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行不得反求諸己,決不可怨天尤人!」

羅忍


【正見網2017年02月13日】

蘇秦(?一紀元前284)出身於農民家庭,家裡很窮,他讀書時,生活非常艱苦,餓極了就把自己的長髮剪下來,去賣點錢。還常常幫人抄寫書簡,這樣既可以換飯吃,又在抄書簡的同時,學到很多知識。

當蘇秦以為自己的知識,已差不多了的時候,就外出遊說。他想見周天子,當面陳述自己的政見,但沒有人為他引薦。沒有門路,他只好來到西方的秦國,求見秦惠文王,向他獻計怎樣兼併六國,實現天下的統一。秦惠文王客氣地拒絕了他的意見,說:“你的意見很好,只是我現在還做不到啊!”蘇秦想,建議不被採納,能給個一官半職也好嘛。可是他什麼也沒有得到。他在秦國耐著性子等了一年多,家裡帶來的盤纏,都花光了,皮襖也穿破了,生活非常困難,無可奈何,只好長途跋涉,走回家去。

蘇秦回到家裡,一副狼狽的樣子, 一家人很不高興,都不理他。父母不與他說話,妻子坐在織布機上,只顧織布,看也不看他。他放下行李,又累又餓,求嫂嫂給他弄點飯吃,嫂嫂不僅不弄,還奚落了他一頓。在一家人的責怪下,蘇秦非常難過。

他想:我就這麼沒出息嗎?出外遊說,宣傳我的主張,人家為什麼不接受呢?他想到聖賢的話:“行不得 反求諸己;決不可 怨天尤人!”那一定是自己沒有把書讀好,沒有把道理講清楚。他感到慚愧,但是他沒有灰心。他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有出息,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關鍵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書讀好,求得真才實學!認識到這一點以後,他又來勁了。他暗暗下決心,定要把兵法研習好。

有了決心,行動也跟上來了。白天,他跟兄弟一起勞動,晚上就刻苦學習,直到深夜。夜深人靜時,他讀著讀著就疲倦了,總想睡覺,眼皮粘到一塊兒,怎麼也睜不開。他氣極了,罵自己沒出息。他想,瞌睡是一個大魔鬼,我一定要想法治它!他想的是什麼方法呢?找來一把錐子,當睏倦到來的時候,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血流出來了,這樣雖然很疼,但這一疼就把瞌睡沖走了。精神振作起來,他又繼續讀書。

蘇秦就這樣苦苦地讀了一年多,掌握了姜太公的兵法,他還研究了各諸侯國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利害衝突,他又研究了諸侯們的心理,以便於在遊說他們的時候,自己的意見、主張能被採納。這時,蘇秦覺得已有成功的條件。他再次出去,風塵僕僕地踏上了遊說之路。

這次,蘇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紀元前333年.六國諸侯正式訂立合縱的盟約,大家一致推舉蘇秦為“縱約長”,把六國的相印都交給他,讓他專門管理聯盟的事。

受挫自省,不怨天尤人;刺股律己,終成大器。蘇秦的這條成才之路,給後人留下了養成良好德行、自強奮鬥的許多啟示。

蘇秦是“合縱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當過鬼谷子的學生,沒有學成,就下山來取功名了。他想見周天子,但沒有人推薦。又想給秦國做事,卻被秦惠文王婉言謝絕了。他出山不利,到處碰釘子,搞得窮困潦倒。

蘇秦當時的處境的確很狼狽,母親罵他只想做官,結果做官不成還弄得衣食不周,家裡人也受牽累,他妻子也對其不理不睬,央告嫂子給他做點飯吃,嫂子反而奚落嘲笑他。 一般人遭此重大打擊,不垮掉才怪!但蘇秦畢竟胸有大志,他雖然嘆息“一個人在倒霉的時候,母親不把他當兒子,妻子不把他當丈夫,嫂子不把他當兄弟”!但他非要爭口氣不可。於是他就日夜攻讀。為了使自己不瞌睡,他把頭髮吊在樑上,不讓頭沉下來,實在睏極了,他就用錐子猛刺自己的大腿,使精神清醒起來,這就是“懸樑、刺股”的由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蘇秦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頑強地站起來了,不僅成功促使六國聯合起來,還擔任了六國聯盟的“縱約長”。此時的蘇秦今非昔比,一路上前呼後擁,威風凜凜,老母親直誇兒子有出息,妻子、兄弟、嫂子都嚇得顫顫抖抖,不敢看他。蘇秦並不計前嫌,特將家人一一安置妥當。

蘇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完全在於他的自省自強,即使在遭遇家人白眼的困難時候,也不曾動搖其幹大事業的決心,真正做到了“毀譽不足以動其心”,並以“懸樑刺股”的勤苦自勵精神,獲得了成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

有志於做大事的人們,遇到困難時,不妨想想蘇秦!

(事據《通鑑記事本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