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常識〗(六) 對仗

文思格


【正見網2003年02月15日】

如前所述,平仄、押韻和句讀的協同作用把「詩」和「歌」融為一體,使「詩歌」具有任何其它文體所不具備的聲韻美和音樂的特殊表現力。而本文將要談到的「對仗」則從另一方面為詩歌帶來了具有深刻內涵和微妙影響的「對稱」美。「對稱」是宇宙顯現給人類的最基本法則之一。它在包括科學、文學和藝術在內的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裡都有著豐富多采的反映和表現。而「對仗」則是這一對稱原則在詩人的思維和語言運用方面具體而明顯的一種表達方式。

「對杖」是指兩個句子間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必須滿足下述的要求:兩個句子的字數、句讀、語法結構、相同位置上的詞語的詞性,都要完全相同;而且兩句的平仄規律是「相對」的。滿足這種關係的兩個句子就構成一個對仗結構。

這裡說的「語法結構」相同,比如說,第一句是「主語--謂語--賓語」的結構,第二句也要用「主語--謂語--賓語」的結構;「相同位置上的詞語的詞性」相同,比如說第一句的主語是名詞,第二句相同位置上的主語也得用名詞,而不能用代詞或者其它詞類來充當。由於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語法上有較大差異,而詩歌的詞序特別靈活,因此分析詩歌的語法結構就很麻煩。在實踐中,把握好「相同位置上的詞語的詞性」相同這一要點就基本上同時解決了語法結構的問題。

由於名詞的範圍很廣泛,過去還把名詞再細分為很多類:天文、時令、地理、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器物、衣飾、飲食、文具、文學、形體、人事、人倫等等。嚴格的對仗不但要求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而且在名詞對名詞時,所屬的詞類也要一樣。

比如「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這一對仗結構中,「月對雲」是名詞對名詞,而且是天文類對天文類,這一對就非常嚴格工整。象這種既滿足詞性相同又滿足詞類相同的嚴格的詞對就叫做「工對」;有一些詞對是只滿足詞性相同的,比如「飲馬雨驚水,穿花露滴衣。」(元稹:《早歸》)這一對仗結構中的「馬對花」,是名詞對名詞,但馬是動物,花是植物,不是名詞分類中的同一類。這種只滿足詞性相同而不滿足詞類相同的詞對就叫做「寬對」。對仗結構「工整」的程度就是按其中包含有多少「工對」來評價的,「工對」的數目越多,這個結構就越「工整」。五言詩的一個對仗結構中最多可有五個「工對」,七言詩最多有七個。(因為每一個單音節詞都可組成詞對。) 為了簡單明了,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們用:「『月-花』名詞對」來表示「『月對花』這個名詞對名詞的詞對」。

再仔細分析上段中的兩個對仗結構:在第一個中,「月-雲」名詞對是工對;「下-生」動詞對是工對;「飛-結」動詞對是工對;「天-海」名詞對是工對;「鏡-樓」名詞對中一個是器具,一個是建築,不算工整,因此算作寬對。其比例為四工一寬。在第二個中,「飲-穿」動詞對算工對;「馬-花」名詞對是寬對;「雨-露」名詞對是寬對(因為兩字都是仄聲不相對);「驚-滴」動詞對算工對;「水-衣」名詞對是寬對。比例為二工三寬。因此第一個對仗結構比第二個更工整。

但要注意的是,對仗的工整程度可以用工對的數目來判斷,但對仗的「質量」卻沒有度量性的標準來判斷。換句話說,對仗工整的句子不一定就比不工整的句子更美更好。

除了上述的「工對」和「寬對」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對仗方法叫做「借對」,其中又分為「借義」和「借音」兩種方法。「借義」的方法是:一句詩中用了一個多義詞的一個意義,再借用它的另一個意義與對仗句中相應的詞構成滿足對仗要求的一個詞對。比如「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這一對仗結構中的「尋常」意義為「經常」,和對仗句中的「幾度」構成「尋常- 幾度」副詞對,是寬對。但「尋」和「常」另有意義:古代八尺為一尋,兩尋為一常。用這一層意義就構成了「尋-幾」數目名詞對、「常-度」度量名詞對,都是工對。「借音」的方法是:借用一個詞的同音詞與其相對的詞成對。比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這一組對仗句中,「滄-藍」形容詞對是寬對,因為「滄」表大小、「藍」表顏色。但「滄」和「蒼」同音,而「蒼-藍」形容詞對就是工對了,因為它們都表示顏色。

