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華人攝影賽金獎《吃午餐的農民工》賞析

【正見新聞網2009年11月22日】

分析一下新唐人全球華人攝影大賽金獎作品《吃午餐的農民工》,這是中國作者來稿,作品表現事件也是在中國。怎樣來看待他的獲獎成分呢?

新聞紀實類金獎作品:《吃午餐的農民工》/ 陳韶華(中國)

真實是紀實攝影的首要準則,社會新聞類作品就是在真實的事件中紀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又出乎意料耐人尋味的瞬間情節。

《吃午餐的農民工》這幅作品的標題是一個中性平淡的語句。而主題的內涵意義卻表現出了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一個典型社會的代表,會給不同社會的觀者引發出不同的心理結果。

如果在中國境內,中國大陸人看到畫面可能會理解出褒義的內涵:農民工風餐露宿戰天鬥地,天下大雨不離工地,表現出中國農民的吃苦精神,讓人倍受感動,媒體也會為此歌功頌揚。

如果在海外西方國家,人們看到畫面會理解出貶義的內涵: 農民不種地做修路工,下大雨繼續工作並且吃在大雨泥濘中, 陰雨沉悶的天氣和飢餓的農民無表情的用食物把嘴塞得鼓鼓的,每人一張發麵餅、一小袋鹹菜,一張遮雨的塑料布,越細看越為中國農民難過……海外西方長大的人會不理解,為什麼這些農民遭到如此惡劣的待遇?

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對這幅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引發出人們對不同社會的生存與人性的思考。可以說這幅作品的主題意義蘊涵在畫面深層,很有“品味”。

從藝術形式上欣賞圖片,也是符合作品意義的。 色彩關係是協調的, 此畫面沒有太突出的主體人物,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群體性普遍意義的情節。所截取的畫面人物有站有蹲,高低參差生動,群體人物形成的大主線處在畫面對角線上,出現近大遠小的縱深焦點透視,地平線在下方給畫面以平穩,符合多重傳統構圖法。

此幅攝影作品如果將畫面的明暗關係再稍做反差處理,使其細部層次更清晰會更好,象一幅寫實油畫。

截取吃午飯的靜止畫面來表現農民工的生活,以隱諱的手法揭露當代中國農民無奈的滿足,真實紀錄了現代中國社會農民困苦的歷史。

這幅作品的獲獎因素就在此中。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