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滅種黑幕:基因改造食品

【正見新聞網2012年05月10日】

如何避免基因改造食品

上述的研究和實驗,為我們應該要睿智地選擇食物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理由。我們可能會反駁:“反正我們遲早都難逃一死,何必只為了活久一點而煩惱該吃些什麼。”

不過即使撇開壽命長短或是健康與否不談,改變飲食確實能大幅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

對那些正努力不讓基因改造有機體出現在飲食當中的人而言,好消息是藉著這樣的做法,你還能把會改變情緒的人工添加物一併去除。原因是加工食品當中通常都含有這兩種成分。

在飲食中去除基因改造有機體有許多不同的對策。有些人十分嚴格,完全不肯妥協;有些人則是在家裡很講究,不吃基因改造有機體,但外出用餐時多了一點彈性;另外,還有一些人選擇避免某些特定種類的基因改造食品,對其餘的部分就比較沒那麼在意。

大多數人都會發現,若是親朋好友都這麼做時自己要改變也會容易些。不論選擇哪一種方法,最好的開始時機就是現在。

到目前為止讀過所有的資訊後,你開始逐步實踐的動力可能正處於高峰。除非你能將之付諸行動,否則這種感覺將會隨時間逐漸衰退。

既然有這些激勵的字句,我們就來看看該怎麼做吧。

現今而言,最主要的基因工程作物是黃豆、棉花、芥花和玉米;其他的改造作物包括有某些美國的美洲南瓜(zuccihni)與黃南瓜(yellow squash)、夏威夷木瓜,以及一些菸草。

此外,還有一些基因改造馬鈴薯可能會以澱粉的型態留存下來,不過孟山都公司已經不再販售,而基因改造番茄同樣也已經下市(有某些報導則指出,在中國可能還有少量的基因改造番茄仍在販售)。

美國乳製品使用的牛乳,可能產自注射rbGH的牛隻。肉品和乳製品這兩項通常來自食用基因改造飼料的動物,就連蜂蜜和蜜蜂傳遞花粉都可能含有基因改造來源。

此外,在商店貨架上數以千計的食品及健康補充品中,都有基因改造的食品添加物、酵素、香料和加工製劑(processing agent)。

舉例來說,用來製作乳酪的凝乳酵素(rennet),通常都是經過基因工程的品種。無糖甘味劑阿斯巴甜,也是基因工程的產品。

還有在生產酵素、維生素與加工助劑(processing aids) 的過程當中,都會使用到基因改造的細菌和真菌。

在美國和加拿大,基因改造食品都沒有標示。因此,若是要避免這些商品就成了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

以下是一些分類項目及可以採用的解決方法,【附錄A】還有整理好的簡易圖表可供參考。

植物油

在北美地區,一般餐廳和加工食品所使用的植物油和人造奶油(margarine),大部分都是由黃豆、玉米、芥花或棉花籽所製成。

光是黃豆油就占了全美植物油的百分之八十。這四種作物絕大部分都是經過基因工程的品種,通常與其非基因改造品種的同類混合在一起榨油。

因此,除非某種油特別說明是“非基因改造”或“天然有機”,否則就可能是基因改造的。

非基因改造的替代油品包括有橄欖、葵花、紅花(safflower)、奶油(參見乳品項)、杏仁,以及幾乎其他任何一種可以買得到的油。

芥花油與突變調控

芥花油有一段很有趣的歷史。它是從油菜籽(rapeseed)衍生而來的,通常具有毒性。

科學家藉由突變調控(mutagenesis)來改變油菜籽,做法是讓植物接受放射線照射以促進DNA突變。(這與用來殺死微生物的食品輻照(food irradiation)不同。)

將油菜籽曝露在幅射線下之後,科學家研究最後突變的各項品種,找出比這種植物一般所生成危險毒素來得少的其中一項。這個新品種就稱為“芥花”,以加拿大命名,也就是品種的主要種植地。

