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全球變暖、水利工程、及污染

周正


【正見網2005年03月30日】

一. 全球變暖

1.喜馬拉雅山上冰川減少帶來的威脅

據美聯社2005年3月15日報導,喜馬拉雅山上冰川的減少可能會給中國、印度、及尼泊爾帶來洪水;隨後,又會給這些地區的數億人造成缺水。

報導說,由於全球變暖,亞洲許多山上的冰川溶化加速,現在已達到每年約10-15米。

WWF全球氣候變遷專案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喜馬拉雅山冰河迅速溶化會開始增加河流水量,造成大規模洪水泛濫。」「但這個情況會在幾十年內再發生變化,屆時河流水面會開始降低,意味著中國西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居民將面臨大規模的經濟與環境問題。」

喜馬拉雅山上冰川供水給亞洲七條最大的河流,包括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在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湄公河(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薩爾溫江(在中國境內稱怒江)、長江及黃河。

當冰川水流減少時,會影響到這些地區的水力發電、農牧業用水需求等。

中國青海高原上的濕地,則已出現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縮小、溪河水流乾涸、以及沼澤濕地惡化的現象。目前尼泊爾與印度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2. 南、北極的變暖

據路透社2004年11月3日報導,全球變暖與冰雪熔化導致的食物缺乏影響到南極的鯨、海豹以及企鵝等動物。報導說,冬季冰雪的減少使南極磷蝦(krill)的數量減少了80%。南極磷蝦又稱南極蝦,是該地區動物的主要食物之一。

英國南極勘查組(British Antarctic Survey)有海洋生物學家Angus Atkinson表示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意識到這次「南極磷蝦」數量銳減的幅度之大。」磷蝦是以冰層下面的藻類為生;而過去幾十年的溫度升高使得藻類數量減少,從而影響到磷蝦。在過去的50年間,南極半島的溫度上升了2.5攝氏度。

Atkinson介紹說,現在南極磷蝦數量只有七十年代中期數量的五分之一左右。這個變化是很明顯的。這些數據來自於參與南極勘探的9個國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又據路透社11月2日報導,由於全球的氣溫升高,北極冰層的熔化也在加速。

這項研究由來自於8個國家250名科學家合作進行的。結果發現北極的氣溫升高是全球其它地區升高的2倍。《北極氣候影響評價書》(Arctic Climate Impact Assessment)的作者Paal Prestrud表示,我們正面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巨大威脅。

Prestrud 介紹說,在過去的30年裡,北極的冰層減少了30%,而且這一趨勢還在加速。在幾十年後,北冰洋可能會在夏季時無冰。

報導說,由於氣溫升高,北冰洋附近的愛斯基摩人已經受到影響。凍土層的溶化使得房子及道路地基鬆動。此外,一些野生動植物,從北極熊到海豹,它們的居住環境也在消失。

環境保護組織WWF 的負責人Jennifer Morgan 表示,「這次大熔化已經開始」。她認為,如果不採取及時行動的話,這無異於是在利用北極做一個氣候變化的試驗。很顯然,代價將會是很昂貴的。

據估計,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到本世紀末,北冰洋溫度將上升4-7攝氏度。如果溫度持續在那個水平的話,格陵蘭島的冰層將全部溶化;屆時,全球水位將增高七米。

據《新科學家》雜誌介紹,這份資料詳盡的《北極氣候影響評價書》歷經4年,是由8個國家約300名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人員認為氣候的變化也將影響到地質、生態以及人類的生活。

二. 水利工程

如果說全球變暖還是工業發展的附帶效應的話,那麼耗資巨大的各項水利工程則更直接的影響到了自然環境。

1. 「南水北調」工程

據路透社2005年3月22日報導,中國巨大的「南水北調」工程面臨著一個大問題:缺乏潔淨的水來「調」。

報導中說,據估計中國有3億人缺乏飲用水。近年來對淮河、海河、黃河、長江進行治理,但收效不大。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一位官員在會議上介紹說,「南水北調」工程已經開始實施;但由於污染的泛濫和地方政府對廢物缺乏治理,現有的資源正在遭到破壞。

「南水北調」工程預計於2050年竣工,總投資計劃為5000億人民幣,是三峽工程的二倍。此外,各地政府可能還要出資數千億用於輔助性工程。

2.南水北調工程致數千珍貴文物瀕危

據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表示,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已開工,但文物保護資金尚未落實,工程進度明顯超過文物保護工作,數千珍貴文物安全岌岌可危。

據香港大公報引述:根據工程建設進度,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實施的文物保護工作,從現在起要在兩年內完成。依據實際情況,如果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文物保護工作,只能降低文物保護考古發掘的品質,並犧牲部分歷史文物的搶救性工作。南水北調涉及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核心地區,沿線各省都是中國文物大省;工程中所涉及的歷史文化遺產數量多且價值高,重要程度遠超過三峽工程。

3. 三峽工程

就三峽工程而言,為了三峽大壩,中國大陸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將近一百萬人被迫遷居,其中多數是農民。

據報導,截至去年底為止,大陸已經有超過98萬人,從長江沿岸的三峽大壩工地範圍,遷往他處。到2009年大壩完工前,總計將有120萬人從他們原先居住的地方遷移。三峽工程耗資巨大,可是它能否收到預期的治水防洪效果,還是個未知數。

