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10月07日】
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是神傳文化,更是修煉文化。每個生命在六道輪迴中,在特定時空裡,演繹著不同的史實,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只為在大法洪傳的此刻,為之墊基,為之鋪路。
《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典論》曰:「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就連孔老夫子都認為飲食是人的大欲之一,所以這飲食、民生問題,是人類賴以維生的關鍵所在,自古以來,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裡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它不但是個體生命賴以延續的因素,更是另類生命提升、回歸的又一途徑!
綜觀歷史長河中那些不斷涌動的浪花、不停翻滾的波濤裡,所謂的風雲人物、修道智者,全是男性的天下,就連史上有記載的「名師」、「御廚」全都是男的,女人很少能軋上一角。其中又以清朝袁枚所留下的著作──《隨園食單》名聞遐邇,讓人印象深刻。他不只是個老饕,還吃出了心得、體會,提出了「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的觀點。
話說回來,雖然在歷史上各項行業、技藝的頂尖者,都是男的居多,可神造人時的用意在男剛女柔、陰陽互濟,男主外、女主內,相互平衡呀!那麼由此推測,肯定生活環境中也有女人修煉的一隅、修真的簡易方式。再說啦,既然特殊技藝(例如音樂、繪畫)的不斷提升,也是宇宙中浩如煙海的修煉方式之一,那麼女主內的範圍雖局限在家庭、家教中,但廚房這塊天地,可是女人日日涉足之處,更何況在古代是提倡「君子遠庖廚」的!
這樣一來,烹調技術的精益求精,可口佳肴的推陳出新,不也是一種技藝的承傳與不斷提升嗎?所以我覺得這廚技的用心程度,就是技藝的提升顯示,不只這點,還包括女性的天職:針黹、女紅在內。付出多少,得到多少,最後,擄獲全家人的心,掌控眾戶口的胃,誰都離不開你,誰都以你為榮哪!
仔細想想,這不也是神特地給女性安排的一種別致的修煉方式嗎?既不必遠離紅塵,住寺廟進道觀、青燈古佛;也不用拋家別業,四處托缽雲遊,念經持咒!它是俗世修道的一種:沒有複雜的人心干擾,沒有錯綜的社會薰染,有的只是家室成員的尖銳矛盾與勾心鬥角。但是,日日的柴米油鹽,天天的採買淘洗,重複、枯燥、冗長、苦悶……等等,在在構成了關、難、寂寞與考驗。
古代女性自小就得學習與熟練這些上天賦與的技能,結婚之後,就得「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哪(唐・王建《新嫁娘》)!長年累月的守著個廚房,成天分秒的煙薰煤染,靠的是耐性、專注與持久性。有興趣而悟性高的女人,隨著經驗的累積、心得的獲取激發出濃厚的興趣為其動力,而漸漸的摸索出各式各樣的秘訣與美食處理訣竅。
於此同時,就會注意到四時蔬果的不同處而善加利用,發揮其長而增加營養,這就是《隨園食單》中所言──先天須知:「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的看法。
然後再由失敗的檢討、回顧中拿捏準確火候,此即袁枚談及的──「道人以丹成九轉為仙,儒家以無過、不及為中。司廚者,能知火候而謹伺之,則幾於道矣。」;「猶如聖人設教,因才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也」的體悟。
接著在全家品嘗的態度與表情裡,觀察與琢磨自己努力的成績:「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廚者偷安,吃者隨便,皆飲食之大弊。審問慎思明辨,為學之方也;隨時指點,教學相長,作師之道也。於是味何獨不然?」這是袁枚「戒苟且」的叮嚀。
並且在時刻接觸與隨手種植果蔬、餵養禽畜等食材當中,會體會到上天對萬事萬物的眷顧無所不在;能明白創世主的無量智慧和無所不能。基於此,於是,會懂得取之自然、回歸自然、萬物與我為一的自然定律;於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用心裡,烹調出適合不同人、不同時的佳肴美饌。
因此,袁枚以為低俗不用心的廚子,動不動就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所以千手做出的菜餚悉數雷同,味同嚼蠟一般。他恐怕如此暴殄天物的結果,那些雞、豬、鵝、鴨都有靈,必定會到陰曹地府中去上訪、告狀哪!他認為用心的廚藝,是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不可混而同之。
總括一句,流傳久遠的佳肴、名菜,都有其獨到的功夫、特殊的風味與獨具的匠心,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這是品嘗之後誰都公認的。那時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沒有全心全意投入的專業精神,沒有耐心摸索的「水磨工」是成就不了的!講的全是一個「用心」的程度,一個「全神灌注」的心態。
所有的食材處理方式,全取之自然,還諸自然,一點也不浪費:廚餘、餿水全餵了豬仔,長大之後就成了桌上的「東坡肉」;瓜果菜蔬的根、蒂、老葉,丟入土中當肥料使,反過來豐碩了你栽種的五穀雜糧……。這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的實踐,使得萬物成為一個循環體,反覆利用,綿延不絕。這是上天好生之德呀,只是如今被「科技」、「進步」所破壞了。神傳給人的生活文化,只是要人利用生活環境中,自然所給予的一切,通過你的用心與巧思,呈現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原汁原味而已!那是上天賦予每個女人的「藝術」,是用心的成果,是專注的成績,而非現代快速拼湊的「速食」,或即興、炫目的食材「裝置藝術」!
