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周行逢勵精為治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4月18日】

【原文】

是歲,湖南大飢,民食草木實。武清節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1)開倉以賑之,全活甚眾。行逢起於微賤,知民間疾苦,勵精為治,嚴而無私,辟署僚屬(2),皆取廉介(3)之士,約束簡要(4),其自奉甚薄。或譏其太儉,行逢曰:「馬氏父子窮奢極靡(5),不恤百姓,今子孫乞食於人,又足效乎?」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後周紀三》)

【注釋】

(1)周行逢:朗州武陵人,農家子。少無賴,不事產業,嘗犯法戍靜江軍,面上黥有字跡。以驍勇累遷裨校。
(2)辟署僚屬:徵召任用部屬。
(3)廉介:廉潔耿介。
(4)約束簡要:規約簡單切要。
(5)窮奢極靡:極盡奢侈浪費。

【語譯參考】

這一年(公元九五四年),湖南發生大饑荒,百姓吃草木的果實。武清節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打開糧倉救濟災民,保全救活許多人。周行逢出身貧賤,知道民間疾苦,勵精圖治,執法嚴厲,公正無私,徵召任用部屬,都選取廉潔方正的人,規約簡單切要,他給自己的奉養十分微薄。有人譏笑他太節儉。周行逢說:「馬氏父子極盡奢侈浪費,不體恤百姓,如今他的子孫向人要飯,這又值得效法嗎?」

【研析】

周行逢因為是農家貧苦子弟出身,所以能了解百姓的疾苦。當湖南發生饑荒時,馬上能體恤民以食為天的道理,開糧倉賑濟災民,救人無數。更重要的是,他為人公正清廉,凡有才華能力者都破格擢用,且選取的都是廉潔之士,成為當時公正的典範,此點在紛亂的五代實屬不易。他對己十分節儉,因他以馬氏父子做為借鑑,在榮華富貴之餘也不忘昔日的貧賤,像這種能以自身過去的經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並不多見,畢竟人是健忘的,往往因為現在的風光而忘了從前的困苦,所以周行逢能如此自我要求,誠屬難能可貴。

【延伸思考】

1.做事講究情理法兼顧,若一味的執法嚴厲,其有何優缺點?
2.馬氏父子窮奢極靡,落得其子孫乞食於人,從此句話你體悟到什麼?
3.請舉一週行逢公正無私的例子,與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70)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十五)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二十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4.《資治通鑑輕鬆讀》4 歐惠章編寫 希代書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