在多數對仗結構中,兩句詩所表示的內容都是獨立的、互相對立的或者互為比較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四個結構);但也有一些對仗結構中,兩句詩在內容上是互相依存的,要合起來才能表示一個完整的意義,或者在邏輯上有因果關係。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這一結構中,兩句詩對得很漂亮,但要合起來才能表明作者要講的理或者現象。這種對仗結構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叫「流水對」,好像流水一樣無法分開、始終相依相隨。流水對可以是工對、寬對或者借對中的任意一種。它被單獨給予一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對仗結構中的兩句詩之間多了一層邏輯上的聯繫或者內容上的相互依存。

除了兩句詩構成的對仗結構以外,在一句詩的內部也能產生對仗結構。比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這兩句詩構成一個對仗結構,而每句詩內部又構成「句中自對」的對仗結構:「風-天」對,「急-高」對;「渚-沙」對,「清-白」對。

在談到對仗結構時還有一個常見的術語叫做「合掌」,那是指兩句詩之間用了同義或者近義詞來相對,以至造成兩句詩的內容雷同或者大同小異,這就失掉了對仗的對稱美。因此「合掌」被看作詩家大忌,要儘量避免其出現在對仗結構中。

對仗的技巧除了在詩詞、駢文的寫作中廣泛應用以外,用得最多的就是寫對聯。對聯中的上、下聯就是一個對仗結構,只不過對聯不象詩那樣受到字數的限制,有些對聯很長,有多達幾十上百字的長聯。好的對聯就像好詩一樣,會在民間流傳很久。

下面再舉兩個例子來幫助讀者熟習對仗結構的構成和分析。

例子:找出下列小詩中的對仗結構,並指出每一詞對的特點(是否工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有無句中自對等等)。

1.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一聯中的兩句不構成對仗結構,因為它們的語法結構不同(比如「花」是名詞,「壓」是動詞,不能對)。第二聯中的兩句構成對仗結構:「留連-自在」動詞對,「戲-嬌」形容詞對,「蝶-鶯」動物名詞對,「時時-恰恰」副詞對,「舞-啼」動詞對,它們都是工對。這兩句詩對得很工整也很漂亮。

2.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這首絕句中的兩聯都構成對仗結構。第一聯:「兩-一」數字對,「個-行」量詞對,「黃-白」顏色對,「鸝-鷺」動物名詞對,「鳴-上」動詞對,「翠-青」顏色對,「柳-天」名詞對,除了最後一對是寬對外,其餘六對都是工對;第二聯:「窗-門」建築名詞對,「含-泊」動詞對,「西-東」方向詞對,「嶺-吳」地理名詞對,「千-萬」數字對,「秋-裡」名詞對,「雪-船」名詞對,除了後兩對以外,其餘五對都是工對。這兩個對仗結構都很工整,而且非常美,就像四幅圖畫一樣。

練習:用上面例子中的方法分析下面一首詩中的對仗結構。


旅夜書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上一次練習的參考答案:

1.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平仄結構

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韻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韻腳)

絕句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原詩平仄滿足絕句要求(一、三不論);「圖(tu)」與「吳(wu)」押平聲韻,因此原詩是一首絕句。(第四句中「失」字古讀仄聲)

2. 長干曲四首(二)(崔顥)

家臨九江水,
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
生小不相識。

平仄結構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

此詩不合粘對,因此不是絕句。

3.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平仄結構

平平仄平仄(韻腳)
仄仄平平仄(韻腳)
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韻腳)

平仄格式(押仄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此詩滿足押仄韻的平仄格式(第一句的「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一種「拗句」形式,以後會提到);「曉(xiao)」、「鳥(niao)」、「少(shao)」押仄韻;因此原詩是一首押仄韻的絕句。(要作押仄韻的詩,只要把「仄收」句放到雙數位置上就行了,沒有甚麼特別的困難,因此沒有單獨講。)

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平仄結構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絕句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先注意第四句中「插」、「一」古讀仄聲,因此原詩是滿足絕句平仄格式的;
「親(qin)」和「人(ren)」押平聲韻,因此原詩是一首絕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