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手:(7)數學(術數類)

丹牛


【正見網2001年03月24日】

現在這個科學中,數學是干,其它學科是枝葉,而數學根植於所謂的哲學或世界觀。

數學是這世界觀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了這個科學。是人自己的愚見限制了自己的觀念,是這局限的觀念生出了這局限的數學以及相應而來的科學。可是現在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竟然要捨本逐末去「崇尚科學」!那只不過是你根據自己的願望製造的一個工具,現在你竟然去崇拜、去頂禮膜拜這工具。

換一句話說,如果出現了另一種嶄新的、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必然就出現另外的「數」學,也必然帶來更新的科學。

先讓我們縱覽一下這數學的歷史。現在這個數學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3世紀,歐幾裡德總結、發展前人的成果,寫下《幾何原本》,就是我們現在每一個小學生、初中生都要學習的《幾何》。這是2000多年來的標準課本啊,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對這世界的認識,與2000多年前大同小異。大家知道,幾何反映的世界觀、思維方法的推理、證明牢牢地植根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頭腦裡:根據直觀空間認識抽象化、孤立化、歸納與演繹。一直到16世紀牛頓的時代,這個數學工具還是相當簡陋的,公元(耶酥誕生)500年至1500年大約是中世紀。天主教教會插手政治,第一個千年結束,100多年的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結束後「現代」就順理成章地粉墨登場了。科學泰鬥牛頓、萊布尼茨就出現在這個現代的開始時期,在這宗教已經走入末法的時候,科學開始「蓬勃發展」了。

牛頓的學說是歐氏幾何所代表的機械自然觀的延續,統治自然科學領域兩百年。18世紀,高斯等人的非歐幾何出現。出現數論。後來康托爾的集合論成為全部數學的基礎。19世紀,出現群論;出現幾何公理系統並引起了20世紀初的「公理化運動」。

這個空間不是人認識的那種3維世界,歐幾裡德(幾何)、牛頓(微積分)、笛卡兒(解析幾何)的一切學說莫過於此;這個空間沒有公理所假想的「連續性、無限可分」,我們的「數字」本身的有效與否都很難說,一切數學公式所表達的理根本就跟這個世界沒有關係;沒有人用參數所表達的「維」的空間存在,集合論、群論仍然藉助了傳統的符號表達方式和基礎觀念。「公理化運動」貌似博大,最終卻不能自圓其說。

從人開始使用阿拉伯數字、引入這個符號系統開始,就將自己關入一個被符號虛構的世界,自己構造的世界。這個世界裡卻沒有生命,只有抽象的理。我們可以簡單地看一看數學的基本運算「加、減、乘、除」。能進行加減乘除的必須同樣是數字,可是數字本身是一個空間的。比如二數相加1+1=2,從形式上確實沒有問題,比如1個蘋果再加1個蘋果是2個蘋果。這時,已經將一切的其它因素屏棄,而僅僅考慮這蘋果了,並且蘋果也僅僅是代表數字而已。換句話說,就像禪宗認為的,已經蘋果不是蘋果」了。這世界不能進行這種運算的東西太多了,以後有機會再詳析。

四則運算及其它運算是所謂的抽象出來的理,也就是數學中的歸納的結果。歸納演繹就是走一步做一次假設,歸納出一個結論,認為這是個真理,然後再在「實踐」中檢驗並「推而廣之」;如果仍然沒有遇到例外,就仍然認為這是真理,如果遇到例外,再修正結論,然後把修正的結論再次奉上真理的寶座。這種研究的方法論本身就是刻意以這種方式爬行,而排除任何其他行進方式的「合理性」。它根本不認為真理能夠一次認識的到,你即使一下子把真理放在它面前,它也決不相信,它更樂意於、也只能夠去爬上半天。不愚昧嗎?不符合自己觀念的就不接受,不自私嗎?在數學中,正是歸納演繹這隻自以為是的蠕蟲,指引著全人類的科學家。並且這隻蠕蟲只會在這個空間中爬行。這隻蠕蟲,其實就是人「眼見為實」信念的翻版,只不過改名叫「考證為實」了。

科學背後的手啊,就是這隻蟲子。這隻蟲子是誰放下的,師父已經告訴了我們。而這一切的背後的歷史的手,我們也已被告知。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幫助師父扭轉這一切。

「無限的、連續的」這種概念僅僅存在於人的意識中,並且數字根本就表達不出來這個概念,可是人就是相信這個理。科學不是相信實證嗎?有什麼「無限的、連續的」事實為證?

你看看我們周圍的一切,無不是這種觀念的產物:線條筆直的、光滑的、科學所計算出符合各種「科學理論」 的樓房家具、儀器電器、飛機汽車、鐵軌馬路、醫藥食品;還有各種各樣符合世俗觀念、「科學觀念」的飲食起居習慣、為人處世方式、家庭企業觀念、社會組織制度。現代的數學是個古怪的混合體,我形容它為「有形而無質」。在一個極其膚淺的層次中遊走,製造假象的因果規律。而支撐這一切表面的文明與繁榮的,竟然是如此之荒謬而脆弱且虛假的東西。

創造了這令人永遠難以揭示的大千世界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師父不是講了嗎,佛掌握的才是最高的科學。佛可以創造世界,人只會在這個空間捏泥巴。

憑空而來的想像,想當然的出發點。以感官感知為基礎、以簡單邏輯推理所衍生,怎會超越感官太遠?你科學還能發展到哪裡去?在400多年前人開始使用這樣的數學符號系統、運算規律的時候,在400多年前開始仍然要表達那種「樸素的」世界觀的時候,科學的發展的路就已經定死了,再沒有回頭的可能;正因為仍然使用了這種數學的工具,愛因斯坦即使走到了這個空間的邊緣也沒有真正發現另外的空間。

太多太多的漏洞了,我也不能一下子全部揭示出來。我已經感覺到了,這陳舊大廈的一切稍微一碰就會灰飛煙滅了。只是為了這裡面有許多無辜的人,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危險,我們要在這大廈倒塌之前,建立新的華廈。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幫助師父創建這一切。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