終必能得道。

(2) 「師」字的正體寫法是「師」,古人認為「師」字從垖( duī),指小土山;從帀( zā),有包圍之意;四下裡都是小土山,表示眾多。指老師、先生、教人者,也指眾人、軍隊等,還有效法、學習之意。如果站在大道的角度上來看,「師」字應該從一、從帥。一就是道;帥就是率,有統領、率領之意。所以其字的正解是:以道帥人者為師。也就是說,為師者首先就是傳道者,明道、悟道、得道者方能為師,作為學生、弟子,尊其師必須重其道,重其道才是真正的尊其師。

(3) 「神」字的結構是「示」字加「申」字,示就是天象變化,也有展示、表現的意思,申字則是引導、引發、引出,也可理解為演化和創造。對人來說最大的展示和表現就是天地萬物、日月星辰,所以古人認為引出萬物者為神,創造萬物者為神。同時因為人在迷中,神不能夠直接以其本來面目顯示給人,但是天地萬物的存在和勃勃生機這本身就是神力的體現。人對天地萬物應該常存敬畏之心、感恩之心,這也是敬神的體現。

(4) 「佛」字的結構是一個單人旁「亻」加「弗」,佛教中稱修行覺悟者為佛。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弗人」為佛,弗者,非也、不也。也就是說,佛是人心全無、人像全無的,只要還有人身,境界再高,稱呼為佛也是不合適的。打個比方:如果動物也能修行,如果某個動物也修行到了人的境界,但是只要它還是動物的形像,就不可以說它是人,是同樣的道理。

(5) 「僧」字的本義是指在佛教中修行的出家人,其結構是一個單人旁「亻」加上「曾」字,曾的意思就是嘗,也就是曾經,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曾經為人」者為「僧」。在高級生命看來,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的出家人,他一旦從常人中走出來成為專業的修行者,他就不是平常人了,他就是半個神了,所以對他的要求也就高了,同時他的僧人身份也在時時提醒自己現在已經不再是一般人了,應該高標準要求自己了。

(6)「鬼」字由甶[fú]、人、厶三個字組成,其中的「甶」字被稱為鬼頭,「厶」字通「私」字。「鬼」字從人、從厶。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人之所歸為鬼。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人的外表如果符合了鬼的形像(甶),同時內心符合了鬼的心態(厶)的話,那麼這個人的將來就會歸於鬼道。有時看到今天許多年輕人的髮型向上豎立(甶),內心自私任性(厶),就真的為他們的未來擔憂。

(7)「玩」字的結構是「玉」字加「元」字,其本意是遊戲、觀賞等,也有戲弄、輕視之意。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玉」字是指玩弄的對像,「元」是指先天、元始的生存狀態。因為在高境界中的生命沒有苦和難,一切生活狀態都是非常幸福和大自在的,眾生本是天上王,所以說好玩是人的本性、天性。但是又因為人在五行之中,與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是相同的狀態,此時想玩,也沒有真正的樂趣,而且情慾滿身,只要好玩,便是縱慾,得不償失。所以說唯有珍惜光陰,修道歸真,最終達到王的狀態,才能得到永恆的幸福和大自在,那時候才能夠真正的玩。又玩與「完」同音,對人來說,一味貪玩,必定完蛋。

(8) 「性」字的結構是一個豎心「忄」加「生」字,從心、從生。心就是精神,生就是生命。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性就是指與生俱來的精神特徵,所以人的秉性難移。對人來說,秉性各不相同,所以也叫個性。那麼人的秉性又是如何產生的呢?《中庸》有句話說:天命之謂性。天就是佛法,就是大道,也就是說,佛法(大道)所賦予我們最初的、最元始的生命特徵就叫做性,也叫本性,也叫真性,也叫天性。而人的男女之性別只是後天的、人在世間輪迴中的肉身特徵,是根據人的願望和因緣來決定的,和人的本性不是一回事。因為一切生命的本性都是佛法(大道)所賦予的,所以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法(大道)的體現,眾生都有佛性,都有道心,所以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變壞是因為被私心迷失了本性,那麼不斷去掉私心的過程就是不斷找回自我本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人悟道得道的過程。

(9)「元」字的本義是頭、始、首、大、原等等,有原始的、先天的含義,也指元首、頭領等。這個字的結構是從一、從兀。一就是道,高而平者為兀。對於一切眾生來說,他最本質的生命、最高的自己就是元神,而元神是離道最近的,因為人的元神就是無極(道)的意志的體現,所以眾生平等,無小無大,無善無惡。對人來說,產生他元神的那個境界才是他的最高境界,回歸於這個境界就是返本歸真。

