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12月20日】
劉熙載辭官償債
劉熙載,字融齋,興化人,清代經學家。劉熙載當翰林時注重操守,清貧到雇不起僕人,到上書房值班總是懷揣食物前往。
每當逢年過節,太監都會按慣例向官員索取紅包。一天,一個小太監來到上書房,一看劉熙載正在用老瓦罐煮粥,驚訝的問:「您吃這個?」呆了一會兒,開不了口,就走了。時間一長,劉熙載更加窘迫,都要揭不開鍋了,還欠了一屁股債。劉熙載於是辭去翰林,請假遊歷山西,寄居在某同年進士家中,教學生賺學費。劉熙載把學費收入都攢起來償還舊債,他借親戚朋友的錢,即使一兩銀子也如數償還,而且沒有不按時償還的。
徐少漁病危不忘還錢
錢塘人徐少漁曾經從蒙古人彝齋那兒借了一百塊銀元。借債日期是光緒庚寅年八月朔日,約定一年後償還,不立借據。第二年辛卯年八月初,徐少漁觸了暑氣,得了病,危在旦夕。徐少漁在病榻上囈語時,總是喃喃自語說:「借彝齋的錢,還期快到了,我要是死了,怎麼辦?」他妻子金氏聽到了,勸他說:「你現在正病得厲害,醫藥費急需一大筆錢,而且你又沒立借據,沒有履行約定的必要,你就別操心了!」徐少漁說:「他因為信任我才不立借據,我怎可自失其信?」當即指著枕邊一個箱子說:「裡面有一柄玉如意。兩件狐裘,你可以拿去換錢。」妻子叫僕人到當鋪當了九十元回來,徐少漁又借了別人十元,於是將一百元如期還給彝齋。幾天後,徐少漁的病竟痊癒了。
吳彥甫雖遊戲事不失信
清代侍郎吳彥甫在北京時,一天在同鄉家喝酒。喝完之後大家行酒令,誰輸了就罰誰在第二天當東道主,請大家吃晚飯。結果吳彥甫輸的次數最多。當天天氣驟寒,吳彥甫回去就疾病發作。大家知道了,都勸他養病要緊,別請客了。吳彥甫不同意,仍然發請柬招客人來,叫家人準備宴席。有人詫異,吳彥甫說:「這雖然是遊戲事,我也不想失信。」客人來了,吳彥甫仍然抱病出來招待客人,直到宴會結束。
蔡?字據在心不在紙
蔡?,字勉旃,吳縣人,重承諾,講義氣。有朋友某某將一千兩銀子寄存在蔡?處,不立字據。不久,朋友某某亡故。蔡?招朋友兒子來,將一千兩銀子歸還給他。朋友兒子老實本份,不敢接受,驚訝的說:「咦!沒有此事!誰會寄存一千兩銀子卻不立字據呢?而且我父親沒有告訴我。」蔡?笑著說:「我的字據在心,不在紙。你父親了解我,所以不告訴你。」
程晉芳、袁枚不爽游約
程晉芳,字魚門,江都人,祖輩世代經營鹽業,家資殷富。程晉芳卻手不釋卷,購書五萬卷,不問生產,到晚年家徒四壁。
程晉芳與袁枚是好朋友,他客居南京時,曾與袁枚相約同游雨花台。約定的日子到了,卻風雨大作,有人說別去算了。程晉芳說:「袁枚是講信義的人,我和他約好了卻不去,難道讓他獨自守信等我嗎?」程晉芳於是打傘穿木屐冒雨前去,途中非常狼狽,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程晉芳到了雨花台,袁枚的廚師已經在那兒準備了。一會兒袁枚也來了,雨也歇了,兩人於是一起賦詩飲酒,以此為樂,流連忘返,到傍晚才回去。
程晉芳後來成為進士、翰林院編修,在北京做官卻窮到不能舉火,於是前往畢秋帆處討生活,誰料到陝西一個月就逝世了。袁枚將借程晉芳五千兩銀子的借據付之一炬,並撫恤程晉芳的遺孤。
周軾重承諾
周軾,錢塘人,經商重承諾,不勾心鬥角。周軾在江浙做生意,起家時只有中人之產。康熙辛卯年,周軾錢莊遭到強盜洗劫,南北商人們寄存的銀兩全部損失。事後周軾傾家蕩產如數償還,說:「寧可我一無所有,也不要連累顧客。」顧客們更加嘆服,於是後來顧客盈門,周軾晚年竟富甲一方。
易壽彭送快信不失信
清末郵局興起,繁華都會都開展了快信業務,有專門郵差負責投遞。快信郵差風雨無阻,即使半夜三更也動身趕去。長沙郵差易壽彭負責送快信。宣統辛亥年夏五月的一天,易壽彭冒著大風暴雨送信,途中風吹折了一棵樹,樹枝正好壓在他背上,易壽彭血流遍體。易壽彭仍然忍痛疾奔,將快信一封封投遞完畢,回到家已經傍晚了。家人責備他為甚麼不早點回來就醫,易壽彭說:「我送的是快信,怎可以因我一時受傷就失信?」
(據《清稗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