4. 湄公河的改造工程

湄公河(Mekong River)又稱瀾滄江,是一條東南亞地區著名的國際河流。據美聯社2004年5月10日報導,科學家們正在擔心湄公河上已經建成和將要進行的水利工程會對該河流及其流域內的居民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

報導說,作為全球第十二大河流。湄公河流域內的生態多樣性可以與亞馬遜河相比。它也是現代社會中未被改造的最後一條大型河流。然而,這種情況已經在改變。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亞洲國家,已經開始了對湄公河的改造。中國已經建起了兩座大壩,並計劃再建造六個。一些急流處被炸掉,以便水利運輸。預計的開發還將包括道路系統,電力網,旅遊區和一些其它的項目。

但是令專家們憂慮的是,這些改造工程,尤其中國境內的大壩,將對湄公河及下游沿岸區域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該地區基本上是以種植水稻、和捕魚為生的自給自足的小村莊,他們的命運依靠於湄公河。事實上,當地的拉祜族人反對這些河流改造。拉祜國家發展組織的負責人Japhet 介紹說,「所有的拉祜族人都喜歡這條河。他們會被「水利工程」傷害,卻也無能為力。」 Japhet 擔心當地六千萬居民的聲音會沒有人去理會。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是一個政府間的機構,旨在協調湄公河的規劃,但中國拒絕加入。

報導中說,中國還可能在薩爾溫江 (Salween River)建造多達13座水壩。薩爾溫江在中國被稱為怒江,是東南亞第二大河流。它發源於唐古拉山南麓,流經西藏、雲南,進入緬甸後稱薩爾溫江。

這些都會對捕魚業等造成嚴重影響,並已受到下游區域許多國家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尤其是環境保護組織的反對。但由於國力的懸殊,沒有人敢在公開場合表明他們的這一立場。

另據《新科學家》雜誌3月25日報導,專家們認為中國在湄公河上游所建的水電大壩已造成下游的水流異常。報導中說,從1月份開始,研究人員就監測到水位是破記錄的低,而且水流異常。

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對河流的改造可能產生難以挽回的損失。據美聯社2月23日報導,科學家們正在試圖恢復美國肯塔基州的兩條河流,以便觀察能否由此來彌補採礦和其它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破壞。

三. 污染等環境變化的後果

1. 污染危害到亞洲河流的淡水豚

據路透社2005年3月21日報導,亞洲河流的淡水豚數目在減少,而且目前它們又面臨著更大的威脅:污染、水壩建設、捕魚業等等。

報導中說,中國的長江過去曾經存在過很多淡水豚,而現在只剩13隻了。印度的恆河(Ganges)及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在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流域也不樂觀,大約有2000隻。印度河(Indus) 則約有1100隻。

淡水豚的命運也給居住在這些河流附近區域的人們以警告。WWF全球淨水計劃的負責人Jamie Pittock介紹說,「河流中的淡水豚數目就像水質量的好壞。而淡水豚體內有毒物質的高含量則反映出水質不好。」

Jamie Pittock指出,潔淨的水不只是河流中淡水豚賴以為生的條件,而且也是貧困地區數百萬人們生活的保障。

2. 大量死魷魚出現在加州海灘

據美聯社2005年3月18日報導,大量死亡的巨型魷魚又出現在加州海灘,這使得科學家們不得不探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報導中說,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中,發現了100多隻魷魚。科學家們已經解剖了一隻長約1.5米,重15鎊(約6.8公斤)的魷魚來作研究。但依然沒有發現死因。

早在2005年1月19日,美國加州紐波特海灘(Newport Beach)發現上百隻3到4英尺長的巨型魷魚被衝上海灘。海洋研究所的負責人Linda Blanchard自從1月份出現死魷魚以來,已經解剖了多隻以來作研究。她表示,「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原因。」

Santa Barbara自然歷史博物館的Eric Hochberg認為可能是墨西哥的頻繁的捕魚業使得這些魷魚缺乏食物,從來游到南加州這裡。

四. 結語

環境惡化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路透社2004年11月2日報導,全球瀕臨滅絕的物種數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是一個全球的環境保護組織。它的成員來自於140多個國家的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由超過一萬名的知名科學家組成。它的報告中列舉了12,000多種瀕臨滅絕的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負責人 Achim Steiner 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物種滅絕的速度與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研究發現,這個速度比正常速度要超過1000倍。」

事實上,科學家們認為,在未來的五十年中,大約全球30%的物種面臨滅絕。

參考資料

Pollution Plagues China's Giant Irrigation Scheme: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cid=585&ncid=585&e=8&u=/nm/20050322/sc_nm/environment_china_dc
Pollution Killing Asia's River Dolphins, WWF Says: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cid=585&ncid=585&e=11&u=/nm/20050321/sc_nm/environment_dolphins_dc
Dead Squid Wash Up in California Again: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cid=1894&ncid=1894&e=3&u=/ap/20050318/ap_on_re_us/squid_ashore
Group Warns of Shrinking Glaciers' Effect: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cid=1894&ncid=1894&e=9&u=/ap/20050315/ap_on_sc/switzerland_himalayan_glaciers
http://search.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11/7/29834.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