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1月17日】
我在青年時代通讀《三國演義》時,內心曾充滿了許多疑問而不得其解。記得當時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蜀國在同時鼎立的三個國家之中是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在軍事及各項實力都不如另外兩個國家的前提之下,諸葛亮為甚麼還要六出祁山,主動出擊?而且魏國雖然強盛卻並沒有侵蜀,即使不願意屈就稱臣,蜀國只要堅守險要關隘就足以自保,大可不必冒險與大國爭強。而且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的得意門生薑維明知其智慧不如其先師,卻也不畏艱險,八次伐魏。雖然敗多勝少,卻也稱得上前赴後繼,心志可嘉。這個疑問曾在我心中盤旋了很久,直到中年時代又一次拿起《三國演義》時,書中的一句話突然點醒了我,使我頓時恍然大悟,這句話就是「漢賊不兩立」。
「漢賊不兩立」 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可以找到詳細的出處,原文是:「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其意思是說蜀漢與曹魏不能同時並存。比喻誓不兩立,不共戴天。自古正邪不兩立,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把屈膝降敵視為奇恥大辱,諸葛亮在江東舌戰群儒時,為激怒孫權與曹操對決,就曾說過「若其不能(與曹操抗衡),何不從眾謀士之論,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當孫權反問劉備為甚麼不投降時,諸葛亮回答說:「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孫權聽了此言之後,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由此可見忠孝節義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使面臨強敵也要堅守心中做人的準則。
因此,每當我看到現在的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在與大陸的中共邪黨交往時進退失據,我的腦中就不禁回想起「漢賊不兩立」這句名言。如果說曹操是一個挾天子而令諸侯的竊國之賊,中共邪黨則是一個西來幽靈附體在中國大陸的邪惡團體,自二十世紀上半葉起,這伙汪洋大盜在中華大地上打家劫舍,它們打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口號,用大刀長矛土槍洋炮奪取了政權, 霸占了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祖國母親。它們用精緻的謊言裝扮自己,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搖身一變成了中華兒女的「母親」。 這伙巨匪劫國之後,開展了一輪又一輪血雨腥風的政治運動,執政59年殺害了八千萬中華兒女,並企圖毀滅延續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以從德國引進的馬列謊暴文化取而代之。中共的這種血腥殘暴統治延續至今,是包括海外華人在內的全體炎黃子孫的奇恥大辱。中共不滅,華人永無寧日;中共不滅,天理不容;中共是中華民族的公敵。
人世間最可恥的事莫過於正邪不分,認賊作父。當我看到被中共洗過腦的網特們以及紐約法拉盛的中共幫凶們為中共惡黨搖旗吶喊時,心中就泛起無名的悲哀。醒來吧!中華兒女們,漢賊不兩立!退出邪黨才是真正的愛國,退出邪黨才是真正的中華兒女,退出邪黨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