(10) 「光」字在古代的寫法是「灮」,由「火」字加「兒」字組成,兒就是人。人上之火為光。正常人的身體周圍都有輝光存在,俗語說「好人頭上三尺火」,這個「三尺」就是正常人的生命場的範圍。在高級生命看來,三界的範圍就是三尺之地,所以說三尺頭上有神靈。而人的本事再大其能力所及也不過三尺,所以孫悟空是永遠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的。在大道中修煉的人他的境界越高輝光越強烈,越是光茫萬丈,所以人們說沾光、沾光的,就是沾了修行人的光,在他附近的人以及和他有緣的人都會受益。當人的輝光暗淡的時候,往往就是他晦氣倒楣的時候。當人精神振作、一身正氣的時候,就是他光彩照人、躊躇滿志的時候,也是他一帆風順、心想事成的時候。

(11)「厶」字在古代漢語中的讀音與含義同今天的「私」字完全一樣,我們看到「厶」字的外形是一個三角形,大多數動物的臉型,尤其是狐、黃、白、柳、灰之類的臉型也都是三角形。今天的許多年輕人喜歡整形,把自己的臉型整成所謂的錐子臉,也就是倒過來的三角形,然而這並不是有福份的相貌,而是削減了自己福份的相貌,我們經常看到西方的影視作品中老巫婆的形像就是典型的錐子臉。而在相學中眼睛是三角形的人也多數為陰險毒辣、邪惡自私。我們還看到美國的航天衛星在1999年拍攝的覆蓋了大半個地球的由雲彩構成的魔鬼形像,它的眼睛就是典型的三角形。

(12)「大」字的結構是「一」字加「人」字,在古代漢語中「一」代表道,比如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在《淮南子·詮言》中解釋為:一也者,萬物之本也。《老子》中有: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得一而萬事備。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得道之人方為「大」。因為常人都有私心,私與絲毫的「絲」同音,私心讓人變小,私心太重者就是「小人」,而悟道修道者去除私心方能得道,才能由「小人」成為「大人」,所以說,得道之人方為「大」。

(13)「法」字的含義非常洪大,在人類社會中,法首先就是指法律、制度、法規。還有一層意思是標準、規範、供人仿效和學習的道理等。在高境界中看,法就是造就天地宇宙和萬物眾生的根源,是天地宇宙運行的規律,同時又是對宇宙眾生共同的要求,佛家稱之為佛法,道家稱之為大道。我們再從「法」字的結構上來說,三點水「氵」加「去」為法,如水流去為法,水能夠帶來生機和滋潤萬物,同時又能夠滌盪污垢,使經過的一切煥然一新,而且公平、公正。《道德經》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宇宙的法就是造就眾生、利益眾生、洗淨眾生、救度眾生的。「法」與「罰」同音,古人認為,法就是刑罰,是用來禁止強暴的,懲罰罪惡的標準就是法。法還與伐同音,不合法就要被討伐。法還與發同音,只要符合大法就一定會興旺發達。

(14)「主」字的含義是君、上、宗、宰等,掌管最高權力和所有財富者為主。其結構是由一個「丶」字和「王」字組成, 「丶」字的含義就是制定法度、分別萬物、明確是非標準、拿定主意等。王就是指統治一國、一世界的元首。所以從「主」字的結構上來說,「丶」在「王」上為「主」,分封眾王者為主,統領和掌管眾王者為主,萬王之王為主。主的規矩就是法度,主的意圖就是天意,眾王的一切福分與榮耀都是主所賦予的,主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對人來說,拿不定主意就是因為心中沒有法度,心存法度才能順從天意,才能得到上天的護佑與賜福。

(15)「廟」字的正體寫法是「廟」,古代漢語中也與「貌」字相通。因為在宗教形成之前,廟中的造像大多都是先人的形像,以便使後人記得先人的容貌並瞻仰、祭祀,所以在《說文解字》中將「廟」字解釋為:尊先祖貌也。儒釋道三教之廟中絕大多數都是聖賢覺者的造像,也是為了讓修行者和世人虔誠敬信聖賢覺者的教導,明白生命的意義。又「廟」字和「妙」字同音,所以世人在廟中可以明妙理、悟妙道。其正體字由「廣」字和「朝」字組成,其中的「廣」字象徵殿堂,「朝」字則是朝拜、朝聖之意。但是當今的寺廟正在漸漸失去這樣的功能,是因為那些出家人、護廟者已經淪為一種職業了,在利用神佛菩薩和聖賢覺者發財創收掙工資,這樣的人在神佛看來都是有罪的,其下場也註定是不妙的。

