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的可貴

余香


【正見網2024年07月14日】

「謙受益 滿招損」這句話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聽到了,但是人這一生真正做到謙虛並不容易,原因之一是很多人並沒有體會到這句話的內涵和實際效果,所以不相信謙虛真的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在《了凡四訓》一書中,作者的親身經歷使人看到了謙虛的可貴。

我(作者自稱)多次和大家一同參加考試,每次見到寒士即將發達的時候,一定顯現出謙虛的光芒。

辛未那一年(1571年),舉人赴京會試,我們嘉善的同學一共十人,其中丁敬宇年齡最小,卻最為謙虛。我對費錦坡說:「這位仁兄今年一定會考上。」費錦坡問:「何以見得?」我說:「你看我們十人當中,有誰像丁敬宇那樣溫和恭敬、誠懇忠實、不為人先?有誰像丁敬宇那樣畢恭畢敬、謹小慎微?有誰像丁敬宇那樣受到侮辱、誹謗也不開口辯解?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那樣,就是天地鬼神也要保護他,哪有不飛黃騰達的道理?」等到開榜,不出所料,丁敬宇果然考中進士。

丁丑年(1577年)我在北京,和馮開之住在一起,我發現他和少年時代的脾性完全不同了,變得非常謙和莊重。我們另一個朋友李霽岩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不會顧及別人的顏面,經常指責馮開之的過失,但馮開之每次都心平氣和,淡然面對,從未惡言相向過。我對馮開之說:「福有福的起因,禍有禍的先兆。你這樣謙虛誠懇,上天一定會幫助你。老兄今年一定會考出好的成績。」果然,不久他就考中了。

趙裕峰,字光遠,山東冠縣人,不滿二十歲就中了舉人,以後參加考試,卻再也沒有進步。他的父親擔任嘉善縣的主簿,他隨同前往。他很仰慕嘉善的名士錢明吾先生,便帶著自己的文章去請教。錢明吾看了他的文章,沒有一句讚詞,幾乎批評得一無是處。但是,趙裕峰不但不生氣,反而心悅誠服的改進自己的文章。到了第二年,他就考上進士了。這就是謙虛使人進步。

壬辰年(1592年),我進京去覲見皇帝,遇到了夏建所先生,看到他虛懷若谷,整個人散發出溫和包容的光芒。我對友人說:「凡是上天要使某個人發達,在還沒有降福給他時,會先開啟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開啟,浮躁的人會變得沉穩,放肆的人會變得內斂。夏建所這樣的溫良恭敬,一定是上天啟迪了他。」等到開榜,夏建所果然考中了。

······

從這些事看來,抬頭三尺,定有神明。趨于吉祥也罷,避開兇險也罷,全在於自己。如果能夠心存善念、嚴於律己,對天地鬼神敬重,對別人抱著謙遜的態度,那麼,鬼神也會時時眷顧我們,我們才有受到福澤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難成大器,即使發達了也不會享受生活的樂趣和美好。稍微有見識的人,必定不會心胸狹窄,自己把福澤擋在門外。何況,謙虛的人受教的機會也多,從而獲益無窮,這實在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品質。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