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8月20日】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卡森心理神經研究中心(Cousins Center for Psychoneuroimmunology),以及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分子水平針對積極心理狀態如何影響人類基因的表達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2013年7月29日的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科學家們說快樂幸福感是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它能影響你的基因。
該文章的第一作者Barbara L. Fredrickson(芭芭拉 • L.佛蘭迪克森)教授和她的同事在文章中寫道:“哲學家們曾長期想區分兩種基本形式的幸福感:一個是“享樂”的形式,該幸福感源自自身的愉快經歷,和更深層的'eudaimonic'(心理幸福感)的形式,這產生於超越自我滿足而努力達到有意義和高尚的目的。
他們發現,這兩種類型的幸福感會對人類基因產生不同的影響。那些具有對生活的目的和意義有明確認識而產生幸福感(eudaimonic well-being,生活意義幸福感)的人(象特蕾莎修女),他們呈現出非常正面的免疫細胞的基因表達圖譜,如,低炎症基因的表達,高抗病毒抗體基因的表達。
然而,由於高水平享樂所產生的自我滿足幸福感(象大多數名人),他們的基因表達則呈現相反的狀態,表現為高炎症和低抗病毒抗體基因表達的負面圖譜。
在過去的10多年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教授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卡森心理神經研究中心的史蒂芬•科爾(Steven Cole)教授和他的同事,以及北卡羅萊納大學的芭芭拉 • L.佛蘭迪克森教授,一直在研究壓力、痛苦、恐懼和各種消極心理對人類基因表達的影響。
那麼積極心理對人類基因有何影響?是否僅僅是壓力和痛苦的相反表現?或許積極心理能激活一種不同類型的基因表達程序?
以往研究發現,循環免疫細胞在長期的壓力、恐懼或不穩定心理狀態下,基線基因表達圖譜呈現系統化的轉變。這種轉變被稱為“對逆境的保守轉錄反應”(conserved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to adversity, or CTRA)。這種轉變的特點是與炎症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加了,抗病毒基因抗體的表達減少了。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CTRA的基因圖譜估計生活意義幸福感和享樂幸福感對人類基因的生物影響,他們採集了80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樣本,對大約21,000個基因進行了研究。此80人被評估具生活意義幸福感和享樂幸福感兩種類型,以及具有潛在的混雜負面心理因素和行為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即使生活意義幸福感和享樂幸福感的人同樣具有積極心理狀態,然而,他們的基因反映卻非常不同。生活意義幸福感的人顯示良好的自身免疫細胞基因圖譜,而享樂幸福感的人,則相反。
科爾教授表示,這個研究結果告訴人們,“做好事”與“感覺好”,即使都能產生類似的積極情緒,但對人類基因組卻有著非常不同的效果。 顯然,人類基因組對通過不同方式取得的幸福感比頭腦意識中的幸福感,更為敏感。
資料來源:
http://newsroom.ucla.edu/portal/ucla/don-t-worry-be-happy-247644.aspx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3/07/25/1305419110.full.pdf+html (A functional genomic perspective on human well-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