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3年06月13日】
很多人都熟悉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分清谷天,夏滿芒至暑相連,秋處露分寒霜降,冬雪雪至小大寒」。這個古時農諺在介紹了自然天氣變化規律的同時,又給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給予了指導。時至今日,也許有不少人認為這些傳統的智慧在現代科技的衝擊下已經相形見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據合眾社5月14日報導,如果農作物種植或園藝栽培上能夠適當配合天氣變化的話,就會減少很多開支;同時又增長了土地的可利用時間。簡單地說,就是要重視天氣的變化與農作物栽培的關係。[1]
據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布萊克默(Blackmore)介紹說,「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看天氣種莊稼而生存下來。」「具體地說,他們能從雲和風的變化中預測天氣從而採取適當措施。」
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但是人們在過分強調「人定勝天」,忽視自然規律的同時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尤其當人們不注重雪和霜的來臨,以及一年降雨量的多少的時候。
新聞報導說,人們至少可以觀察一下降雨量 。這樣就可以由此而合理澆水。這樣既可減少花費,又可保護自然資源。
另外一種簡單易行的辦法是檢測氣溫。對於農作物或花圃來說,一次寒流就可能造成極大的損失。一般說來,晴朗無風而露點又低的天氣就預示著的寒流即將來臨。此時採取一下應急防範措施,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利用觀察太陽、風向、陰涼、和地形對作物的影響,就會讓人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地進行作物栽培,既節省能源,又事半功倍。
據美國能源部的研究表明,如果在房子周圍合理地栽上一些樹木,就會使房子冬暖夏涼,據估計能節省下25%的取暖或空調費用。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處理的方式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這方面的經驗教訓都很多,中國國內的的大片土地沙漠化就給人敲響了警鐘。[2]尤其當人們過分地強調「人定勝天」時,很可能就會對大自然進行大規模人為的破壞。或許將來生態平衡失調、自然資源殆盡、環境污染不可收拾時,人們會想起來要做到善待大自然、「天人合一」,才是明智之舉。[3]
參考資料
1. http://quickstart.clari.net/qs_se/webnews/wed/ct/Apri-gardening-the-weather.RuE__DyE.html
2.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8/18/18145p.html
3.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2/28/2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