由於突變調控並不涉及把基因插進DNA裡,因此支持者堅稱輻射只是加速一般的突變過程,屬於物種進化和自然淘汰過程的一部分。

其他人大多對突變調控抱持懷疑的態度,對芥花尤其如此。他們不選擇芥花油的原因,正是其為誘導突變而來,他們認為支持其安全性的證明仍不夠充分。

然而,本書著重的部分在於使用基因插入方式的基因改造食品,因此不會深入討論有關芥花爭議的細節。

在此有一些資訊提供你做參考,要是有某一種芥花品牌說自己是非基因改造或天然有機的,那隻代表沒有外來基因加在該植物的DNA當中。可是,芥花依然是誘導突變而來的產物。

黃豆和玉米的衍生品

大多數的包裝食品都含有某種類型的黃豆和(或)玉米成分:像是黃豆粉、大豆蛋白、大豆卵磷脂(Soy Lecithin)、結構性植物蛋白(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玉米粉、玉米糖漿、葡萄糖(dextrose)、麥芽糊精(maltodextrin)、果糖(fructose)、檸檬酸(citric acid)、乳酸(lactic acid),當然還有黃豆或玉米油。

要避開這些東西,你就得要檢視成分表。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食品,通常都會有一個非基因改造的品牌,一般來說在健康食品店都可以找到,不過超市裡也有不少類似產品,依照食品的類別而有所不同。

以美乃茲為例,過去都是由黃豆油製成,就會有非基因改造黃豆和紅花油可供選擇。

根據康乃爾大學於其網站上公布基因工程有機體公共議題計劃(Genetically Engineered Organisms, Public Issues Project, GEO-PIE)的相關資訊顯示,在美國只有百分之三到五的甜玉米是基因改造品種,因此爆米花或甜玉米罐頭不太可能是來自基因改造玉米。

可能含有基因改造黃豆、玉米衍生產品,或基因改造植物油的食品包括:嬰兒配方奶粉、沙拉醬、麵包、麥片、漢堡、熱狗、人造奶油、美乃茲、咸餅乾、甜餅乾、巧克力、糖果、油炸食品、洋芋片、素食漢堡、肉類替代品(meat substitute)、冰淇淋、優格霜淇淋、豆腐、日式醬油(tamari)、醬油、大豆起司(soy cheese)、番茄醬、蛋白粉、發酵粉、酒精、香草、糖粉、花生醬、營養強化麵粉(enriched flour)和麵團。

非食品項目包括有化妝品、肥皂、洗潔劑、洗髮精和泡泡沐浴劑。

如何避免基因改造食品

水果和蔬菜

在所有來自夏威夷的木瓜當中,超過百分之五十都經過基因改造以抵抗一種病毒。美國市場販售的木瓜大多來自巴西、墨西哥或加勒比海區域,而這些地方都沒基因改造品種。

根據 GEOPIE網站的資料,你買到基因改造木瓜的機會“在夏威夷和美國西岸最高”。

某些美洲南瓜和黃南瓜都是基因改造品種,但不受到農民的歡迎。

幾種經過核准的基因改造產品要不是被勒令下架,就是從未上市。在馬鈴薯主要買家如麥當勞因為消費者憂慮而抵制之後,孟山都公司便於二○○一年停止生產他們的基因改造產品“新葉馬鈴薯”。

新葉馬鈴薯只有不超過百分之三的市占率。佳味基因改造番茄於一九九七年下架,其他還有基因改造的亞麻、稻米、紫萵苣(radicchio)和甜菜(sugar beet),雖然都通過審核,卻從未正式商品化。

