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 小小说: 希望

  • 古风悠悠:清官不爱银和屋,送别墅给苦婆婆(数文)

  • 看日本经济之父 如何解读儒典《论语》(七)

  • 天佑中华(四):文明启航(1)

  • 修炼法轮功得福报



  • 小小说: 希望


    莲之语

    长平兴冲冲地走进单位,还没有来得及脱掉外衣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一个光碟插入电脑里。这是一个破网软件,是在刚才回单位的路上,一个人送给他的。他早就听说过这个软件,但一直没见过。他顺利的冲破了防火墙进入了明慧网。对于法轮功,他听说过不少,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他一直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终于能如愿以偿了。   

    网上内容让他的心一会兴奋,一会低落,起伏不定。他不明白这么好的修炼人怎么会遭到如此的待遇。他正看得入神,突然有人拍了他一下,把他吓了一跳。

    “哎,哥们,注意力这么集中干什么呢?”原来是办公室同一小组工作的王伟。

     “你看,天安门自焚事件原来都是假的。”长平兴奋的指着电脑说,“为什么要造假呀,这不是愚弄百姓吗?”

    “你小子在看法轮功,这可是国家禁止的”。王伟故作惊呀地说。

    “禁止?为什么不让老百姓看。都什么时代了,还想封闭这个,禁止那个的。你看,封得了吗,一个破网软件就搞定了。”

    王伟不屑的说:“搞定了又能怎么样,又不当饭吃。”

    “哎,这法轮功修的是真善忍,这不好吗?还能对社会的精神文明起到好的作用,为什么要打压,还活摘器官整死了那么多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呀?”长平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王伟。

    “这些我早都知道,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想那么多干啥。”

    “人不能稀里糊涂地活着。”长平说。

    “什么叫稀里糊涂?我就知道钞票、房子、汽车还有女人是最重要。”王伟无所谓地说。

    “看你这点出息”。

    “我就是一个庸人,再说,这个时代造就的就是庸人!难道你还想当圣人?笑话。!”王伟打了一个哈欠说,“我警告你,你小子小心点,别被这个网给洗脑了。”

    “谢了,如果脑子里有灰尘,生锈了,那就应该洗一洗,清醒清醒。”长平感慨的说。

    他看着长平不解地说,“你可别走火入魔了!”

    这时有俩个同事走过来。

    “你们俩个在说什么?”

    他们看到了长平电脑上的内容,都争着看了起……

    他们想让长平给他们电脑也安装一下这个软件,长平爽快地答应了。

    “这可是违法的,公安局知道要被抓的。”王伟说。

    长平像没听到他的话似的,随着俩位同事去给他们安装去了。这一下同事们都围过来,都想给自己的电脑也安装一个,长平都一一的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长平正给一个同事安装着,单位的纪检书记来到他的身后,历声的对长平说:“你在干什么?”

    长平有些惊慌,但又很快镇静下来回答说:“没干什么,就是给电脑装个东西。”

    “你知道你这样干的后果吗!这东西是随便装的吗?想下岗是不是,不想要工作了。”纪检书记警告地说,“拿着你的东西,跟我到办公室来一趟。”

    纪检书记的办公室里,长平讲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书记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接着又给他上了一个多小时的政治课,最后纪检书记说:“把东西留下,等我们研究完之后,再决定怎么处理这件事。”

    回到办公桌前坐下来的长平心里很郁闷……

    这时王伟从外面回来,他用手捂着嘴很痛苦的样子。

    一同事问:“怎么了?”

    “你说倒霉不倒霉,刚一出门就摔了一个大跟,把嘴给跄了一下。”王伟骂骂咧咧地说。

    同事走过来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做什么坏事了。”

    长平抬起头去看王伟,长平感觉到王伟脸上有一丝不易查觉的尴尬。长平突然觉得书记的到来是不是王伟做的手脚,因他一直都在暗中和自己较着劲。如果真是这样,这可真神了,真的像法轮功说的那样叫做现世现报。想到这,长平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一丝笑容。

    夜深了,长平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他在明慧网上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他的心越来越亮堂,觉得自己人生终于有了目标。当他看到已经有一亿八仟多万人退出了党团队,长平决定要给自己选择一个美好的未来,他毅然决然地打开了退党中心的网页……



    TOP

    古风悠悠:清官不爱银和屋,送别墅给苦婆婆(数文)


    曾敬贤

    一、救危难,延寿命,福泽三代!

