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窯出土1700袋瓷器

【正見新聞網2010年09月08日】

據大陸媒體9月9日報導,8月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醴茶高速考古區域內例行考古勘察時發現一處古窯遺址,隨後進行搶救性的發掘,日前發掘工作已經全部結束。該古窯遺址出土了 1700餘袋、約26噸瓷器標本。據考古專家介紹,古窯出土的瓷器從器型、釉色、紋飾上看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這在之前考古中從未發現過,此窯已確定為宋代窯。

或為湖南當年重要瓷器產地

株洲市考古隊副隊長介紹,此次共發掘出兩座古代龍窯,位於攸縣酒埠江鎮色江村醴茶高速考古區域內的燕子嶺上。整個考古現場大概700平方米,對照當地此前發掘的窯址此次規模比較大,保存比較好。據了解,一座完整的古龍窯,由窯頂、窯壁、窯床構成,而這兩座龍窯經歷了800多年的歲月變遷,窯頂已經破損,難以看到其全貌,但現場長約25米的窯床仍清晰可見。

這兩座古龍窯中出土的大部分瓷器已經破碎,但是總體來說品種繁多,均為生活用品和窯具,其中大型瓷器如盆、瓮等比較少,大部分是體型較小的瓷器,以壺、罐、碗、盞、碟居多,釉色以青釉、醬釉為主。此外,還出土了一批支釘、支環等,主要是當時的燒窯工具。另有兩座硯台,是僅有的兩件文具瓷器。

考古人員將瓷器從工地發掘出來後,按地層進行分類,然後對其清洗、裝袋,兩座古窯中共發掘出了1700餘袋、約26噸瓷器標本。

“從出土器物看,這兩座窯均屬民窯,主要生產日常生活用品,生產的量較大,不僅僅是滿足當地百姓的需求,此地毗鄰攸水,其產品應該還通過水路外銷,這樣推測,攸縣很可能是當年湖南重要的瓷器產地。”考古隊副隊長表示。

古窯確定為宋代,研究價值大

據了解,這批文物中帶紋陶瓷為數不多,有花草紋壺、水波花草雙魚紋碗等,紋樣以花草紋、雙魚紋為主,而較具觀賞性的是一件陶制器座,其周身環繞雕刻許多蟲繭形花紋。據考古專家介紹,這些陶瓷說明當時此地的陶藝具備了一定的工藝水平。

考古隊副隊長介紹,古窯出土的陶瓷類型在其他地區的考古中尚未發現,但其器形、器類具有宋代的典型特徵,如小巧瘦長的壺、罐,鬥笠狀的碗、盞等。此外,在1號窯內的窯床底部,還發現了一枚帶北宋“崇寧重寶”字樣的銅錢,考古專家已確定該窯年代為宋代。

據了解,目前湖南已發掘瓷器分為湘陰窯和衡山窯兩類,考古專家通過對發掘的瓷器進行整理和修復後發現,此次出土的瓷器在釉色和製作方法上與前兩類有很大區別,這些瓷器當中大部分是青瓷,醬釉瓷也占相當數量,更讓考古專家驚喜的是,還發現了少量的黑釉瓷,專家們推測,這批瓷器將對研究宋代窯演變序列大有幫助。

專家們認為此處不止兩座古窯,在其附近至少還有五處古窯址,這裡應該是一處古窯群。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