乳製品

乳品業的牛乳來源通常不只一個。在美國,要是有一項乳製品沒有標示有機、非GMO,或者是製程不含荷爾蒙,很可能產品當中的某部分是來自注射rbGH的牛隻。

你隨時可以致電或寫電子郵件給乳品商詢問。還有,非有機酪農場通常會使用基因改造飼料,不過目前尚未有人做過這對牛乳是否會造成影響的實驗。

蜂蜜

蜂蜜可能產自基因改造作物。舉例來說,有一些加拿大的蜂蜜是由蜜蜂收集芥花花蜜而來。這一點導致加拿大無法將蜂蜜出口到歐洲。

肉類與蛋類

有機肉品和蛋類來自沒有施打荷爾蒙,並且以非GMO飼料餵養的動物。所謂的“天然”肉品通常不含荷爾蒙及抗生素,但這些動物可能是吃基因改造飼料。

如果你不想要吃到這樣的產品,必須直接詢問生產者。

基因改造添加物、烹調助劑、維生素和酵素

許多的食品添加物、調味料、維生素,以及像酵素等的加工助劑,在生產過程中都會使用到基因工程。

根據《非G MO來源》(Non-GMO Source)指出:“這類成分是用來增添食品的顏色、口味、質地和香氣,並且延長保存期限、避免遭到氧化,以及為加工食品添加營養成分。

這少數幾種可能衍生自基因改造食品來源,諸如玉米、黃豆,或者以GMO生產的成分,數量十分龐大。”

在所有維生素當中,維生素C,或稱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大多是由玉米製成,維生素E通常是由黃豆製成。

維生素A、B2、B6和B12也可能衍生自GMO。此外,維生素D和維生素K的“載體”可能來自基因改造玉米,例如澱粉、葡萄糖(glucose),和麥芽糊精。

這些維生素除了出現在營養補充品之外,有時也會被用來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如果是有機食品,就算要添加維生素來提高營養價值,也不允許使用GMO衍生製品的成分。

調味料也可能由玉米或其他基因改造來源製成。舉例來說,“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 HVP)是一種經常使用的增味劑(flavor enhancer),衍生自可能是GMO的玉米和黃豆。”

《非GMO來源》這麼寫道。香草精(vanillin)也可能是基因改造的。

“基因工程細菌和真菌, 慣常被拿來製造種類繁多的加工食品所使用之酵素的來源。”

GEO-PIE 網站這麼描述。活的有機體本身不會被加進食品裡,而是放在容器中培養以產生大量的酵素。

這些酵素在經過隔離淨化後使用於食物的生產。在烹煮過程中,酵素往往遭到破壞,因此不會出現在最終的產品裡。

有鑒於此,這些酵素很少會出現在產品標示上。基因改變後的細菌與真菌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就已經存在。

左旋色胺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藉由改造使用在食品或營養補充品中的天然菌種,達到成本降低產量卻增加的目的。

有一種常見的酵素叫做凝乳酶(chymosin),可以用來製造硬質起司(hard cheese)。在過去,這種酵素要從小牛的胃內膜取得(稱為凝乳酵素)。

自從這種基因改造品種酵素於一九九○年問世後,美國現在就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起司是使用此品種製造的,然而在有機起司裡則不容許出現這個品種。三仙膠(xanthan gum)是另一種可能衍生自基因改造過程的產品。

根據《非GMO來源》所述:“以對GMO敏感度極高著稱的歐洲,在酵素與微生物的基因工程部分則採取較為開明的做法。

在歐洲議會最新提出的基因改造食品標示法中,要求食品添加物和色素都要加以標示,但不包含如酵素等加工助劑。”

基因改造酵母也通過了審核,不過目前尚未使用在食用產品上。

要避免基因改造加工助劑並不容易,原因在於標示內容很少將其列舉出來。

使用這些加工助劑的產品範圍很廣,包括:啤酒、酒精、澱粉、葡萄糖、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果汁、烘焙產品、糖、麥芽糖(malt syrup)、麵包、代糖(阿斯巴甜)、美乃茲、起司和其他發酵乳製品、油品、脂肪,以及動物飼料。