    唐代,彭城人刘弘敬,字元溥,世代居住于淮河、淝水之间,资财数百万,平常修阴德,而不炫耀,所以人们也都不知道。他家中虽然富有,但不等别人愁怨,就助之以财。施给人恩惠,从不指望回报。

    唐穆宗长庆初年,有个善于相面的术士,在寿春道上,遇见刘元溥,道:“噫!君子请停步,我有言相告。”刘元溥便把他请到馆舍中讯问。那人说:“您的财产是很丰厚了,但再过二三年,大限将至,怎么办呢?”刘元溥流泪道:“人的寿夭是天命,先生能帮我什么忙?”术士道:“相貌不如品德,品德不如度量。您寿命虽然不高,但德业甚厚,至于度量,更是特别宽弘。先告诉您以后的事,这二三年内,您要勤修美德,希望你有可能延长寿命。一德可以消百灾,还能享受爵禄,何况长寿呢。请勉力为之!三年之后,我还要再来。”说罢就走了,刘元溥流着泪相送。
        
    于是,刘元溥开始准备身后之计。他有个女儿将要嫁人。他抵达扬州,想找几个女奴作陪嫁,他用钱八十万,买了四个婢女,其中有个叫方兰荪的,很美丽,而风骨姿态,很不像出身微贱之家。刘元溥询问内情,她沉吟很久,才答道:“贱妾死罪,本不敢说。既然主人深问,哪里还敢隐瞒。我世代是名族,家乡本在河洛。先父为官于淮西,不幸遭逢吴寇,反叛跋扈,因我母与贼寇姓氏相同,被朝廷怀疑是贼党亲属,于是身遭屠戳,全家被抄没入官,从此我就沉沦下贱,无处申诉。而我家其他的亲戚,在吴寇被平之后,全被官军收捕为俘虏,连下落也不明了。贱妾一身,换了两次主人,现在才到此处。”刘元溥叹息了很久,便说道:“鞋子虽新也不能顶在头上,帽子虽旧也不能被脚踩着。你虽然家族丧亡,但还是衣冠士族之女,而且又如此抱冤,就是三尺童子,也能为之愤慨!何况男子汉呢?如今,我如不能洗雪你的冤枉,便当为神明所诛!”于是便询问她的亲戚,便焚掉了她的卖身契,把她认作外甥女,用家财五十万,先于自己的女儿,而将她(方兰荪)盛操盛办的嫁了出去。
        
    长庆二年春天三月辛卯,方兰荪既已出嫁,刘元溥梦见一人,身穿青衣,手执牙简,望尘而拜,刘元溥向他靠近,他便潸然流泪道:“我就是方兰荪的父亲,感君之恩,何以报答!我听说阴德是可以感动天地的。如今您的寿限已到尽期,我当为您请求于上帝,特来奉告。”说罢便走了。过了三天,刘元溥又梦见方兰荪的父亲立于庭前,紫袍象简,侍卫严整(大官气象),向前致谢刘元溥道:“不才我侥幸得请于上帝,上帝答应我:延长您二十五年寿命,富及三代,子孙不再有祸事。那些残害我家的人,都要受到审理,现存的祸其身,已死者子孙遭殃。上帝又怜悯我的冤情,任以重职,负责主宰淮海之间的山川。”于是,呜咽再拜而去。

    天明之后,刘元溥隐约记着梦境,但还不甚相信。到了三年之期,相面的术士,果然又到了,迎上来祝贺刘元溥道:“您的寿命延长了。先让我看看您的眉毛和头发之间。”刘元溥把帽子向后斜,露出了额头。术士道:“噫!这是有阴德,而上感于天帝的征相。从今以后二十五年,余庆延及三代。”刘元溥这才把方兰荪父亲的事,告诉了他。术士说:“春秋时,晋国的韩厥,暗自保存了赵氏。司马迁认为:韩氐十代而位至王侯:就是因为有阴德的缘故。况且方兰荪之家,已经没有后人,方兰荪之身已为贱隶,如此而能不吝惜那么多金钱和美丽的容貌,恤存孤女,这难道不是很厚的阴德吗!”    (出自《阴德传》)

