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3年05月31日】
獨特的巨型螢光粉色蛞蝓Triboniophorous graeffei。它身長20厘米,主要以苔蘚為食。它是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地區發現的紅三角蛞蝓的近親。常出現在大雨過後。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31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在澳大利亞的偏遠地區發現了一隻巨大的螢光粉色蛞蝓和食人蝸牛。粉色蛞蝓長達20厘米,而這隻食肉主義的蝸牛則主要以自己的近親為食。這兩個奇異的生物生活在新南威爾斯州納拉布裡附近(大約位於悉尼西南520千米)的卡帕塔山(Mount Kaputar)。
巨型Triboniophorous graeffei蛞蝓。它主要以蘚類植物為食,
一直有當地人目擊報告稱發現怪異的粉紅色蛞蝓,尤其是大雨過後,然而,直到近期分類學者才證實它與紅三角蛞蝓是同一物種,學名為Triboniophorous graeffei。據稱這些粉色蛞蝓追溯到岡瓦那,後者指的是組成1.8億年前部分超級大陸泛大陸的兩個大陸。這兩個大陸最終合併形成現在的澳大利亞。
食人蝸牛被認為是新南威爾斯州卡帕塔山區獨特的生物。它常以其他素食陸地蝸牛為食。
蛞蝓生活在9.7千米*9.7千米的區域範圍內,它是山頂地區獨特的生物,儘管在紐西蘭和南非還發現過它的近親。食人蝸牛被一度認為為卡帕塔山區所獨有,它只以當地素食的陸生蝸牛為食。兩個生物都被認為起源於曾布滿潮濕熱帶雨林的澳大利亞東部。
1700萬年前一場火山爆發後該地區變得乾燥,只有少數類似熱帶雨林的環境被保留下來。正是在這些限制區裡生存著這些無脊椎動物。做了20年國家公園管理員的麥可·墨菲(Michael Murphy)表示:“這是阿爾卑斯山森林的小島,距離下一個這樣的小島至少有幾百千米。”
卡帕塔山西北山坡的森林。它的植被一般非常乾燥,但仍殘餘一些熱帶雨林,強降雨導致它成為粉紅蛞蝓和食人蝸牛生存的理想之地。
例如,蛞蝓白天埋在發霉樹葉下,晚上則出來覓食,主要是以樹上的黴菌和苔蘚為食。它們是非常了不起的外觀獨特的生物。這些蛞蝓只是卡帕塔山多霧山區裡多種罕見居住者之一,其它還包括開花的膠草和當地土著的葡萄藤。
由於這些罕見且獨特的生物的存在,新南威爾斯科學委員會近期做了一項初步決定,將此處列為“瀕危生態區”。這意味著它將受到最高程度的保護,避免人類侵入和發展建設活動。
科學委員會的報告中這樣寫道:“這些物種從低地祖先那裡進化而來,隨著環境條件逐漸惡劣變得乾涸,它們已經在這個惡劣環境孤立的生存著。因此,它們對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非常敏感。”溫度上升一至兩度將導致整個山頂乾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