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珙縣僰人懸棺 接連地震紋絲未動

【正見新聞網2019年06月25日】

接連遭遇6.0級、5.4級地震,用木棒支撐懸掛在懸崖峭壁上的珙縣僰(bó)人懸棺還好嗎?

6月23日下午,來到珙縣洛表鎮麻塘壩實地探訪:僰人懸棺紋絲未動,依然安安靜靜地掛在懸崖上。

在僰人懸棺處負責管理的工作人員說,這次6.0級地震是最近幾十年來懸棺經歷的最大地震,但是懸棺沒有鬆動或脫落,甚至連負擔僰人木棺的挑木都沒有掉落一根,所有懸棺完好無損。

據了解,僰人懸棺文物保護區位於珙縣洛表鎮紅岩村、麻塘村轄區內,是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4平方公裡,現存懸棺300多具,是世界懸棺葬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是唯一天然懸棺葬博物館。

僰人懸棺所在地珙縣洛表鎮西南麻塘壩,東西寬300米~5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溪岸東西對峙著21座連綿起伏的山崖,懸棺就分布在絕壁上,現存223具,以木樁懸棺為主。

珙縣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僰人懸棺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達100多米。絕壁上還有密如蜂眼的樁孔遺蹟和紅色彩繪岩畫200多幅。岩畫內容豐富,有騎射、舞蹈、雜技和各種動物、武器、幾何圖形等,形像古樸生動。其餘懸棺葬遺蹟也有類似岩畫。

據悉,僅在縱深4km長的麻塘壩懸崖絕壁上,現存上萬個棺樁棺孔;數百具懸棺,是世界上懸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數量最多的地區,被譽為「世界一絕」、「天然懸棺葬的博物館」。

僰人懸棺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神秘的文化,獨特的葬式,耐人尋味,千古難解。同時,隨棺而作的數百幅岩畫,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形像地再現了僰人時代的自然環境、社會生產、民風民俗、宗教信仰,令人折服。

在懸棺所在懸崖入口處的「九盞燈」,因傳說三根橫木上共放有九盞「長命燈」而得名,它前有點將台;右有石船。形如斧砍的石灰岩絕壁上,分布了24具懸棺、62幅岩畫。岩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牽馬放牧,垂鉤釣魚、舞蹈、球戲、踢鍵娛樂等。

岩畫雖然構圖簡練,線條粗獷,卻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而最遠最高的當數老鷹岩,14具懸棺懸置在110餘米的峭壁上,為懸棺精華。麻塘壩僰人懸棺相對集中在棺材鋪、獅子岩、九盞燈、大洞口、鄧家岩、三仙洞、珍珠傘和老鷹岩等。

據介紹,「僰人」是先秦時期就生活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古老民族,他們是個歷史悠久、英勇善戰的民族。從西周到明朝萬曆元年(約公元前1066年一公元1573年)長達2500餘年的時間裡,僰人生活、繁衍在我國西南地區。他們曾參加過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建立了戰功,被封為「僰侯」,在今天宜賓一帶建立了「僰侯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