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字文(二)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1月1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正文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余成歲 律呂調陽

讀音練習

寒(ㄏㄢˊ;hanˊ)來(ㄌㄞˊ;laiˊ)暑(ㄕㄨˇ;shuˇ)往(ㄨㄤˇ;wangˇ)
秋(ㄑㄧㄡ;qiu) 收(ㄕㄡ;shou) 冬(ㄉㄨㄥ;dong) 藏(ㄘㄤˊ;cangˊ)
閏(ㄖㄨㄣˋ;runˋ)余(ㄩˊ;yuˊ)成(ㄔㄥˊ;chengˊ)歲(ㄙㄨㄟˋ;suiˋ)
律(ㄌㄩˋ;luˋ)呂(ㄌㄩˇ;luˇ)調(ㄊㄧㄠˊ;diaoˊ)陽(一ㄤˊ;yangˊ)
                
解釋

一、字義

寒:冷。意指冬天。
來:到來。
暑:炎熱的夏天。
往:去、過去的。
秋:秋天。
收:收取。
冬:冬天。
藏:儲存。
閏:農曆一年和地球繞日一週的時間(陽曆)差了十多日,所以每隔數年,就會累積多餘的日子,這就叫閏。
余:多出的、剩下的。
成:變成。
歲:指一年。
律:古樂十二律中的陽律。指的是六律。
呂:古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指的是六呂。
調:合適、和諧。
陽:聲調。古代四聲: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的總稱。因受聲母清濁不同的影響,濁聲母的字為陽調,發音一般較陰調稍低。

二、詞義:

寒來暑往(1) 秋收冬藏(2) 閏余成歲 律呂(3)調陽(4)

(1)、寒來暑往:形容季節冷熱的交替。
(2)、秋收冬藏:農家按照一年四季來耕作的情形,即春耕、夏作、秋收、冬藏。
(3)、律呂:古代用來調整樂器聲音的器具。
(4)、調陽:調合聲調。

譯文參考

寒冷的冬天一來臨,炎熱的夏天也就遠去了;而秋天是農作物成熟收割的好時候,將收成的穀物存藏起來,以備天寒地凍的冬天食用。

民間通行的農曆,每三年有一個閏月,陽曆則是每四年二月份會多出一天,變成二十九天。象這樣將多出來的日子計算清楚妥善安排,訂出年來,才能符合四時的運行基準。就如同古時用來調合聲音的六律和六呂一樣,將音律調好了,聽起來才準確。

文字的故事

秋:秋天正是百穀收成的季節,所以左邊有個“禾”字,而且每次收成後,農夫總要放一把火將田裡的稻杆燒掉作肥料,以便整理田地,準備下一季的播種,所以秋的右邊有“火”字。秋的古字很像一隻類似蟋蟀的昆蟲,在秋天時,這些昆蟲會啾啾的叫個不停。每到秋天就會聽到它們的叫聲,所以造這個字時,就畫出這些昆蟲的體型特徵,又想到它們的叫聲,於是“秋”字的讀音就仿照蟲聲“啾”了。

冬:冬季是四季的最後一個季節,代表一年終結的意思。甲骨文的“冬”寫作“”,畫的是一條繩子的兩端都有打結,用來表示終結的意思。小篆寫作“ ”,上面的“ ”表示冬天到了,把窗戶的縫塞得很嚴密的樣子,下面的“仌”表示冰的意思。冬天外頭結冰了,所以要把窗戶關得緊一點,以免冷風灌進來。

寒:寒字上面的“宀”表示屋頂,中間的“”和“人”表示人窩在草做成的暖墊子裡,下面的“仌”表示冰,人的腳底踩在冰上,的確是夠寒冷了。

深入思考與討論

天地的運行是有規律的,農人依照四季節氣進行農作,春天把握時間播種,夏天努力耕耘,秋天歡欣收割後,冬天才有足夠的糧食好過冬。我們的曆法也是一樣,把多出來的日子累積成閏年、閏月,才能形成一年有十二個月的規律。以下問題請小朋友想一想:

一、除了四季節氣是有規律的之外,請小朋友想想看,還有哪些事情或現象也是有規律的呢?

二、這樣的四季節氣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什麼能規律的運轉這麼長的時間?

三、落實到生活上,我們每天的生活是不是也應該適當規劃形成規律?

四、“秋收冬藏”告訴我們要“存有餘而補不足”,每天的作息也是一樣,早起精神好,這段時間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才能讓一天的時間被更好的運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