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與被說

適鳴


【正見網2008年08月20日】

現代人的人際關係,比起以往的年代是較為複雜的,然而,世上的一切都是緣分,我們再怎麼樣也是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緣分,不去好好地重視和維持一定程度的良好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基於和諧相處、互信互諒、和衷共濟、與人為善的道德與自我心性的涵養,去作充分的互動和良性的溝通。而互動和溝通,最離開不了「說」與「被說」,其中的關鍵在於是否和善、真誠的設身處地先為對方著想,在於是否秉持「同理心」的相互體諒、尊重和忍讓。

上天給予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張嘴,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朵,兩隻手和兩隻腳。顯然那就是說,要我們少吃、少說 ;多看;多聞、多呼吸;多聽和多動動手、多動動腳。為善最樂,與人為善 ;「毋道人之短,毋說己之長」,「言多必失」;多看別人的優點,並且多檢討自己的缺點,重德做好事才是根本。

說話,是藝術。「說」,並不是口若懸河,伶牙俐嘴 ;也不是善於指責、批評或反駁人家;更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油腔滑調的討好、虛與委蛇的八面玲瓏。「說」,貴在於屏除一己之私,秉持義理,因時、因地、因人制宜說中肯的真話,守德修口。

「被說」和「用心聆聽」,也是一種藝術。放眼我們周遭的我們,在「被說」的當下,絕大多數的我們也都免不了有或多或少先入為主的防禦的心理,或者說自尊心作祟,以至於「不讓人說」、「不太喜歡聽忠言逆耳的批評」、「高高在上,自以為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等等事情,司空見慣的發生著。「用心聆聽」,可以讓人樂於無話不說,有助於彼此進一步的了解和建立共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法乎上,用心聆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何樂而不為。

每一個人的方方面面都是有若干不同的,我們實在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拿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別人,也不能拿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去評定別人的是是非非或行與不行,然而,「自以為是的表現自己的好」、「喜歡駕馭別人的思維」、「喜歡指陳或反駁別人的不好」等等狀況,履見不鮮。這些事情我們卻往往稍一不注意就有意無意地發生了。甚至於,「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無謂嫌隙、遺憾,也常發生了。

往往多數人習以為常認為是對的事情,事實上又不一定就是對的。自己先入為主地主觀認為是按理做的好事,是做對的事,可是,往往卻反而是壞事、錯事一樁,真的是得不償失。凡事最好還是多拿捏,多守德,三思而後行。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5534)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