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與現代技術科學之間的關聯

明見


【正見網2020年06月18日】

當代,馬列主義與技術科學占居了主流,傳統人文精神一退再退,以致:學好數理化,行走天下都不怕。諸多人們看起來也有信仰,其實更信的依然是科學,比如羅馬教皇,曾經承認人是猴子變來的。甚至連中醫、宗教、心理、社會科學、人文精神之類,也被迫要求量化、技術化、可被它人全程監控或掌控。鑒於此,我們不得不深思:技術科學與人文精神,到底是什麼關係,到底誰更緊要?

在古代,從事技術研究者,少之又少;只有上天覺得需要了,才派一個神下來,開創、更新某種技術。比如,上天覺得需要在東土普及儒、釋、道了,才派人來發明造紙術與印刷術。

儒家、墨家的高低之分就在於:儒家更注重仁義之精神,墨家更注重實戰之技能。也正因此,後者早早消亡,前者至今猶存。何故?造物主開創三界及人類,在於拯救人心,救贖生命返本歸真,並非為了人於紅塵過得多麼先進、多麼舒適、多麼方便。所以上古及近古,「道德仁義禮智信」的人文標準,是人類傳承的最重要對像。各類技藝等等,一則要載道,二則只在有限的小圈子裡承傳,以備人類之必需。

500年以來,自蒸汽機革命開始,技術科學突飛猛進;加之文藝復興以後的思想墮落與進化論的全方位侵淫,人類日益陷入技術至上的泥沼。西人的上帝與道德,漸漸退出人們信仰的核心,代替了的則是科學技術與本能慾望。東方的威權主義及「文字獄」,則直接在將人文大家及精神,系統埋葬。到了「五、四」時期,更因內憂外患,知識精英紛紛病急亂投醫,大抵徹底背叛的東方傳統之人文精神,外求於民主與科學,甚至德俄之主義。再往後,東方人文道統,從道、術、器、人等4個層面,全面崩潰。到了當代,知識、符合、技術、紙上談兵、標準答案、無神唯物進化之論,占居所有角落。

一言以蔽之:技術無處不在,人文遍地無存。可是,人文精神是指:超越名利情之上的審美趣向,遵循天地、生命的真相及其本質規律;一併思索天、地、人的互動命運;求道、成道、證道成為生命最大的主題。對於下士而言,只在世俗生活層面折騰,無所謂人文精神;對於中士,道的感覺與追求若有若無,人文精神若存若亡;唯其上士,則將其識為至重之需求,忠貞而不渝。

從根本而言,人文精神就是:美感、善念、神性與道心。有此,即使人生厄運連連,亦能欣賞悲劇之美,透析跌宕之因,忠於本性之善,不泯高貴神性,終有得道良機。無此,人便與動物無異,會更加焦慮,更加痛苦,更加迷茫,更加動盪,更加悲摧。現實生活中,人文精神之有無及其大小,決定了人的檔次:無者,下士;小有,中士;大有,上士。也決定了幸福指數的大小:無之,極低;小有,較高;大有,特高。更決定了命運的必然走向:無之,命運不斷惡化;小有,命運略得善解;大有,命運最終大美。

對於任何對像,越早擁有了人文精神,越早可以實現覺醒:德性、志向、拼搏力皆覺醒。越早擁有了純正、簡易、高明之人文精神,越早可以實現高級覺醒:神性全面復甦,道心日異堅固,便遇正道即守。

如果孩子只在學科、分數、技術上折騰,其身體便易遭受嚴重傷害,其心靈便易遭受嚴重扭曲,其命運便會一次次被悲劇性逆轉。如果成人沒有強大之人文精神:因失正氣與清氣,身體很容易垮掉;因失標準與心法,靈魂最容易迷失;因失正道與智慧,便成宇宙中的真正孤兒。

因此,無論誰學習理科,也要「通識」於人文;即使主要研究技術,也要不斷探索技術背後的人文精神。唯其人文精神強大,技術方向才更容易突破;唯其人文純正,生命才更容易贏得永恆幸福。故強大、純正之人文精神的巨大價值就在於:美感可生人生之趣味,善念可積生命之大德,神性可致天人之合一,道心可成天國之果位。價值之大,莫可攀比。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