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之謎:德與業

武漢仁


【正見網2005年08月03日】

歷代流傳的《老子》(即《道德經》)《道經》在前,而《德經》在後。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甲種本和乙種本,卻和歷代流傳的《老子》不同,都是《德經》在前,而《道經》在後,簡直可以稱之為《德道經》。為什麼會這樣呢?歷代注釋《老子》的學者有些並未得到老子的真傳,甚至根本就不是修煉人,完全不懂得“德”和“道”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所以就把《德經》和《道經》放反了。老子把《德經》放前,而《道經》放後,他並不是認為“德”比“道”更重要,而是認為“德”是“道”的基礎,“德”是修煉的基礎。孔子的《論語》,講“仁、義、禮、智、信”,講“中庸之道”,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並以“仁”為其學說的中心。“仁”是什麼?就是講中國人(後來包括亞洲國家的黃種人)所應該具有的“德”。

 


左圖:“德”字 右圖:《說文解字》對德字的解釋

釋迦牟尼傳法49年,到現在《大藏經》有經書萬卷,講些什麼呢?講他的那個“戒、定、慧”。他晚年講,在他涅磐以後,要“以戒為師”。都是講印度人(後來包括亞洲國家的黃種人)所應該具有的“德”。古希臘先知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前399年)認為道德並不取決於一個人的地位、等級、財富和名譽等,而是通過“認識自己來達到道德的提升,並找回自己的本性”。這與《說文解字》中“德,升也。”的說法,與現在法輪功學員“向內修”、要“返本歸真”的說法何其相似乃爾!耶穌的《新約全書》,講要全心全意地堅信上帝,要愛人如己,這是講猶太人(後來包括歐美各國的白種人)所應該具有的“德”。


左圖:“業”字 中圖:古文“業”字 右圖:《說文解字》對業字的解釋

東方和西方,道家和佛家,表面說法似乎不一,其實大覺者、聖人和先知們所見略同。老子、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和耶穌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德”對於常人,尤其對於修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維持人類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這是常人返本歸真、做個好人的基礎;更是修煉的人得法(或得道)、修煉、長“功”以至圓滿的基礎。

那麼,“德”(後來還有“業”)字在神傳漢字中含義如何呢?

德(恴、悳、惪、(“德”字之右半,即“十四一心”)),“德,升也。從彳(十四一心)聲。”(《說文解字》)“德,升也。”“德”是人的道德、人 的“心性”往上昇華,“德”是往高層次上攀登,“德”是修煉者修煉的精進,所以“德”字從“彳”(chi斥)旁。“彳,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凡彳之 屬皆從彳。”(《說文解字》)“彳”就像人下肢的股、脛、足三節相連,意思是小步走。但“德”的這個小步走,不是跑,不是跳,不是在平地散步,也不是在原 地踏步,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走,向上攀登。對常人而言,“德”的大小決定了一個人能力的大小、幸福的程度、輪迴的方向和層次。所以,要“得”就得有 “德”,要“得”就得“失”,要“得”就得“舍”,要“得”就得付出。對修煉者而言,“德”的大小決定了修煉者修煉的難易程度、“功”的高低、可能達到的 層次和果位。

“得,行有所得也,從彳,(旦寸)聲。(見寸),古文,省彳。”(《說文解字》)“(旦寸)”(de)是個“得”字,“(見寸)”(de)也是個“得” 字。這個“得”字還通“德”字,無“德”而不“得”,有“德”才會“得”。所以“(旦寸)”、“(見寸)”都通“德”字。

對於常人來說,沒有“德”你就沒有福氣;對於修煉者來說,沒有“德”你就修煉不上去,因為修煉是“以德化功”,你沒有“德”去轉化“功”。所以“心性”(包括“德”)是使修煉者提高層次,得到高“功”的最基本的、最關鍵的東西。

業 (業),“業,大版也,所以飾縣鐘鼓,捷業如鋸齒,以白畫之。象其鉏(ju舉)鋙(yu語)相承也。從丵,從巾。巾,象版。《詩》曰:巨業維樅。業,古文 業。”(《說文解字》)“業”不過是一種裝飾鐘鼓樂器的木板,所以這個字在中文中原來並無深意。現在這個“業力”、“造業”的“業”字的含義,是從梵語 “羯(jie節)磨”翻譯過來的。佛教講三界內的生命在“六道”中生死輪迴,是由“業”(或“業力”)所決定的;“業”有善業和惡業,一般偏指惡業; “業”包括“身業”、“口業”(或語業)和“意業”等三個方面。這個“業”也就是因果報應的意思。因為佛教的東傳大大加深了“業”字的內涵。當然,中國古 代文獻中類似於因果報應的話還是有的,如老子就說過:“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老子》第30章),此即成語“天道好還”一詞的來 源。他還說過:“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第79章)

“德”和“業”是相反的,它們在修煉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對對應的概念。上面我們已經知道:“德,升也。”反之,我也可以說:“業,降也。”

