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4月16日】
【白話試譯】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好收藏書畫,所收藏的書畫有數百件。其中有一軸戴嵩畫的牛,他尤其喜愛,以「錦」為囊,以「玉」為軸,裱裝精美,經常隨身攜帶。有一天,杜處士利用風和日麗的好時機曝曬書畫,有個牧童看見了,拍著手大笑了起來,說:「這畫是『鬥牛圖』嘛。兩牛相鬥,出力點在角上,而尾巴用力夾在兩股之間;可這畫裡的兩頭牛,卻高舉尾巴相鬥,實在失真謬誤啊!」杜處士強笑著表示贊同。
古語有句話說:「耕稼之事應當詢問農夫,紡紗織布就該請教織女。」真是顛撲不破的名言啊。
【原文】
蜀(四川)中有杜處士(有道德學問而未作官或不作官的人),好`(喜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所收藏的書畫有數百件)。有戴嵩《牛》一軸(有一軸戴嵩畫的牛),尤所愛,錦囊玉軸(以「錦」為囊,以「玉」為軸,裱裝精美),常以自隨(經常隨身攜帶)。一日,曝(曬)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撫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用力夾)之兩股間;今乃掉尾(舉尾)而鬥,謬矣(失真謬誤)!」處士笑而然之(強笑表示贊同)。
古語有云:「耕當問奴(農夫),織當問婢(織女)。(注1)」不可改也(是顛撲不破的名言)。
【心得體會】
本文選自《東坡題跋》卷五。明代毛晉汲古圖《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六卷,收入蘇東坡字畫、文物、書籍等所寫的題跋文字六百多篇。多是提筆揮灑而就,頃刻成文的「急就章」,因而短小精悍,寓意深遠,靈光乍現而光彩照人。
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牧童,評論唐代著名畫家戴嵩,所畫的牛的失誤處的小故事裡,蘊含值得深思的道理,啟發人們不同角度的思維模式與自省:
那主角之一的戴嵩,即使是名家高手,要想正確的表現生活萬象,就必須深入探討、細緻觀察和熟悉所要表現的物體之習性,否則就會脫離現實,被熟悉的明眼人所恥笑,如此有成就的大畫家,還免不了出現錯誤、缺失,何況一般人呢?
從這兒我們也該聯想到,長期生活在某個領域的人,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他們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具有這方面的專業長才,如農夫之於「耕」,織女之於「織」,牧童之於「牛」,他們最專精,最有資格發表這方面的言論。因此人類各行各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他們都掌握著不同的專業知識,並無尊卑貴賤之分,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是你我有需要時,請益求教的對像。
牧童看見這軸畫牛的名畫,不假思索,順口評論說:「此畫鬥牛也。」由於他熟悉牛的習性,一語肯定指出此畫是「鬥牛圖」,他更了解「鬥牛」時牛尾所在的位置,接著說:「牛鬥,力在角,尾搐之兩股間;」而畫中的「鬥牛」則不然,與「鬥牛」的常態不合,違背「牛」的動物習性,畫的是兩牛舉尾相鬥,明確的指出名畫家的失真,這是內行話,是其他行業的人所講不出來的,在「知牛」這一點上,可高於畫家多多,所以他的批評得當,讓杜處士只能苦笑認同。
由此推想,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與別人發生糾葛、誤會與不愉快,千萬別預設立場去對待!先學習去除偏頗的成見,再平心靜氣的聽聽對方是怎麼說的。倘若對方有某方面的特長,那就敬重他的專業素養,尊重他的考量點和他的特殊看法,畢竟這方面的知識是我們所欠缺的。然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否了解事況不太全面?有否失之偏袒?或是疏忽了某些小地方?是不是忽略了一些微枝末節而造成的?
其實,生活處處是知識,人人個個是專家,每個環境都是學習的場所,就看你的著眼點,就看你的用心處,就看你是否敬重、看重與尊重不同的專業領域與專業知識!
【作者】蘇軾(西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是蘇洵長子,蘇轍之兄。仁宗朝進士,直史館;神宗朝因反對王安石新政,外放,歷任杭州、湖州……等知縣;哲宗即位召還,累官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諡文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詩詞書畫無一不佳,著作甚多,詩文收《東坡全集》。
【注1】這兩句古語出自《宋書・沈慶之傳》。宋文帝二十七年欲北伐魏,與高祖婿徐湛之等謀,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諫道:「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