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二十年徵稿】諸葛亮與鍋盔來歷

小陽春


【正見網2022年01月21日】

【編者注】在「正見網二十年徵稿」啟事發表後,我們收到了大量的投稿。在此衷心感謝同修們的鼎力支持。鑒於截止日期是2021年12月31日,我們選在5月13日--師父的華誕暨世界法輪大法日這一天,開始陸陸續續發表已收到的投稿。如今我們已跨入2022年,走在向法正人間過渡的征程上,讓我們一起共同精進,攜手救度眾生,不負師父救度我們的苦心。

******   ******   ****** 

儘管被洋人稱為「中國漢堡」的鍋盔幾乎在大陸各地都有,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地方特色小吃還是一種軍糧,更不知道這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諸葛亮所發明的。下面就不妨來聊一聊這種傳統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劉備原為漢朝宗室豫州牧,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但始終一事無成。官渡之戰時,劉備欲與袁紹合力攻打曹操,結果被曹操擊敗。劉備只好南下投奔同宗的荊州太守劉表。

正如諸葛亮所言:「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劉備身邊雖然有關羽和張飛兩員「桃園三結義」,且同生死共患難的猛將,但始終苦於找不到一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士。因此劉備進入荊州後求賢若渴,四處招攬人才。

他曾經聽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過:「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其中,「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鳳雛」則說的是龐統。後經著名謀土徐庶推薦,劉備親自三顧茅廬,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共圖大業。這便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陳述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網絡圖片)

於是,在劉備的真心誠意打動之下,諸葛亮以其「欲信大義於天下」興復漢室的旗號,寄託重建統一王朝的理想,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替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從此便誕生了千古名篇《隆中對》。

說來也巧,自從得到「臥龍」諸葛孔明之後,一直失魂落魄的劉備,也真可謂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按照諸葛亮的對策,劉備從僅新野一縣之地,迅速崛起,到「跨有荊、益」二州,「結好孫權」,「天下有變」,最後反攻曹魏,從而形成了魏、蜀、吳鼎足之勢,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曾提到,就在諸葛亮擔任劉備軍師之後,曹操也已平定河北,決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為主將,于禁、李典等為副將,領軍十萬直逼劉備駐地南陽新野而來。諸葛亮雖然滿腹經綸,胸有退敵之策,然而關羽、張飛卻對諸葛亮這一介鄉野村夫心存疑慮,不屑一顧。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劉備尚方寶劍威服二人,令其各領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領軍通過,就以伏兵與火攻擊之。另外派遣趙雲擔任先鋒,領老弱殘兵佯攻曹軍,隨後詐敗撤退,引誘夏侯惇進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關平、周倉、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後方,焚燒軍需物資,製造曹軍恐慌,首尾難以兼顧。

曹劉雙方交戰開始後,一切按照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所指揮的展開。在夏侯惇與于禁領軍追趕時,位於後方的李典緊急通報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敵軍火攻。然而為時已晚,曹軍受制於道路狹窄,又處於樹木交雜之處,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傷十分慘重,最後不得不敗逃回到許都。劉備拿下了博望城,留五虎上將關羽領兵駐守。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燒博望坡」。

相傳,當時正值天干,久旱不雨,城內古井幹枯,水源斷絕,連做飯的水都難以滿足。眼看將士們饑渴難忍,軍心浮動,關羽心急如焚,連忙修書一封,派人連夜送往新野,請軍師下令退兵。諸葛亮接到告急文書,心想:博望乃軍事要地,怎能輕易撤軍棄城呢?苦苦思索了一夜,便回書一封,差人飛書送往博望城。

關羽拆開一看,原來軍師在信中告訴他:「用麵粉,滲少水,和硬塊,鍋炕之,食為饋,餉將士,穩軍心。」這是一種既簡單又節水的食品製作方法,從而解決了軍隊的燃眉之急。直到此時,一貫自命清高的關羽,才不得不在內心暗暗佩服。想不到足智多謀的軍師,不僅善於用兵,而且還精通食物的作法,真乃奇人啊!關羽按軍師所言製作的饋餅,大如盾牌,厚似酒樽,食起來脆香爽口,做起來簡單方便,還可作為隨身攜帶的乾糧。將士們終於靠著這種食物度過了道道難關,堅守了博望城。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剛一出場亮相,就留下了「博望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的佳話。同時也令關羽、張飛等人不得不對諸葛亮刮目相看,愈加敬重。此外還讓「博望鍋饋」名揚四面八方。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赤壁之戰後,劉備借荊州,駐紮油江口,屯兵公安,自然也把這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內酥外脆,香醇可口,且不必耗費大量水源的「軍糧」帶到了當地。同時,為了避免青黃不接,防止水旱天災,以豐補歉,貯備更多的軍糧。他們自然也把中原地區小麥種植方法帶到了這裡。於是,在氣候溫和的南方可以輪番耕作。即利用冬季種植小麥,夏季種植水稻;或利用旱田種麥子,水田種稻穀。

因此原本以為長江流域只在夏季栽種水稻的北方人,後來發現這裡還可播種冬小麥,從而驚訝不已。再看到武漢熱乾麵、沙市早堂面和公安鍋盔等麵食的知名度,也遠遠超過以麵食為主的北方,從而更加覺得不可思議。

 
公安鍋盔以「薄、扁、酥、脆、香」為特點,裡面夾雜著不同口味的餡料,深受大眾喜歡。(網絡圖片)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味,諸葛亮發明的「博望鍋饋」流傳到魚米之鄉的公安之後,民間又對其做出了很大的改進。當地人在以前那種單一的麵團當中加入了美味可口的肉餡或其它各種五花八門的餡子;或在面坯表面撒上一層香氣撲鼻的蔥花和芝麻;或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在烤熟的鍋盔上再塗抹一層鮮香的辣椒醬等調料;鍋盔的形狀和大小也演變成如布鞋的鞋底一般。於是,這種味道各異,品種多樣的美食,更加令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

據說,當年駐紮在公安的張飛,帶兵到野外作戰,輕裝簡從的將士們,常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摘下盔甲,置麵團於盔內,燒柴烙餅,因此「博望鍋饋」又被改稱為「公安鍋盔」。從而聞名天下,享譽全國,綿延千載,流傳至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