常人認為“德”和“業”不過是一種精神上的東西,其實不是,它們不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方面的概念,而是一種真實的物質存在,是一種物質的場。大家知道,我們 這個世界同時同地存在著多層物質空間。在我們身體周圍的某個特定的物質空間中,存在著一種白色物質場(可惜肉眼看不見),這個場就是“德”。同時還存在著 一種黑色物質場(可惜肉眼也看不見),這個場就是“業”。“德”和“業”這兩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它們還會從父母和祖輩那兒繼承,還會向子 孫後代遺傳。它們還會“長”在你身體周圍,隨著你的主元神轉世而跟著你的主元神轉世。

你做好事,或挨了打,受了罵,吃了苦,受了罪,你就會 得到“德”,你就增加了這種白色物質,就積了“德”。換句話說,你就減少了黑色物質,你就消了“業”。你做壞事,打人、罵人、欺騙人、殺生等,你就造了 “業”,你就會得到“業力”,你就增加了這種黑色物質。換句話說,你就減少了這種白色物質,你就損了“德”,你就失了“德”。“造業”,又叫造孽,接著 (也許是在今世,叫“現世現報”;更多的是在來世,叫“隔世報應”)就會遭孽,接著就會遭殃,接著就會遭罪。在另外空間交換的唯一的東西就是“德”,它就 像我們這邊的錢一樣。沒有錢,你能買回東西嗎?沒有“德”,你能“得”好嗎?如果你的“德”大,你的福氣就大,你就當大官、發大財、有田地、有房產、夫妻 和順、子孫發達、健康長壽等等,心想事成,要什麼有什麼,都是那個“德”換來的。你有“德”才具有往高層次回升的可能性,所以說:“德,升也。”反之,如 果你的“德”小,處處麻煩就多,障礙就大,做什麼事都很困難,你就很辛苦地掙點錢養家餬口吧。如果你的“業力”大,“德”再小,做什麼都常常事與願違,要 什麼沒什麼,很可能要飯都沒有人給,因為你沒有“德”去交換。如果你的“業力”太大,完全沒有什麼“德”,甚至將打進“無生之門”,“六道輪迴”的資格都 將被取消,連變牛變馬都沒有你的份,最後導致“形神全滅”,徹底銷毀。你“業力”大,沒有“德”,就只具有往低層次墮落的可能性,所以說:“業,降也。”

有的朋友可能認為,那些有錢的人很壞,很吝嗇,很摳門,很缺“德”,他們那個“德”比我還少!你可能覺得老天爺對你似乎特別不公。其實有的有錢的人是不太 好,但有的是他前世積了一點“德”,所以這一世他比你強;也有的是無“德”而硬要“得”,“坑蒙拐騙偷”,他去偷,他去搶,他去騙,甚至不惜殺人放火,他 通過不好的手段勉強弄來了一些錢,把“德”花光了,而且還欠下了赤字,也就是說造了“業”了,這就壞了!表面上看,他暫時比你強,比你富,比你神氣,比你 牛皮,你都不知道他以後會落到個什麼下場!搞得不好身敗名裂,搞得不好要進號子,搞得不好連累家人,搞得不好送掉老命。“業債”這玩意是跑也跑不掉,躲也 躲不脫的,遲早都得還,今世不還,來世也得還,來世可能還要倒大霉。你有“德”,即使今世不“得”,來世也會“得”。所以我們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在 這個宇宙中有個理,叫做不失者不得,得就得失,你不失,要強制你失。”(《轉法輪》第)人類社會本來就在迷中,而宇宙的法理卻是永遠公平的,“德”升 “業”降、因果報應都是屢驗不爽的真理。如果你想向上回升,你就應該多做好事,多積“德”;如果你多做壞事,就會向下墮落,多造“業”;如果你連“形神全 滅”都不怕,當然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那你就進“無生之門”好了。

有不少朋友很虔誠,經常去廟裡求神拜佛,往“功德箱”裡塞點錢,或經常去 教堂做禮拜,奉獻奉獻。但如果你不懂這個“德”升“業”降的道理,你送錢恐怕也是白送。還有的人一邊做著壞事,一邊送點“奉獻”,以求得神佛的保佑,以求 得心理上的平衡,佛道神會保佑這種人嗎?佛道神是看你的“心”,是看你的“心性”,是根據你的“德”和“業”的多少來決定你的升降沉浮,來決定你的生死存 滅。難道釋迦牟尼、耶穌會那麼勢利,“廟門(或教堂門)八字開,無錢莫進來”?他們會根據一個人給錢的多少來決定賜予他福氣的大小?還有那位鐵面無私的閻 王爺難道會“見錢眼開”,開個後門,讓一個該死的人隨便延長几年?真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關鍵的問題還是要自己從內心深處改 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把自己的“德”升“業”降這個頭等大事做好,而不在乎表面的形式上的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