由以上的漢字我們看到,在神傳文化中,道、神、主、法等字的內涵博大精深,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原來所有的宗教所論及的範圍。而以上所談及的其他漢字,其中的含義也極大的豐富了我們對於不同境界生命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也只有真正的修道者在不同的真修層次中才能逐漸體會到。只要用心參悟,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獨特認識,這也是漢字的內涵圓滿無漏的表現之一吧。

 

漢字之道(4)

漢字之道(4) wenyi 周四, 05/28/2020 - 02:06
照遠


【正見網2020年05月28日】

接上文

3.求學悟道之理

按照道家的理論,人來世間不是為了當人,而是為了返本歸真,「復歸於無極」(《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如何求學悟道,在漢字之中也有答案。

(1)「智」字的結構是「知」加「日」,其本意是無所不知、什麼都明白。如果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日知」之謂智,其含義就是每天都要收穫知識、明白道理,堅持不懈,必成智者。

(2)「慧」字的含義是聰明,有才智。這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其結構是「彗」加「心」,彗就是掃帚,用來打掃垃圾灰塵的,心就是人心,泛指各種慾望執著。人活的沒有智慧就是因為自己的心塵太多被蒙蔽住了,是需要時時清掃的。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人的智慧來自於不斷地清掃自己的各種人心,而不是增加和增強它們。老子有句話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求道者所應該損掉的就是自己的人心,這樣才能生出真正的智慧。又「慧」與「會」字同音,能「慧」方能「會」。

(3)「學」字的正體寫法是「學」,還有一個寫法是「斆」。其上方中間是一個「爻」[yáo]字,爻原本是指《周易》中的卦爻、卦畫,古人也解釋為效,就是效仿之意,也可引申為道、文章、道理,如果再加上其上方兩邊的結構則有雙手捧書之象。下面的「子」字是指學習就要從小孩子抓起,也指學習要趁年輕。又「子」與右邊的「攵」構成一個「孜」字,孜的意思就是勤勉謹慎、不懈怠。在《說文解字》中對「學」字的解釋是:覺悟也。也就是說,學習是覺悟的象徵和保障,要想覺悟,就必須認真學習,而且勤奮努力,不可鬆懈。

(4)「典」字的含義是標準和法則,也指可以作為標準和法則的書籍。在古代漢語中原指五帝之書,聖賢覺者的教導也稱為典。在《爾雅·釋言》中解釋為經。在《說文解字》 認為「典」字從冊(冊)從丌(音jī),冊就是書籍,丌原指墊物用的底座,引申為書廚、書櫃,其字型表示要愛護書籍,鄭重其事。又「典」字與「巔」字同音,最高標準和教導便是經典。無論做人還是修道,都應該以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才不負聖賢覺者的教導和良苦用心。

 (5)「定」字的結構是一個寶蓋頭「宀」加「正」字組成,其本義為安、靜。這個寶蓋頭「宀」在古代漢語中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其讀音是[mián],意為有頂篷的居所,也可引申為家、室。下面的部分就是「正」字的變體。何為正呢,一是端正心態,二是端正身態。如果再拆開講,「止於一」為正,止就是至於、達到,一就是道。所以如果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居於室內,安靜下來,然後使自己的心態與道合一,這就是「定」。因為與道合一了,那麼此時就是知道、得道的狀態,所以古人說定能生慧,就是這個意思。

(6)「筆」字的正體寫法是「筆」,指書寫或者畫圖用的工具,也指書寫、記錄。其字的結構是從竹、從聿。「聿」( yù)是「筆」的本字,小篆的字型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從竹。從另一角度上來看,「筆」字的結構也可以說是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竹、𦘒、一。 「竹」是指其製作材料,「𦘒(niè)」是指手巧,手巧故能書寫,「一」就是道。也就是說,用筆寫字、寫文章是為了體現道的,寫字、寫文章的原則就是道。而今天的大陸人用這個「筆」字,是由竹、毛二字組成,除了僅僅能夠說明筆字的結構外,還內含著一個意思,那就是現代大陸人的文章,大都是在毛思想的框架之內寫作的,包括學校的教科書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在毛思想的框架之內,也根本就不考慮道不道的,所以已經是偏離正道了。

