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吃飯的奧妙



【正見網2022年06月21日】

人生在世,穿衣吃飯是首要的,是讓人這個肉身能持續存在的前提。古今中外,穿衣吃飯各具特色,各個朝代、各個國家都有著各自的服飾與飲食習慣。那麼穿衣吃飯到底有何奧妙呢?

比如,戰國時期的士大夫、愛國詩人屈原,他戴高帽,穿寬袍大袖的華服,拖長長的飄帶,佩戴美玉,是正人君子、才華橫溢、有修為的士大夫形像。其實,如此的穿著並非僅僅是塑造自己的形像,更是時刻提醒自己,要按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流於俗氣,是身份、地位、修養的展示。

又如,魏晉時代,諸多名士們把一身高貴的新衣服換成爛衣服,只因他們吞食丹藥,想問道成仙,換成舊衣服,穿著舒服,與當今某些人穿破洞衣服不可相提並論。

再如,太極真人張三丰,總是穿著髒破的衣服,甚至常年不洗澡。只因他是秉持修道人要去執著,免去煩瑣。他的身上不但無任何臭氣 ,更是渾身散發香氣。

眾所周知,漢族人的漢服是非常高貴的,對應了天地人三才。具體而言,寬袍大袖使人胸量開闊,講究的圖案是對人的警醒,包裹嚴實不漏風減少邪氣侵入,步履踏實穩重,一步一個腳印。一個人若經常穿漢服,自然會培養出彬彬有禮、雍容大度、反省自律、氣勢恢弘等氣質。

在飲食上,如周公戒酒,是為了更好的修養自己,減少過失,因酒可亂性,導致道德敗壞;魏晉名士們喝酒放縱,常常喝的爛醉如泥,只為麻痹主意識,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保持潔身自好。唐玄宗和太子同桌吃飯,康熙教育皇子,都讓他們要尊重食物,且需節儉,不能求衣食的安逸。

時至今日,很多人穿衣則追求名牌、性感、怪異。如此的穿著不僅毫無美感,更容易百病纏身、無羞恥感、榮譽感,也無獨立性。在飲食上追求怪味,變態傾向,什麼都敢吃,連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也敢偷來吃,還當作人生的美事。

其實,衣食只是生存的必需,只為補充體力、禦寒、遮羞。從本質而言,衣食是傳遞善念與愛心、教化人心。簡言之,衣食正道在於:食而不嗜,口無貪慾。衣而不執,心無好惡;縱缺衣少食,亦安之若素;縱山珍海味,亦不動不驚;製作者無輕忽取巧之意,消受者無厚此薄彼之心;處處以良知忖度,時時從天意打量;進則體察各種用心之苦,退則反省自我言行之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