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11): 團泥--燦若星河 潤厚質樸端莊

意文


【正見網2019年12月03日】

四號礦井段泥  靈芝頭供春壺

自1980年之後,紫砂礦井由於開採機具設備的普及使用,出土礦料的種類之多,分類之細,歷代前所未見。

加上礦井枯竭、礦料稀少的情況下,商人們開始大量採用外山料來制壺。如前文所說,古時候製作缸、盆、瓮的泥土(含有紫砂的陶土),如果「單純」用來制壺,就是茶湯喝起來像陶土壺沖泡的口感,不傷身問題不大,外山料與本山料的差別性詳見紫玉金砂(3)。

但是,2000年左右興起的化工仿紫砂壺,商人將添加化工色料的偽紫砂泥料,取個有文藝氣息的名字〔一〕,令人望文生義,想入非非,更加混亂了人們的認知。

接下來這幾篇介紹紫砂泥料的篇章,將原原本本的把真實礦料標本介紹給讀者。

為正本清源,將部分引用《宜興紫砂礦料》〔二〕這本教科書的內容,礦料及燒成後試片的照片是取自【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的館藏〔三〕,因為網路造假的礦料照片與視頻和文字混淆視聽,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團泥   (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團泥類--潤厚質樸端莊

團泥是以自然存在狀態命名,為非單一品種礦料,質性有軟硬之分。根據各種礦料不同的共生狀況,團泥有著不同的粉砂質類型。宜興方言「團」、「緞」同音,並且大部分團泥類礦料燒成後呈多種黃緞色調,故也習慣稱為「緞泥」。

團泥是作為共生礦的形態和其他紫砂礦類一併採掘的,一般是以綠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的狀態存在,有少部分是以綠泥和紅泥融合共生的狀態存在,以紅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狀態的形式極少。

團泥的燒成範圍較寬,一般可以製作較大的作品。燒成後外觀特徵「骨多肉少」,色澤自然古樸。胎質大多具有相對較高的吸水率和氣孔率。經不同的燒成溫度或燒成氣氛,能呈現多種深淺不一的色調。一些歷史紫砂作品呈現如古銅、棕黃、駝灰、褐黃、赭灰、冷金黃等色調,其實均屬於團泥範疇。

天然優質的團泥礦料燒成後呈色自然,胎質中砂質顆粒豐富,具有柔和的層次效果。因礦料中大小砂質顆粒燒成後收縮不一,形成胎質豐富的肌理質感,會呈現多種俗稱的「鯊魚皮」、「魚籽」、「梨皮」等表狀。

劣質的團泥礦料燒成後顏色比較暗灰,表面具有乾澀感,胎質中砂質顆粒也比較雜亂,外觀色澤效果較差。有部分還會因共生結合礦料質性的較大差異,在製作時因不同顆粒軟化程度不一,而將部分顆粒壓碎,在胎質表面形成「拖尾」現象。

團泥因共生礦種類的區別及結合的多寡和形態不一,並且由於所處礦區、礦層的不同,具有多種不同的外觀特徵及燒成效果。

黃龍山四號礦井團泥  (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四號礦井團泥  方竹壺

團泥的出產地有哪些地區

團泥: 黃龍山、四號礦井、台西礦區(中層)、台西礦區(淺表層)、寶山礦區、大水潭礦區、青龍山甲泥礦。
1、段泥 : 四號礦井、台西礦區(中層)、台西礦區(淺表層)、寶山礦區。
2、青段 : 四號礦井、台西礦區(中層)、、台西礦區(淺表層)、寶山礦區。
3、降坡泥: 寶山礦區。

(一)【段泥】


大水潭團泥      (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黃龍山 寶山礦區團泥    (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出自黃龍山的礦料「團泥」,好的團泥礦料是天然的紫泥和綠泥共生礦料,但紫泥偏多,顏色就偏紅,高溫下偏青,偏灰,相反綠泥成分高,燒成顏色偏黃,高溫下偏灰白。

一般好的泥料表面質感顆粒結構的特徵是「骨多肉少」,砂感強烈,表面質感十分豐富,泡養後顏色愈來愈沉,呈現潤厚質樸端莊之感。

(二)【青段泥】

青段泥,青段泥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是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共生的意義是天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燒成後呈淺青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

(三)【降坡泥】

降坡泥是近代在無意中挖掘到這批特殊而珍貴的泥料。
20世紀90年代初,據《宜興紫砂礦料》載:「在修建陶都路的時候,黃龍山降坡路段的降坡工程所產出,並以此命名......」 。宜興當地人發音為「崗坡泥」,因宜興話中「崗」與「降」發音相似,故大家習慣稱之為「降坡泥」。