    二、萧仿有俭仆盛德,83岁当宰相  

    唐朝的丞相、兰陵公萧仿,其清高之誉、俭仆之德,为当时人所推服。他曾统帅军队于番禺,有酌泉投香之誉。因此,他家开的商店,外国商贾辐凑,以至长安城店肆中的外国宝货和药材,比南方的物品,还要丰盛。并且他还能得到舆论所赞美。唐僖宗诞生于壬午年,即位于癸巳年,年龄十二岁,他想任用德高望重的人,辅佐教化,便把萧仿从太常卿,提拔为丞相,当时他年已八十三岁了。他担任几年宰相,汲引才俊之士,宣导皇帝恩慈,表彰廉俭,使社会浇薄之风,大有新貌。及至他逝世于相位,皇上甚为悼念,废停正常的朝见三日,而封赠之礼,加以优惠。议论的人说:“崇高的官位和厚重的俸禄,假如他有分享之命,阴灵必然助他高寿。不然的话,哪里有过了八十之年,而任命他为宰相的?姜太公晚年七十,而遇周文王。而如今萧仿比姜太公垂钓渭滨时、还大十二岁。可知荣辱之分,岂是偶然呢!”   
     (出自《唐阙史》)

    三、清官不爱银和屋,送别墅给苦婆婆

    唐代人孙泰,山阳人,少年时,师事皇甫颍,操守颇有古代贤人之风。孙泰的妻子,就是他姨妈的女儿。早先他姨妈垂老,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他,说:“姐姐瞎了一只眼,你可以娶她妹妹。”姨妈死后,孙泰娶了姐姐。有人问他:“为什么娶姐姐?”他说:“她是残废,除了我,让她嫁给谁?”众人都很佩服孙泰的仁义。

    他曾在都城的街市的小店中,见了一柄铁灯台。买回家后,命人磨洗,发现是银的!就赶快前往卖家退货。

    唐僖宗中和年间,他准备把家迁到义兴,置买一所别墅,须用二百贯钱。他已经付给卖主一半了,因为要去吴兴郡,就约好回来后,再去别墅。过了两个月,孙泰从吴兴回来,停舟于别墅之前,又把剩下的一半钱,交给了卖主。于是,这套别墅,正等着他迁来定居。

    这时,他看见一个老婆婆,长恸数声。孙泰悸然而惊,叫她过来,细问原因,老婆婆说:“老妇曾在此屋,侍奉公婆。如今子孙不肖,使别墅为他人所有。老妇甚苦,所以悲伤!”

    孙泰凄然久之,于是骗她说:“我刚刚得到京城的书信,已经安排我到别处为官,就不能在这里住了。我把这套房子,就交给你和你儿子掌管吧。”说罢,解舟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孙泰的儿子孙展,进士及第,在五代梁朝时,官为省郎。    

    (出自《唐摭言》)

    四、李质救七人,延寿十四年

    唐懿宗咸通年间,吉州牙将李质,得病将死。忽梦进入冥府,见到主管官吏,对他说:“你曾救出七人性命,应该延寿十四年。”冥吏手
    执簿书,过来请示:“可否执行上面的决定?”他们互相商量了一会儿。冥吏对李质说:“事情了结了。”就命使者领送他回家,走到一座高山上,把他推了下来,他便醒了。

    李质暗记其事,从此病渐渐痊愈,果然过了十四年后,才去世。    
    (出自《报应录》)
        
    五、“我们的女儿,不愁嫁不出去。”   

