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回顧(8):對文藝復興的另類思考

圓明


【正見網2001年04月18日】

人對自身歷史的很多認識都是變異的、顛倒的,我在修煉前對此根本無法覺察。通過修煉法輪大法,我對人類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新的理解,這裡就談談對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的認識。

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期間,人類的心法約束逐漸削弱,在西方出現了文藝復興,在東方表現為中國晚明時期的縱慾主義思潮。西方的文藝復興奠定了西方近現代文化的基礎,人的主體地位從古老的基督教傳統中解放出來,道德日漸衰敗。

在文藝復興時期,熱衷和推崇古希臘文化的背後蘊藏著人們心態上的巨大變遷,而古希臘文化只是表達和促進這種變遷的一個形式。不同於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一種鮮明的世俗精神,它淵源於關於自然和人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體驗。中世紀基督教傳統對人的長期「抑制」解除了,人們對外在的世界、人自身和古代的文化充滿了好奇,各種新的發現、新的思想擴大著人們的視野和思考範圍,改變著中世紀延續下來的傳統宗教觀念。在當時看來,這種世俗精神對於宗教似乎並沒有特別的敵意,而且這種世俗精神代表著對文化、藝術非常認真的追求,它甚至造就了近代的崇高精神。由於天賦的才能和熱情,人文主義者成為那個時代最典型的代表,他們卓越的個性和藝術光輝同極端的墮落交織在一起,而這種光輝給當時的人類生活罩上了一層耀眼的光彩。人文學者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以及他們取得的偉大成就將人們深深吸引到對歷史文化和學者天才的讚嘆中,並將整個社會的注意力從古老的宗教那裡逐漸轉移過來。

文藝復興不是全民性運動,而是少數人文學者和藝術家的活動,但在社會上創造了一種人文主義氛圍。這種人文主義實質上是異教的,並且隨著其範圍的擴大越來越具有異教的性質。人文主義者的代表人物把宗教信仰看得很淡,但是他們並不承認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道德的敗壞和偉大的藝術成就之所以同時體現在一個人身上,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源泉――極端的個人主義。當時社會上對人文主義者有這樣的指責:敵視一切的自高自大、惹人憎惡的放蕩不羈和輕視宗教。雅各布・布克哈特說,「義大利在十六世紀初已經發現它自己處於一種嚴重的道德危機中間,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脫不掉的」。

教會的腐化和政治的敗壞是造成文藝復興時期道德敗壞的重要原因。教會本來是基督教的外部象徵,卻藉助自己的地位沉湎於無恥的放縱中。教士們用假造的奇蹟來愚弄和掠奪人民,加上他們自己荒淫無恥的生活,給整個民族的道德心以致命的打擊,驅使著無數有思想的人走向不信和絕望。師父在《變異》中說,「神職人員的不正當行為完全違背了貞潔的誓約,使神的囑託變得一錢不值,令人類與神都感到震驚!善良的人們一直把他們當做自己是否獲得拯救僅有的依賴者,失望使人們越來越不相信宗教,最後對神完全失去了信心,從而無所顧及地幹著一切壞事。發展到今天人們完全變成了魔性大發的變異人,使眾神對人完全失去了信心,這就是神為什麼不再管人了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政治方面,當時的國家普遍建立在暴力、戰爭和陰謀詭計的基礎上,人們內心對國家的控制並不認同,認為國家本身要求受到尊敬的權利就是非法的,也沒有人相信法律的正義性。一位學者說,「我們在個性上已經得到了高度的發展;我們已經突破了我們在未發展的情況下看來很自然的道德的和宗教的限制;我們輕現外部法律,因為我們的統治者不是正統合法的,而他們的法官和官吏都是壞人」。人們的內心深處充滿了一種叛逆、復仇和為所欲為的情緒。

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談到文藝復興時說,「在道德方面,解放的最初結果同樣悲慘。舊道德規律不再受人尊重;城邦邦主一大半都是通過變節背叛獲得地位,靠無情的殘酷手段維繫住統治的。樞機主教受邀請赴教皇加冕禮宴時,他們唯恐放毒,自帶酒和酒童。除薩萬納羅拉以外,在這時期難得有一個義大利人為公眾的利益冒任何犧牲。教皇腐化的禍患有目共睹,但是毫無對策。義大利統一的好處顯而易見,邦主們卻不會聯合起來。異族統治的危險近在眼前,然而每一個義大利邦主在與其他任何義大利邦主的任何一次爭執裡,還情願乞求任何外強的援助,甚至於乞求土耳其人。除開毀壞古代抄本這事情而外,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不經常犯的罪過我想不出一件」。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主要活動是重新認識和研究古希臘文化。但是,古希臘文化的復興卻加劇了道德的衰敗:

