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1年04月01日】
人類環境已處於危機之中。這一點已被廣泛地認識到。這一危機已經直接威脅到地球上的各種生命。當科學家,經濟學家,政治領袖正在尋求危機的起因和解決的方法的同時,環境遭到破壞的警鐘四處響起。實際上,從多方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危機正構成對人類自己生存的威脅。 如果這種環境惡化的趨勢得不到扭轉,人類就將不可能在地球上生存,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和杞人憂天了。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了有各國首腦參加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一封有12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著簽名的信送到了大會,引起反響。信中的一段說:「人類與自然已經處於強烈衝突之中。人類活動導致了環境和關鍵資源的嚴重破壞,而這種破壞經常是不可再恢復。如若不進行檢討,我們的許多活動將把我們所希望的人類社會和動植物王國的將來置於極其危險的境地,而且可能把這個生命世界變成不能維持任何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方式的世界。為了避免將要到來的衝突,本質上改變(人類活動)已迫在眉及。」
從自然資源的耗盡,到動植物種群的滅絕,到污染的惡化和有毒氣體的擴散,地球環境正遭受空前的破壞。由於人口的增加,工業的擴大,技術的依賴,軍事擴散,以及許多我們還不知道的過程,都在加劇這種破壞。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充足的淡水,清潔的空氣,可耕的土地,無不處於威脅之中。
六十年代衛星上了天,從而人類有了機會俯視地球的全貌。比較六十年代的地球,今天的地球已被極大的擰曲了。尤其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冰加速融化,海面不斷上升,風暴災害日趨頻繁惡劣,沙漠化更加擴大,乾旱洪澇增多,等等。
要想扭轉這種環境惡化趨勢,那麼出路在那裡呢?
現在人們對科學的信仰程度已經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宗教。相信科學無所不能。科學和技術其實沒有能力來承擔這樣的責任。現代科學也可以稱為分析科學和實證科學。它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都是零散局部的。所科學本身沒有能力來預測它的行為所導致的綜合後果。實際上,任何科學活動和技術措施都會引起新的環境破壞,並且新的環境破壞往往更隱蔽,而影響更深遠。回顧歷史,環境破壞更是科技和工業發展的直接後果。比如,各種污染氣體甚至有毒氣體的出現,都伴隨這化學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產品本身。科技手段只能轉移環境破壞的方式和後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自然而然,人們開始又把目光投向了宗教。
熱衷於宗教拯救環境的人們相信宗教有助於探討環境危機帶來的道德難題。但很快人們發現困難重重。當前的宗教自身存在的問題使其很難有所作為。
探討環境與宗教關係,歷史學家林・懷海特可能是最早的。早在1967年,他在著名科學雜誌《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的文章。文章引起巨大反響,迄今依然是一個爭論焦點。他認為,猶太教和基督教強調上帝的至高無上和人類主宰自然,從而貶低了自然界的價值,最終在功利的誘惑下導致資源破壞。
為響應懷海特和類似的責疑,宗教界的對策令人擔憂。有人提出應該對宗教的教義作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環境危機的挑戰;有人提出自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做法無疑說明宗教被俗世牽著鼻子走。說的更嚴重一點,是破壞宗教中的教義。
那麼解決環境危機的出路在那裡呢?可以說無論是科學界還是宗教界都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神佛對人類來說就是神聖的,是人類不可逾越的,人在自然中的確具有中心地位。這不是一個人為產生的觀念和一個智者提出的哲學概念,而是客觀的實在,其客觀性就像每日有日出日落,不管我們有沒有見到都一樣存在。只是人受自己膨脹了的自私與貪婪之心的左右,才會以此作為掠奪自然的藉口。如果把生態環境惡化的危機歸於相信神佛的神聖,歸於認為人在地球上居於中心地位,就完全把問題的實質顛倒了,將把人類引向更危險的境地。
無論那一個傳統宗教,他的內涵必然包括要求人心向善的方面。對於普遍人心向善的人類,必然能同自然環境和諧與共。問題的關鍵是當今人類善心已經越來越少。過去宗教經書,都十分隱晦,只有善心充實,才能心法清明,從而能體悟聖者的教誨。隨著人善心減少,人們就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理解經書的含義。任何宗教都不僅包含勸人向善的內容,也還警告人們善惡有報。人們對古代傳下來的這些方面的神佛教誨當做是人為的道德說教,也就越來越不重視了,甚至乾脆忘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