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發生時 紐西蘭卻可能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正見新聞網2016年11月15日】

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的發生,但卻可以做更充足的準備,更好地面對。

2016年4月,發現君根據地震帶的活躍規律,推測了一下,紐西蘭有較大的可能性近期會出現強震——《地球開啟震動模式,下一場強震會在紐西蘭?》。11月14日凌晨0點2分,紐西蘭南島坎特伯雷地區北部(Hanmer Spring 東南20公裡處)發生7.5級強烈地震。  

昨夜的地震餘波未平,這無疑讓許多人陡增了一份惶恐與不安。人們的心都牽掛著紐西蘭這塊世界上最後的樂土,不願看到它在不可抗力的天災下被摧毀,更不願看到生活在這裡善良的人們,被無情的地震奪去鮮活的生命。

儘管本次地震有7.5級,截止發稿時本次地震也導致2人身亡(一人因引發心臟病身亡,一人因舊房倒塌身亡),但地震對南島部分地區帶來的損壞並非想像中那樣嚴重。在抗震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紐西蘭,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時,表現其實可以說是相當出色的。

  

每年地震1萬次以上

如果說提到地震的頻發程度,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能與日本旗鼓相當,那就是紐西蘭。由於紐西蘭位於太平洋地震帶上太平洋板塊與澳大利亞板塊的交界處,受兩板塊的相互作用,地震活動十分頻繁,而全球每年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個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它以“東北-西南”的方向貫穿整個紐西蘭的北島,從豐盛灣一路向西南到紐西蘭首都惠靈頓最後直入庫克海峽,長達幾百公裡。

紐西蘭平均每年會發生逾1.4萬次地震,但少於十次會造成任何破壞。雖然地震頻繁,但多數不超過3級,一年只有約150次是有感地震,都是零傷亡。  

從1848年以來,紐西蘭共發生22次7級以上大震。從地震區域分布情況來看,歷史上大地震集中在北島東南和南島東北部。縱向來看,紐西蘭每10年左右發生一次7級以上地震。儘管地震活動比較頻繁,但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相比,紐西蘭屬中等地震活動水平。

1855年1月23日的惠靈頓大地震是紐西蘭迄今已知的最大地震,其次是1931年2月3日霍克灣7.8級地震,這次地震共造成256人死亡,是紐西蘭歷史上地震帶來的災害最嚴重的一次。最近的一次大地震傷亡,是2011年2月22日發生的基督城6.3級地震,因為震源淺,並且震中在市中心,導致一棟大樓倒塌,因此造成了185人死亡。

儘管在幾次特大地震中出現了傷亡,但是紐西蘭卻在歷史上多次強震中出現“零傷亡”的奇蹟,奇蹟的發生當然不僅僅是運氣好,這與紐西蘭的人口密度、建築結構和法律監管力度等都密切相關。  

地震不殺人,殺人的是劣質工程

像日本一樣,紐西蘭這樣地震多發的國家中,每一次的抗震都會推動工程領域的進步。因此紐西蘭現代抗震工程技術的發展已經非常好地減小了地震的危害。某種程度上,抗震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紐西蘭對於房屋建築標準的要求非常嚴格,通過立法來確保基礎設施建設地質量。紐西蘭的建築規範中,對投資者、設計師以及設計圖都有明確規定:圖紙要送交專業部門審核;施工時建築師和設計師可在場監督。  

汶川地震發生後,倒塌的學校的豆腐渣工程曾飽受詬病,有些混凝土結構裡面,甚至用鋼絲代替鋼筋。而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安德魯·查利森(Andrew Charrison)說,“紐西蘭的建設標準、施工水平、材料使用以及建造環節中的每一處都必須有質量控制。”一旦出現問題,政府一定會追究建築商、設計師、政府審查人員的責任,“一個都不能少”。  

近些年來,紐西蘭政府在房屋建築方面不斷加強立法,例如《1963年建築師法》、《1988年建築師法修正案》、《1997年建築師法修正案》、《2003年建築法修正案》、《2004年建築法》等詳細法律法規及修正案的相繼出台,為建築的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隔震技術世界領先

每一次發生地震,每一次的經驗都會給結構工程的技術帶來重大的突破。紐西蘭是第一個設計出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國家,這種名為‘能力設計’的抗震方案如今被全球廣泛使用。紐西蘭的隔震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科研人員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將特製的橡膠墊用於基礎隔震,在一些大型建築物及橋樑上設置隔震減震裝置,能夠有效降低地震來臨時造成的損害。  

減震技術的方法是指在結構的某些部位(如支撐、剪力牆、節點、連接縫或連接件等)設置消能阻尼裝置或元件,通過消能裝置產生摩擦非線性滯回變形耗能來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減小主體結構的水平和豎向地震反應,從而避免結構產生破壞或倒塌,以達到減震抗震的目的。  

木質輕型結構建築得到推廣

紐西蘭在多次的大地震中,房屋屹立不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了輕型的木質結構。木結構的房屋在抗震方面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是重量輕,在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其次,平衡性優於其他結構,不會輕易發生變形,木結構韌性大,有很強的彈力恢復性,當受到瞬間連續衝擊時,主體結構即使與地基發生錯位也不至於崩塌。  

紐西蘭建築研究協會是專門研究抗震建築的機構,其設計的木框架大玻璃輕型建築造價不高,較能被居民廣泛接受,而且這種建築的優越抗震性能在1987年南島裡氏6.7級地震中得到充分證明。其後,在紐西蘭政府的大力倡導下,輕型木結構建築方式得以全面推廣,目前紐西蘭低層和多層住宅主要採用這種建築方式。

實踐證明,輕型木結構因其自身質量輕、強度高等特性,表現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發生時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損害。  

全民的抗震防震意識

作為一個地震多發國,紐西蘭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不斷成長,現在無論是從技術上、法規監管上,還是從國民的防災教育上,紐西蘭都在盡力做到最好,紐西蘭政府非常重視對公民的防災、減災教育。  

多年來,紐西蘭國家民防部都會印製防禦各種具體災害的宣傳品,其內容包括災害的識別、預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這使普通民眾大都清楚地震發生後該採取哪些措施,這能有效防止恐慌情緒的蔓延,幫助大家沉著應對地震災害。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