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幼學瓊林》:文臣(二)

紫穹


【正見網2022年06月17日】

【原文】

都憲中丞,都御史之號;內勤學士,翰林院之稱。 天使,譽稱行人;司成,尊稱祭酒。 稱都堂曰大撫台,稱巡按曰大柱史。 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號;憲台、廉憲,提刑按察之稱。

【注釋】

都憲中丞:都憲,是明代監察機構「都察院」的別稱。中丞是其主管官員。

都御史:明朝都察院的長官為左右都御史,類似於過去的御史中丞。明以前,唐朝至元朝,監察機構一般稱作御史台,御史台以御史大夫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中唐之後,御史大夫多空缺,御史中丞為實際上的主官。因此,都憲中丞就是都御史的別號。

翰林院:指翰林學士院,院中任職的翰林學士是負責為皇帝起草文書的官員。

行人:古代傳達皇帝詔令的官員。

祭酒:管理國子監學府的官員。

大撫台:明代外派的巡撫,同時擁有監察職權,因此兼任都察院副都御史的官銜,巡撫與御史台合在一起,故稱大撫台。

大柱史:柱史原是中國古代星官名,屬紫微垣,因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古人按星官對應人間的朝廷官職,柱史便成為古代史官名,因常在殿柱下工作,故名柱史,或柱下史。後稱巡撫為大柱史,又稱侍御、總馬、執法大夫、繡衣使者。

方伯:出自《禮記·王制》,原指一方諸侯之長,後泛指地方長官。明清時成為對布政使的雅稱。

布政: 明朝時,叫布政使,是承宣布政使司(一級行政區,大約等於現代的「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分左右兩位。承宣布政使司是官署名。

憲台:漢稱御史官署為憲台。 唐龍朔二年,改御史台為憲台,後成御史官職的通稱。

廉憲:明代按察使之別名。

按察:掌管一省的刑法事務。「按察使」一名始見於唐朝。原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近於御史。

【譯文】

都憲中丞,是監察官都御史的別號;宮內侍奉皇上的學士,就是翰林院的才子。天使,即傳達天子詔令的使者,行人的美譽。司成,是負責國子監學府的祭酒的尊稱。把都堂叫大撫台,把巡撫稱作大柱史。 方伯、藩侯,是左右布政使的雅號;憲台、廉憲,是提刑按察使的別稱。

【故事】 御史包拯  彈劾權貴  震動朝野

學完這期內容,我們很多人可能馬上想到公正廉明,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的宋代開封府包青天——被世人奉為司法之神的包拯。那麼,在開封府,他是何種官職呢?他是否擔任過御史中丞這樣的古代頂級監察官呢?回答是肯定的。

包拯一生當中擔任的職務非常多,我們今天只提及權知開封府和監察御史、御史中丞這幾個跟司法監察最緊密的官職。

先說百姓家喻戶曉的。那就是他在開封府的官職。宋仁宗嘉佑元年12月(1057年1月)他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任「權知開封府」。「權」就是權且代理,「知」就是管轄,權知開封府就是開封府的代理知府。這個職位屬於何種級別呢?如果拿今天中國大陸的官職來比較,大概相當於北京市市長,因開封被稱作汴京,乃是繁華的京城,宋代的首都。開封府知府,跟郡侯,邦伯,也就是過去一方諸侯的地位、權力類似。是省一級的行政區長官。擁有司法監察的職權。這方面的民間故事家喻戶曉,我們就不必重複了,主要講大家不太熟悉的、但是更加重要的監察御史和御史中丞。

這個兩個官職,都能糾察、彈劾貪官污吏。監察御史是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等事務的一個官職,官階不高,卻可以彈劾違法亂紀和不稱職的官員。當然就會成為一個極易得罪人,讓人嫉恨,甚至關乎性命的苦差。但包拯毫不畏懼。

宋的御史中丞本為御史大夫的次官,但御史大夫很少授予,中丞自然成為監察機構御史台的最高長官。所以,前者「監察御史「官階較低,類似言官。後者則等同是監察機關的最高長官。這兩者看似並不直接給百姓辦案,主要針對百官進行糾察彈劾,卻對維護國家法律,保護百姓,起到更加關鍵、巨大的作用。

包拯任監察御史早於開封府,任職期間,他執法不畏權貴。懲處過按察使、知州、皇帝仁宗的親信等眾多高官酷吏,還彈劾過宰相宋庠、舒王趙元佑的女婿郭承佑和仁宗外戚張堯佐等人。執法真的是鐵面無私,不分貴賤。

他彈劾過的案例中,影響最大的是法辦了江西轉運使王逵。王逵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導致民變。之後又派兵捕捉百姓,濫用酷刑虐殺,死者不計其數。但王逵與朝中宰相關係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睞,有恃無恐。為此,包拯連續七次上章彈劾,揭露王逵 「心同蛇蠍」。最後一次敢於當面指責皇帝仁宗,痛斥到:「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意思是說,「身為當朝之主,不知體恤百姓,不聽民眾的心聲,固執地使用酷吏,對王逵一人何其幸運有利,但對他管轄下的一路百姓,是多麼的不幸,多麼的悲慘啊!」其言詞激切剛直,朝野震動,終於罷免了王逵。  

1058年,包拯升任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就是兼任御史中丞。包拯最為歷史稱道的,就是出任御史中丞時的功績,他敢於將監察官的最高司法權,用到了刀刃上。他毫不留情地連續彈劾了三任三司使。三司使相當於今天說的財政部長。掌全國錢穀出納、均衡財政收支,為中央最高財政長官,號稱「計相」。

由於掌管國家經濟命脈的最高長官都被包拯牢牢監察,毫不徇私,皇帝仁愛,臣子公正執法,百官肅然,上樑正,天下必然太平。這才有了仁宗時君臣守法、百姓清平和樂的生活。北宋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包拯功不可沒。

由於包拯敢於彈劾權幸,當時就出現了「包彈」的諺語,世人凡見官吏「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彈矣。』『包彈』之語遂布天下」。可見,監察百官,為民做主,維護司法公正,是他最大的功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