要避免食用這些東西,最簡單的方法是選購標明有機或非GMO的產品,不然就是使用基本、未經加工處理的食材準備自己的餐點。

如何避免基因改造食品

【附錄B】是一份當前基因改造酵素的清單,並詳述每一種的用途。

當我們發現有哪一個品牌的食品是以基因改造細菌和真菌製作時,就會條列在我們的網站上:www.seedsofdeception.com。

菸草

維多菸草公司(Vector Tobacco Ltd. Company)在美國以奎斯特(Quest)香菸的品牌名稱販售GMO菸草,這是透過基因工程方式讓尼古丁成分降低或甚至完全沒有。

非GMO標籤代表什麼意義

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可以管理“非GMO”的標示。因此,每一家製造商都可以設立自己的標準,有一些會在不含基因改造作物成分的產品上標示:不含黃豆、玉米等。

不過,這些食品可能含有基因改造乳製品或加工製劑,也可能沒有。

有些含有黃豆或玉米產品的食品之所以標上“非GMO”,主要是因為所使用的作物是以非GMO種子種植而來。

但非GMO種子和作物也可能受到污染。為此,每一家製造商會各自決定符合其聲明的警戒標準。某些公司只靠農人的宣誓書,其他的則是為產品進行檢驗。

一項常見的檢驗方法是在現場進行就地“試紙檢驗”(strip test)。就像在家裡驗孕一樣,將一條試紙浸泡在裝著特殊溶劑拌和農作物粉末的試管裡。如果含有GMO成分,顏色就會改變。

這些試紙檢驗對於加工食品無效,同時檢驗紀錄會有前後不一致的情況發生。雖然他們宣稱其敏銳度足以檢測出含量低到只有百分之○‧一濃度的基因改造成分,但一份評估由穀物處理機操作者完成之試紙檢驗的公開發表研究卻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會,這些檢驗並沒有測出大豆裡濃度百分之○‧一的基因改造成分。

這些試驗在檢測高比例的GMO時大致上是有效的。

至於較為嚴格的非GMO聲明,則是以眾所周知的聚合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測試為基礎。純熟的技術人員能藉由PC R準確地檢測出含量最低可至百分之○‧○一的基因改造成分,並且能確定GMO存在的百分比。

不論採用哪一種檢驗方法,製造商都必須選擇一個自己能接受的GMO污染程度。若是要求檢驗沒有任何誤差,不僅不切實際,也不可能保證辦得到。

有一種非GMO保證書使用的認證標準是百分之○‧一,若是要稱為“非GMO”,產品中每一種原料所含的基因改造成分都不能超過百分之○‧一。

這不表示如果某種基因改造黃豆產品的組成低於產品重量的百分之○‧一時,也可以如此標示,而是指黃豆產品本身所含的基因改成分必須低於百分之○‧一。

此外,該認證計劃禁止基因改造加工劑或乳製品的來源為注射rbGH的牛隻。製造商還需要有一套用文件記錄的追蹤系統、第三方檢驗,和適宜的抽樣檢查以供證明。

有許多公司會採用比較寬鬆的標準,在含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GMO成分的產品上標示:“非GMO”。

另外,有一些標示會註明:“使用非GMO黃豆製作”,可是其他的成分就可能含有GMO。目前只有少數幾種零售商品會有“經過非GMO認證”的標示。

這類標示較常出現在成分尚未經過加工處理的等級上,比方說黃豆或玉米的批發商,會以第三方的認證來證明自己的產品符合採購者的標準。

有幾家美國製造商會採取幾個步驟來避免基因改造成分,但在產品上就沒有任何相關標示或聲明。

他們不想擔負任何與非GMO商品保證有關的責任,反正法規還沒有針對非GMO概念做出定義。不過,你可以聯絡這些公司並詢問他們。

在 www.seedsofdeception.com 網站上有一份“非GMO指南”(Non-GMO Guide),能幫助你挑出哪些品牌是GMO,而哪些不是。

如果你確實與某家公司接觸並詢問他們的產品,請將對方的回覆傳送至這個網站,或是要求該公司這麼做。詳情請查閱網站上的說明。

有機是否表示非GMO

一九九七年,美國農業部嘗試要讓基因改造成分加進他們對於有機的新定義裡。

他們還提出許多項衍生自傳統定義的新規定,比方說允許食品經過放射線照射、廢水污泥(sewage sludge)做為農地肥料,以及限制動物的活動範圍。

超過二十七萬五千件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和連署書湧進美國農業部,迫使他們重新考慮。