    唐朝人范明府,精通术数之学。他被选授为江南某县的县令,自己占卜自己的禄命,道:“明年秋天,禄、寿都要完了。”他将要出京城时,又去拜访一位占卜的术士,卜者说:“你明年七月,大数即尽,何必要到远处为官呢?”范明府道:“我已知道了,但是因为我还有一个女儿没有出嫁,我指望得些俸禄,作为嫁女之资。然后就坐等天命。”

    范明府到任后,买了一个婢女,询问她的姓氏来历,婢女说:“我姓张,父亲曾担任过某处的堰官,遭遇兵寇之乱,被掠卖至此。”范明府惊起,问她父亲的名字,原来是往年的至交。他便对自己的妻子说:“我们的女儿,不愁嫁不出去。”便把自己女儿的嫁妆,全部做为陪嫁,送给刚买的婢女,选择县里幕僚中一个谨慎善良的人,做婢女的配偶,替她美满完婚。

    范明府任满之后,回京,卜者见了他,大为惊骇,道:“你过去为什么要骗我呢?当时算你的禄寿都将完尽,如今竟然无恙,假如不是你说的生辰甲子有错,就一定是有阴德,而得到善报了!”范明府道:“全都不是。”卜者询问不已。范明府便把嫁婢女的事,告诉了他。卜者说:“就是这事了。你的福寿,未可测量了!”后来他又历官数任,才去世。                   

      (出自《报应录》)    

    六、“女孩子依然还是处女”    

    五代时,蜀国的罗城使(官职名) 程彦宾,是临淄人。攻取遂宁时,经亲率士卒,直冒矢石。城破,他获取处女三人,生得很漂亮,程彦宾就安排另外一间屋子,让她们住。过了十来天,女子的父母带着金钱来赎女儿,程彦宾退还金钱,而把女子交给她们的父母,并告诉他们:女孩子依然还是处女!

    父母流着泪,而致谢道:“愿公早日为节度使!”程彦宾笑着回答:“我的愿望:只是寿命终了时,没有病就行了。”后来他年逾耳顺(六十岁),果然无疾而终。  

     (出自《儆戒录》)

    七、刘轲改葬尸骸、积大阴德  

    唐朝时,有个人名叫刘轲,年轻时,游历罗浮山和九疑山,读黄老之书,想学神仙飞升之道,又到曹溪慧能大师处,探求佛教奥妙,于是穿上僧服,法名海纳,北游至筠川、方山等寺,又居于庐山东林寺,学习《南山钞》和《白法论》,俱得其宗旨。他独处一室,屡次梦见有一人身穿短褐,说;“我是个书生,过去因为游学,亡故于此室。住持和尚,没有报告给郡县,就把我埋在窗下。而尸骸局促,死去的鬼魂模样,是以真尸为准的,所以我怎么能安息土中呢?您如果能为我迁葬,必有酬谢。”

    刘轲询问寺里的僧徒,果有此事。刘轲便解下身上穿的衣服,覆盖书生的尸骸,备下棺木,改葬于虎溪之上。

    这天夜里,他梦见书生,前来致谢,拿来三只鸡蛋,劝刘轲立刻吃掉。刘轲嚼了一个,又吞了两个。后来,刘轲便精通了儒学,善写文章,并且登进士第,任职史馆。后来,当了侍御史。一切顺吉。这都与他改葬尸骸,积阴德有关。   

                  
    (出自《云溪友议》)



    TOP

    看日本经济之父 如何解读儒典《论语》(七)


    刘如

    孔子以两句话总结和指导有子和曾子后,弟子子夏接着说了一句话,得出对学问的本质上的理解,等于替代孔子讲明学问的基本概念。看完这句话,人们必然恍然大悟,何为孔子指的真正的学问。

    子夏原话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段话除了“贤贤易色”,估计剩下的全能看懂。我们先不理会那句“贤贤易色”,只看后边的话,说的大意就是: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王,能全身心地付出,也就是一心一意地忠诚地为君王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说出的约定,一定兑现。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即使未曾读书,我子夏一定要称赞此人是个有学问的人了。

    那么贤贤易色,又是何意呢?我们不必急于解读。任何的文章,都会有一个文脉,联系上下文,会认识得比较合理,也就不觉得太难了。那么我们一起先看看子夏对学问的理解,他为何会有这样的结论,他理解得到底对不对。真的只要能做到在家孝悌,在外忠信,没有上过学,读过书,也是有学问的人了吗?学问真的如此简单?