降坡團泥  寶山礦區    (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降坡的開採分兩個片區

降坡泥它是天然的共生礦,由紫泥、段泥、紅泥共生於一體,色澤雜駁,光怪陸離,由於降坡泥泥性較硬,顆粒感特強。降坡泥表皮有臘質感、斑紋線、表皮有凍臘皮的感覺。而其中又以紅泥最具代表性,稱之為降坡紅泥(紅降坡),以段泥成分為多,稱之為降坡團泥(青降坡、黃降坡),綠泥成分為多,為降坡綠泥(黃降坡)。

因為僅產於黃龍山與青龍山交接處的坡谷地段,原礦分布於坡體石英砂岩下的青甲泥層和龍骨之間,礦層不厚,面積不廣,所以泥料極其稀少。

一為靠近黃龍山面的
因為黃龍山表石含有硫的成分,故礦色為褐黃色,開出的礦色為紅黃片狀相間。就成色而言,黃龍山面的降坡泥「紅中帶黃」稱為「紅降坡」。

二為接近青龍山面的
因為青龍山表石以碳酸鈣的方式存在的,故礦色為青色,開挖的礦色為青紅相間。而青龍山面的「黃中帶紅」稱為「黃降坡」。
總體而言與黃龍山的泥質優於接青龍山面的降坡泥。

降坡泥(局部)

降坡泥的特點

1、顆粒質感非常豐富
降坡泥共生礦礦體含有段泥、紅泥和少許紫泥。顆粒質感非常豐富,降坡泥礦青色的是段泥,紅色的部分是紅泥,含有一些黃色的,紫色的小顆粒,顆粒均勻地分布於壺體內紅裡透金,若隱若現,似萬裡天空中的銀星閃爍。

2、油性足透氣性佳
降坡泥采自淺表層,泥性較硬,砂與粉的比例大約在7:3,但也正因為如此,造就了降坡泥與天篤厚的透氣性與清晰的五彩斑斕的天然顆粒。
天生油性足,制出來紫砂壺光、潤,經過泡養後更是油潤可鑑,令人愛不釋手。
對於降坡泥的透氣性,紫砂的雙氣孔結夠在降坡泥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3、易泡養
降坡泥壺很容易養護,泡茶不多時日,即可見溫潤包漿,俱玉石質感,鮮活潤和,樸厚韻味老味十足。
其沙礫不僅五彩清晰,顆粒的豐富變化,燦若星河。色澤表現較為鮮、活,而且十分滋潤,極具美感。

沖茗特性與建議

每一種本山泥料的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泡哪一類的茶都可以。但是壺與茶的特性會有最好的匹配,搭配得當能夠更好的發揮兩者的效用,相得益彰。故以下是前輩的經驗談所給出的建議,個人口感不同僅提供參考。

團泥透氣性特別好,新壺開壺之後,先以優質的茶葉沖泡5、6泡(一泡茶沖5回,可以浸泡),讓茶葉的茶質及茶香,飽飽地吸附在茶壺中,之後開始正常的泡茶,茶香會在接續的泡茶當中回饋給你。

有實驗精神的讀者,開壺後沖泡的茶湯,每一泡都試喝一點,您會發現茶湯從澀口、順口、到滑口的驚奇過程。

(一) 段泥

適合泡的茶較為廣泛,段泥可令茶湯順和平適,操作沖茗技巧要求不高,非常適合新手使用。
適合沖泡碧螺春、龍井等綠茶。也適合沖泡烏龍茶、鐵觀音、以及各種普洱生茶。
用黑茶,熟普洱等來養壺,易使壺身顏色變為深色。

青段  笑櫻竹節壺

(二) 青段

適合泡岩茶、白茶、綠茶、鐵觀音、龍井都合適。

(三)降坡泥

適合泡發酵類的茶種試起來比清香型的茶來的適當,例如:岩茶、熟普洱、紅茶、中重培火型的鐵觀音這類發酵型茶。因為降坡泥屬共生礦,它的吸香性高,所以太清香型的茶,如烏龍茶、高山茶、茶種用降坡泥易減少香氣。

注:
〔一〕例如:大紅袍、關公黑、蟹殼青、胭脂紅、貴妃泥、黃金段、桃花泥、碧豆泥…….等等

〔二〕《宜興紫砂礦料》是2009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供從事紫砂研究和製作的專業人員作參考使用,教科書級的專業圖鑑。有加底線的文字者。只選擇一個產區做文字說明。

〔三〕【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的館藏照片,由參觀者拍攝後,放在網路上的資源取得。

紫砂壺展示 : 唐韻紫砂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