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道德與智慧(二十六)(數文)

陸善


【正見網2018年11月09日】

一、徐童巧言保大樹

東漢末年,南昌有個姓徐的兒童,十一歲,聰明伶俐,善於辯駁謬誤,持守正理。大人們很喜歡帶他玩。一次,有個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請徐童到他家作客。徐童剛踏進他的庭院,見老先生在叫一些人,砍院中的一棵大槐樹。徐童說:「郭伯伯,你瞧這樹,長著圓形的枝蓋,掛滿了墨綠色的葉子,像一把巨大的華蓋,夏天遮掉驕陽,冬天擋住狂風,它顯得那樣生氣勃勃,得天獨厚的樣子,多麼可愛啊!您卻要除掉它。這不是太可惜、太殘忍了嗎?」
    
郭林宗老先生搖頭晃腦地說:「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中說:「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狀,院子當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個『困』字嗎?誰願在困境之中生活呢?」
    
徐童覺得老先生的話,實在太可笑了,就也一本正經地說:「先生,我最近也看了一本書,書中說:『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狀,房屋當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您想:人在口中,不是一個『囚』字嗎?誰願囚禁在牢房之中?所以說,如果因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樹木鋸掉,那麼『囚』字就更不吉利了。房屋之中,也就不能住人啦!----這非正理!」
    
郭林宗聽罷,哈哈大笑起來,說:「這位徐童小學生,反駁我的話,有道理。大家不要砍樹了!」

正是:老師為人誠坦,能聽學生勸諫。千古文化神傳,光耀萬載絢爛。可惡共魔獨專,不聽百姓良言:到處亂伐濫砍,破壞生態極慘;江西挖人祖墳,新疆全區囚管…罪行累累天怒,必下地獄完蛋!    

二、   吳佑十二歲,提醒父親避嫌!

東漢有個叫吳佑的名士,少年時就能洞察世事,又通曉歷史,對官場中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人事關係,有深刻的了解,常常為當官的父親,籌劃計謀,使父親安然地避免了禍患。
    
吳佑的父親吳恢,為人老誠淳厚。有一年,他奉旨遠赴南海郡,擔任太守。當時只有12歲的吳佑,也隨同前去。
    
上任一些日子後,吳恢認為自己治理南海很有政績,就要一邊記載在冊,一邊抄寫經書。吳佑知道了,便急忙勸阻:「父親,萬萬不可。」
    
吳恢聽到很是惱火,厲聲責問道:「你懂個啥?」
    
吳佑從容地問道;「父親,您不遠千裡,不辭辛勞,攀越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來到這瀕臨南海的蠻荒之地,您知道其間的利害關係嗎?」
    
吳恢聽到兒子出口不凡,言辭鑿鑿,語氣不免和緩了,驚疑地說:「你說這話是甚麼意思?」
    
吳佑解釋道:「據我觀察和調查,朝廷奸臣當道,是非顛倒。我們所處的南海郡,百姓所受文化教育很少,風俗鄙陋,人情險惡,這是一個很難治理的地方。朝廷並不相信您短短時間,就有治理的政績,而且會懷疑您是否貪污了許多財寶;那些權貴顯要人物,並不會讚揚你治理的政績,而是日夜盼望您能向他們貢獻稀世珍寶,因為它本是盛產黃金、寶石的地方啊。」
    
吳恢覺得兒子有些杞人憂天,便說:「我可以不記政績,但與我抄寫四書五經,又有什麼關係呢?」
    
吳佑笑道:「大有關係,如若處理不當,可能有殺身之禍呢!」
    
吳恢說:「你這是危言聳聽!」
    
吳佑說:「父親,就算你把經書抄寫一遍,您估計要幾輛馬車才裝載得下?」
   
吳恢說:「我抄在竹片上,那也需要兩輛車裝。」
    
吳佑笑道:「好,你用兩輛馬車,載物運回京城。人們會怎樣看這件事呢?」
    
吳恢驚問道:「兩車經書嘛。」
    
吳佑嚴肅地說:「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吧?過去馬援將軍,曾經把南方薏苡果(藥玉米)帶回一車,原先是準備做種子,在北方推廣種植。不料卻被別人誤認為是珍寶。他死後還遭人誣陷、揭發,蒙受了不白之冤。王陽 平時喜歡駕馭精美的車馬,穿戴華貴的衣服到處炫耀,結果引起別人的妒忌,以至紛紛傳說他撈取了不少黃金,害得他有口難辯。這種遭人懷疑、忌恨和陷害的事,是古時候的先賢,都時刻警惕的呀。這叫瓜田不納履,杏下不整冠:避嫌!」
    
吳恢恍然大悟,立即打消了抄經書的計劃。他撫摸著兒子的頭說:「好啊,我們吳家也出了一個像古代謙讓豁達的季札 一類的賢人了。」

三、治化道人去蠅計

東漢末年,廣陵太守的夫人,一天發現茶杯裡有隻蒼蠅,就疑心自己肚裡也喝進了蒼蠅。越思越想,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漸漸消瘦了。

請了一些名醫,都說如果真的吃了蒼蠅,當時就會嘔吐出來,根本滯存不住,連一劑藥也沒開。但是,夫人的病,還是不見好。
    
這時,西山瓊林寺,來了個治化道人,只投了一劑藥,夫人便真的吐出一隻死蒼蠅來,從此便病體痊癒。
    
其實,治化道人診斷後,知道夫人確實沒病,只是誤認為喝了蒼蠅,便憂心忡忡,道人給她吃了一劑嘔吐藥,事先囑咐她的貼身侍女,在她吐出來的食物裡,偷偷放進一隻死蒼蠅。讓她親眼看到:蒼蠅已吐出來了。這才解除了她的疑慮,心病也就好了。   

(均據清代康熙御定《淵鑒類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