    让我们把前边学过的七段,孔子与弟子们的对答内容,简单地理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论语》开篇头七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一段是核心

    以上这师徒四人的对答,如同今天的学术讨论,非常自由,弟子们各抒己见。
        
    很显然,这些对答,是以孔子的三句话作为开头的。我们说过,《论语》是后世弟子们将孔子与其弟子们的言行记录下来而成的书籍。若非真正理解了孔子的教导,根本无法整理,也就是说,不仅要整理孔子的思想,保持原话的状态和真意,其内容还必定非常严谨有序。也就是文脉清晰。绝不可能是随意拼凑而成的。

    《论语》以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开头,并以“学而第一”定为篇名,并非像人们认识的,简单地取头两个字。而是因为,孔子一生在推行仁德的君子修养,教育就是为了品德的教育,阻止人性的堕落,维护人的善念。弟子们非常清楚孔子一生就在讲仁德,讲君子的为人,所以他们认为,这三句话,是孔子教导弟子们为何要学习的思想核心,开宗明义讲出读书做学问的本质和重要性。

    也就是说,开篇就在劝人,我们要学习如何做人的学问,并在日常实践中真正做到,这就是读书做学问的目的,为的是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有修养的仁德君子。所以不停地学习实践 ,就会不停地升华自己的修养与见识,有道者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来与你相会切磋,人生必然快意,当然即使碰到别人,与你意见不同,无法理解你,也能尊重对方,不加责备和愤恨,那不就是一个有仁德的君子了吗?读书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吗?哪里有半点求取功名利禄的东西呢?

    这三句孔子的话,道明了学习的方法、作用和目的,要学习做人的正理(学问的内容),然后实践(此为方法),然后获得修养和快乐,赢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生不会寂寞孤单,并有了人生目标和方向,对不如意的事,不能理解你的人,也能有宽容博大的胸怀,一笑了之,不加责备怨恨,这就是做学问的目的和作用。接着,三个弟子展开讨论,孔子从中解答指导,最后子夏点明学问的真意。

    第二段以孝悌论仁德

    学习是为了明理,明白做人的仁德之理,成为君子。这永远都是孔子教育的核心。弟子们当然早已熟知。只不过在《论语》,因为保持原话,没能直接说孔子一直在教弟子如何做到仁德。但是看完弟子的反应就明白了。

    估计某一天,几位弟子正在听孔子的教导,听完孔子这三句话后,有子马上发表见解,汇报自己对实践君子仁德的领悟。认为在家能做到孝悌,是君子为仁之本,为什么呢?因为,能做到孝悌的人,必能尊敬长者,懂得关怀他人,勤恳为他人付出,态度谦恭不傲慢,不太可能犯上作乱,社会必然安定。

    这就是第二段的大意。只不过,有子把论述孝悌是君子为仁之本的结论放在最后,把不好犯上作乱的原因,是孝悌的作用,放在前边罢了。我们看到,有子的回答,核心就是对学习仁德的理解,认为孔子既然讲到学而时习之,那就是学习仁德,那么自己就是这样理解的,孝悌首先要做到,这是成为仁德君子的最根本的途径。

    所以第三段孔子接着弟子的话,肯定了他,并从反面告诉弟子,巧言令色的人,只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而用心,必然会说各种好听的话,看似和颜悦色,实乃谄媚之举,很少有仁德的。核心还是讲仁。

    第四、五、六段还是仁德

    第四段轮到曾子发表对仁德的理解,他重点讲了对君对朋友,也就是对社会,对工作和朋友如何实践仁德的理解。有子从家庭出发,曾子则从社会论述。讲了忠信之道。

    孔子深知曾子讲的忠,主要针对辅佐君王,要全身心为国家太平而工作,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一片赤诚。所以,第五段,孔子马上指导他如何治理千乘大国:要敬业守信,节省用度,仁爱百姓,珍惜民力,谨慎做事,不误农事地使用民力。也就是说,治国也要讲仁德,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言出必行,一心为国,珍爱百姓,就是仁德的具体表现。核心还是讲仁德。

