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簡介】整理感言

季黛


【正見網2010年12月21日】

如今,科技的變異、品德的淪喪、自我的膨脹、私慾的擴張、良知的泯滅,以及中共無神論的邪說橫行,在告訴我們,這不是獨善其身、只顧自我的時代;也在在昭示我們,恢復固有傳統美德,已是刻不容緩的面臨問題!人能不能得到救度、有沒有未來,已是迫在眉睫的關鍵時刻!

加之近世紀以來,中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高舉打倒孔家店的旗幟,把古代老天有序安排的神傳文化,視為是殺人的禮教,所以有心毀滅、蓄意破壞,藐視上蒼的良苦用心。如此一來,受黨文化灌輸的下一代,不僅認賊作父,而且對人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一概不知、一律不守;認為如今那低俗粗魯、不懂成語、不知修飾的白話,才是最好的、最佳的表達工具,真是可悲亦復可憫!誰要再談孔孟,誰就是迂腐;誰要再談線裝書,誰就是落伍。什麼是好壞,哪叫是非?全分不清,只知道錢,為了錢,無惡不作。道德,論斤稱兩的估計;倫常,財勢金錢作考量;善惡有報是天理,眼見為實方相信……

中華民族原是敬天愛民的民族,中華文化原是敬天愛民的文化,中華文化原是內聖外王,櫧鑄尊天、敬神、愛民、崇德於倫常、道義、良知、篤行之中。天理存乎人道,人道本乎天理,天人可以合一!舍天理、天命、天性、天道而外,即無中華神傳文化可言。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孔廟破壁中所發現的,以古籀文書寫的《詩經》、《尚書》、《易經》、《春秋》、《孝經》、《論語》等等,其實那才是真跡!慈悲的上蒼預知秦火的可怕,以此種方式保存!可再發掘出來之後,以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心態、世間的迷狀,根本無法分辨真偽、根本無能破解謎底,於是,認識分歧、指鹿為馬、自以為是、妄加推斷……弄到後來,時日一長,真的反而湮沒了,而偽的反而奉為圭臬。

其實這些都在神的掌控之中,因為那時的人,只能認識到這一點兒哪。雖然如此,但也足矣啦!這些「經」合在一起,規範了人類的道德、生活準繩以及言行舉止的尺度,全都融會貫通,一氣呵成。相輔相成而無牴觸;中規中矩而無衝突。成就了神意所規劃與認可的人類社會和國家雛型;也造就了所謂「萬物之靈」,適合在宇宙三界生存的規格!

神傳文化的無量智慧,讓這些老子、周公、孔子……等等先知賢者下世,以人身授予先民,依著上蒼的旨意、老天的引導以及天象的變化,一步步走入正軌、一階階步上層樓。在二千多年前,即已苦心孤詣,諄諄的教誨著;早就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著;使失德之行,重歸於天道義理之上。……這些,全為了在這末法時期的最後時刻,得大法的弟子,能夠擁有高貴的道德,順利回歸;善良的子民,能夠誠心敬神、脫離惡黨,而被慈悲救度!

漢鄭玄云:「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以經綸世界,故曰綸也;圓轉無窮,故曰輪也;蘊含萬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賢集定,故曰撰也。」這是論語定名的詮釋之辭了。由此,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能悟到點兒「天機」──這是上天留給人類的一部經綸世界、圓轉無窮、蘊含萬理的經籍!是篇章有序、群神集定的典章!所以,宋、趙普有「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豪語,實際上並非誇張。倘若能將這些經書的精華,默誦於心,身體力行,則一生受用不盡。窮則足以獨善其身,達則可以兼善天下。東瀛日、韓,無不重視論語教化。日本皇儲必須授讀論語迄今,新加坡亦倡讀論語、尊儒術,何況身為子孫的炎黃後裔,能等閒視之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其主旨乃弘揚至善之德。至善之德者,存乎天性良知。從「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出發,神傳文化的做人理念,從《論語》、《大學》、《中庸》裡,已經明白昭示:從完善個人道德做起,人們通過修身、存善,可顯露天賦的本性良知,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能夠直接與天道神佛相感應。

中庸首章由「天命之謂性」開始,天道蘊乎人性,天理存乎人道,故強調君子存心修身之重要,主張君子慎其獨,由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做起,絕非虛偽、矯柔造作。否則自欺欺人,因為此心不可昧,天理良知不可欺呀!就心言,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要擇善固執,須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並篤行之,此均為當盡之人道、本分與誠之者的工夫。故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由此一念之誠,上符天理,下合人倫,故最後歸結於:「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即已合天道與人德為一,天人相通合一矣!神傳文化道統中,儒家兼濟天下的精神意識,影響深遠,引導人們以道德水準衡量一切事物,人們把對真理和道德的追求,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動搖。教人向善、心存至誠,宗旨是按照宇宙規律去做,達到人與宇宙的和諧。以正確的態度明辨是非、善惡、正邪。

《論語》、《大學》、《中庸》,非僅為儒家入門初學之基石,亦為君子終身奉行之準則,與儒家中心宗旨之所寄。而四書裡的這三部書,僅僅只是「十二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可已能使人受用無窮,不僅獨善其身、兼善天下,還能成聖人。

且不論這「十二經」,在宋以前,篇章多寡有出入;古今文並行有疑惑;真偽莫辨難分明;作者為誰有爭論。但不管是真跡或偽作,總之,當時之人,只能認識到那個程度,品德修養,只能提升到那樣的境界與層次而已。其實,在神的眼裡,一切都是給修煉提供道德文化,一切全為今生有緣得大法、有智明白真相的天下子民墊基罷了。

由是觀之,中華文化之璀璨光輝,四海皆準,萬古常新,至聖無極,徇當永垂萬世不朽,因為他是神傳的!筆者雖然在求學時代,接觸過這些經書中的鳳毛麟角、這些典籍裡的珠璣精髓,可卻不夠用心、輕忽漠視,因此步入社會後,被光怪陸離的大染缸污染了不少,當時的中學音樂教科書中,由知名樂界人士,將《禮運大同篇》編寫成歌曲教學,雖然囫圇吞棗的跟著哼唱,啥意思也不懂,可一甲子之後,隨著【十二經簡介】的整理過程,依然能琅琅上口的整首唱完,沒有遺忘與缺漏,並且體悟了不少的內涵、歸正了許多不足,這不能不說是一己最大的收穫了。當然,這些簡介,只是一愚之得、管窺蠡見,也希望有心人士,不吝指教。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