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角鹿神秘滅絕之謎:氣候惡化食物匱乏

【正見新聞網2009年11月20日】

據BBC11月16日消息,愛爾蘭大鹿又稱為巨鹿、大角鹿,是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鹿。然而這種巨大的動物卻在10600年前神秘地滅絕了,箇中原因一直是個謎。一項對愛爾蘭大鹿牙齒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這一物種由於無法適應當時的氣候變化,最終從地球上消失。
 
科研人員將研究結果發表在《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及古生態學》雜誌上。研究發現,由於當時愛爾蘭的氣候變得寒冷乾燥,植物減少,食物來源日漸匱乏,愛爾蘭大鹿慢慢被餓死了。
 
滅絕之謎
 
在過去幾個世紀,隨著古生物學家發現愛爾蘭大鹿(學名Megaloceros giganteus)的殘骸,對其的研究不斷深入,它也變得越來越出名。在19世紀初期,人們第一次發現了愛爾蘭大鹿的殘骸。自此,人們開始爭辯此前是否已有哺乳動物物種滅絕,化石記錄中能否發現新生命形式。也正是從那時起,開始出現種種有關愛爾蘭大鹿滅絕原因的不同觀點。起初的觀點包括,聖經《創世紀》篇中的大洪水導致了愛爾蘭大鹿滅亡,以及人類的過度捕殺。然而,考古記錄表明,人類是在最後一次冰川時代後才來到當今的愛爾蘭島,大角鹿早已滅絕。此外,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在愛爾蘭島有捕食大角鹿的猛獸。
 
另外一種流行觀點認為,由於配偶選擇的原因,雌鹿被角大的雄鹿吸引並與之交配。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最開始,較大的鹿角使得鹿有較強的生存能力,有較大鹿角的雄鹿在爭奪雌鹿上也占據優勢。雌鹿開始喜歡鹿角巨大的雄鹿,那些鹿角稍微小點的雄鹿,因為沒有雌鹿和它交配而沒了後代。因此,鹿角就越來越大,以至於成為巨大的負擔,讓大角鹿承受不起,但是,為了能夠得到母鹿,鹿角還在不停地長大。結果大角鹿的鹿角越長越大,最終與身體比例失調。據了解,大角鹿兩鹿角之間最大的距離可達3.6米長。 不堪重負的大角鹿陷進粘土裡,最終滅亡了。
 
 
氣候變化
 
肯德拉·科裡茨女士表示,“(大角導致巨鹿滅絕)這種觀點對於解釋巨大的大角鹿種群突然滅絕顯得過於簡單。”肯德拉女士在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和愛爾蘭國家博物館完成了有關大角鹿滅絕原因的研究。 肯德拉和她的同事對7具雄性大角鹿殘骸的牙釉質進行了分析研究。通過對碳、氧同位素的研究,以及牙骨質水平分析,研究人員能夠得知每隻大角鹿的出生年代、它們所吃的食物以及一年中大角鹿的生活和行為的變化情況。
 
同位素比率表明大角鹿所生活的生態環境因乾旱而發生很大變化,從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到退化成苔原一般。肯德拉表示,“總的趨勢是植被衰退。”
 
此外,大角鹿通常在溫暖的春季或初夏繁殖後代。但由於氣候變化,天氣逐漸變得寒冷。肯德拉說,“大角鹿在應對年平均氣溫下降和生長期縮短問題時,遇到了艱難時刻。”對幼鹿而言這更是一個壞消息。大多數幼鹿在春季出生,因為天氣溫暖,食物更多。肯德拉下結論說,“幼鹿在應對冰河世紀帶來的巨大氣候改變上遇到很大的困難。”
 
 
無處可逃
 
儘管在愛爾蘭分布最廣,但大角鹿的分布範圍並不僅限於愛爾蘭島。在40萬年到10600年前,大角鹿在從歐洲到西亞的廣闊地域都有分布。而在最後的冰河世紀,即第四紀冰期結束階段,大角鹿迅速滅絕。第四紀冰期從大約100萬年前延續到1萬年前,在近一百萬年的第四紀中,有過幾次冰川期,在冰期之間又有過氣候較暖的間冰期。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造成了地球上冰川的擴展和退縮,並對整個地理環境特別是生物界有極大的影響。
 
不過在西伯利亞出土的大角鹿殘骸表明,一些大角鹿在距今7000年前生活在該地區,而那時冰河世紀已經終結。肯德拉說,“這意味著在最終滅絕前,大陸上的大角鹿找到了冰河世紀的避難所,它們可以轉移到更好的環境並倖存下來。”但是愛爾蘭島上的大角鹿“不幸被困在島上,無處可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