(7) 「史」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又」字指手。史與實、事、是同音。也就是說,歷史是人寫的,是用以記載重要事件的,但是要秉持客觀中正的立場,要實事求是,不能帶有私心或者為了維護個人以及集團利益來寫。但是今天我們的教科書幾乎沒有符合這個要求的。

(8)「意」字的結構是「音」字加「心」字,「心音」(心聲)為意,指人的心思;同時這個字也可以說是由「立」、「日」、「心」三個字組成,「立」字表示頂天立地,「日」字表示正大光明,「心」是指內心的想法。我們看到在影視作品中角色的內心活動有時也會用畫外音的方式表現出來,其實我們人的一絲一念、所有的想法,不僅僅都是有形有像的,而且還是有聲音的存在,當那些念頭你剛剛想(響)完了,那些高級生命馬上就會看得到,同時也會聽得到,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思想念頭都沒有什麼隱私可言。所以做人應該心正、應該內心光明。

(9)「思」這個字除了現代漢語中大家都了解的意思之外,在古代漢語中還有包容的含義。「思曰容,言心之所慮,無不包也。」——《尚書·洪範》。從漢字的造字原則上來說,思字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從心,從囟(xìn),囟亦聲。囟指腦子。古人認為心腦合作產生思想。本義是思考、想、考慮。

如果從更高的角度上來看,思與私同音,因為漢字有一個特點叫做同音同源,同音字可以彼此引申或代替或補充或解釋或反襯等,所以所謂的思想,就是「私想」,也就是在「想私」,除了聖人覺者,人類社會中的那些思想家大多數都是「私想家」,沒有多少有價值的認識。

(10)「想」字在現代漢語中的含義是思索、懷念、念頭、推測、希望等等。由心、相二字構成,從心、從相,相聲,這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其中的心是指人心,相字的含義是容貌、樣子、形像等。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心之相為想。也就是說人所有的思想念頭都是有形像的,也都是活的,在高境界中看,「想什麼」就是「什麼在想」,所以人一動念那邊的生命都會看的見,而這些思想念頭卻都不是真正的自己,這也是人的壞思想極容易被邪魔鑽空子來操控人犯錯誤、做壞事的原因。所以道家講清靜無為。《易傳》中也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就是說高層次的智慧不是人心能夠想像出來的,而是清靜入定之後用心感應、感受到的。同時「想」與「響」同音,人的思想除了有其形像之外同時還有聲音存在,如同影視作品裡邊的畫外音。所以古人說: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盡知。世間之人,誰都沒有秘密。

(11)「悟」字的結構是一個豎「心」加「吾」, 「心」字代表人心,對修道者來說就是指心性問題,「吾」就是自己、我。其本意有明白、理解、覺醒之意,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遇事首先找自己的心性問題就是指悟性高。因為我們遇到的任何麻煩、任何問題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由於自己的人心問題、心性問題所導致的,所以要走出困境就必須要找自己的心性原因,有句話說「境隨心轉」就是這樣的意思。
(12)「守」字的結構是一個寶蓋頭「宀」加「寸」字,其本義為看護、保持。在《說文解字》中解釋 為:守,守官也,從宀[mián],官府也,從寸,法度也。意思是為人要遵循官方法度,不可妄為。而對於修道者來說,覺者、上師的教導就是法度,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夠遵循上師的教導就是守住自己了。

(13)「德」字的結構是從彳(chì),從㥁(dé),㥁亦聲。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也可引申為行為、做事。從㥁,㥁也寫作悳、惪,㥁字的結構是十目一心,十目指眾人;一心指都認同,也可理解為自己的真心、善心。所以在《說文解字》中認為,德字就是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就是說既是眾望所歸,又符合自己本性的品質要求這就是德。所以我們講以德服人、德高望重。同時德字與「得」同音,有德才能有所得、有福份,無德就無所得、沒福份,一個人德有多大福份就有多大,所以古人講「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在古代漢語中「德」字還有升的含義,升就是提升,因為德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德大的人就容易提高自己的境界,在修煉界認為這就是根基好的人。