新規定禁止標示為有機的產品使用基因工程。如果種子或農作物意外摻雜了基因改造成分,產品就不能標示為有機進行販售。

不過,異花授粉污染的情形則不在此限。這種有機標準不會對已經採取合理預防措施,但作物會因授粉過程遭到無法控制之污染的農民不利。

儘管這項標準沒有具體說明能夠容許異花授粉污染的最大程度為多少,但許多有機產業的買家都設定出自己的門檻,拒絕購買基因改造成分若高出百分之○‧一的產品。

除非買家要求,否則許多有機生產者不會檢測G MO含量,原因在於沒有規定要求得這麼做。因此,有機產品仍可能包含未檢測出來的污染。

很多農民與認證者寧可為基因改造成分訂出一個統一的門檻,如此一來便可以將檢測常規化。

要是產品包裝上寫著“百分之百有機”,所有的成分就必須是百分之百有機的。如果標示上寫的是“有機”,則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成分必須是有機的。

依據有機標準,剩下的百分之五也不能是基因改造過的。

若標籤上說明“以有機成分製作”,那麼必須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成分是有機的,其餘的非有機成分也不可以經過基因改造。

非有機成分通常會條列在標籤的最下方,不需要像非GMO那樣經過檢驗。

糧食供給端的基因工程

有數百種在準備中的基因改造產品等著後續的研發、核准,或者上市。

實際上每一種常見的農產品,在實驗室裡都已經被基因改造過了;其中包括:小麥、白米、甜瓜、黃瓜、草莓、花椰菜、葡萄、向日葵、甘蔗、甜菜、蘋果、萵苣、紫萵苣、紅蘿蔔、咖啡、蔓越莓、茄子、燕麥、洋蔥、豌豆、鳳梨、李子、覆盆子、番薯、胡桃和大麥。

此外,許多品種正在每年實施的數千片試驗田(test plot)中的某一塊接受實地測試。

不論任一特定的基因改造產品存在何種風險,風險是大是小,未來推出這麼多品種的做法,可能會使原本的小風險倍增,並且成為真正的威脅。

請上 www.seedsofdeception.com 網站註冊,並訂閱電子郵件通知,如此就能獲得任何有關基因改造農作物問市的最新訊息。

到餐廳吃非GMO食品

當外出用餐想找非GMO食品時,首先浮現的問題通常是:他們用什麼油烹調?許多餐廳會用基因改造植物油,不過也會有供沙拉使用的橄欖油等。

請確認一下他們用的橄欖油沒有摻雜芥花油。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有時連服務生都不清楚,但廚房一定知道。

視菜餚而定,有些餐廳願意為你的餐點更換烹飪油,把一般使用的植物油換成橄欖油。然而,若是油炸食物的話,他們就不太可能這麼做。

義大利、希臘、中東餐廳,以及許多高級餐館,無論如何大概都會使用橄欖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事先撥電話過去詢問一下廚師。

在歐洲,食品中即使只包含微量的基因改造成分,都會加以標示;若是餐廳的食物裡含有基因改造成分,他們應該都會特別註明,或者準備好相關資訊以供查詢。

舉例來說,某一家餐飲企業就從一九九九年起提供了下列的政策聲明:

“為了回應我們顧客的疑慮……我們決定儘可能從本餐館供應的所有食物中去除經基因改造的黃豆及玉蜀黍(玉米)。我們會持續與供應商合作,以非基因改造原料替換基因改造的黃豆和玉蜀黍……我們已經採取上述步驟以確保您,也就是顧客,能對我們提供的食物有信心。”

這項聲明的出處,就是位於海維康(High Wycombe)孟山都公司英國總部的自助餐廳。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