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隨想點滴

正浩(泰國)


【正見網2006年01月05日】

樂超常修無心,德不孤必有鄰,居其陋悟其真(住室六平米「樂德居」三字心印自勵)

做人第一,做學問第二,做事第三。

形愈簡愈大,境愈藏愈深。

天下的路多走不完最怕亂走;天下的書多讀不完最怕亂讀;天下的景多畫不完最怕亂塗。

浮雕藝術語言在圓雕作品創作中隨意所用,如同木雕作品木質紋理,靜中呈現動感,欣賞其作品時遷想妙得,其樂無窮。

藝術作品中的人物,衣紋不單單是表現形體,對表現作品的內涵,有其不可忽視的一面,是簡,是繁,是方是圓,何以面對,要根據作品的整體需要而定。

素描中的灰白黑與繪畫中的色彩明暗對比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同雕塑中的長寬厚之體積令從藝者難以超越。則傳統繪畫中圖案的點、線、面,竟把東方的民族文化表現的應有盡有。

萬物有理,理理相通,關關相連;「思理為妙,神與物游」決不是一件易事,藝術境界的完美成熟用超然脫俗譽之,非也。

動中的動是人動,靜中的動是神動,動與靜的關係難以言表。道家的圖案「陰陽魚」就融進了靜與動的天理,難怪老子五千言中有「致虛極,守靜焉」一說。

為官者政績,做畫者畫境。藝乃心聲,境由心成。文人墨客皆曉此理,如何心往神隨,心到眼到手到非一般從藝者所為,即便是藝術大家也是善畫者求立意重構圖,善雕者求方圓重技法,善書者樂永字八法之規範亦是重技法。就是一個小小圓章印款也要費很多心思。心法是決定作品品位,心法是什麼沒有引起重視。所以致使步前人後塵者多如牛毛,獨出心扉有所成者少如牛角,智者何不當思其故也。

建築,服飾,音樂,美術,戲劇,影視,舞蹈,體育,人的一切生活都與美學有關,不雅則俗,都在展現各自的美。神美是大美是更高境界的美。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伴隨著人的道德滑坡,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怕自己吃虧,在變異的不知不覺中在改變著自己,從藝者也在其中,自我陶醉的執迷不悟影響其作品的低下。學習師父《在美術創作研究會上講法》使我明白真正美的正的好的善的作品必定是虔誠的修道者所為。「覺今是而昨非」是有良知的人們萌發尋找自我歸真的最好的著眼點。

藝術創作中點滴感悟,願與同修共勵,不妥處請正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