(14)「本」字的含義原指草木之根,《說文解字》曰:木下曰本(草木的底端、根部為本)。還有起初、原來、根源之意。從木,從一。在五行學說中,木主生,所以此處的木字也代表生命、眾生。而一字的含義就是道,《說文解字》曰: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所以從「本」字的結構上來說,生命的根源就是道,道就是萬物眾生之本。對於修道者來說,如果內心偏離了道,那就是忘了本。其實俗世眾生莫不如此。

(15)「術」字的正體寫法是「術」,含義是技能、技藝、方法、策略等。其結構由彳、術、亍三部份組成,彳(chì )、亍(chù)二字為小步行走之意,左步為彳,右步為亍,合為「行」字,既有勤而行之、勤奮練習之意,又有暢行無阻之意。而術字的結構是木上一點為術,在太極原理中木就是道,道的最基本表現、一點表現就是術,所謂道術(法術),就是此意。在人類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生存技能和存在形式都是術,比如藝術、武術、數術、醫術、算術、方術、建築、烹飪、養殖以及各種工作。方法策略等為心術,動手動腳者為技術。無論心術還是技術都是道的體現,其表現形式是人的生存技能,對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實質也都是為了讓人從中悟道修道而存在的。術以道為根本,道以術為表現。沒有道就沒有術,沒有術也難以認識道。道有多高則術有多高,道憑悟而得,悟性不高者術亦不精。

(16)「路」字的結構是「足」字加「各」字,本義為道、途。其中「各」的意思是特別、自己、彼此不同,「足」就是腳。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說,路在各自的腳下,沒有榜樣也沒有公式,既使大家走在相同的路上,也沒有兩個人的腳步是完全相同的。對於修道者來說,因為生命的來源不同,所以各自的歸宿就不一樣,那麼也許各自的表現形式千差萬別,但是只要按照正道理在走,他就不會走錯。

(17) 「寺」字的結構是「土」字加「寸」字,寸就是分寸,有法度之意。古人也把「寸」字理解為「守」,守法為寸。寺在中國古代是官署名,比如:大理寺(相當於最高法院)、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太常寺(掌管禮樂、宗廟祭祀等)、鴻臚寺(主管外交、禮儀等)、太僕寺(掌管車馬之事)等。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出家人修行的地方也稱為寺。不論官署還是寺院,都是宇宙的法則在世間的體現,所以在神傳文化的內涵中,做官也是修行,也是為了讓這部份人修行,比如歷史上那些忠臣良將,莫不如此。如果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寸土」為寺,寸土就是寸心、人心。那麼對於任何人來說,只要心存法度,無論身在何處都在寺中,都是修行。

(18) 「戲」字還有一個寫法是「戱」,「虛戈」為戲,舞台上的擺設都是道具,都是假的,都是給人看的。人生也是如戲,如果大家都知道自己就是演員,我們都在戲中,那麼不會有誰再把戲中的事情當真,也不會執著於其他的角色如何,更不會貪戀那些布景道具、那些所謂的財富,哪怕是正在他手裡握著的東西他也知道那不是他的,都是因為劇情需要而不是因為自己真的需要。所以,何必當真,何必計較,又何必煩惱呢?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關於如何研究學問以及修道的原則,在我們的神傳漢字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示,而且都完全符合大道的要求。由此也體會到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修行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認真看書,認真體會每句話的含義和要求,注意自己的一絲一念,堅持不懈,定會成功。

漢字之道(5)

漢字之道(5) wenyi 周五, 05/29/2020 - 02:07
照遠


【正見網2020年05月29日】

接上文

4.為人處世之道

人是萬物之靈,天地之間的一切存在都是為人而安排的。上天在慈悲於人的同時也對如何為人處世有著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下面我們就從對於下列漢字的解析中來認識一下這個問題。

(1)「儒」字的結構是一個單人旁「亻」加「需」字,人之所需為儒,做人需要明白的道理就是儒家的教導。因為漢字是神傳文化,所以儒教的規範就是天定的做人的標準,通過儒家聖賢的論述表達出來教給人。儒家講做人要具備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但是今天的世人大多數已經被變異到了不仁不義、不禮不智而且是什麼也不信的地步,所以都已經不是正常人了。

