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1年01月02日】
山東省教育廳2010年12月29日下發通知,要求中小學不可向學生全文推薦《三字經》等啟蒙讀物,引起各方爭論。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誠實總比欺詐好,而專家的理由稱,國學學習要與現實結合,按三字經等標準培養的孩子到社會上90%要吃虧。
《三字經》、《弟子規》等啟蒙讀物的篇幅並不長,《三字經》只有一千多字,文詞精粹、言簡意賅、文脈嚴謹明晰,誦之朗朗上口,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雖然中共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出孔子學院以顯示當局重視國學,而山東省教育廳對《三字經》所持的批判態度,卻反映了當今中國的真實現狀。
官方媒體長篇大論闡述原因稱,現代公民的規則和博弈,用國學經典培養不出來。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稱:“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規》那樣培養成忠誠、守信、孝悌、守規矩的孩子,到社會上混混看,馬上被人擺平,這是大問題啊。”
而評論家孟玄表示,《三字經》總結了中國人的人倫規範,怕讀了《三字經》全文會取其糟粕,實在是過慮。網友“冥王星主”表示,港澳台一貫重視國學,《三字經》等更是家喻戶曉,也沒見人家的價值觀扭曲到哪裡去,反倒顯得傳統與現代的理念結合得更徹底、更融合。
網友“芝田陽林”認為,不是《三字經》出了問題,是社會出了問題。據悉,由於社會潛移默化, 現在的學生和大人一樣,想的是做官掙錢。在深圳一個剛入學的一年紀的小學生的理想是長大以後當貪官。
學者秋風認為,《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啟蒙學教材成為經典,被人們廣泛傳誦,已經證明了,它們就是精華。不是自身需要某個東西,就是精華,不需要的東西就是糟粕。
從事教育工作的何女士說,她翻閱了《三字經》和《弟子規》,不知道這裡面哪句才算“糟粕”。“要‘去其糟粕’,應該先把‘糟粕’圈出來,讓大家知道哪裡是 ‘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