    所以,接着孔子把有子的孝悌与曾子的忠信合在一起,讲了第六段的话,启发两者缺一不可,对家对社会都是重要的都要讲君子的仁德,这才完整。并强调行,也就是亲历亲为的实践的重要,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自己真的做到仁德才是第一位的。行有余力,才去学文。

    最后一段得出学问的真义

    所以到了子夏,他才直接点题,只要能做到有子的孝悌父母和曾子的忠君、交友守信,那么即使未曾读过书,那他也已经是个有学问的人了。也就是已经是个有修养的君子了。达到了孔子让人学习的目的了。

    可见,学问就是如何成为君子、成为有仁德的人的正理。是做好人的学问。只要你明白何为仁德,并加以实践,不管你的这些道理从哪里得来,是否有老师教导,你都是有学问的人了。子夏帮助大家明白了读书做学问的目标和本质。

    这七段师生的对答,从不同角度紧扣一个仁字并注重实践,也就是紧扣孔子的“学而时习之”那三句话,核心集中,论点清晰,点出儒学的根本,学问的根本。估计何为贤贤易色,大家已经得出答案,下一期我们回到涩泽荣一对子夏这句话的解读时,再来详解。



    TOP

    天佑中华(四):文明启航(1)


    石方行

    上古时期经过了很多人(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等等)对人间的发展進行的基础性奠定,让人们有了一些生存和应对自然界的经验。当这些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总结性”的状态,也就是被后来史学家称为的“文明的开端”。

    当时在中华大地上有很多部落,都是不同的神(女娲只是造人者之一)所造就的;还有的就是上次文明时期被毁掉时所遗留下来的。这些部落可以说是遍布中华大江南北。(见本系列《神州大地》一文)

    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当时炎帝所在的部落是承袭神农以及燧人、有巢氏等远古众神开创的因素;黄帝部落,虽然与炎帝同源,但后来黄帝所在的部落更多承载着开创本次文明内涵的使命;蚩尤所在的部落承袭上次人类文明的因素(传说中蚩尤部落在制造兵器方面显得很成熟,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多一些。这是概括的说。

    这些大部落都是由很多人数不同的小部落,经过很长时间通过和平或战争等方式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与其它星球上来到这里的生命之间的战争。(这在古印度流传下来的史诗中可以找到证据)。

    因为轩辕黄帝要真正的开创中华五千年神传文明,那必须得让四海同心、八方威服,同时让其开创的文明能迅速的传播开来。所以才有与炎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尤其在与蚩尤之间的征战中,体现出众神与鬼魅之间的争夺,管理昆仑山的西王母也先后派了九天玄女和素女等神参战,黄帝在此时也发明了指南车。同时也促進了部落之间的大融合、不同内涵的大整合。后来在中华大地上不管是哪个朝代、哪个民族,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蚩尤的部落战败后,一部份融合于炎黄部落中,一部份保持原有的状态,还有一部分走入深山,后面这两部分有的文明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后退了很多。

    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从黄帝开篇,足可见黄帝在中华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在一些史书中是这样概括黄帝的一生: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附宝而生黄帝于寿丘。龙颜,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得宝鼎,兴封禅,有景云之瑞,故以云纪官,为云师。”(《帝王世纪》)“(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黄帝)始服轩冕……一云帝鸿氏,一云归藏氏。……伐炎帝,杀蚩尤,以土德王,称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一。”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在黄帝以前人们虽然会用火,能建造一些简单的房屋,围着兽皮、树叶之类的防寒。等到黄帝统一了那些大的部落之后,就着手开创文明了,《路史•后纪一》载:“黄帝始分土建国”。据说,黄帝奠定天下后,“命风后方割万里,画野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设置治民的大臣。他又经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历法。