(2)「禮」字的正體寫法是「禮」,由示、曲、豆三個字會意組成。「示」字是見面、表示之意,「曲」字是彎腰、彎曲、曲身之意,表示恭敬,「豆」字表示珍貴的物品,因為豆類可以榨油,是五穀雜糧中最值錢的。這個字的基礎意思就是:帶上值錢的東西曲身示人,是為有禮。現代人也稱送禮為「表示表示」。孔子有句話:不知禮,無以立也。禮是安身立命的前提,有理先要有禮,有禮才會有利。在《周易》中,離卦是八卦之一,離為火、為日、為文、為禮、為麗。也就是說禮是文明的象徵,古人認為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彼此相處應該以禮相待,這樣才不至於社會亂套。所以古人說:禮者,天地之序也(語出《禮記》)。

(3)「教」字的正體寫法是「敎」,上所施,下所效為教,也就是說,教就是向學者傳授道理、技術和技巧的過程,從爻從子從攴,爻就是效,有效法、學習之意,子就是孩子、學生,攴(pu)字有敲擊、鞭策、督促之意。在《中庸》有句話說:修道之謂教。也就是說,教育的根本目地就是教人明白如何修道。但是今天的中國教育,以進化論和無神論為指導思想,教給學生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從不講善和道德,所以完全是背道而馳了。

(4)「育」字的含義是生養、教導等。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養子使作善也。其結構在古文中上面是倒寫的「子」,下面是「肉」。倒寫的「子」寓意為逆子,也就是不順心、不服管教的孩子,「肉」字表示肉身、身體。那麼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養育子女不僅僅是只負責他的身體健康成長,還要教導他重德向善,那怕是不服管教、不受約束的孩子也應該如此,這也是所有的為人父母者都應該明確的道理。

(5)「和」字的結構是「禾」字加「口」字,從口,禾聲,有和諧、協調之意。「和」字從口是指與人和的基本表現是隨和、和善,不與人有口舌之爭,所以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和,相應也。又「和」與「合」同音,故有匯集、聚和之意,與「沖」相對(凡事逢沖則散)。聚集什麼呢?人和財,故曰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如果從道德修養的角度上來說,和的本質就是善良和寬容。

(6)「孝」字的含義是指子女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其結構是「老」字的省略加「子」,老在上而子在下,父母是天,人應該順天而行,所以講孝順。在傳統文化中認為,孝是人類文明與道德的根本,是禮的開始,百善孝為先,所以教育的「教」字孝在其先,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教人孝道。也因為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根,孝敬父母猶如為樹木之根澆水施肥,那麼自然會根深葉茂,對人來說就是子孫昌盛。同時「孝」字與「效」同音,效就是效仿、學習,因為我們的行為就是子女的參照,所以大凡不知道孝敬父母的人往往自己也有不孝子孫。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推行孝道就是為了給世間所有人創造幸福的晚年和未來。「孝」又與「笑」同音,子女孝則父母笑,子女不孝父母不笑。

(7)「勇」字的結構是「甬」字加「力」字,其含義是剛健果敢,無懼無畏。上面的「甬」字通「涌」,如同泉水湧出之意,同時「甬」字亦通「永」,所以還有長久之意。下面的「力」字有力量、勤奮之意,古人把精神所及之處都稱為力。也就是說,勇不僅僅是指人的膽略和勇氣,也不是一時之猛,更不是外在的蠻幹,而是一種需要長久保持和自始至終都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是研究學問和修道求真者必備的品質。

(8)「嫁」字的結構是「女」字加「家」字,這裡的「家」是回家之意,女人「回家」稱之為「嫁」。在古代漢語中,女子出嫁也稱為「歸」,歸也是回家之意。因為在傳統文化中認為,對於女性來說,娘家還不算是自己的家,只是暫時寄養的地方,婆家才是她真正的家,所以說女大當嫁,女孩兒長大了,就應該出嫁(回家)了。很多年輕人不能理解對這個字的解釋,其實大家只要想一想自己的母親、祖母或者外祖母,她們的家應該是哪裡就會明白了。

(9)「好」字的結構是「女」字加「子」字,其本意是美、善。如果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男女的結合為「好」。「易傳」上有句話: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也就是說,夫妻之緣是男女之間最元始的、最初的緣份,同時也是最美的、最善的、最好的緣份,那麼夫妻之間就應該用最美的心情和最善的心態來相處,這就是最「好」。