第一、在熟悉古希臘文化過程中,人們對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充滿了崇拜,這種崇拜和對世間榮譽的渴求代替了傳統、聖潔的基督教生活理想,這很容易促使人們覺得那些偉大人物的過錯和惡行無足重輕,人們在追逐世間榮譽中產生了一種不擇手段的傾向。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往往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能在社會上獲得巨大的榮譽,榮譽感成為道德力量的基礎,而它卻是道德心和利己主義狂熱情緒的混合物;

第二、古希臘哲學中的享樂主義給人們帶來非常不良的影響,它和基督教的禁欲主義精神背道而馳。伊壁鳩魯的著作沒有被保存下來,但人們可以在盧克萊修和西塞羅的著作中讀到有關享樂主義的論述,這種享樂主義帶給人們一個無神的世界;

第三、西塞羅的著作在文藝復興時期深受歡迎,他在書中習慣於提出各家的意見而不做任何判斷與決定,這就帶來一種懷疑主義的精神和推想的習慣,動搖了傳統宗教信仰的權威;

第四、古希臘文化提供了一種理性主義傳統和進行理性判斷所需的文化資源,為人們脫離基督教探索重大問題開闢了一條新路,這就減損了基督教教義對人們生活的指導。由於理性主義和歷史研究的結合,甚至產生了一種批評聖經的傾向;

第五、人們在世俗中對靈魂不死的觀念產生懷疑,卻在古希臘文化中尋找答案,而這些答案往往是不清晰的。在《共和國》第六卷的殘本中,西塞羅對偉大人物的美好來世進行了一番誘人的描寫。隨著人們世俗理想的增強和對世間榮譽的追求,古希臘文化中這個異教的天國逐漸使基督教生活的理想暗淡無光並代替了基督教徒的天國,這些促進了基督教教義的解體;

第六、古代文化包括阿拉伯文化和中世紀文化把古老的迷信傳給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這種迷信在義大利一直存在著,因此在文藝復興時期很容易使其復活。羅素說,「占星術特別受自由思想家們重視,達到了古代以來未有的風行。從教會裡得到解放的最初結果,並不是使人們的思考合乎理智,倒是讓人對古代樣樣荒誕無稽的東西廣開心竅」。

綜上,前述原因削弱了中世紀延續下來的基督教傳統,人們對客觀的道德標準和神的存在越來越喪失敬畏的心理,在對古希臘文化的狂熱追求中放蕩不羈。當然,這也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儘管當時在義大利不信宗教的風氣人所共知,但是人們仍然尊重傳統的宗教儀式,宗教在許多人心中還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有些不信宗教甚至特別反感宗教的人,可能在臨死的時候和宗教達成和解甚至接受洗禮。但是,這種對宗教的尊重越來越走向形式化並且充滿了功利的考慮。對於許多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來說,他們雖然可以分清善與惡,可是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有罪。在內在的心理和諧遭破壞的時候,他們認為可以靠隨機應變的智謀予以彌補,所以他們並不感到悔恨,也就覺得沒有獲得救贖的必要。在實際生活中,利己主義和肉慾同信仰與懺悔交替出現,構成一個矛盾的人生和變動、混亂的時代。但是,世俗化的潮流藉助文化和藝術的形式已經啟動並且一發而不可收拾,宗教的傳統逐漸淡化和退卻,人心走向衰敗的趨勢難以挽回。

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北方各個民族當時對義大利文藝復興是比較反感的。英國有這樣一個諺語很說明問題,「一個義大利化的英國人就是魔鬼化身」。今天,人們在變異觀念中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道德墮落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好像很多歷史事件都是有利有弊的。事實上,文化是不能夠脫離道德而存在的,那樣的文化只能是魔性的宣洩。古希臘文化燦爛輝煌,但無法阻止古希臘和古羅馬帝國的滅亡。孟德斯鳩認為,伊壁鳩魯的享樂主義是導致龐大發達的古羅馬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然而,這些歷史教訓似乎已經為人們忘卻了。如果古希臘文化能夠維持西方社會的道德水平,耶穌基督就沒有必要來傳法,基督教也不會在很短的時間裡風靡古羅馬全境。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逐漸放棄了基督教傳統,反而苦苦尋找古代文化,這不是走歷史的回頭路嗎?

在文藝復興中,很多人文主義者得到教皇的庇護和贊助,一些教士十分熱衷於人文主義作品的編撰和翻譯,試圖調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事實上,在中世紀初期,很多教士就力圖借用古希臘文化來論證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這些做法損害了基督教教義的純潔,無意中為古代文化在文藝復興中排斥基督教準備了條件。

文藝復興之後,西方對世俗文化、哲學和各種學問的追求逐漸加速,對大自然探索興趣的不斷增加和物慾的膨脹為外星人帶給人類科學準備了知識和心理上的條件,文藝復興是西方世界及其近現代文明走向衰敗的開端。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