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望梅止渴

陳必謙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2月12日】

【釋義】望:希望、盼望;止:消解、消除。意思是口渴想吃梅,想得流出了口水。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近義;反義】畫餅充飢;名副其實  把飯充飢  

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三國時,有一年夏天,曹操帶領一支大軍,經過一個沒有水的地方。烈日當空,將士們又熱又渴,有些士兵中暑倒下了。  

見將士們頂著烈日,一個個舔著乾燥的嘴唇,急急趕路,曹操心想,情況很嚴重,如在這裡久留,會有更多的士兵無法堅持下去。他靈機一動,站到一個高處,大聲喊道:“有水啦!” 

將士們聽說有水,全都從地上爬起來,急不可待地問道:“水在哪裡?水在哪裡?”  

曹操指著前面說:“這條路,我從前走過,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結的梅子,又大又多,它那甘美的酸汁可以解渴,我們快上那兒去吧!”將士們一聽說梅及梅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像起酸味,進而流出口水,頓時不覺得那麼渴了。  

曹操立即指揮隊伍行進。經過一段時間,終於把隊伍帶出這個沒有水的地方,來到一條大河邊。大家痛痛快快地喝足了水,精神煥發地繼續行軍。

添加新評論