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華 (二) :神州大地

石方行


【正見網2018年09月14日】

我們古人所說的「神州」,要比現在中國的國土要大的很多,整個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地區以及蒙古高原、橫斷山區和黑龍江流域都應該包括在內。 因為那些地方不但是上古傳說的神活動的地方,也是炎黃直系後裔活動之地。(這些咱後面慢慢探討)

大體上界定了神州的範圍,咱就可以翻開地圖,看一看神州地勢吧。這在初中和高中地理課中都說過:從西到東,分三個階梯。第一階梯:主要位於青藏高原邊緣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位於新疆、內蒙、甘肅、四川、貴州等省邊緣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階梯主要在上述山脈以東,以平原為主。

溫度帶跨越了三個(細化分應該是六個)熱帶、亞熱帶、中溫帶、暖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原氣候。氣候分五種(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大陸、溫帶季風、高原山地),地理分區分四個區(西北、青藏、北方、南方)物產那就不用細說了,很豐富。

從考古學角度來看我們的上古先民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很多的文明成果。

 
(圖1:原始社會遺址分布圖,說明本圖繪製時間較早,不代表現今研究發現、成果)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原始社會遺址從北部到黑龍江的呼瑪,東部到撫遠,南部海南、台灣、珠穆朗瑪峰附近的聶拉木,西部新疆的喀什、伊寧,以及黃淮、江淮流域等均有發現。這還不包括位於哈薩克斯坦(巴爾克什湖以東),以及位於唐努烏梁海、蒙古人民共和國以及黑龍江下游、烏蘇裡江以東和庫頁島的文化遺址。這還保守的說。

 
(圖二:世界百萬年以上原始人類遺址分布)

也就是說,雖然這些原始遺址時代不同,跨度長達二百多萬年。(上陳遺址二百一十萬年前,而後來一般的遺址有的只有五六千年前如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興凱湖和小興凱湖之間的新開流文化)。

從圖1和圖2中我們發現文明遺址的是多元的。正因為如此,早些年很多西方學者才認為中華文明來自於外來文明。後來這一學說被學術界否定了。但國內學術界又把這種「外來學說」移嫁在國內眾多文明遺址上,這似乎有些武斷。

就拿在神州大地上的文明遺址來說,這些文明之間有的肯定有聯繫和影響;但對有的文明而言,特別是邊遠封閉地區的文明而言,不應該排除其獨立發展的可能。

其實哪怕文明之間有相似的發展方式,也不該武斷為互相之間就有直接聯繫。記得在一位叫江本勝的日本波動學博士在《水知道答案》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兩組猴子,彼此能看到,卻因為水域相隔,根本不能移動到對方那裡去。專家教給在其中一組猴子一種本領。不長時間,另外一組猴子也學會了。作者認為這是水的波動性傳遞了信息所致。這個例子值得深思。這與我們現在研究量子力學傳遞東西有些相似。

當一個時期該出現什麼樣的文明,或者某一部落群體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文明狀態,上天有意安排了這些,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某一部落。空氣、水都可以構成傳遞技能與信息的物質場的部份或載體。這在世界文明史上到處都是,尤其初期的時候。人們經常研究不明白其文明起源於哪裡,甚至胡亂拼湊,製造出進化的假相。這就是學術道德問題了。

說到這我們說說神話。現在有的人覺得神話很荒誕,有的學術的人士界認為神話固有荒誕的一面,但從神話中也能找到真實事件的影子。

在中國的古中原(不是現在黃淮流域,而是指大洪水之前人們居住的新疆、哈薩克斯坦、阿姆河)一帶,人們一直流傳著女媧用泥土造人;而西藏的藏民中流傳著一個修行的獼猴遇到一位羅剎女,在觀音菩薩的首肯下結合,成為藏族的祖先的故事。

進化論者將這個例子作為進化論的例證。這裡的漏洞太多了。這個修煉的獼猴為甚麼要修煉?不是想回歸天國嗎?要不修煉幹嘛呢!而且在觀音菩薩的首肯下與羅剎女結合,這明明是有神論的例證。而且這個修煉的獼猴,與普通的類人猿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是決不能等同的。

