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4月27日】
我是一位高中老師,任教13年,一直擔任導師從未間斷,是那份耕耘的園丁之心讓自己樂此不疲,悠遊在那緩慢得幾乎看不見成果的紮根工程上,不看外在表象的枝枝葉葉,但看內在的那顆「心」如何找到活水泉源,供給整顆樹的能量。認為教育的意涵在於從「心」做起,應回歸到正心、誠意、修身的路上。
對於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實驗問世之後,給我很大的鼓舞,下面分享個人遇到的真實故事三則:
其一:為配合學校綠化,有100棵小樹苗(食指般粗,80公分高,葉子稀疏)待認養與種植,本班認養了前四排,後四排由隔壁班認養,每隔二公尺種一棵,意思是「不保證全活」。因離教室很遠又無水源,除草更費勁,孩子也抽不出時間去照料,常常雜草叢生幾乎淹沒樹苗,經歷寒冬酷暑仍光禿一片,有些還遭折斷剩不到15公分高的命運,同事都說「那肯定活不成了」。但我心裡卻不這麼想,因為我每天打開辦公室的窗戶就可以望見它們,每天也總要環視一遍、點個名,長得好的驚呼一聲,長得慢的多看一眼。我確信它們正在努力的、本能的往下尋找水源,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碰到土質特別硬,自己根卻太細;石頭卡住,要繞道而行;塑膠制垃圾太多,無法穿越等等原因,所以顧不了上面要長葉子、顧好面子。
隔年春天來時,全都冒嫩芽,一棵不落(包括15公分那一棵),我和同事都大吃一驚!而奇怪的是第五排以後全部死光光,一棵不剩,內心納悶好久好久不得其解。
後來看到大紀元特別報導才慢慢明白過來,原來那每天帶著信心與關愛的眼神竟能超越賴以生存的物質所需,而後幾排沒能成功養活又意味著什麼?(我知道隔壁班種下之後沒搭理過它們),而不是我們認養的第五排又為甚麼只有一半活著?您的答案是什麼呢?
三年多了,它們已長到二樓半的高度,青翠茂密宛如小森林一般。而我為它們做的只是遠距離加油、打氣;相信與欣賞;接納與等待,而且是無聲的,但是是發自內心的!
其二:A君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打開電腦播放輕音樂,再開始她一天的工作,桌上擺著小小透明魚缸,養了三隻孔雀魚和水草,它們總會隨著音樂的起伏快慢穿梭在水草之間好不快樂,她常欣賞得入迷。於是她也送了一個同樣的魚缸給患了癌症第二期的同事。隔沒多久再見面時,同事抱怨著:「這魚缸挺麻煩,兩天就要換一次水,否則就混濁不清!」A君納悶:「不會呀!我都二周才需要換一次水耶!」這疑惑一直擱到A君看到我送她水結晶報導時才恍然大悟,那混濁的水不就是此刻同事的心境寫照嗎?擔心、憂慮、不甘心、懷疑、害怕、消沉等負向情緒。A君體會到人的思維、意念竟然會起作用?!這下回家得改一改常不自覺的發給兒子的負面訊息了。
其三:兩位同樣患有「血癌」的女學生,甲是高三(較嚴重,已抽不出骨髓,是我任教的學生);乙是國中生。兩家同樣清寒幾近貧困,甲的家人不放棄,借多少錢都要把她醫好,老師同學也不放棄,輪流三班制到醫院照顧她,每天中午十二點全班集體發出「善的訊息」給她──「你一定會好起來,我們畢業典禮要看到你回學校來!」
經過一年多的折騰、化療、骨髓移植(幸運的得到哥哥的骨髓,但不同血型),進出隔離病房,多次化療,瘦骨如柴,掉光頭髮,她都堅定的、勇敢的不掉半滴淚,還頻頻向大家道謝,唯獨不能完成學業讓她落淚了。這辛酸血淚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二年後,她痊癒了!醫生護士都說「奇蹟」!之後,還考上四技二專就讀。
另一國中生乙,在家人告訴她「化療你辛苦,我們心疼,又不保證能醫好,去哪兒找配對成功的骨髓來移植,我們家的經濟也不許可,我們就隨其自然好嗎?」 聽了這些話之後一個月,她就走了。
以上三個故事印驗了江本勝的實驗結果:人發出的思維、意念是物質存在,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在《轉法輪》一書中,李洪志老師就明白的指出「宇宙中任何物質,包括瀰漫在整個宇宙當中的所有物質都是靈體,都是有思想的,都是宇宙法在不同層次中的存在形態。」
為甚麼大紀元時報在全國小學發起類似水結晶的「讚美」與「批評」的實驗?我想是小孩的思維可能較沒有雜質、較為純淨吧!不象大人的世界爾虞我詐、口是心非。實驗中增加了一組「不理會」組,結果是比批評組還糟,看到此,心裡久久不能平息,那不意味著所有的東西都有生命嗎。連煮熟的飯都有感知!我開始回想教書十三年中,是否有哪一顆幼苗被我的無知給扼殺了?被我的不足與框框給束縛了?我開始反思「教師」二字的使命與嚴肅性 。
最近明慧教育學會品德教育的推廣「希望樹 說好話 善念善行」活動,與每一位教育前輩互動交流,期待這不是一個「走形式」的活動,而是一個永續、深入、傳承善訊息的生命實踐!
實踐中,可能遇到孩子寫不出好話,先別怪孩子,或許他們接收到「善的訊息」的存簿中是掛零的;而批評指責的存簿可能是超額的,所以,得透過學習,先從善念開始,學著替別人想、處處考慮別人。慢慢地,好的行為、善的話語就會無形中體現出來,不用費力去絞盡腦汁,硬擠出佳言美句、座右銘等,那沒經過體驗的「形式上」的東西,並不會感動人。
有啟動才能有循環,善念善行得從自己先開始!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