    黄帝教人生火做饭,创造纺织技术,让人们防寒遮体。黄帝也精通医道,给后人留下养生的方法(后人经过整理编成《黄帝内经》)黄帝正妃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养蚕缫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次妃名嫫母,传说发明了镜子;(黄帝)又命周围的大臣负责不同的创造:容成综合别人的成果制作乐律和律历;伶伦和垂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诵和仓颉造字(说到造字,后世的史家忽略一个重要元素,那就是仓颉在造字过程中更是参考了上一次文明留下的一些遗迹。其他方面也是或多或少的参考了上次文明留下的东西),史皇作图,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挥造弓,共鼓和货狄作舟。他定期巡视各地,了解百姓生活情况,因此深得百姓的爱戴。

    黄帝不但教给人们很多的技艺,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神传文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黄帝亲身实践了人可以通过修炼提升道德而达到彻底解脱的修炼之法。在《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中记载了黄帝向广成子问道事情:“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现名:崆峒,山名)之上,故往见之,……”

    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黄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珣(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珣,龙珣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珣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这是后来史学家往往忽略的地方。修炼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殊性在于:没有那种机缘和心性境界,根本不会懂得这种文化的精髓。正因为如此,修炼文化方面的事情世人一点点的有意忽略甚至有意避而不谈了。

    轩辕黄帝留下这一文化就是让后世子民不要为尘世间表面好坏得失牵绊,只有真正的修行才能得到最终的解脱。这才是作为“炎黄子孙”的真正目地。而且这一切的开创似乎都是为了几千年之后,道德败坏、人心不古之时,开创中华五千年神传文明的觉者以普通人的形像出现,传真正让人们获得解脱之法作铺垫。就看此时的人们能否擦亮眼睛去看清这些了。

    正因为有着天上这种特殊的安排,在今天我们觉得很平常的事情,都会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比如我们普通人家里摆的盆景艺术都有着七千年的历史。

    黄帝升仙之后,大臣们把他的衣冠收集在一起,葬在桥山。“桥山”黄帝陵也成了几千年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寻根之所。中国历代皇帝多为黄帝设庙祭陵等来取得象征的统治正当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自此中华千秋文明之舟正式启航。



    TOP

    修炼法轮功得福报


    河南大法弟子

    我是1998年得法修炼的,我在修炼的路上走的不是那么稳,可师父給我的是那么的多。开始是老伴先学大法的、她学大法没多长时间、叫我也学大法,我同意后就开始和她一起学炼法轮功。可是到1999年7月20日、邪恶的江泽民开始迫害法轮功,电视、报纸等所有媒体造谣诬陷法轮功,村干部把我们汇报到镇里,派出所开始找我们,以后就不允许炼了,从此我们的学法炼功点也停了,我和老伴在家里学法、炼功一直坚持到现在。下面说说我修炼以来经历的两件事。  

    一、师父給我净化身体

    这是我一次最大的经历,那是2000年秋收,我身体出现严重咔血、少量不说、多的有三、四次,一次就有半碗,最后一次差点噎死,咔出一个鸡蛋大的撕撕缕缕的、象肺管一样的坏东西出来了,这可把家里人吓坏了,打120急救把我拉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的很严重,住院一周,因家里没有钱再交给医院,医院不給治疗,我就回到家里。在师父的呵护下我坚持修炼,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了,后来也能慢慢的干一点点小活了。我就和老伴利用空闲时间修路,拾砖渣修补路面。在补修过程中还有人就问,一天給你们多少钱,我们回答没有人給我们钱,我们是修炼法轮大法的,是大法让我懂得了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二、玉米没有倒

    师父处处看护、保护着大法弟子的一切。2018年秋的一天,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次台风“温比亚”经过我地,大风、大雨疯狂袭击,有的大树被刮断、玉米等庄稼被扫为平地。可是我种的两块地玉米一颗也没倒,我的玉米地还临着河沟是顶风头,两边邻居的玉米没一颗直的、全部倒完,感谢师父的慈悲救度。

    叩拜师父!
    谢谢师父!
     
     最后以师父的《洪吟》中一篇经文共勉:

       实修

     学法得法
     比学比修
     事事对照
     做到是修

     一九九四年十月七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