其他民族中也都流傳著神造人的故事。這些咱就不一一列舉了。

說了這些就是想說,中華文明上古時期,也是通過不同神的共同參與而創立的,最起碼這種可能性非常的大。

這些神造了不同地區的人,因為正如本篇開頭說的中華大地分三個階梯,五種氣候類型,四個大地區,溫度帶跨六個,這麼複雜的環境,不同地區先民們發展的速度方式,所建立起來的文化當然會有很大的區別。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本身也展現文明的豐富多彩的一面。

在中華上古神話故事中,華胥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有巢氏、神農氏等等來到人間,有的造人有的教給人必須的生活技能及制定一些規範,為以後軒轅黃帝開創神傳文明鋪路。

這是我們一般認為的。而且在大陸受無神論和進化論的影響,加上更久遠的上古帝王記載不詳,人們很容易把他們忽略甚至遺忘。

在寫人們熟悉的帝王之前,咱有必要概括的寫寫那些上古帝王和他們的事情:

我們都聽說過有「三皇五帝」的說法。而根據《尚書大傳》中所說的: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只是指後三皇,在這之前,還有初三皇和中三皇。合起來就是九位帝王。中三皇時期的人皇稱為泰皇氏,從泰皇氏開始往後,按照時間順序一共又可分為十紀,依次是九頭紀、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疏仡紀。

第一紀以泰皇氏為起源,稱為九頭紀;第十紀以五帝的軒轅黃帝為起源,稱為疏仡紀。其間出現了數量眾多的上古帝王,如巨靈氏、句強氏、譙明氏、涿光氏、鉤陣氏、黃神氏、 神氏、犁靈氏、大騩氏、鬼騩氏、弇茲氏、泰逄氏、冉相氏、蓋盈氏、大敦氏、雲陽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渾沌氏、東扈氏、皇覃氏、啟統氏、吉夷氏、幾遽氏、狶韋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栗陸氏、昆連氏、赫胥氏、葛天氏、尊盧氏、祝融氏、昊英氏、朱襄氏、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這些在清朝乾隆皇帝時代編撰的《欽定四庫全書》「路史」一書和蔡東藩《中華全史演義》第一回和第二回中都有記錄。願意了解詳情者,請參閱。)

這裡那位「無懷氏」應該就是《史記》「封禪書」中管仲提到的那位封禪的帝王。(原文:「……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

關於上古「氏」的叫法要說明的是:在上古時期,「氏」是一個部落或者家族的名稱,而不是一個個體的人名。在這一個家族或者部落,經過多少代都叫什麼氏。比如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農是第一代,而與軒轅黃帝打仗的神農炎帝是神農氏的最後一代。當然很多時候人們經常在「什麼氏」前加一個別稱如神農炎帝(第一代直到最後一代都有著這樣的叫法),這樣就更令後人誤解為是一個人。

《春秋緯》記載:自泰皇氏開始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歷十紀,共計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

在上古沒有文字(這只是假定,也許上古時期繼承一些上一次文明時期留下來的文明、文字,如我們現在不能辨識的蝌蚪文等,只不過後來因故完全失傳了,也就是說上古的事情我們不能一廂情願的用進化論來去猜測,覺得上古時代就落後或者怎樣。要走出這個框框,也許那個時期人類還很發達呢!只不過後來忘掉了那些東西,文明從新繁衍生息)的時期,那些事情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大紀元網站《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中例舉了三種情況「口耳相傳」「神啟」和「修煉」。我要說的是歷史上的事情就看神想不想留給後世的人,如果想留或者值得留存,那神就會想盡辦法留下來。不完全局限在上述三種方法。都說神的法力無邊,有的是辦法。

 「九皇十紀」的說法透露出在本次文明以前似乎有史前高度發達的文明的影子。

這方面,正見網《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以及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古今神秘現象全記錄(考古篇)》等很多這方面的書都可以作為參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