(10)「官」字的結構是「宀( mián)」字加「㠯(yǐ)」字,指在政府部門擔任職務的人。在古代漢語中「㠯」字通「以」字,指做事、有為。「官」字亦通「管」字,有負責、管理之意。人類社會中的各級政府部門,都是宇宙的法則在世間的體現,而其中不同階層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都是執法者,如同人身的五官一樣,各司其職,各有其功能。而「官」字又與「關」字同音,也就是說,為官者所要處理的每一件事情,對他來說都是一關,處理的好與不好就看他是否秉公執法,是否公私分明,所以說做官就是修行,就是上天對這部份人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無論他們是否有這樣的意識。而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為官者其出發點就是為私的,所以也根本就沒有修行的概念了,而是已經成為這部份人墮落和敗壞最快的一種途徑了。

(11)「政」字的含義是治理國家事務,其結構是「正」字加「攵」,攵就是攴(pū)。攴有敲擊之意,原指統治者靠皮鞭來推行其統治。正的含義是匡正、糾正、歸正。也就是說,為政的目地是為了教導百姓走正路,但前提是為政者自己要光明正大。所以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出《論語·顏淵篇》)其含義為:政的意思就是正,如果統治者率先垂範光明正大,還有誰敢做不好呢。他還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出《論語·為政篇》: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天下」,則天下人自會心甘情願的臣服於他)。如果不講道德,不行德政,那麼所謂的政治,其實質就完全蛻變為整人治人了,就是苛政、暴政、惡政了。

(12) 「公」字的含義是利益大眾,正直無私,還有不偏、平等之意。其字的結構是「八」字加「厶」字,在古文中「八」字通「背」字,背就是背離、違反,而厶通「私」字,背私為公。從公字的字型來看,「厶」在「八」下,所以公字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在人類社會中,凡是打著為公的旗號有為者都是為了其掩蓋著的私,所有政黨,皆屬此類。又「公」字與「功」同音,功就是功德,功德是福份之源。所以做人要有公心,有公心才會有功德,有功德才會有福份。

(13)「狂」字的結構是一個犬字旁「犭」加「王」字,本義是指狗發瘋,後來引申為人的精神失常;也指氣勢猛烈,超出常態。在《廣韻》中解釋為: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犭」代表獸性,「王」代表稱王稱霸。也就是說,狂是人的一種病態,做人如果不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不能夠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 目空一切,唯我獨尊,這就是「狂」。

(14)「詭」字的含義是欺詐、奸滑,還有怪異、不正常之意。從言從危,言就是言語、計策、說法,危就是危險、危害,也就是說,給他人造成危害的、置人於險境的計策、言論為詭。又詭與鬼同音,所謂詭計,就是鬼計。魔鬼、邪惡者害人,多用詭(鬼)計。詭計多端者內心陰暗,自私邪惡,易墮鬼道、魔道,最終害人害己。所以做人應該誠實正直,坦蕩磊落,利人利己,才是正道。

(15)「樣」字的正體寫法是「樣」,有形狀、標準、樣板之意。其結構由木、羊、永三字組成。在太極原理中木代表道,也就是真,而「羊」字通祥,也就是善,「永」字代表永恆不變。也就是說,「樣」就是標準,就是法則,就是楷模,不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改變。對人來說,要活出個「樣」來,不是單指名利雙收,而是首先要使自己的道德修養符合真與善的標準,這才是聖人,這才是榜樣,這就是好樣的。

(16)「尊」字的含義是高貴、敬重,也指地位或者輩份高。在古代漢語中也作酒器解。其結構是「酋」字加「寸」字,酋字的含義是酒官之長,也有久遠和成熟之意。寸字在古代漢語中代表法度、分寸。所以說掌管法度者為尊。也可以說所有成熟理性、心中有法度、做事有分寸的人才是真正高貴的人,才是讓人敬重的。那些無法無天、肆意妄為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也毫無尊嚴可言。

(17)「改」字的含義是變更、修正。從己、從攴(pu), 攴有敲擊之意,引申為鞭策、督促。從己,說明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人只能改變自己,很難改變別人。《易傳》中有: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8)「貴」字的含義是價錢高、地位高、品質高。其結構是由中、一、貝三個字組成,從其結構上來說,「居中、守一、掌貝」者為貴。居中就是官居高位,守一就是堅守正道、堅持原則,掌貝就是掌管和擁有財富。在當今世道無論哪個階層的人多數都不守正道,不重規則,所以皆非貴人也,位再高錢再多其人也賤。

從對以上漢字的分析中我們看到,神傳文化規範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儒家的做人規範、夫婦之道到教育的目地以及做官從政等等,都有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要符合宇宙之道在人世間的體現,人類社會要長久永存,人要生活的高貴又有尊嚴,也是需要時時刻刻都心存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