以前,日常生活用品也都取之大地,所以利用陶土製成的「砂鍋」、「陶鍋」慢煨、燉煮出來的食物,那才能把各類食材的特殊風味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一躍而為流芳百世的美食,「東坡肉」、「山東酥鍋」、「麻油酒雞」……等等即是。而這鍋也成了家中的「傳家寶」,一代一代的在廚房裡不停的使用,由一個一個不同面貌的新嫁娘接手,然後煙薰火燎的直到「熬成婆」方退出。說來有趣,這「鍋」也見證了一個家族的起伏興衰、一個門第的喜怒哀樂哪!
這侷促一隅的用心女人,那日積月累的守候、關注,那精心堆疊的廚技、刀工,以及堅強的毅力、永不氣餒的意志、樂此不疲的衝勁兒,不就是至關重要的修煉關鍵嗎?這「天人合一」境界的提升,不也是修煉的些微成果嗎?我想,時光長河中鮮少女性御廚、名庖的主要原因,在於神給女性的陰柔所賦予的特點:溫順婉約,不愛拋頭露面。守著個家,只要相夫教子,調和鼎鼐,一家溫飽其樂融融即於願已足,所以也就不再他求了的緣故吧!
其實我覺得慈悲的上蒼,以他無量的智慧,早在污濁的人世間,安排了各種各樣讓生命回歸之路,只是迷中的眾生,渾然不覺、無知愚昧,縱使掌握了也等閒視之!其實,只要你對某件事物有鑽研的心意,而又能堅持不懈,鍥而不捨;不怕苦、不畏難,不因遭受挫折而減損銳氣;能在錯誤與失敗中,一再修正自己的做法,一再調整自己的方向而不屈不撓;能在繁瑣枯燥裡,一再忍耐,不怕重複,不厭其煩,永不泄氣。這就具備了修煉的最佳條件!那麼,老天一定隨時呵護你、照看你,給你最好的回報:讓你經過一番努力之後,達成了你的鑽研目標!獲得人間最亮眼的成果,得到塵世中最豐厚的回饋!
以筆者本身為例,因濃厚的興趣驅使,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而掌握了些微技藝的水彩畫與洋裁縫紉而言,現在回過頭來一看,才恍然大悟,那也是修煉的方式之一。確實如此,越努力越有興趣;越投入越有佳績。於是,引來了授課老師的妒嫉、排擠,共同學習的同事們的吃味、眼紅……只得在一頭霧水中,自行畢業、自己創作,如此這般的因禍得福而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個人認為,任何一件事物,在人間,只要是單一的,正的,善的,高難度的,需要以磐石般的意志專注的、不畏苦、不動搖、堅決不輟的、持久的、耗日費時的……等等這樣嚴肅的心態來對待的,都有修煉的因素凝注其中,都有修煉的深遠涵義概括在內,這是老天特別眷顧的子民。上蒼給迷中的人們開了許多方便之門,方便人們返本歸真,從古至今依舊,從沒改變,只看芸芸眾生的悟性與機緣是否抓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