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2月06日】
一、五康山中的居士
沈道虔在五康山隱居時,以採拾(收撿別人不要的、被扔棄的東西)為生。
有一次,一同採拾的人中,有兩個人為了一些稻穗,互相之間發生了爭執。
沈道虔走上前去,對爭執的雙方,進行勸說。可怎麼勸,雙方都不聽。沈道虔便把自己撿到的稻穗,全部拿出來,分給了他們兩個人。
爭執的雙方,見此情景,慚愧不已,趕緊向沈道虔道謙,認錯。
從此以後,每遇到類似的事情,大家總是說;「算了吧,這事,不要讓沈居士知道了!」
二、合理的反駁
米元章年輕時擔任縣令,恰好遇上大旱之年,蝗蟲成災,於是派遣吏員,大力去捕滅蝗蟲,而且督促得很急。
鄰縣的行政長官,見此情景,他們不願下鄉滅蝗,便給米元章行了一份公文,指責米元章:把蝗蟲驅趕到本縣管轄的境內來了。
米元章把鄰縣送來的公文,看完後,翻過來,在背面,用大字寫了一首六言絕句:
蝗蟲本是天災,
不由人力擠排。
若系敝縣遣去,
卻煩貴縣發來。
這首詩的大意是:
蝗蟲本來就是天災,
不是人力驅趕,就能把它擠排。
如果是我縣把蝗蟲驅趕到貴縣,
煩勞貴縣把這些蝗蟲再遣送回來。
在場的人,見了這首詩,都哈哈大笑。
三、馬皇后欲救宋濂
洪武年間,明太祖曾經對大學問家宋濂十分惱怒,派人去宋家誅殺他。這天,馬太后齋戒吃素食,太祖問她:「是什麼原因?」
馬太后回答說:「聽說你要殺宋先生,我確實救不了他,只好齋戒吃素,為他求得冥間的福惠!」
明太祖聽完後,明白了太后的用意,立即派人前去赦免宋濂。
四、太守賜牛,民風自睦
張萇年做汝南太守時,他所管轄境內的劉崇之兄弟兩人分家,他們家十分貧窮,只有一頭牛,兄弟二人,都想分得這頭牛,為此爭執不下,官司打到了郡府衙門。
張萇年太守,對他們說:「你們因為一頭牛如此的爭執不下,如果有兩頭牛,必定不會這樣。」於是把自己家的牛,送了一頭給他們。
自此以後,汝南境內的百姓,深受張萇年太守的仁德所感召,相互告誡:要敦睦、恭敬和謙讓。汝南遂得大治。
五、皇上和解,化仇為友
東漢名將賈復的部將,在潁川殺了人。另一名將寇恂把這個殺人的部將,依法逮捕歸案。
賈復為自己的部將護短,未得成功。很生氣,想殺死寇恂。
寇恂得知他的圖謀後,就命令自己下屬的縣,多擺出一些酒肉。當賈復的軍隊,進入這個縣境後,發現有這麼多好的酒食招待,每一個人皆吃了兩個人的飯,並且都喝了酒。
寇恂出迎於道,然後稱病而歸。賈復想率兵去追,但他的士兵,大多醉倒,沒法去追,並且心裡都不願意去追。
皇上聽說這件事後,就把寇恂召到宮中。寇恂來時,賈復已先在坐,想起來迴避。皇上說:「天下還沒有安定,你們兩人怎麼能私相爭鬥呢?今天我給你們和解。」
於是,他們兩人坐在了一起,漸漸談得愉快起來。最後還結為朋友,同車離去。
六、辦案認真負責,足智多謀,以理服人
張舉擔任句章縣的縣令時,有一妻子謀殺丈夫後,放火把房子燒了,謊稱是大火把丈夫燒死了。
丈夫家的親戚不相信,告到官府。而妻子又拒不承認。兩家各執其是,無法決斷。
張舉命令牽兩頭豬來,殺死一頭,留下一頭,一同把它們用柴火焚燒。然後察看,發現被殺死的豬,口中沒有灰煙,因為它沒有呼吸。再驗證另一頭活豬,被燒死後,口腔、胸腔中,皆有灰煙。於是,再驗查那個女人的丈夫口中,也沒有灰煙,足見其為先被謀殺致死,而後用焚燒以掩罪。其妻見自己的陰謀被揭穿,當即認罪伏法。
張舉縣令,辦案認真負責,並且足智多謀,以理服人。當地的百姓,對他都十分敬佩!
(以上均據鄭?《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